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讀觀點13】從閱讀一本書,進階到從不同書中尋找解答--我讀我思閱讀界的經典教科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不論是不知如何閱讀,或是認為已經知道如何閱讀的人,在這本書中都可以獲得新的觀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就已經出版,全書雖然有四百多頁,不過約兩百多頁在談閱讀技巧,後面則是則是再細分如何閱讀實用、想像文學、故事戲劇、歷史、科學數學、哲學與社會科學等書。西恩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太適合作為「如何閱讀」的入門書,自己也是針對分析跟主題閱讀等部分精讀第二次,才算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raw-image

👍️閱讀,從更高竿的人身上學習

「為了獲得資訊而閱讀」,與「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兩種哪裡不同?

作者認為,閱讀報紙、雜誌等讀物,這種「為了獲得資訊而閱讀」的行為,雖然能增進我們的資訊,但卻不能增加理解力,因為在開始閱讀以前,我們的理解力已經跟他們一樣了。

書中有個概念,我認為非常有趣。閱讀是在跟作者對話,就「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的行為而言,因為作者的知識水平比閱讀人還要高上一截,因此,閱讀的人要想辦法,把不對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內,與作者到達相同的理解程度,才算完成溝通。

那以這個概念來說,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有個學識淵博的阿公,一直在身邊撈叨提點「如何閱讀」的概念,雖然是閱讀界的教科書,但用阿公的話說比較平易近人些XD。

👍️閱讀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作者把閱讀層次分為以上四種,為什麼要這麼區分?因為每本書都不是完美的,而人的時間、生命跟精力也都有限,就算熟練閱讀技巧,也用不著每本書都要花上同樣力氣去分析閱讀。

基礎閱讀,只要有識字能力就具備,這邊不多提。

檢視閱讀的重點與問題

檢視閱讀是主動閱讀的基礎,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費力。檢視閱讀重點,在於粗讀、略讀,包含整本書的書名、副標、目錄、作者序言、索引、摘要介紹、書衣,這些都是作者傳遞的訊號,有助於了解整本書的核心架構。

此外,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並在閱讀過程中,回答這些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什麼?
2、作者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的全部有道理?還是部份有道理?
4、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購買書只是擁有書的前奏,要真正擁有這本書,必須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讓這本書真正屬於自己。

分析閱讀的三階段

1、找出該書談什麼:要知道自己在讀哪一類的書?用一句話,或幾句話、一小段文字敘述整本書內容(注意整體性)。
2、詮釋該書的內容:列舉書中重要篇章,說明其如何按順序組成整體架構(強調複雜度),確定作者已經解決哪些問題,哪些沒解決,以及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3、像溝通知識一樣評論。

評論一本書要非常小心,作者認為,在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暫緩評論」前,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了」。當說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時,可以使用「您的知識不足」、「你的知識有誤」、「您不合邏輯-推論無法令人信服」、「您的分析不夠完整」等標準提出批評論點。

主動閱讀不會因為了解書在說什麼而停頓,而必須要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完成。

主題閱讀--從書本找答案

前面三種閱讀境界,都是「閱讀一本書」的境界,到進階的主題閱讀後,則是要以「關心的主題」為重點,從不同的書找答案,才能達到閱讀的最高境界,共有以下五個步驟:

1、找到相關章節。
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不同作者,在描述同一個主題時,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文
字與描述詞彙,因此要由自己帶引作者與自己達成共識,不僅要有能堅拒任何作者詞彙的勇氣,還得面對可能沒有一位作者的詞彙對我們來說是有用的事實。
3、釐清問題:建立中立的主旨,讓作者回答問題。
4、界定議題:針對問題的答案,找出不同意見的關聯,再根據作者觀點分類。
5、分析討論:能依特定順序提問題,說明為何是這順序、問題的答案與原因,以及
分類答案的依據,這樣才算做了分析討論。發現的真理,在於順序清楚的討論本身。



西恩後見

⚡️用自己的話說再說一次

如果要從這本書選出最深有同感的句子,那一定是「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

很久以前西恩就知道這個道理,到了採訪現場,直到採訪結束後,覺得自己應該知道怎麼寫,直到坐下來後絞盡腦汁發現寫不出來。後來每個採訪結束後,我都會用自己的話把事件重點用三句講出來,確認自己真的懂了。到開始寫書摘,也是一個「確認」的過程,確認自己是看過這本書,還是懂作者要表達的?確認哪些內容是對自己來說非常受用,且能運用的?

⚡️有運用才是實用

那如果要選看到覺得怪怪的句子,那一定是「任何實用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這段話是在「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出現的,因為自己閱讀類型多為實用型的書,當下看到這段話,頓時懷疑「那我看那麼多實用的書做什麼?」原來作者指的是,實際的問題,只能靠行動解決。例如看了投資的書,但卻沒投資,問題也沒解決,這概念就像《極簡閱讀》中提到,要能「拆為己用」才是真正的學習。

⚡️心智如同肌肉,不常用就會萎縮

法國學者巴斯卡:「讀得太慢或太快,都一無所獲」。

看似是廢話,其實仔細思考後會發現,糾結於閱讀速度其實是沒意義的。就這本書觀點來說,區分了閱讀四個層次,第二層次的檢視閱讀,目的就在於快速了解該書的架構,第三層次在於如何分析一本書,乃至於主題閱讀,已經跳脫閱讀一本書的境界,而是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從這邊可以發現主動閱讀,不會是輕鬆的過程,必須提問,再提出答案,再反思,而在這過程中,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

「我們的身體有其成長的限制,但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莫提默.艾德勒

⚡️不隨便評斷

作者在分析閱讀中提到,要對書提出評斷前,要能先肯定說出「我了解了」。

在主題閱讀中,則提到人對於某種領域的某些事物達成一致觀點,會形成一種假設,而不同觀點會建立起相反的假設。但其實,有可能在這些論點中,沒有一個是真實的,有可能正反雙方的意見都是錯的,如同所有的人都可能同意了一種錯誤的觀點,而沒被表達出來的才是接近真實的。

這也讓我思考,是非對錯,或許不是絕對。是與非,對與錯,兩個對立面的中間,還有各自詮釋的模糊地帶,用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才不會讓自己淪為指責但其實是錯誤的一方,並容易陷於過激的情緒中。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1/11/05
先勇於留言,再來思考要說些什麼,不然還真怕想不出來。西恩的文章總是能令人放慢速度,仔細思考!
滾石西恩-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05
期有時候我都想說寫那麼長的文,會不會沒人要看呢?不過內容都是自己的閱讀痕跡與見解,能獲得月光大的欣賞真是太棒啦!
avatar-img
滾石西恩的沙龍
94會員
154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滾石西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很多人可能都這樣經驗:制定了完美的時間管理作息表,最後卻沒能完成,感嘆「時間管理」好難。 如果從管理角度看待「時間」,那麼可能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說,「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仔細思考,確實
Thumbnail
2025/03/29
很多人可能都這樣經驗:制定了完美的時間管理作息表,最後卻沒能完成,感嘆「時間管理」好難。 如果從管理角度看待「時間」,那麼可能從一開始就搞錯方向。 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作者李笑來說,「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我們真正能管理的只有自己。」仔細思考,確實
Thumbnail
2024/02/17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Thumbnail
2024/02/17
《態度》、《見識》、《格局》是吳軍博士的人生進階三部曲套書,《如果只用十個字概括獲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要能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並根據自己的能力掌握好節奏,提高進步速度,幾年後就會看到格局比今天大很的自己。
Thumbnail
2024/02/09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
Thumbnail
2024/02/09
在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前,我在想一件事,「給予」總體來說,是正面的,應該是無庸置疑。給予代表幫助別人,沒有人會說不好,我們也常聽「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不過即使如此,「給予」看似簡單,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在工作職場上,給予別人協助,有可能會損及自己的利益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你曾試過看到一些鉅著,卻被它的難度和厚度嚇怕嗎? 又或是在雲雲書海中,不知該如何理清思緒?《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小書相信可以幫助到你。雖然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閱讀,但作者提供的閱讀方法對所有讀物都適用,尤其是那些對我們的理解力有更多要求的好書。
Thumbnail
你曾試過看到一些鉅著,卻被它的難度和厚度嚇怕嗎? 又或是在雲雲書海中,不知該如何理清思緒?《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小書相信可以幫助到你。雖然我們從小就已經開始學習閱讀,但作者提供的閱讀方法對所有讀物都適用,尤其是那些對我們的理解力有更多要求的好書。
Thumbnail
對深陷文字迷宮中的讀者來說,本書所提供的指引並非迷宮的地圖,而是引導讀者學會如何透過作者提供的種種線索,找到隱藏其中的脈絡......
Thumbnail
對深陷文字迷宮中的讀者來說,本書所提供的指引並非迷宮的地圖,而是引導讀者學會如何透過作者提供的種種線索,找到隱藏其中的脈絡......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Thumbnail
作者認為,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標──為了消遣娛樂、為了升學,或是為了增進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而閱讀,就像是非輔助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一位缺席的老師在學習,只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才可能真正讀懂。
Thumbnail
看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Thumbnail
看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Thumbnail
對於你來說閱讀是什麼呢?有公式或規則嗎?還是你覺得閱讀這種東西還需要人教?
Thumbnail
對於你來說閱讀是什麼呢?有公式或規則嗎?還是你覺得閱讀這種東西還需要人教?
Thumbnail
《如何閱讀一本書》:看到書名就知道是再說什麼了,我也不用多作解釋吧!想多了解的話就來看看吧!
Thumbnail
《如何閱讀一本書》:看到書名就知道是再說什麼了,我也不用多作解釋吧!想多了解的話就來看看吧!
Thumbnail
這本書應該是出版史上第一本(1940年出版第一版)分享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教科書。熱愛閱讀的讀者們絕對不能錯過,到底該怎麼閱讀一本書!
Thumbnail
這本書應該是出版史上第一本(1940年出版第一版)分享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教科書。熱愛閱讀的讀者們絕對不能錯過,到底該怎麼閱讀一本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