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極北富貴角燈塔順時針往東前進,已經徒步到基隆,也跳接大里到礁溪,東北角還剩下基隆到大里這一段。
東北角受季風影響,天氣不穩定,早上眼睛一張開,如果沒下雨或不用上課,便速速背起背包出門,日子過得比上班上課還積極精進。
基隆走到大里有兩個選擇:一是沿著海岸線,經八斗子、深澳、福隆、石城到大里,約60公里;一是走山路,經瑞芳、猴硐、雙溪、貢寮,再走草嶺古道到大里,約40多公里。
走海岸線是首選,東北角風景優美多奇石,可經過象鼻岩及台灣極東三貂角燈塔,部分有單車道,平坦好走,但砂石車較多。走山路則可路過因礦業繁華一時的山城,走在淡蘭古道北路的入蘭正道,緬懷先人開拓及宣教東部的足跡。
實難兩全,決定先走一段海岸線,再走山路。
Day11 基隆海洋廣場 > 猴硐舊隧道群(原訂猴硐車站)
Day11 基隆海洋公園 > 猴硐舊隧道群 > 瑞芳車站
基隆海洋廣場 > 瑞芳老街
微涼的早晨,乾淨的藍天,有大冠鷲盤旋在港口。
由基隆海洋廣場開步,經過基隆港東岸的郵輪碼頭、海軍碼頭及貨櫃碼頭後,到達整修中的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大門旁鑲有「基隆法國公墓」中法文標示牌,依稀可見陰暗園區中有幾個墓碑。
基金公路依山傍海,山坡上有著層層疊疊新舊並陳的房舍,幾乎戶戶都可以看海,雜亂無章,但獨具趣味。
除了清法戰爭紀念園區,亦會經過要塞司令官邸、要塞司令官部校官眷舍及市長官邸三個基隆市定古蹟,都是甫修復開放參觀的日式建築。漁會正濱大樓正發包整修中,未來如能結合海港、碼頭及歷史建物,一定能成為基隆文史及觀光的焦點。
正濱漁港旁的一排房舍模仿威尼斯彩色島Burano漆上艷麗的色彩,成為近幾年拍照的熱點。今日一見,光彩奪目頗為吸睛,與漁港漁船的淳樸意象也不衝突,一改由他人照片中所獲致的印象。
考量時間因素,並未過橋續走到和平島,轉向阿根納造廠遺址。廠區不大,但拍起照來頗為氣派且頹廢。
由造船廠旁的小巷,鑽進五分車隧道,出隧道是彎曲的後巷及低矮的房舍,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走出巷弄來到馬路,竟是國立海洋大學。
海洋大學的校園廣闊,分布在基金公路兩側,堤防可觀浪也有人釣魚。校門前更築起高高的堤防,以免颱風海水倒灌,重演水淹校園的景況。
沿著基金公路繼續往前,經過碧砂漁港及八斗子漁港。碧砂漁港的海鮮餐廳以坑人著稱,不知是否已有改善。八斗子則有觀光船,可登基隆嶼或出海夜釣;時值休港,待夏天開港人潮才會湧現。
續走到海洋科技博物館,右轉調和街改走山路。
新開的馬路寬敞也有人行道,可接上快速道路,紓解基隆市區內的車潮。由調和街轉進深澳坑路,再走逢甲路(102號公路)經過瑞芳高工,穿過隧道到達瑞芳老街,一旁就是瑞芳車站的後站。
和平島五分車隧道遺址,五分車原是用以運送金瓜石開採的金銅礦砂至八尺門碼頭運往日本。
瑞芳 > 猴硐舊隧道群 > 瑞芳車站
在瑞芳老街走動時,巧遇定時導覽,導覽志工熱情邀我們加入,因此有幸初識瑞芳的礦業發展及歷史建築,如瑞芳旅社、廖建芳古厝、義方商行等等。
瑞芳是淡蘭古道官道的重要樞紐及補給站,日治時代興建鐵路後,也曾是礦砂送往基隆港出口的轉運站。早年往基隆的輕便鐵道正在整修中,道旁的房舍因應鐵道及車廂寬度,因此樓梯扁小。
瑞芳在台灣礦業史扮演的角色不亞於九份及金瓜石,可惜並未有效地維護及推廣,住宿及景觀也不及兩地有特色,使它僅成為北宜線上的一個交通轉運站。
吃過午餐,由後站穿過地下道到前站,繼續東行,過瑞峰橋,順著基隆河南岸的三爪子坑路、員山子路及蛇子形路前進。原計算穿過鐵道涵洞,經猴硐舊隧道,抵達今日終點猴硐車站(以上為淡蘭古道北路的一部分)。
但在涵洞之前,當地人及單車騎士均告知因土石流造成隧道封閉;往前一探,穿過第一隧道,第二隧道果然被柵欄圍住。
眼見只剩2公里就到達猴硐車站,不禁懊惱未選走基隆河北岸的瑞猴公路(北37),只好無奈地順著原路走回瑞芳車站搭車回家,結束今日的行程。
安潭鎮山川是瑞芳老街繁華年代的意象,潭指龍潭堵,為瑞芳火車站一帶。
義方商行,昔日為瑞三礦業的總部,瑞三礦業曾是台灣最大的礦業公司。據導覽志工說,創辦人李建興捐地蓋校是個大善人。
廖建芳商號,早期曾為瑞芳最大的百貨公司。據導覽說,後人不願維護,不願列入古蹟,也不願出售或捐給政府。
由猴硐舊隧道的第一隧道即可見到第二隧道有柵欄圍住,無法通行
Day11,徒步21公里(含猴硐舊隧道返回瑞芳車站3公里),累計239公里
基隆海洋廣場 > 正濱漁港 > 阿根納造船廠遺跡 > 五分車隧道 > 國立海洋大學 > 碧砂漁港、八斗子漁港 > 調和街 > 102縣道 > 瑞芳高工 > 瑞芳老街 > 瑞芳車站 > 瑞芳國中 > 猴瑞自行車道 > 猴硐舊隧道群 > 瑞芳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