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讀觀點13】從閱讀一本書,進階到從不同書中尋找解答--我讀我思閱讀界的經典教科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本名為《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就像在做「如何怎麼做簡報」的簡報一樣,在看之前,絕對會充滿疑惑的。
「如果我不會閱讀一本書,那我要怎麼閱讀這本書?」、「如果我已經會閱讀這本書,那我幹嘛閱讀這本書?」這邊引用書中所提到蒙田所說的「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不論是不知如何閱讀,或是認為已經知道如何閱讀的人,在這本書中都可以獲得新的觀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就已經出版,全書雖然有四百多頁,不過約兩百多頁在談閱讀技巧,後面則是則是再細分如何閱讀實用、想像文學、故事戲劇、歷史、科學數學、哲學與社會科學等書。西恩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太適合作為「如何閱讀」的入門書,自己也是針對分析跟主題閱讀等部分精讀第二次,才算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閱讀,從更高竿的人身上學習

「為了獲得資訊而閱讀」,與「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兩種哪裡不同?
作者認為,閱讀報紙、雜誌等讀物,這種「為了獲得資訊而閱讀」的行為,雖然能增進我們的資訊,但卻不能增加理解力,因為在開始閱讀以前,我們的理解力已經跟他們一樣了。
書中有個概念,我認為非常有趣。閱讀是在跟作者對話,就「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的行為而言,因為作者的知識水平比閱讀人還要高上一截,因此,閱讀的人要想辦法,把不對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內,與作者到達相同的理解程度,才算完成溝通。
那以這個概念來說,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有個學識淵博的阿公,一直在身邊撈叨提點「如何閱讀」的概念,雖然是閱讀界的教科書,但用阿公的話說比較平易近人些XD。

👍️閱讀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作者把閱讀層次分為以上四種,為什麼要這麼區分?因為每本書都不是完美的,而人的時間、生命跟精力也都有限,就算熟練閱讀技巧,也用不著每本書都要花上同樣力氣去分析閱讀。
基礎閱讀,只要有識字能力就具備,這邊不多提。
檢視閱讀的重點與問題
檢視閱讀是主動閱讀的基礎,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費力。檢視閱讀重點,在於粗讀、略讀,包含整本書的書名、副標、目錄、作者序言、索引、摘要介紹、書衣,這些都是作者傳遞的訊號,有助於了解整本書的核心架構。
此外,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並在閱讀過程中,回答這些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什麼?
2、作者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的全部有道理?還是部份有道理?
4、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購買書只是擁有書的前奏,要真正擁有這本書,必須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讓這本書真正屬於自己。
分析閱讀的三階段
1、找出該書談什麼:要知道自己在讀哪一類的書?用一句話,或幾句話、一小段文字敘述整本書內容(注意整體性)。
2、詮釋該書的內容:列舉書中重要篇章,說明其如何按順序組成整體架構(強調複雜度),確定作者已經解決哪些問題,哪些沒解決,以及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3、像溝通知識一樣評論。
評論一本書要非常小心,作者認為,在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暫緩評論」前,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了」。當說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時,可以使用「您的知識不足」、「你的知識有誤」、「您不合邏輯-推論無法令人信服」、「您的分析不夠完整」等標準提出批評論點。
主動閱讀不會因為了解書在說什麼而停頓,而必須要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完成。
主題閱讀--從書本找答案
前面三種閱讀境界,都是「閱讀一本書」的境界,到進階的主題閱讀後,則是要以「關心的主題」為重點,從不同的書找答案,才能達到閱讀的最高境界,共有以下五個步驟:
1、找到相關章節。
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不同作者,在描述同一個主題時,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文
字與描述詞彙,因此要由自己帶引作者與自己達成共識,不僅要有能堅拒任何作者詞彙的勇氣,還得面對可能沒有一位作者的詞彙對我們來說是有用的事實。
3、釐清問題:建立中立的主旨,讓作者回答問題。
4、界定議題:針對問題的答案,找出不同意見的關聯,再根據作者觀點分類。
5、分析討論:能依特定順序提問題,說明為何是這順序、問題的答案與原因,以及
分類答案的依據,這樣才算做了分析討論。發現的真理,在於順序清楚的討論本身。

西恩後見

⚡️用自己的話說再說一次
如果要從這本書選出最深有同感的句子,那一定是「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
很久以前西恩就知道這個道理,到了採訪現場,直到採訪結束後,覺得自己應該知道怎麼寫,直到坐下來後絞盡腦汁發現寫不出來。後來每個採訪結束後,我都會用自己的話把事件重點用三句講出來,確認自己真的懂了。到開始寫書摘,也是一個「確認」的過程,確認自己是看過這本書,還是懂作者要表達的?確認哪些內容是對自己來說非常受用,且能運用的?
⚡️有運用才是實用
那如果要選看到覺得怪怪的句子,那一定是「任何實用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這段話是在「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出現的,因為自己閱讀類型多為實用型的書,當下看到這段話,頓時懷疑「那我看那麼多實用的書做什麼?」原來作者指的是,實際的問題,只能靠行動解決。例如看了投資的書,但卻沒投資,問題也沒解決,這概念就像《極簡閱讀》中提到,要能「拆為己用」才是真正的學習。
⚡️心智如同肌肉,不常用就會萎縮
法國學者巴斯卡:「讀得太慢或太快,都一無所獲」。
看似是廢話,其實仔細思考後會發現,糾結於閱讀速度其實是沒意義的。就這本書觀點來說,區分了閱讀四個層次,第二層次的檢視閱讀,目的就在於快速了解該書的架構,第三層次在於如何分析一本書,乃至於主題閱讀,已經跳脫閱讀一本書的境界,而是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從這邊可以發現主動閱讀,不會是輕鬆的過程,必須提問,再提出答案,再反思,而在這過程中,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
「我們的身體有其成長的限制,但頭腦卻能無限地成長與發展,心智就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莫提默.艾德勒
⚡️不隨便評斷
作者在分析閱讀中提到,要對書提出評斷前,要能先肯定說出「我了解了」。
在主題閱讀中,則提到人對於某種領域的某些事物達成一致觀點,會形成一種假設,而不同觀點會建立起相反的假設。但其實,有可能在這些論點中,沒有一個是真實的,有可能正反雙方的意見都是錯的,如同所有的人都可能同意了一種錯誤的觀點,而沒被表達出來的才是接近真實的。
這也讓我思考,是非對錯,或許不是絕對。是與非,對與錯,兩個對立面的中間,還有各自詮釋的模糊地帶,用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才不會讓自己淪為指責但其實是錯誤的一方,並容易陷於過激的情緒中。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1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要看《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這本書? 人的精力跟生命都有限,開始寫作輸出後,更深覺輸入的重要性,因此想要藉由此書,了解如何更快速抓住閱讀重點。 本書適合 想要提升閱讀效率、想Get成長書單、了解商業經營的人 其實,我們可能都畫錯線了XD 話說電子書真的很方便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鼓勵我們多看書;但古人又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搞得我好亂啊!到底是要看書還是不要看書? 《問題背後的問題》教我遇到事情不要先問「Why」,直到我看到《先問,為什麼?顛覆慣性思考的黃金圈理論,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不禁納悶,請問我遇到事情,到底要先問為什麼還是不?
為什麼要看《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菁英閱讀的深思考技術》這本書? 人的精力跟生命都有限,開始寫作輸出後,更深覺輸入的重要性,因此想要藉由此書,了解如何更快速抓住閱讀重點。 本書適合 想要提升閱讀效率、想Get成長書單、了解商業經營的人 其實,我們可能都畫錯線了XD 話說電子書真的很方便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鼓勵我們多看書;但古人又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搞得我好亂啊!到底是要看書還是不要看書? 《問題背後的問題》教我遇到事情不要先問「Why」,直到我看到《先問,為什麼?顛覆慣性思考的黃金圈理論,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不禁納悶,請問我遇到事情,到底要先問為什麼還是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告訴讀者如何正確、有效、高回報地閱讀一本書,並解鎖閱讀指南,作者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並提供相應的指導方法。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深讀的技術》的作者秋滿吉彥從不喜歡閱讀,到作為長壽節目《用100分鐘了解名著》的製作人,以自身經驗帶領由開始讀書到步步走入深讀的世界。比起硬技巧分享,作者以他個人深讀過或有重大意義的書作例子,令技巧更具體。同時讀起來也容易有共鳴,然後開始行動。在讀完這本書後,我立刻把技巧用在了之後閱讀的兩本書中。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告訴讀者如何正確、有效、高回報地閱讀一本書,並解鎖閱讀指南,作者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並提供相應的指導方法。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