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韓遂就是馬超的叔叔,馬騰的義兄弟,是個沒義氣的二五仔。
三國志裡?不能說完全沒這回事。
韓遂為人無定,以利當先。
是西涼軍閥中最常襲擊關中的傢伙,但要說他是西涼霸主?
西涼,也就是隴山以西地區,對中原來講是很遙遠的。
透過各本不同的史書,我們不難注意到,中土對於韓遂的認知有各種不同。
客觀來說,東漢末年,西涼是羌氐漢散居處,西涼霸主就跟江東小霸王一樣,屬於自己吹的。
什麼一統江東,一天到晚還不是吃飯睡覺打山越。
但值得注意的,漢有官,氐有王。
羌則無主。
某方面來說,東漢末中原人士,是把韓遂當成「羌主」在看待的。
動員羌人的能力,韓遂是比馬家父子更高的。
韓遂字文約,但當時很多中國人也說,他的名字是韓約。
這跟陸議伯言又名遜,李嚴正方改名平,似乎有些不一樣。
也不揣測了路很長呢。
《典略》說,韓遂跟他的同鄉邊章,都是西州著名人士。
西州是新莽末年,竇融在此割據產生的名稱。
原本轄下為河西四郡:由東而西依序為: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後設涼州就擴展了一些,寫成西州就耍文而已。
關於邊章跟韓遂的出身,有一個傳說中的《獻帝春秋》寫得很細,但我找不到原文只有引用,故不採。
《典略》說,邊章是涼州督軍從事……這一是個東漢比較沒有記錄的官職。
我是說督軍。
基本上只出現在雍涼,幽州,跟首都洛陽。
大致上應屬於鎮邊部隊的督導。
而韓遂就曾奉邊章的命令,進京面見大將軍何進,並且請他誅殺宦官。
那何進不殺,韓遂就請求回返西涼。
一回去,剛好碰上北宮伯玉等人造反,推舉邊章韓遂為主。
但邊章很快就病死了,韓遂就被眾人挾持,從此成為西羌之主。
這是一般讀三國的人,最基本的認知了。
《後漢書.董卓傳》也採用了這個描述並加以完整。
「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反叛,遂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徵。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邊章、韓遂,使專任軍政,共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
中平元年末,接著黃巾之亂,就是韓遂人生第一次的「起義」。
皇甫嵩出戰失利,換張溫帶董卓迎戰,打退了北宮伯玉。
但繼續追擊往他們的大本營,簡單說就是往青海省的方向,董卓就沒皮條了。
大家各退一步,停止了這次戰爭。
但叛亂結束了嗎?還沒。
中平四年,涼州刺史耿鄙決定再次發起討伐。
馬騰在這時候以平民身分加入漢軍,開始與叛軍作戰,但不久馬騰就反了,殺了耿鄙,與韓遂、王國等人合作。
北宮伯玉他們都不見了?《資治通鑑》說被韓遂殺了,參考下。
中平五年,西涼聯盟出隴山,進圍陳倉。
朝廷再次請出董卓與皇甫嵩迎擊,破圍。
退回西涼的韓遂,主張廢掉盟主王國,改以漢官閻忠為新盟主。
這個跟當年北宮伯玉立邊章類似,在混居區,你要掌握不同的票倉。
由於主要的敵人是漢朝,所以拉攏西涼漢官是格外重要的。
但閻忠無意配合,西涼聯盟就陷入了一個混亂期。
這時候,漢靈帝也過世了。漢朝同樣陷入混亂。
我們這邊注意一下馬騰的履歷。
「討賊有功,拜軍司馬,後以功遷偏將軍,又遷征西將軍,常屯汧、隴之間。初平中,拜征東將軍。」
馬騰當上軍司馬之後,其實就加入了西涼聯盟。
而最末拜征東將軍的初平,簡單說就是董卓的年號。
也就是我們要發現,董卓入京之後就已經跟馬騰連絡上,任命他為征西將軍,來對抗西涼聯盟。
而韓遂,也在董卓這一次的招安對象中。
除了病死的閻忠,西涼聯盟裡,馬騰跟韓遂都是曾經擔任過漢官的。
所以董卓會找他們。
《後漢書.董卓傳》:「初,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
也就是說,馬韓這兩個反賊,在漢靈帝過世後,又搖身一變成了西涼地區的漢將軍,討服不平。
而隨著董卓燒洛陽,退入長安,他也策畫了借馬韓之力,反攻關東的計劃。
所以,馬騰成了征東將軍。
當馬騰跟韓遂帶兵來到長安時,他媽的,不要說董卓已經死了。
李傕跟郭汜都已經佔領了長安。
這個《火鳳燎原》就有畫了。
李傕政權不穩,直接封韓遂為鎮西將軍,遣回西涼。
馬騰則再一次改封征西將軍,屯於郿城,作為長安的備援。
這邊也有可能是征東的誤植,但不論如何,馬騰在初平前的征西,絕對不會是這次。
初平已結束,李傕改年興平。
李傕政權為什麼比較信任馬騰?史未書明,任憑猜測。
間接的部分,則是馬韓的祖籍:馬騰自報三輔人士,韓遂則為金城人。
不論血統純正與否,馬騰總是要漢得多。
從這些資料你就可以看得出來,三國演義所謂的董卓實力來自西涼,是有很多眉眉角角的。
即使是李傕,也不過是隴東人士(北地),並不是真正的隴右西涼。
更重要的是,接下來,漢獻帝身邊的大臣,就勾結馬騰,意欲顛覆李傕勢力。
益州牧劉焉也參了一腳。
所以即使馬騰跟韓遂一樣兩面三刀,仍能在演義中搏得一個忠臣之位。
不過根據周邊記載,馬騰也通知了韓遂。
就在馬騰為漢軍擊退時,韓遂來接應,並勸退了敵將樊稠。
李傕因而懷疑樊稠與西涼反賊勾結,遂殺之。
馬騰跟韓遂經此變故,決定結為異姓兄弟。
剛開始很要好,互相幫助。
可大家都是大軍頭,下面部族無數,還是免不了生存競爭。
馬騰比較霸道,決定先幹掉韓遂,再收拾他的部下。
韓遂拔腿就跑……西涼靠近隴山,靠近三輔的地方,馬騰的勢力大。
但退回河西走廊,韓遂的小弟們就多了。
韓遂回家抄了傢伙,隨即回頭給馬騰一個花開富貴,殺其妻子。
說真的,我沒有辦法很明確的說,這兩大盟主的行為,比較像蠻人還是漢人。
但這些情節,古惑仔倒是一天到晚都在演的。
或許,還是該說人性之所必然吧。
雙方的仇殺,一直到雷洛探長把手伸進來才擺平。
啊就曹操啦。
「使司隷校尉鍾繇、涼州牧韋端和解之。徵騰還屯槐里,轉拜為前將軍,假節,封槐里侯。」
槐里就在長安旁邊,自此,馬家軍又回來當關中將了。
而在關中大老鍾繇的操弄下,接下來十幾年,關中西涼都以軍閥割據,服從朝廷的方式得到了平靜。
雖然當高幹叛變時,馬騰韓遂的屁股也癢了,但終究無事下庄。
閻行,是韓遂的女婿。
跟韓遂同樣是金城人。
金城位於今天的甘肅省,蘭州市。
也就是古代所說的「河西走廊」中央。
宋代則屬西夏所有。
漢代雖為中國領土,但主要居民都是胡人。
閻行從小就被稱武勇過人,在馬騰與韓遂爭戰時,閻行就跟馬超交手過。
這也是三國時代少有的單挑記錄之一。
我記得的有關羽刺顏良,呂布刺郭汜。
閻行刺馬超時,矛為之折。
馬超也不是泛泛之輩啊。
可閻行更是兇猛,根本唐家霸王槍的始祖,直接用斷矛往馬超的脖子打,差點就殺了馬超。
曹操表示:你怎麼不就乾脆殺了這個小混蛋呢……
也因為這個英勇的戰績,建安十四年,閻行奉韓遂的命令前去拜見曹操,被封犍為太守。
(這是文學性寫作,當時曹操還沒被馬超追殺呢。)
閻行看曹操釋出善意,就表示自己的父親希望能夠成為皇室禁衛。
這是什麼意思?
曹操當時雖然赤壁新敗,但仍權勢滔天,在鄴城積聚著勢力。
許多軍閥為了向曹操表示忠心,無不將家族遷往鄴城,與孟德同生死共存亡。
閻行的請求,也是同樣的意思。
接著,閻行回去見韓遂,表達了曹操的結盟之意,更建議韓遂也要派質子去給曹操,讓盟約更加穩固。
但韓遂何許人也?
「再觀望個幾年吧。」
說是這麼說,沒多久韓遂也是讓一個兒子跟閻行的父母一起去了。
他觀望到什麼?
當時,武威太守張猛造反。
韓遂已經跟曹操結盟,就要求主動幫忙平亂。
好聽話,實際就是打算吞併張猛的勢力。
可局勢變化得非常猛烈。
建安十五年,韓遂消滅張猛。
十六年,太原叛亂。
同時,馬超集結關中諸將,一同起兵討曹。
諸將多來自西涼,馬超建議奉韓遂為盟主,來個關西一條龍。
危險了曹操,自高幹叛亂以來,這一場羌亂結合太原之叛,絕對是頂級的危機。
所以曹操直接下令要曹仁等對太原施以雷霆手段。
更自點兵馬,準備迎戰馬超於潼關。
這是三國志說法。
《魏略》說的更可怕。
其實當時馬超是受了關中大都督鍾繇的命令,要來趁韓遂出兵時消滅他。
但馬超親自回到金城拜見剛出征回來的韓遂,強調:「關東人想要利用我們發起內鬥,實在不能再信任他們了。馬超決定捨棄父親,以將軍您為父。希望將軍也能捨棄您的兒子!」
金呂布,銀馬超豈是浪得虛名。
人間叫父,馬孟起也是略懂略懂。
但對於馬超的建議,閻行相當反對。
他就親曹派。
韓遂卻認為,馬超能夠集結關中諸將奉他為盟主,這是天意啊,不可違。
於是就加入了關中聯軍,一起去打曹操了。
那大家打啊打,才剛提過,曹操這邊假裝表示說,我願意讓你們統治關西地區,大家來商量商量吧。
結果曹操只跟韓遂聊天,還誇獎閻行是個孝子,我們都知道,馬超跟其他人就不爽了。
這時候,我突然發現一件事:《三國志注》根本沒有提過,馬騰怎麼死的,什麼時候死的啊。
但有透過曹操的手書說明,閻行的父親還活著,只是在牢獄之中。
而韓遂「聞行父獨在,欲使并遇害,以一其心」。
這個「獨」,足以證明韓遂的兒子已經被害。
但不足以證明馬騰與一族的生死。
也就在這時候,韓遂把小女兒嫁給了四五十歲的閻行,收為女婿。
退回西平投靠當地大族郭憲。這是今天青海省的西寧市一帶。
「十七年,韓約失衆,從羌中還,依憲。」
當時大家都認為應該收了韓遂,去跟曹操結盟,但有情有義郭伯父不幹。
然而,同樣回返西涼,馬超不知道為什麼還很有兵,開始集結羌胡。
與氐王千萬一起興兵作亂。
涼州漢官展開了激烈的抵抗,坐鎮長安的夏侯淵也前來支援。
終於打跑了馬超。
時為建安十九年,沉寂兩年的韓遂突然有了動作,加入氐王千萬,與夏侯淵交戰。
戰況不利,韓遂就要閻行先撤退去西平,幫大家準備狡兔的第三窟。
但是,當韓遂本軍真的後退,來到西平附近的湟中時,閻行造反了。
韓遂嘆息:「丈夫困厄,禍起婚姻乎!」
就起了往蜀撤退的想法。
除了馬超先退,氐王千萬敗戰後也是往蜀漢退。
韓遂自恃有女婿備好退路,反遭圍困。
這時,韓遂的心腹成公英表示,我覺得閻行是自己造反,必定還沒能找到很多羌人盟友。
我們只要躲好,夏侯淵兵力糧草有限,不可能久待。
等到夏侯淵撤退,我們還不打爆那個叛徒?
夏侯淵傳有看過都知道,這時夏侯淵雖然大破韓遂一陣,但他的主要目標畢竟是興國,所以韓遂還是得以喘息。
那夏侯淵後來就號稱「虎步關右」,光榮撤退,留下閻行鎮守西羌。
一切正如成公英所料。
韓遂集結羌胡,再次跟閻行猛烈交戰。
這是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戰開打。
同時,曹操西征張魯。
張郃等人再次為先鋒,進逼隴右祁山道。
我們未來人知道,曹操要幹什麼,可是青海羌們不知道啊。
他們只知道,曹操大軍又回來了。
大家計議計議,決定刺殺韓遂,請降。
起兵以來,為禍西涼三十二年的羌胡盟主韓遂,終於結束了他的一生。
閻行受到曹操封侯,成公英也投降,成為西涼老闆張既的幫手。
但西涼沒有就此太平。
他們依然混亂,曹魏不能有效管制,成為蜀漢所覬覦的復興前線。
直到鄧艾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政策。
然而,這同時也成為了晉朝悲劇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