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又吉直樹《人間》:以笑打破包覆「自我」的那層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陣涼風吹過空蕩蕩的內臟。我並不是想哭,而是覺得自己頓悟了某些事實。比方說,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公平這個事實;比方說,自己不見得永遠都能得到想要的角色這個事實……」

《人間》是搞笑藝人——又吉直樹2019年發表的小說。他曾以描繪日本喜劇演員——漫才的小說《火花》出道,獲得2015年的芥川賞。他的文筆清晰、簡單,很多地方相當直白,但並不因此缺乏美感,反而把人物的感受生動地描繪出來。而《人間》的主題,是創作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就如文中所說,我們到頭來都會發現要在生活中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是艱難的。

《人間》,截自博客來。

這或許是人為何想創作的原因之一吧。因為正是在創作中,我們能夠描寫無法展露的自己,並換個角度觀看周遭的一切。但《人間》值得一讀的原因,卻是在於它和《火花》類似,從搞笑藝人以及一個對自己感到失敗的藝術家來描寫創作中的自我與他人的複雜關係,而不是簡單的自我滿足。

故事的主角永山,是一個略有成就的專欄作者與插畫家,出版了一本銷量不錯的故事書。然而,他心中一直有一層陰影揮之不去,讓他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真正的創作者。因為最早的成名作品,雖來源於自己的靈感,但並不是依靠自己完成的。是朋友趁他喝醉時,依據他的筆記創造出來的故事。事後再騙他那是他喝醉時想出來的,使他當時繼續創作,沒有自暴自棄。

這個真相,後來被嫉妒永山的朋友抖了出來。原本自滿的永山這才發現當時周遭的朋友和喜歡的女孩原來的鼓勵和稱讚都是裝出來的,使到手的一切宛若謊言構築的鏡子,在剎那破碎一地,讓他感到巨大的挫折和羞恥,和朋友們的關係斷裂,也開始封閉自己。最讓他困惑的地方就在於,為何乍看之下多麽相像自己的故事,最後竟然可以是他人所寫的?而真正的自己卻什麼也無法寫出,甚至也無法辨認?如果連這樣都無法做到,又憑什麼說自己是藝術家?

「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只屬於自己嗎?或許自己只是在別人想出來的架構中行動,甚至根本不被人需要,因為說不定連這股衝動都是受到別人的誘導。」

作品中想描寫的自己,真的是自己嗎?很多時候,「自我」似乎不是被自己勾勒,而是被自己在意的他人所勾引出來的化身。永山在意識到這點後,對創作不再懷有熱情,而是陷入一種生活的失落,貶低創作的價值,只在其中尋找些微的慰藉。

《人間》裡寫到了許多不一樣的人物,他們不一定和主角一樣是個藝術家,但都像作者某個部份、片段的自我,和他對話、互動。雖然不一定都在創作,但都在試圖尋找真正的自我,和坦然生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的方式。這種找尋在書中體現為各種徬徨、困惑以及失落的體驗,並最終聯繫到人為何要創作的意義。

在主角接觸的許多人物中,一個名為奧的朋友是印象最深刻的。他在後來成為了和作者一樣的搞笑藝人,而在書的結尾裡,這個角色消失了,我們不知他的下落,或者會想說他是否如他喜歡的作家——太宰治以及《人間失格》裡的主角一樣選擇了自殺。但也許奧是主角某個過渡階段中的化身,因為透過最後放在永山行李中的《人間失格》一書,我們彷彿被暗示,名為「奧」的人是否真有其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的他人在自己身上所留下的身影。

「我從小想當搞笑藝人,是因為這可以打破包覆著我的那層膜,我只知道這種打破的方法。那層膜要是放著不管,會漸漸變厚、讓人難以呼吸不是嗎?我發現搞笑也可以由內而外、自己去打破。柳田國男在書裡寫過,『笑』(Warau)這個字的語源很可能來自『破』(Waru)……為了打破那層膜需要笑,而靠著自己的力量去撕開那層膜的快樂,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

「搞笑」只是引人發笑嗎?在另一個情節中,成為藝人的奧和人爭論「搞笑」的定義,提到「搞笑」看似是引人發笑,是「緊張的緩和」,但對他而言,「緊張的大緩和,其實就是一種徹悟。」

笑,是一種徹悟的展露。這點是很有意思的,因為笑看似是正向的情緒,但在日常生活裡卻常常變成一種麻痺自我的方式。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就為我們展示過這種「笑」的本質,那是一種雖然在笑但其實根本就在哭的情緒。在這其中,人無法破除任何東西,而是被某種巨大的膜更加包覆其中,無法掙扎逃脫。

這大概也是為何永山將自己新創作的作品命名為「蛻變」的緣故,因為如何破除包覆自我的膜就是《人間》在探討的主題。在這裡面,笑和創作存在著某種共鳴,不是麻痺、固定自我的角色,而是不停在他人的重重身影中去學習破除自我的界線。

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zh269

FB粉專:https://pse.is/TCBRA

IG帳號:https://www.instagram.com/bungousteins/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藍玉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熱源》是川越宗一2019年發表的作品。這本小說的內容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非常吸睛,因為《熱源》和一部頗有名氣的動漫《黃金神威》,有著相似的創作背景。但川越宗一的《熱源》著重描寫的,是不同民族在還沒成為「日本人」前,他們如何共存生活;以及在被成為「日本人」(或「俄國人」),彼此互助,一起面對新的壓迫。
喜歡日本電影的人都會發現,日本的電影,主題是家庭、親人關係的作品非常多。像是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小偷家族》、山田洋次的《春之櫻》或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等等。這些作品對於家人之間的愛恨情愁往往刻畫細膩,甚至超脫親情的描寫,挑戰社會對家庭的定義,受得不少注目。
一直以來,人們常常認為如果沒有讀者,作者寫的作品再好,終歸沒有意義。但或許我們都錯了,一部作品有沒有意義,和他有沒有讀者是分開的。強調讀者是意義的來源並不是說一部作品如果沒有人讀,那他就沒有意義。而是在說,一部作品的意義,如果我們沒有去讀,那我們也根本不會知道。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柄谷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不只質疑了人們一般對「文學」的想像,也重新刷新對「近代」和「主體」的理解,甚至到最後,也讓人們重新反思「國家」的本質。因為「日本」、「近代文學」、「國民」、「我」的建構,他們的起源都是一種語言、文體的革新,所產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景」。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熱源》是川越宗一2019年發表的作品。這本小說的內容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非常吸睛,因為《熱源》和一部頗有名氣的動漫《黃金神威》,有著相似的創作背景。但川越宗一的《熱源》著重描寫的,是不同民族在還沒成為「日本人」前,他們如何共存生活;以及在被成為「日本人」(或「俄國人」),彼此互助,一起面對新的壓迫。
喜歡日本電影的人都會發現,日本的電影,主題是家庭、親人關係的作品非常多。像是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小偷家族》、山田洋次的《春之櫻》或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等等。這些作品對於家人之間的愛恨情愁往往刻畫細膩,甚至超脫親情的描寫,挑戰社會對家庭的定義,受得不少注目。
一直以來,人們常常認為如果沒有讀者,作者寫的作品再好,終歸沒有意義。但或許我們都錯了,一部作品有沒有意義,和他有沒有讀者是分開的。強調讀者是意義的來源並不是說一部作品如果沒有人讀,那他就沒有意義。而是在說,一部作品的意義,如果我們沒有去讀,那我們也根本不會知道。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柄谷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不只質疑了人們一般對「文學」的想像,也重新刷新對「近代」和「主體」的理解,甚至到最後,也讓人們重新反思「國家」的本質。因為「日本」、「近代文學」、「國民」、「我」的建構,他們的起源都是一種語言、文體的革新,所產生的效果、所產生的「風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火花顧名思義,就是綻放的煙火,靜默默的點燃火藥,在黑夜中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期待著某個時刻、某個當下能綻放出來。這部小說就是在這樣的開頭,每個藝人都這樣承受著孤獨和無助的身心狀態下,成名前只能依靠夢想,靠著微薄的收入默默前進目標。
Thumbnail
初次見到《那本書是》的文案介紹,不太能想像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實際試讀後發現《那本書是》其實是本收錄了世界上各種「心」之展現的魔幻圖文書。
Thumbnail
「活著,本身就是件累人的事,希望這本書也能成為對生活感到疲倦時的救贖。」──又吉直樹 給身處這世代感到無力與疏離感的我們……即使生活在悲劇裡,也要卯盡全力,帶給世人歡笑……
Thumbnail
作者又吉直樹是日本諧星,而這本處女作就奪下直木賞。以上兩點是宣傳重點,不過我買下是基於其故事簡介。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深刻探討了面對錯誤和伴隨痛苦的態度。文章從認識事物的方式、我們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如何面對錯誤和痛苦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吉野源三郎的這部小說涉及了友情、勇氣、貧富差距和社會正義等主題,並對多代日本人產生深遠影響。
Thumbnail
我曾憧憬過奇幻。在我擁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後,我想將它們呈現出來。我想說故事。將虛構之物引導至現實,是我的使命──這是我一開始的答案。 想要成名也好,想要發洩也好,想要表現自我也好……所有慾望,都是為了自己。私心,是我們創作的起點。 剛開始,我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創作。 這不是影評,因為我還沒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火花顧名思義,就是綻放的煙火,靜默默的點燃火藥,在黑夜中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期待著某個時刻、某個當下能綻放出來。這部小說就是在這樣的開頭,每個藝人都這樣承受著孤獨和無助的身心狀態下,成名前只能依靠夢想,靠著微薄的收入默默前進目標。
Thumbnail
初次見到《那本書是》的文案介紹,不太能想像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實際試讀後發現《那本書是》其實是本收錄了世界上各種「心」之展現的魔幻圖文書。
Thumbnail
「活著,本身就是件累人的事,希望這本書也能成為對生活感到疲倦時的救贖。」──又吉直樹 給身處這世代感到無力與疏離感的我們……即使生活在悲劇裡,也要卯盡全力,帶給世人歡笑……
Thumbnail
作者又吉直樹是日本諧星,而這本處女作就奪下直木賞。以上兩點是宣傳重點,不過我買下是基於其故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