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請一直堅持寫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談到堅持,我一直有幾點疑問:堅持的定義是什麼?是否每一次堅持都能成功?堅持本質上的確是好事嗎?是不是只要不放棄就等於堅持?
從小被家中長輩鼓勵養成寫日記習慣的我,即使喜歡用自己文字為人生作紀錄,卻往往不能堅持下去。相信不少人也跟我一樣,認為「日記」這一回事離我們似近又遠。「近」是因為只要我們什麼時候想寫日記便可以即時找一本簿一枝筆開始寫,但「每天堅持寫」才是日記給我們最大的難題。嘗試過一個人默默寫,寫了好幾天後很快就不了了之,也試過跟同學交換日記,沒錯這樣的確能夠堅持多一會兒,但形式上漸漸變了分享日常,缺少了原本的隱私和反省。隔了好一段時間,在升大學前剛好對畫畫產生了興趣,於是便嘗試把文字和圖畫結合,當時還把那本日誌叫作Sketchary,是sketch (速畫)和 diary (日記) 的合寫。可惜,單單堅持天天寫作已經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更何況要兩者一起兼顧,時間成本也隨著上升,現在回想真想不通那時候的自信是從哪些來。現實是殘酷的,就算經過多番嘗試,每一次開始時那份雄心壯志最終都會因為種種不同的原因而消失。雖然不清楚每次導致失敗的原因,有時是因為學業忙碌,有時是因為認為不是天天都有值得紀錄的事情,久而久之由日記變了週記,再由週記變了月記,慢慢就再沒有然後了。但多次失敗的事實證明了我做事「三分鐘熱度」的性格,漸漸我很害怕再遇到下一次有寫作衝動的自己,因為這意味著下一次失敗即將出現。
我之所以會稱其為失敗是因為我從小就有個傻傻的作家夢,希望透過自己的文字與他人分享感受和想法。還記得初中的時候興志勃勃地在Instagram開了一個分享文字的帳號,當時我用了有自己名字的電郵地址來作登記,很快便有朋友知道那是我開的新帳號。那時候我真的感到很尷尬,感覺文字的表達讓我很赤裸,就像亞當夏娃眼亮後發現到自己沒穿衣服,本能上想遮蓋自己的羞恥,於是我便馬上把帳號刪了。但我一直都沒有把寫作放下,我想分享的心也沒有因而減少。在高中我們學校的中文老師常常會給我們額外的寫作題目好讓我們多為公開試操練,那時候每次我用心完成了文章後都會傳給我最好的朋友,讓她們作一點評論,同時也因為可以跟別人分享而感到很滿足。但自從升上了大學便少了寫作的理由,除了學術性的論文以外,幾乎都沒有再接觸「文字創作」。從前無疾而終的創作路讓我認為無論再嘗試多少次也注定會失敗,可能你會開始想問:「那你為什麼會寫這一篇文章?成長了不怕失敗了嗎?」
在新的一年,很多人問我有什麼新年願望,我很簡單地回答他們我只想做一個更開心的自己,趁自己還有年輕的本錢就應該想做什麼便去做什麼。說得輕鬆,但我這些年來我做到嗎?重新寫作不是因為我變得無懼不怕失敗,而是因為我終於明白我沒有權利去說自己這就是失敗。世界一路以來從來沒有否定我的能力,身邊的朋友甚至會從旁鼓勵我去追夢。一直就只有我不停在質疑自己,不停認為自己的能力還不夠,為自己找來千千萬萬個藉口。還記得我一開始對堅持的疑問嗎?是不是不放棄就等於堅持?如果答案是「對」的話,那我從來不放棄喜歡寫作又是否一種堅持?
avatar-img
3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會持續的寫作 不論內容,不論長短,我想培養自己的毅力,試著把自己所學的內容、所看的影片、所讀過的書與大家分享,經過內化後,寫成文字輸出,訓練自己的思考、寫作的能力 現在的我,並不是一個優秀的作家 我只是很喜歡天馬行空,想東想西,並且記錄著我的成長 但,我相信,我能夠持續性
總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堅持著,又好像總是輕易放棄。每當對某件事感到熱忱,心裡便暗暗下決心要好好持續下去,然而,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就像我不記得這已經是第幾次開部落格了。
Thumbnail
不要假設自己知道未來,年輕人該怎麼做就去做!在這篇推薦序中,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以他的觀點與經驗,探討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性、年輕世代的潛力以及未來社會的期待。他以植劇場為例,剖析台灣在文創產業中的獨特定位,並向年輕一代發出真誠的鼓勵,強調行動力與多元包容的重要性。 植劇場的啟發:文創新
Thumbnail
最堅強的堡壘都是由內部攻破的,所以你必須讓自己冷靜、堅強、無畏,這力量應該源自於理性數字思維,而不是宗教般盲從盲信 「系統性風險」屬於「全有全無」,不要自己亂猜亂解釋,要減碼就等「大盤整體融資維持率」跌破警戒線,不然很容易因為恐懼殺到最低檔 都是定量化數據,感覺與口號請你淡忘,更不要當神猜測漲跌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不小心就停更了一個多月,如果這裡有期待看見我創作的朋友的話,不好意思,這位創作者就是這麼任性,有時候我也很困擾(?) 我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常常想讓事情一次就到位,覺得作品還沒達到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就想繼續埋頭磨練,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以後,才讓其他人看見。 但創作這回事時常是沒有終點的,只有
Thumbnail
成為作家最重要的條件我覺得就只有堅持而已,其他好像都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作家。如果可以選三個能力,我覺得大概就是:能認知自己可以、適合寫什麼,知道讀者群想看什麼,然後堅持。
Thumbnail
#情勒例句: A:「你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可能會氣到心臟病發過世…」 那麼這一句呢 B:「你若不聽我的話買這東西,我就再也不理你…」 讀者先針對這兩句,試試如果是你聽到,會怎麼回應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會持續的寫作 不論內容,不論長短,我想培養自己的毅力,試著把自己所學的內容、所看的影片、所讀過的書與大家分享,經過內化後,寫成文字輸出,訓練自己的思考、寫作的能力 現在的我,並不是一個優秀的作家 我只是很喜歡天馬行空,想東想西,並且記錄著我的成長 但,我相信,我能夠持續性
總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堅持著,又好像總是輕易放棄。每當對某件事感到熱忱,心裡便暗暗下決心要好好持續下去,然而,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就像我不記得這已經是第幾次開部落格了。
Thumbnail
不要假設自己知道未來,年輕人該怎麼做就去做!在這篇推薦序中,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以他的觀點與經驗,探討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性、年輕世代的潛力以及未來社會的期待。他以植劇場為例,剖析台灣在文創產業中的獨特定位,並向年輕一代發出真誠的鼓勵,強調行動力與多元包容的重要性。 植劇場的啟發:文創新
Thumbnail
最堅強的堡壘都是由內部攻破的,所以你必須讓自己冷靜、堅強、無畏,這力量應該源自於理性數字思維,而不是宗教般盲從盲信 「系統性風險」屬於「全有全無」,不要自己亂猜亂解釋,要減碼就等「大盤整體融資維持率」跌破警戒線,不然很容易因為恐懼殺到最低檔 都是定量化數據,感覺與口號請你淡忘,更不要當神猜測漲跌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不小心就停更了一個多月,如果這裡有期待看見我創作的朋友的話,不好意思,這位創作者就是這麼任性,有時候我也很困擾(?) 我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常常想讓事情一次就到位,覺得作品還沒達到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就想繼續埋頭磨練,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以後,才讓其他人看見。 但創作這回事時常是沒有終點的,只有
Thumbnail
成為作家最重要的條件我覺得就只有堅持而已,其他好像都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作家。如果可以選三個能力,我覺得大概就是:能認知自己可以、適合寫什麼,知道讀者群想看什麼,然後堅持。
Thumbnail
#情勒例句: A:「你如果不聽我的話,我可能會氣到心臟病發過世…」 那麼這一句呢 B:「你若不聽我的話買這東西,我就再也不理你…」 讀者先針對這兩句,試試如果是你聽到,會怎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