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八卦——絕配。
因為,都會用到嘴。
從早餐店老闆手中接過熱騰騰的包子豆漿,還有,最新的燒肉八卦。
光顧了十多年的燒肉店,每週至少有三天在那兒解決一家大小的民生問題。片肉的老闆精壯有型、寡言少情緒,似乎菜刀就是他的代言人。剁得快——爽;剁得慢——累,剁肉的節奏隱晦的傳達了他的話語。盛菜的老闆娘高胖肥白、話語如斷珠答答響。她聲音圓潤高亢,再加上嫻熟方圓十里大小八卦,對於家國大事社會民生也能發表高見 所以樂於與她唱和的客人不少。每回買飯,剁剁剁,答答答,夫妻倆各自用不同的語言與客人對話,倒也有趣。
去年,燒肉店無預警歇業十天,接著,開門營業了兩天,又歇業了半個月。做生意那兩天沒見到愛說話的老闆娘,只有老板拚命的剁剁剁。盛菜的換成一個大胖高個子年輕人,買飯的鄰客低語:老闆兒子。仔細看,大盤臉和體型確實與老闆娘相似,只有那寡言的態度和老闆一模一樣。
怎不見你老婆?一個客人問。也是隨口問,不奢望老闆回答,豈料,剁肉聲停了三秒,又飛快的剁剁剁剁、剁剁、剁、剁剁,剁聲稍歇,低低的啜泣響起,兩行眼淚從老闆那張石頭臉上汩汩流下;高胖年輕人放下裝了一半的餐盒走進浴室,
然後嘩啦嘩啦的抽水聲響不停。
老闆娘病了,癌症。
就在開開停停,大家逐漸習慣燒肉店門口那張家有急事的紅紙之後的兩三個月,老闆娘回來了。依舊是老闆剁肉,兒子盛菜,老闆娘則是坐在店門口與客人聊天。化療回來的她身型沒減幾分,但是聲音萎了不少,連談話內容也蒼白無味。盡是繞著醫院病情打轉,每三句配一聲嘆氣。客人初時也會安慰打氣,一兩個禮拜全數客人輪過幾回後,敷衍的變多了,回應的變少了。再過一兩個禮拜,店內只餘剁肉聲。又幾個禮拜,打菜的兒子不見了,換來一個眼角含俏、嘴角帶笑、講話口音很重的幫手阿姨。阿姨的角色彷彿以前的老闆娘又彷彿不是,一邊盛菜一邊與客人閒扯,但那邊初來,國情不懂社會不通也不諳鄰里八卦。可客人只要飯好吃,肉的味道不輸以往就好了,再說,來這兒是要買飯不是來買情報的,且幫手阿姨講不妥貼時,老闆會應和幾句幫腔。漸漸的,老闆、幫手阿姨、買飯的客人,形成了一個新的買賣星系,而坐在門口的老闆娘,就像一艘逐漸偏離軌道的太空船,慢慢的被大家忽略、遺忘。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燒肉店又歇業了。這一回,門上不再貼著家有急事的紅紙,上門買飯的客人撲空幾次,漸漸,改換了覓食路線。
我也改了,從老外變成煮內,煮了大半年。終於,老爺小姐少爺暑假出國遊學參訪交流,剩我一個老媽子不用再裝賢妻良母,睡到日上三竿才一臉惺忪到樓下買早餐,順便帶回了這則新鮮的八卦。
燒肉店老闆娘半年前走了,老闆把事情處理完,說開燒肉店太累,於是把店一收,南部種木耳去了。跟他同行的,就是那個幫手阿姨。
我吃完早餐,打開抽屜翻出幾張燒肉店的集點卡,數一數,夠換三個燒肉飯了
唉——早知道就早點去換,唉——早知道……人生沒有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