歐洲人怎麼看台灣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師:Henry & Co.,連結:Pexels

攝影師:Henry & Co.,連結:Pexels

#飲食文化差異

回到台灣已經將近三個月了,最多人問我的問題就是:波爾先生適應台灣嗎?他喜歡台灣的食物嗎?

這也是我家人一開始很常問我的問題。

在英國的時候,我覺得他是一個對亞洲食物包容度很高的歐洲人,基本上他好像什麼亞洲菜都可以接受,但實際在台灣開始生活之後,以及幾位台灣人妻姐妹交流發現歐洲人有些飲食習慣真的和台灣人大不同,分享一下我的發現。

我們夏天最喜歡吃的剉冰和愛玉冰,在他的眼裡是一個很奇怪的食物,因為他認為甜點就應該像蛋糕或冰淇淋一樣,愛玉他也直接把愛玉吃掉,留一碗湯在原地。

他:為什麼要把糖跟水加在一起吃,而不直接吃那些料?

我:料就不冰了啊!

他:那就直接把料拿去冰就好了啊,這樣就是冰的。

我:以後我會自己吃剉冰和愛玉,不會約你。

波爾認為台灣的變麵包都太軟太香了,因為他喜歡和習慣的是歐洲的酸種麵包。近年來大家喜歡的生吐司他一口都不會吃,他甚至問了住在台灣的匈牙利人哪裡有好吃的歐洲麵包?對方的回應是沒有, 而且朋友還親自培養菌種要自製想念的味道。

他常常問我:「為什麼台灣人這麼喜歡吃豆類?」特別是八寶冰的攤子有各種擺在上面的豆類。他的認知裡,豆類是應該是鹹的,但在台灣我們的豆類都是甜的,各種綠豆湯紅豆湯薏仁湯,他無法接受。

另外一個他覺得有趣的是,台灣人好像都不喜歡吃青豆。我跟他說:你問10個人大概有8個都不吃青豆,這也是另一位匈牙利人夫古龍感到不解的,因為歐洲人很常吃青豆湯或各種加青豆的料理(我害)

臭豆腐我想是很多歐洲人無法接受的台灣小吃,他甚至會捏著鼻子問:是什麼東西壞了的味道嗎?為什麼你吃的下去?

我也有其他朋友說有一次外帶臭臭鍋回家吃,她先生一回家還問剛剛是不是有拉肚子?

前兩天我在動態問了大家天氣冷會想吃Pizza或是火鍋,大部分的人回應當然是火鍋,甚至朋友會說一週已吃了三次。

但對於波爾來說,他不太理解台灣人們對火鍋的狂熱,還問我:「高雄有變冷嗎?」他彷彿是唯一還在過夏天的人。

想到今天和學生上英文課時的討論—婚姻的經營就是要儘量看到另一半的亮點,接受彼此的不同,也可以適度的包容和妥協,路才走得下去。

⁡很多生活上的小事的累積都可能變成吵架的爆點,當然婚姻中還有許多不容易的事看最近的名人新聞很有感觸,多得是我還不知道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Podcaster|英語家教。在不同的生涯探索過程中,我發現分享的正向力量是很大的,透過生活中的經驗還有身邊的人教會我的事,結合心理學的知識,寫成我的心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追蹤我的粉專 FBIG

🎧 收聽我的節目:不務正業邱總監Podcast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beceo.erica@gmail.com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在左下方幫我拍手鼓掌,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也歡迎你到我的IG、臉書逛逛,或收聽我的 podc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3/03/19
「你家裡一定很有錢,才可以出國念書吧!」、「在國外一定過得很爽,沒什麼壓力吧!」、「花了這麼多錢,那你英文應該很厲害吧!」 以上這些言論,或許是身為留學生的你曾經聽過的,但聽到時或許也覺得心裡挺不平衡的話。或許並沒有生活拮据,但在海外生活的辛苦,唯有你真的親身經歷過,才能懂得那種辛苦。 回想自己曾經
Thumbnail
2022/08/17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2022/08/17
學英語在台灣一向是一個全民運動,孩子從小就要學英語才不會輸在起跑點,成人也要學英語,因為沒有好聽的口音或是英語沒講好會被別人看不起。 用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分享我對於學英語的想法。 最近我帶先生去診所回診,看他上週的抽血報告。 ⁡ ⁡ ⁡ 英語系不代表英語就很厲害 ⁡ ⁡ ⁡ ⁡ ⁡ 我們下次見~
Thumbnail
2022/03/29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Thumbnail
2022/03/29
#李李仁是好爸爸陶晶瑩也是好媽媽 ⁡ 李李仁的形象是「好爸爸」、「明星陶晶瑩的老公」,「成功女性背後的男人」,因為想要更多時間陪伴、參與孩子的成長,推卻了不少工作機會,問起他會不會覺得犧牲或委屈? 摘自-親子天下 ⁡ ⁡ 人生的成就是可以自己定義的,而不是讓社會價值觀來定義你。 ⁡ * ⁡ ⁡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是寶拉Paula,之前在西班牙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帶了一些零食分享給朋友,那時也順便請他們給我一點回饋,來跟大家分享。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by Nico Smit on Unsplash
Thumbnail
我是寶拉Paula,之前在西班牙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帶了一些零食分享給朋友,那時也順便請他們給我一點回饋,來跟大家分享。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by Nico Smit on Unsplash
Thumbnail
又到了春天。 春寒料峭。春天即是甜食的季節。 其實不管現在是春夏秋冬,我都會說這是甜食的季節。
Thumbnail
又到了春天。 春寒料峭。春天即是甜食的季節。 其實不管現在是春夏秋冬,我都會說這是甜食的季節。
Thumbnail
印象深刻的異國美食都環繞於人群之間,替美食娛樂界的排行榜在國際上更加豐富,把簡單的點心做成觀光客的回憶,快讓舌尖點擊人氣菜單。
Thumbnail
印象深刻的異國美食都環繞於人群之間,替美食娛樂界的排行榜在國際上更加豐富,把簡單的點心做成觀光客的回憶,快讓舌尖點擊人氣菜單。
Thumbnail
去年,我在探路寫過一篇小吃系列的文章,由於我沒有備份散文類,所以那篇網誌也就灰飛煙滅了~XD
Thumbnail
去年,我在探路寫過一篇小吃系列的文章,由於我沒有備份散文類,所以那篇網誌也就灰飛煙滅了~XD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烹飪,記憶中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喜歡進廚房跟著媽媽一起煮一家5口要吃的餐點。身為客家人的媽媽比較擅長中餐,而我因為開始烹飪的時間都住在紐西蘭,所以我是比較擅長西餐。 從2015年開始,只要家裡有生日,重大節日的聚餐,幾乎都是我準備菜單,購買食材及烹飪。也很感謝家人們也都一直很捧場。
Thumbnail
我一直很喜歡烹飪,記憶中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喜歡進廚房跟著媽媽一起煮一家5口要吃的餐點。身為客家人的媽媽比較擅長中餐,而我因為開始烹飪的時間都住在紐西蘭,所以我是比較擅長西餐。 從2015年開始,只要家裡有生日,重大節日的聚餐,幾乎都是我準備菜單,購買食材及烹飪。也很感謝家人們也都一直很捧場。
Thumbnail
飲食與一個人的生活經驗相關,討論某個人的品味時經常會提起他的飲食習慣,推敲其生活狀況與價值觀。包含文化傳承、食材挑選、用餐禮儀,甚至是食物品牌的選購,更牽涉到個人的公民素養——拒吃使用童工的巧克力品牌、不人道的禽畜生飼養、養種植採用不環保的方式⋯⋯還有,向敵國勢力靠攏的品牌。
Thumbnail
飲食與一個人的生活經驗相關,討論某個人的品味時經常會提起他的飲食習慣,推敲其生活狀況與價值觀。包含文化傳承、食材挑選、用餐禮儀,甚至是食物品牌的選購,更牽涉到個人的公民素養——拒吃使用童工的巧克力品牌、不人道的禽畜生飼養、養種植採用不環保的方式⋯⋯還有,向敵國勢力靠攏的品牌。
Thumbnail
#飲食文化差異 回到台灣已經將近三個月了,最多人問我的問題就是:波爾先生適應台灣嗎?他喜歡台灣的食物嗎? 這也是我家人一開始很常問我的問題。 ⁡ ⁡ 📷剉冰/ 愛玉冰 ⁡ 他:為什麼要把糖跟水加在一起吃,而不直接吃那些料? 我:料就不冰了啊! 他:那就直接把料拿去冰就好了啊,這樣就是冰的。 ⁡
Thumbnail
#飲食文化差異 回到台灣已經將近三個月了,最多人問我的問題就是:波爾先生適應台灣嗎?他喜歡台灣的食物嗎? 這也是我家人一開始很常問我的問題。 ⁡ ⁡ 📷剉冰/ 愛玉冰 ⁡ 他:為什麼要把糖跟水加在一起吃,而不直接吃那些料? 我:料就不冰了啊! 他:那就直接把料拿去冰就好了啊,這樣就是冰的。 ⁡
Thumbnail
有同事跟我同一天返台,我們分享隔離餐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在傷害他們XD 親愛的蘿蔔糕跟蛋餅你們好~~~很高興這個蘿蔔糕是沒有香菇的!看菜單寫的是永和豆漿,但我不確定是哪一間的。有些食物真的很厲害,我在中國看過永和豆漿,在印尼看過豪大大雞排,在很多地方看到各種台灣奶茶店,就連孟加拉都有日出茶太,三不五
Thumbnail
有同事跟我同一天返台,我們分享隔離餐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在傷害他們XD 親愛的蘿蔔糕跟蛋餅你們好~~~很高興這個蘿蔔糕是沒有香菇的!看菜單寫的是永和豆漿,但我不確定是哪一間的。有些食物真的很厲害,我在中國看過永和豆漿,在印尼看過豪大大雞排,在很多地方看到各種台灣奶茶店,就連孟加拉都有日出茶太,三不五
Thumbnail
很多有著異國婚姻的朋友們談到準備晚餐這件事都會有個共同的煩惱,那就是家裡的那個老外不太吃台灣的料理,嘴很刁,每次要煮飯就頭痛,因為常常不知道怎麼煮,我們流浪異鄉的台勞們都有個台灣胃,但因為家裡的那位洋人 (甚至小洋人也不愛) 不愛台灣美食,所以煮了太多就得自己吃好幾天,不煮台灣菜又跟自己過不去
Thumbnail
很多有著異國婚姻的朋友們談到準備晚餐這件事都會有個共同的煩惱,那就是家裡的那個老外不太吃台灣的料理,嘴很刁,每次要煮飯就頭痛,因為常常不知道怎麼煮,我們流浪異鄉的台勞們都有個台灣胃,但因為家裡的那位洋人 (甚至小洋人也不愛) 不愛台灣美食,所以煮了太多就得自己吃好幾天,不煮台灣菜又跟自己過不去
Thumbnail
混種麵包有一個特色,就是裡頭會加大量果乾、醃漬物、乳酪起司。而且麵包的口感或許是為了迎合台灣人,在麵包內加入油類、奶油、牛奶等可讓麵包口感更加柔軟的原料。 然而這種模式,卻創造了各式各樣不倫不類的「混血歐式麵包」。對於硬麵包愛好者來說,混血種簡直莫名其妙。而對台式、日式麵包愛好者來說,它就是不好吃。
Thumbnail
混種麵包有一個特色,就是裡頭會加大量果乾、醃漬物、乳酪起司。而且麵包的口感或許是為了迎合台灣人,在麵包內加入油類、奶油、牛奶等可讓麵包口感更加柔軟的原料。 然而這種模式,卻創造了各式各樣不倫不類的「混血歐式麵包」。對於硬麵包愛好者來說,混血種簡直莫名其妙。而對台式、日式麵包愛好者來說,它就是不好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