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又吉直樹《人間》:以笑打破包覆「自我」的那層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陣涼風吹過空蕩蕩的內臟。我並不是想哭,而是覺得自己頓悟了某些事實。比方說,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公平這個事實;比方說,自己不見得永遠都能得到想要的角色這個事實……」

《人間》是搞笑藝人——又吉直樹2019年發表的小說。他曾以描繪日本喜劇演員——漫才的小說《火花》出道,獲得2015年的芥川賞。他的文筆清晰、簡單,很多地方相當直白,但並不因此缺乏美感,反而把人物的感受生動地描繪出來。而《人間》的主題,是創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就如文中所說,我們到頭來都會發現要在生活中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是艱難的。

《人間》,截自博客來。

《人間》,截自博客來。

這或許是人為何想創作的原因之一吧。因為正是在創作中,我們能夠描寫無法展露的自己,並換個角度觀看周遭的一切。但《人間》值得一讀的原因,卻是在於它和《火花》類似,從搞笑藝人以及一個對自己感到失敗的藝術家來描寫創作中的自我與他人的複雜關係,而不是簡單的自我滿足。

故事的主角永山,是一個略有成就的專欄作者與插畫家,出版了一本銷量不錯的故事書。然而,他心中一直有一層陰影揮之不去,讓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真正的創作者。因為最早的成名作品,雖來源於自己的靈感,但並不是依靠自己完成的。是朋友趁他喝醉時,依據他的筆記創造出來的故事。事後再騙他那是他喝醉時想出來的,使他當時繼續創作,沒有自暴自棄。

這個真相,後來被嫉妒永山的朋友抖了出來。原本自滿的永山這才發現當時周遭的朋友和喜歡的女孩原來的鼓勵和稱讚都是裝出來的,使到手的一切宛若謊言構築的鏡子,在剎那破碎一地,讓他感到巨大的挫折和羞恥,和朋友們的關係斷裂,也開始封閉自己。最讓他困惑的地方就在於,為何乍看之下多麽相像自己的故事,最後竟然可以是他人所寫的?而真正的自己卻什麼也無法寫出,甚至也無法辨認?如果連這樣都無法做到,又憑什麼說自己是藝術家?

「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只屬於自己嗎?或許自己只是在別人想出來的架構中行動,甚至根本不被人需要,因為說不定連這股衝動都是受到別人的誘導。」

作品中想描寫的自己,真的是自己嗎?很多時候,「自我」似乎不是被自己勾勒,而是被自己在意的他人所勾引出來的化身。永山在意識到這點後,對創作不再懷有熱情,而是陷入一種生活的失落,貶低創作的價值,只在其中尋找些微的慰藉。

《人間》裡寫到了許多不一樣的人物,他們不一定和主角一樣是個藝術家,但都像作者某個部份、片段的自我,和他對話、互動。雖然不一定都在創作,但都在試圖尋找真正的自我,和坦然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的方式。這種找尋在書中體現為各種徬徨、困惑以及失落的體驗,並最終聯繫到人為何要創作的意義。

在主角接觸的許多人物中,一個名為奧的朋友是印象最深刻的。他在後來成為了和作者一樣的搞笑藝人,而在書的結尾裡,這個角色消失了,我們不知他的下落,或者會想說他是否如他喜歡的作家——太宰治以及《人間失格》裡的主角一樣選擇了自殺。但也許奧是主角某個過渡階段中的化身,因為透過最後放在永山行李中的《人間失格》一書,我們彷彿被暗示,名為「奧」的人是否真有其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的他人在自己身上所留下的身影。

「我從小想當搞笑藝人,是因為這可以打破包覆著我的那層膜,我只知道這種打破的方法。那層膜要是放著不管,會漸漸變厚、讓人難以呼吸不是嗎?我發現搞笑也可以由內而外、自己去打破。柳田國男在書裡寫過,『笑』(Warau)這個字的語源很可能來自『破』(Waru)……為了打破那層膜需要笑,而靠著自己的力量去撕開那層膜的快樂,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

「搞笑」只是引人發笑嗎?在另一個情節中,成為藝人的奧和人爭論「搞笑」的定義,提到「搞笑」看似是引人發笑,是「緊張的緩和」,但對他而言,「緊張的大緩和,其實就是一種徹悟。」

笑,是一種徹悟的展露。這點是很有意思的,因為笑看似是正向的情緒,但在日常生活裡卻常常變成一種麻痺自我的方式。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就為我們展示過這種「笑」的本質,那是一種雖然在笑但其實根本就在哭的情緒。在這其中,人無法破除任何東西,而是被某種巨大的膜更加包覆其中,無法掙扎逃脫。

這大概也是為何永山將自己新創作的作品命名為「蛻變」的緣故,因為如何破除包覆自我的膜就是《人間》在探討的主題。在這裡面,笑和創作存在著某種共鳴,不是麻痺、固定自我的角色,而是不停在他人的重重身影中去學習破除自我的界線。

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zh269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藍玉雍的沙龍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藍玉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太宰治可以取得這麼大的名聲,最重要的還是《人間失格》這本書——就像剛剛目前勉強所提到的——讓許多中學生有所共感。我一直有個理論,我沒有做過統計,或許該說是偏見,就是我相信每一個人在國中到高中、青春期的時候,腦中最少有浮現過一次自殺的念頭。」
Thumbnail
「太宰治可以取得這麼大的名聲,最重要的還是《人間失格》這本書——就像剛剛目前勉強所提到的——讓許多中學生有所共感。我一直有個理論,我沒有做過統計,或許該說是偏見,就是我相信每一個人在國中到高中、青春期的時候,腦中最少有浮現過一次自殺的念頭。」
Thumbnail
人生過得太浪漫快樂了嗎?想要變成憂鬱系美少年嗎?這本書會讓你看到那些悲傷、壓抑、有點想讓人尖叫的故事,雖然相當地有趣,卻也是相當「胃痛」呢~ ~看書帶入感很強的讀者請小心斟酌這本書~
Thumbnail
人生過得太浪漫快樂了嗎?想要變成憂鬱系美少年嗎?這本書會讓你看到那些悲傷、壓抑、有點想讓人尖叫的故事,雖然相當地有趣,卻也是相當「胃痛」呢~ ~看書帶入感很強的讀者請小心斟酌這本書~
Thumbnail
作品中的自己,真的是自己嗎?很多時候,「自我」似乎不是被自己勾勒,而是被在意的他人所勾引出來的化身。在《人間》裡,每個角色都像作者某個部份、片段的自我,和他對話、互動。試圖找尋真正的自我,和坦然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的方式。這種找尋在書中體現為各種徬徨、困惑以及失落,並最終聯繫到人為何要創作的意義。
Thumbnail
作品中的自己,真的是自己嗎?很多時候,「自我」似乎不是被自己勾勒,而是被在意的他人所勾引出來的化身。在《人間》裡,每個角色都像作者某個部份、片段的自我,和他對話、互動。試圖找尋真正的自我,和坦然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的方式。這種找尋在書中體現為各種徬徨、困惑以及失落,並最終聯繫到人為何要創作的意義。
Thumbnail
為何我會出生於此? 為何我會恐懼此世? 為何我會不懂得人間? 我害怕人性的喪怒, 只盼他們能開懷大笑多一點。 我害怕人性的心鎖, 只盼他們能解開門扉大一點。 喪怒使我心驚, 心鎖使我無神, 戰慄與無神, 使我彷彿……
Thumbnail
為何我會出生於此? 為何我會恐懼此世? 為何我會不懂得人間? 我害怕人性的喪怒, 只盼他們能開懷大笑多一點。 我害怕人性的心鎖, 只盼他們能解開門扉大一點。 喪怒使我心驚, 心鎖使我無神, 戰慄與無神, 使我彷彿……
Thumbnail
我好喜歡《火花》對人生還有夢想的詮釋。讓我想到最近這幾年自己對人生規劃的新想法:工作幾年後,我慢慢的意識到,想要百分之百完成自己的夢想,在我這個年紀已經不可能了。後來,我才認知到:其實我並不是非得達到些什麼外人認可的目標才算是完成夢想——當我用心投入夢想時,我其實就已經在完成夢想了。
Thumbnail
我好喜歡《火花》對人生還有夢想的詮釋。讓我想到最近這幾年自己對人生規劃的新想法:工作幾年後,我慢慢的意識到,想要百分之百完成自己的夢想,在我這個年紀已經不可能了。後來,我才認知到:其實我並不是非得達到些什麼外人認可的目標才算是完成夢想——當我用心投入夢想時,我其實就已經在完成夢想了。
Thumbnail
從作品去探究作者的性格與心理是很不尊重作品本身,同時侵犯到作者的私領域。 閱讀時,我總是很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作者造就出這樣的作品, 但是,這種思考習慣會蒙蔽我的視野。 這裡盡量不談太宰治這個人,而是希望把重點放在《人間失格》這部作品。 本篇的引文參考以下兩個譯本
Thumbnail
從作品去探究作者的性格與心理是很不尊重作品本身,同時侵犯到作者的私領域。 閱讀時,我總是很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作者造就出這樣的作品, 但是,這種思考習慣會蒙蔽我的視野。 這裡盡量不談太宰治這個人,而是希望把重點放在《人間失格》這部作品。 本篇的引文參考以下兩個譯本
Thumbnail
《人間失格》 這是日本著名的文學作品,寫的是一個人墮落的過程。從原本的優良家庭,開始進入酒家、喝酒、自殺未遂、到最後送入精神病院。沉淪到無法挽回......
Thumbnail
《人間失格》 這是日本著名的文學作品,寫的是一個人墮落的過程。從原本的優良家庭,開始進入酒家、喝酒、自殺未遂、到最後送入精神病院。沉淪到無法挽回......
Thumbnail
這點出了漫才,或者搞笑、喜劇這類藝術表演的雙面性。好笑的段子,絕對是反覆修改的刻意為之;然而從觀看表演的角度,一切卻必須輕鬆自然。一旦脫離日常對話的「自然」氛圍,成為反覆檢視、嚴謹考核的文本,觀看者便很難「發笑」了,笑是一種瞬間的情緒「感受」,大腦看著好笑兩字,是無法感到好笑的,「好笑」到底是什麼?
Thumbnail
這點出了漫才,或者搞笑、喜劇這類藝術表演的雙面性。好笑的段子,絕對是反覆修改的刻意為之;然而從觀看表演的角度,一切卻必須輕鬆自然。一旦脫離日常對話的「自然」氛圍,成為反覆檢視、嚴謹考核的文本,觀看者便很難「發笑」了,笑是一種瞬間的情緒「感受」,大腦看著好笑兩字,是無法感到好笑的,「好笑」到底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