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環島・Day 11 徒步基隆港,愛戀瑞芳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由台灣極北富貴角燈塔順時針往東前進,已經徒步到基隆,也跳接大里到礁溪,東北角還剩下基隆到大里這一段。
東北角受季風影響,天氣不穩定,早上眼睛一張開,如果沒下雨或不用上課,便速速背起背包出門,日子過得比上班上課還積極精進。
基隆走到大里有兩個選擇:一是沿著海岸線,經八斗子、深澳、福隆、石城到大里,約60公里;一是走山路,經瑞芳、猴硐、雙溪、貢寮,再走草嶺古道到大里,約40多公里。
走海岸線是首選,東北角風景優美多奇石,可經過象鼻岩及台灣極東三貂角燈塔,部分有單車道,平坦好走,但砂石車較多。走山路則可路過因礦業繁華一時的山城,走在淡蘭古道北路的入蘭正道,緬懷先人開拓及宣教東部的足跡。
實難兩全,決定先走一段海岸線,再走山路。

Day11 基隆海洋廣場 > 猴硐舊隧道群(原訂猴硐車站)

Day11 基隆海洋公園 > 猴硐舊隧道群 > 瑞芳車站

基隆海洋廣場 > 瑞芳老街

微涼的早晨,乾淨的藍天,有大冠鷲盤旋在港口。
由基隆海洋廣場開步,經過基隆港東岸的郵輪碼頭、海軍碼頭及貨櫃碼頭後,到達整修中的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大門旁鑲有「基隆法國公墓」中法文標示牌,依稀可見陰暗園區中有幾個墓碑。
基金公路依山傍海,山坡上有著層層疊疊新舊並陳的房舍,幾乎戶戶都可以看海,雜亂無章,但獨具趣味。
除了清法戰爭紀念園區,亦會經過要塞司令官邸、要塞司令官部校官眷舍及市長官邸三個基隆市定古蹟,都是甫修復開放參觀的日式建築。漁會正濱大樓正發包整修中,未來如能結合海港、碼頭及歷史建物,一定能成為基隆文史及觀光的焦點。
正濱漁港旁的一排房舍模仿威尼斯彩色島Burano漆上艷麗的色彩,成為近幾年拍照的熱點。今日一見,光彩奪目頗為吸睛,與漁港漁船的淳樸意象也不衝突,一改由他人照片中所獲致的印象。
考量時間因素,並未過橋續走到和平島,轉向阿根納造廠遺址。廠區不大,但拍起照來頗為氣派且頹廢。
由造船廠旁的小巷,鑽進五分車隧道,出隧道是彎曲的後巷及低矮的房舍,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走出巷弄來到馬路,竟是國立海洋大學。
海洋大學的校園廣闊,分布在基金公路兩側,堤防可觀浪也有人釣魚。校門前更築起高高的堤防,以免颱風海水倒灌,重演水淹校園的景況。
沿著基金公路繼續往前,經過碧砂漁港及八斗子漁港。碧砂漁港的海鮮餐廳以坑人著稱,不知是否已有改善。八斗子則有觀光船,可登基隆嶼或出海夜釣;時值休港,待夏天開港人潮才會湧現。
續走到海洋科技博物館,右轉調和街改走山路。
新開的馬路寬敞也有人行道,可接上快速道路,紓解基隆市區內的車潮。由調和街轉進深澳坑路,再走逢甲路(102號公路)經過瑞芳高工,穿過隧道到達瑞芳老街,一旁就是瑞芳車站的後站。
基隆海洋廣場,遠眺虎仔山基隆地標
基隆貨櫃碼頭
基隆山城
整修中的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要塞司令官部校官眷舍
整修中的漁會正濱大樓,整修完成後將成為文創園區
正濱漁港漁船的一角,船上鏽蝕的機具
正濱漁港彩色屋
阿根納造船廠廢墟,鋼筋外露,雜草叢生
和平島五分車隧道遺址,五分車原是用以運送金瓜石開採的金銅礦砂至八尺門碼頭運往日本。
國立海洋大學
海洋大學堤防,巨浪拍堤,但仍有人釣魚

瑞芳 > 猴硐舊隧道群 > 瑞芳車站

在瑞芳老街走動時,巧遇定時導覽,導覽志工熱情邀我們加入,因此有幸初識瑞芳的礦業發展及歷史建築,如瑞芳旅社、廖建芳古厝、義方商行等等。
瑞芳是淡蘭古道官道的重要樞紐及補給站,日治時代興建鐵路後,也曾是礦砂送往基隆港出口的轉運站。早年往基隆的輕便鐵道正在整修中,道旁的房舍因應鐵道及車廂寬度,因此樓梯扁小。
瑞芳在台灣礦業史扮演的角色不亞於九份及金瓜石,可惜並未有效地維護及推廣,住宿及景觀也不及兩地有特色,使它僅成為北宜線上的一個交通轉運站。
吃過午餐,由後站穿過地下道到前站,繼續東行,過瑞峰橋,順著基隆河南岸的三爪子坑路、員山子路及蛇子形路前進。原計算穿過鐵道涵洞,經猴硐舊隧道,抵達今日終點猴硐車站(以上為淡蘭古道北路的一部分)。
但在涵洞之前,當地人及單車騎士均告知因土石流造成隧道封閉;往前一探,穿過第一隧道,第二隧道果然被柵欄圍住。
眼見只剩2公里就到達猴硐車站,不禁懊惱未選走基隆河北岸的瑞猴公路(北37),只好無奈地順著原路走回瑞芳車站搭車回家,結束今日的行程。
進入瑞芳老街的通道,瑞芳高工同學的作品
瑞芳老街五分車彩繪樓梯
安潭鎮山川是瑞芳老街繁華年代的意象,潭指龍潭堵,為瑞芳火車站一帶。
瑞芳旅社曾是瑞芳最大的旅社,目前仍有人居住
整修中的輕便鐵道,一側為進出民宅後門的樓梯。
義方商行,昔日為瑞三礦業的總部,瑞三礦業曾是台灣最大的礦業公司。據導覽志工說,創辦人李建興捐地蓋校是個大善人。
廖建芳商號,早期曾為瑞芳最大的百貨公司。據導覽說,後人不願維護,不願列入古蹟,也不願出售或捐給政府。
伴著美麗瑞芳山城的基隆河
校門花俏的瑞芳國中有著圓樓似的教室
由猴硐舊隧道的第一隧道即可見到第二隧道有柵欄圍住,無法通行
傍晚幽靜的瑞芳小鎮,基隆河畔有人釣魚
今日終點,瑞芳車站

Day11,徒步21公里(含猴硐舊隧道返回瑞芳車站3公里),累計239公里
基隆海洋廣場 > 正濱漁港 > 阿根納造船廠遺跡 > 五分車隧道 > 國立海洋大學 > 碧砂漁港、八斗子漁港 > 調和街 > 102縣道 > 瑞芳高工 > 瑞芳老街 > 瑞芳車站 > 瑞芳國中 > 猴瑞自行車道 > 猴硐舊隧道群 > 瑞芳車站
avatar-img
16.0K會員
262內容數
這裡不做美髮不修指甲,開房間只做明的,不做暗的。朋友不嫌多,讀者不嫌少,無腦老嫗談談笑笑,大家隨意走走看看,坐坐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腦老嫗小沙龍 的其他內容
Day10由北埔起步,途經台3線,經峨眉湖抵達頭份轉運站。不知不覺,竟由新竹徒步到苗栗了!
徒步環島路線大致與騎車相同,西部可走台1線、台3線或西濱公路。徒步者偶爾也會岔入農路,盡量避免與車爭道。
老公問:「我騎車時,看到徒步的人心情都很沉重,為什麼?!」我心想:「拜託!你騎單車時速二、三十公里,徒步者四、五公里,你輕裝簡從吹著涼風,以五六倍以上的速度追趕徒步者,誰要對你展露笑容啊!」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一旁有條溫泉路,可穿越第一公墓到金山老街,是魚路古道的一部分。記憶中的溫泉路並沒有清楚的路跡,第一公墓則是夜遊或大地遊戲的重頭戲,青少年隱晦難言的情愫,往往就在莫名恐懼及漫漫黑暗中滋長。
網路上有個國際孤獨等級表,將孤獨,由一個人逛超市、到餐廳吃飯等,到一個人搬家、動手術,分為十級(但沒有一個人徒步)。這十件事我都曾經歷,但與其說是孤獨,不如說是獨立,有時還參雜著任性,不受拘束。
Day4由樹林走到大溪,體力幾乎耗盡,雖獨自外宿,但一夜好眠。 睡到自然醒後,漱洗完畢揹起背包,裝滿兩瓶水,拿著兩張早餐卷,一張在中式早餐店領了蛋餅及飯糰,一張到西式早餐店領了卡滋雞腿堡。飯糰蛋餅塞進背包當午餐,漢堡提到公園樹蔭下悠閒地飽餐一頓。
Day10由北埔起步,途經台3線,經峨眉湖抵達頭份轉運站。不知不覺,竟由新竹徒步到苗栗了!
徒步環島路線大致與騎車相同,西部可走台1線、台3線或西濱公路。徒步者偶爾也會岔入農路,盡量避免與車爭道。
老公問:「我騎車時,看到徒步的人心情都很沉重,為什麼?!」我心想:「拜託!你騎單車時速二、三十公里,徒步者四、五公里,你輕裝簡從吹著涼風,以五六倍以上的速度追趕徒步者,誰要對你展露笑容啊!」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一旁有條溫泉路,可穿越第一公墓到金山老街,是魚路古道的一部分。記憶中的溫泉路並沒有清楚的路跡,第一公墓則是夜遊或大地遊戲的重頭戲,青少年隱晦難言的情愫,往往就在莫名恐懼及漫漫黑暗中滋長。
網路上有個國際孤獨等級表,將孤獨,由一個人逛超市、到餐廳吃飯等,到一個人搬家、動手術,分為十級(但沒有一個人徒步)。這十件事我都曾經歷,但與其說是孤獨,不如說是獨立,有時還參雜著任性,不受拘束。
Day4由樹林走到大溪,體力幾乎耗盡,雖獨自外宿,但一夜好眠。 睡到自然醒後,漱洗完畢揹起背包,裝滿兩瓶水,拿著兩張早餐卷,一張在中式早餐店領了蛋餅及飯糰,一張到西式早餐店領了卡滋雞腿堡。飯糰蛋餅塞進背包當午餐,漢堡提到公園樹蔭下悠閒地飽餐一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基隆,我們曾經走訪過罾仔寮社區,以及位於七堵的百福車站周邊;前者踏查的是基隆的山,後者踏查的是基隆的河。不過,基隆的離島--和平島--則頂多到和平島公園游泳以及在附近吃海產而已,沒有深度了解基隆的海。於是,我毅然報名參加了雨都漫步所辦的導覽基隆行程--漫遊離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基隆市的正濱漁港和廟口夜市,以及與兩者相關的各種景點和活動。它還著重於拜訪基隆市時,所能夠體驗到的不同文化和美食。在夜晚,廟口夜市成為市區最熱鬧的地方,這篇文章鼓勵讀者到此處感受其中獨特的氛圍。
Thumbnail
基隆河畔散步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在河邊享受清新的空氣和美麗的風景,沿著河岸漫步,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到一種平靜和放鬆的氛圍。這裡的步道通常很寬敞,也適合慢跑或騎自行車。 從林安泰古厝左邊的小想進入,往右變是河濱公園,這些公園設施完善,有運動場地、兒童遊樂區和休憩區。你可以在這裡進行各種
Thumbnail
基隆田寮河上的十二生肖橋樑也是基隆市的特色景點。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早年基隆河中游地段在新北市汐止區一代只要在颱風期間氾濫成為新北市汐止區居民惡夢。基隆河更是髒亂地點、基隆河長期遭到許多人竟而遠之不感接近。位於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區左岸智慧里水尾灣地段在公立部門資源投入與地方社區營造共同努力下,成為一個優質旅遊地點。也翻轉基隆河一個過往會淹水臭名。 新北市汐止區智慧
Thumbnail
基隆是一座城市擁抱著大海的懷抱。矗立著海洋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闊無遮擋的藍色海域,彷彿與遠天相連。微風徐徐吹拂,浪花打在堤岸邊,發出陣陣和諧的節奏。 這裡是眺望基隆港的最佳去處。來來往往的船隻,彷彿航海家在海上航行。郵輪大門敞開,工人遊客正在上下船,旅遊越來越成為這港口鮮明的標誌。睽違已久的海
Thumbnail
基隆市鬧區以基隆港內港(即海洋廣場)為中心,約莫為一條小型廊道,鬧區西區為自安樂區「安樂市場」,過西定路沿安一路向東至基隆火車站(南站)與基隆城際轉運站一帶。
Thumbnail
基隆是臺灣一個美麗的城市,有許多令人驚豔的景點等待著你的發現。從信二路防空洞到遠見人文空間,這些景點將帶給你另一個基隆的感受。在基隆塔,你可以俯瞰壯觀的市景和美麗的風光,讓我們一起探索基隆的魅力吧!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基隆,我們曾經走訪過罾仔寮社區,以及位於七堵的百福車站周邊;前者踏查的是基隆的山,後者踏查的是基隆的河。不過,基隆的離島--和平島--則頂多到和平島公園游泳以及在附近吃海產而已,沒有深度了解基隆的海。於是,我毅然報名參加了雨都漫步所辦的導覽基隆行程--漫遊離島。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基隆市的正濱漁港和廟口夜市,以及與兩者相關的各種景點和活動。它還著重於拜訪基隆市時,所能夠體驗到的不同文化和美食。在夜晚,廟口夜市成為市區最熱鬧的地方,這篇文章鼓勵讀者到此處感受其中獨特的氛圍。
Thumbnail
基隆河畔散步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在河邊享受清新的空氣和美麗的風景,沿著河岸漫步,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到一種平靜和放鬆的氛圍。這裡的步道通常很寬敞,也適合慢跑或騎自行車。 從林安泰古厝左邊的小想進入,往右變是河濱公園,這些公園設施完善,有運動場地、兒童遊樂區和休憩區。你可以在這裡進行各種
Thumbnail
基隆田寮河上的十二生肖橋樑也是基隆市的特色景點。
Thumbnail
沿著自行車道,探訪古老的舊草嶺隧道,造訪石城的烤腸攤和峭壁小屋,尋找龍脊岩與極東點,探索馬崗漁村,最後再回到福龍海洋驛站、福隆海水浴場。
Thumbnail
​早年基隆河中游地段在新北市汐止區一代只要在颱風期間氾濫成為新北市汐止區居民惡夢。基隆河更是髒亂地點、基隆河長期遭到許多人竟而遠之不感接近。位於基隆河新北市汐止區左岸智慧里水尾灣地段在公立部門資源投入與地方社區營造共同努力下,成為一個優質旅遊地點。也翻轉基隆河一個過往會淹水臭名。 新北市汐止區智慧
Thumbnail
基隆是一座城市擁抱著大海的懷抱。矗立著海洋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闊無遮擋的藍色海域,彷彿與遠天相連。微風徐徐吹拂,浪花打在堤岸邊,發出陣陣和諧的節奏。 這裡是眺望基隆港的最佳去處。來來往往的船隻,彷彿航海家在海上航行。郵輪大門敞開,工人遊客正在上下船,旅遊越來越成為這港口鮮明的標誌。睽違已久的海
Thumbnail
基隆市鬧區以基隆港內港(即海洋廣場)為中心,約莫為一條小型廊道,鬧區西區為自安樂區「安樂市場」,過西定路沿安一路向東至基隆火車站(南站)與基隆城際轉運站一帶。
Thumbnail
基隆是臺灣一個美麗的城市,有許多令人驚豔的景點等待著你的發現。從信二路防空洞到遠見人文空間,這些景點將帶給你另一個基隆的感受。在基隆塔,你可以俯瞰壯觀的市景和美麗的風光,讓我們一起探索基隆的魅力吧!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