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個馬來西亞中文遊戲媒體(?)講台灣遊戲產業的影片,有點感慨,整理一些片段的想法。
影片提到:「台灣卻沒有什麼大的企業或是公司,有在投入資源去做所謂的 3A 大作。」
先說結論:我覺得以台灣來說,各種大小的遊戲廠商,能做出來的遊戲、目標客群,其實都是他該有的樣子。沒什麼好或不好,這個環境,以及相應的機會,能產生的作品其實大概是可以估計的。
這個影片開頭說:「近年台灣所出現的遊戲... 幾乎也都是獨立遊戲當道... 台灣卻沒有什麼大的企業或公司,有在投入資源去製作所謂的 3A 大作。」然後背景使用的是《 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 》的影像。我覺得有必要稍微讓我的朋友們理解一下,這個影片提到的 3A 大作,以及所謂的台灣「大的企業或公司」(這邊我理解為遊戲公司,還是你覺得他說的是要去說服台積電來做遊戲?),還有台灣的獨立戲工作室的預算規模差別。
我們來看看 1997 年的《太空戰士七》(我這輩的人習慣的 Final Fantasy 翻譯是太空戰士,以下以太空戰士稱之)的預算:「太空戰士七,是世界前幾個製作預算是現代所謂的 3A 大作的幾個遊戲之一。當時的開發預算大約是 40~45 百萬美金(加上通膨調整,大約是現在的 64~73 百萬美金)。」 1Up.com , 2012-01-21。引用自維基百科。考慮通膨,用 2021 年時間來看這個 3A 遊戲的開發預算大概是的 78~90 百萬美金。2021-01-12 , 1 美金算 28 新台幣好了。大約換算成 22億新台幣~25億新台幣 。喔對了,估計他們的行銷預算跟他們的開發預算差不多喔。也就是, 1997 年上市的《太空戰士七》開發加上行銷的預算是 2021 年的 40 億到 50 億台幣左右。我想我應該不需要去找 2020 年代 3A 大作的預算給大家參考了?
再舉一個一般大家認為的台灣的遊戲大廠近期的例子做比較:2020 年經濟日報關於《軒轅劍七》的報導:「...展望下半年,大宇資將重點擺在單機遊戲《軒轅劍七》和《仙劍奇俠傳七》...涂俊光直言,此兩款遊戲製作三年,一款投入約3到4億元,投入預算和人力相較其他遊戲龐大...」附帶一提,一些歐美的所謂「獨立遊戲」差不多也是這個預算。就有點像好萊塢的小品電影預算都跟台灣電影比較大的預算差不多一樣。
至於台灣的一些 10 人上下的獨立遊戲工作室(成員另有正職工作、下班時間無償開發遊戲的團體不在此列),我們很樂觀地給一款遊戲,兩年, 2千萬台幣的預算好了,仍然跟一般玩家常接觸到、理解的主流遊戲還是有很大的預算差別(大概是 3A 大廠的百分之一或更少的預算)。
我是覺得「台灣遊戲發展的問題是什麼」這類偉大的問題,我沒辦法給出什麼答案或結論,甚至我也慢慢不覺得台灣的遊戲產也環境有什麼問題了,如開頭說的,了解環境,對於一個環境能有的產出其實大致不會差太多。我對於「接下來還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來自台灣的團隊的遊戲作品」這件事感到十分樂觀。
別期待台灣人做 3A 大作就是了,我覺得 2040 年之前,都不會有任何台灣公司能拿出 1997 年的《太空戰士七》的預算。 2040 年之後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