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 什麼?閱讀還需要人教?四層次閱讀帶你真正讀懂一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對於你來說閱讀是什麼呢?有公式或規則嗎?還是你覺得閱讀這種東西還需要人教?老實說自己第一次在誠品看到這本書就是這種感覺,覺得閱讀不就書拿起來看,有什麼好教的。
但之後因緣際會買下此書(其實只是覺得新版封面很漂亮...),一讀之下驚為天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你也是苦於讀書找不到方法,讀了就忘,抓不到重點的人,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絕對可以打通你閱讀的任督二脈。
書的開頭就表明這本書是寫給把閱讀當作增進理解的人來閱讀的。作者認為一開始的時候讀者和作者是在不對等的位置上的,位在比較低處的讀者要向較高處的作者學習。所謂的「理解」就是將這樣的不相等能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內。
那這跟一般的上課學習又差在哪呢?作者用了個傳神的方式來形容:閱讀就是跟缺席的老師學習。你必須自己向書籍提問,並自己找答案,因為作者無法直接回答你。至於要問什麼,作者認為你至少必須要問且能夠回答4個基礎的問題: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 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裡還是部分有道理?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那要如何才能答出這四個問題呢?本書將閱讀分成了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藉由這四個層次的閱讀,便可以得到4個問題的答案。
閱讀就是跟缺席的老師學習。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有方法嗎? 四個層次的閱讀或許可以幫助你

【四層次閱讀】

第一層:〔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如字面而言就是層次最低的閱讀。簡單來說就是受過基礎教育的母語者應該都要具備的閱讀能力。作者細細分析的美國在教學階段,講述每個階段應該要具備的閱讀能力。這部分主要在講古,與台灣教學恐怕也不盡相同。讀來有趣,但如果只是單純想學習閱讀方法的或許可以跳過這部分。

第二層:〔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就是快速有效率的掃描書籍內容,用最快的速度理解書籍的概要。檢視閱讀可分成兩個步驟: 「略讀」和「粗讀」。
一、略讀
略讀也就是英文閱讀法中常聽到的skim。目的是快速地了解書籍的內容架構。自己在書店選書時也很常用這種方法,快速地確認這本書與自己有沒有緣分,需不需要再進一步認識。作者將略讀分成以下6步驟:
  1. 先看書名頁,有序先看序
    除此之外也可以注意書的副標題或封面封底有沒有進一步的相關說明等等...。另外,我覺得書腰其實也是很好的小工具可以幫助理解書的內容。如果不知道書腰功能的可參考這篇文章 ,看到小編的辛酸血淚後不要再忽視書腰了啊!
    在掃視的過程中就會對書籍內容有底,進而可以大約的分類,確認自己讀過的類型中是否有類似的書籍,思考有沒有再深入了解的必要。
  2. 研究目錄頁
    目錄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環,自己過去就幾乎不看目錄頁,總有一種擔心被雷的感覺。但其實目錄是最快了解一本書架構的方法。作者多半花很多心思在目錄上面,希望幫助讀者可以了解自己的書籍架構。
    個人覺得像小說類的書籍自然就沒必要看目錄頁,壞了自己的興致。但如是實用類的書籍,先看目錄頁是很有幫助的。
  3. 看索引
    有些書籍會有索引。藉由索引可以確認書中的重要詞目,進而確認自己的書籍所談的內容理解程度到哪裡。
  4. 慎選出版者
    出版社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每家出版社有自己的個性,擅長的書種也不同。選擇有品質的出版社,某種程度來說就是讓它們先幫你掃雷的概念。
  5. 挑幾個跟主題習習相關的篇章來看
    對書籍有約略概念後可以找書中重要的段落來閱讀,更深入的理解其內容。
  6. 東翻翻西翻翻,念一兩段,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多
    這項大概是自己在書店最常做的,也是最有趣的部份。可以從目錄中找尋自己有興趣或有疑問的部分,直接翻到該頁閱讀。這步驟是很隨興的,不用仔細閱讀,不懂也無所謂,甚至可以跳著讀,沒興趣較再跳下一段。當自己發現突然沉浸在某個段落時,或許就是意謂著可以把它帶回家了!
二、粗讀
粗讀就是快速地將一本書讀過去。作者強調在頭一次面對一本很難的書時,先從頭到尾讀一遍,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重點是了解整本書大約在說什麼,至於不理解或是需要更深入思考的部分就留到下一層次的分析閱讀再來執行。
以我來說,閱讀時其實會把粗讀和分析閱讀混在一起。當然遇到真的搞不懂的地方可以先標註跳過,不用把自己困在那,但真的想停下來思考一下我覺得也無妨。
講完了略讀和粗讀,接下來便是我覺此書最精華的部分:分析閱讀。
藉由略讀和粗讀可以快速的建立書本內容的輪廓

第三層:〔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簡言之就是在無限時間內徹徹底底理解一本書,也就是最完整的閱讀。按作者的說法就是:讀到這本書成為自己的為止。至於閱讀速度的分配,一言以蔽之:慢不該慢到不值得,快不該快到有損於滿足與理解。接下來,作者鉅細靡遺的告訴讀者分析閱讀的11個規則:
  1. 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的書
    首先要了解這本書在自己過去的知識體系中所在的位置在哪裡。像試問自己: 這本書是虛構的還是紀實的? 實用型還是理論型? 藉由確認書籍的類型幫助自己與過去的知識作參照。
  2. 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至多幾句話)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簡單來說就是你看了一本書,你朋友問你: 阿這本書到底再講什麼? 你要能說得出來。當然你不可能鉅細靡遺的講書的內容,或是裡面提的小故事。而是必須在幾句話之內就讓朋友了解這本書大約的輪廓。
  3. 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出來,說明他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
    這裡我覺得可以利用電腦玩物在這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樹狀筆記法 ,將書本的內容結構化。
  4. 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一本書通常有其主題,比方說一本時間管理的書應該就是要教你怎樣來做時間管理。找出作者想問或想解決的問題,讀書才不會失焦。
  5. 找出重要單字,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通常重要的單字會一直重複出現,這些關鍵字可以幫助你找到作者的核心觀念。但由於語言的模糊性,一個單字的會有不同的意思。
    比方說超級歪的說書中提到的: 愛因斯坦對重力的定義當然與牛頓完全不同(順便推一下超級歪,優質YouTuber)。如果與作者在單字的理解不同便可能誤解的作者的意思。
  6. 將一本書中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主旨
    書中的句子不會句句是重點,作者為了串接文句,鋪陳故事,會加入許多非重點的句子。這些句子在表達上有重要性,但在整理重點時就可以忽略。藉由找到重要句子,組織作者想表達的概念,就能找出書本的主旨。
  7. 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
    簡單的說,看到結論時要去尋找其理由,理解它是歸納出來的還是演繹出來的。注意書中那些結論是假設,哪些是有根據,而哪些又是作者覺得理所當然不需要解釋的。透過這樣的拆解組織就能夠透視作者的敘述脈絡。
  8. 找出作者的解答(哪些是未解的,在未解的問題中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一本實用性的書籍,勢必有作者想解決的問題,並試著提出解方。如果作者一開始提出了問題,最後卻沒有告訴你如何解決,那這就是一本不成功的書。
  9. 在你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說:我了解了
    上面的規則都是如何去理解作者的敘述,理清其敘事邏輯,找出作者的解方。那現在很強調的批判性思考呢?難道書本說什麼都要照單全收?作者在這裡提出很重要的概念: 在提出批判前,首先你要能真正理解作者在說什麼。唯有先理解其思考脈絡後,才能針對問題去討論與反駁。
  10. 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當然讀者可以不認同作者,但必須要理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描述不認同的理由。如作者所言: 要學習的是真理,而不是爭辯勝利。
  11. 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做任何評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生命歷程都不同,對世界的看法便會不同,讀者在評斷時也必須把這些考慮進去。比方說讀到蘇格拉底贊同某部分奴隸制,就必須理解當時的奴隸制度背景。誠如作者所言知識很少是絕對的,因此真正的知識應該存在於可以辯護的意見之中。
真正的知識應該存在於可以辯護的意見之中。
-《如何閱讀一本書》
分析閱讀就是讀到這本書成為自己的!

第四層〔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終階段。首先你必須要有一個想研究的主題,再根據這主題來選定閱讀方向。以下是主題閱讀的步驟。
  1. 觀察研究範圍
    針對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目,並瀏覽書目上的書,確定哪些與此主題相關。比方說你想知道GTD是什麼,你google GTD看到《搞定》這本書,那就可以把它列入你的書目中。收集完後便可利用之前學過的檢視閱讀快速地確定哪些書是真正與主題相關的。
  2. 主題閱讀收集的書籍
    首先,瀏覽認定與主題相關的書,找出相關章節。由於主題閱讀是要解決或理解自己設定的主題,因此沒有必要看完整本書。接著,讀者需要創造一套中立詞彙。同樣的概念在不同的書中可能用不同詞彙描述,因此讀必須要有統一詞彙去描述整合。詞彙統一後建立一套中立的主旨,並嘗試列出一連串的問題。最後,要界定主要及次要議題並分析討論。作者建議在解讀分析觀點時必須引用原文並列 ,確保自己的疏離與客觀。
其實以上我也只是梳理出作者的內容,並沒有真正實作過。硬要說的話,可能只有寫碩論的時後有類似的經驗吧。或許留待之後有實際操作後再來分享。
主題閱讀的主角是自己,要用自己的語言帶領作者達成共識

【總結】

總的來說,閱讀有四個階段。基礎閱讀是最基本的閱讀能力,相信能讀到現在的人基礎閱讀一定沒問題(笑)。檢視閱讀則是快速的鳥瞰書的整體概念,分析閱讀指的是盡可能徹底理解作者在書中想表達的概念,並與作者有建設性的對話。最後如果要更深入的了解特定主題,則需透過主題閱讀,大量地從不同書籍中汲取相關的知識,靠自己統整成一套系統,達到理解的目的。
當然,這是一個相當主動的過程,沒有必要所有的書籍或文章都這樣閱讀,適用的範圍也比較侷限在實用類書籍。此書的後段也提出了各種不同書籍類型的閱讀方法,像是如何讀想像文學、歷史或是科學等,來補足前述的不足。
《如何閱讀一本書》可說是閱讀法的經典,但讀起來恐怕稱不上平易近人。兩位作者鉅細靡遺甚至可說是囉嗦的教導你應該如何閱讀。如果本身沒有閱讀習慣,想學習如何閱讀的話,並不建議用此書當入門。如果已經閱讀一段時間,想更深刻的理解閱讀這檔事,這本書自然是不容錯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閱讀方式囉。
寫在最後,自己看完了這本書,也想實際利用裡面傳授的方法再次閱讀幾本過去很喜愛的書籍。就先條列在這裡,希望之後實踐後能再上傳心得與大家分享!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 有任何想法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說喔!
avatar-img
197會員
240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1. 讀書基本的紀錄: - 紀錄書籍情報和感想是讀書的基本步驟。這個建議來自日本作者倉下忠憲的著書《ロギング仕事術》,在書中的第133頁提到這一點。從高中開始,我的閱讀記錄方式就一直在變化。 2. 書店探索的重要性: - 高中的國文老師李靜妤在第一堂課時告訴我們:「高中生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我帶的讀書會,最後一次是要寫「讀後心得」的。為了檢視孩子沒有看得這本書。但,這只是最低要求,我還希望孩子能有深入感受,有分析與識別的能力,能有自己的問題點與看法。 大人常常擔心孩子看書有讀沒有懂, 讀懂一本書,等於讀者明白作者最想要說的是什麼。 但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確實讀懂一本書呢❓ 大塊文
Thumbnail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告訴讀者如何正確、有效、高回報地閱讀一本書,並解鎖閱讀指南,作者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並提供相應的指導方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1. 讀書基本的紀錄: - 紀錄書籍情報和感想是讀書的基本步驟。這個建議來自日本作者倉下忠憲的著書《ロギング仕事術》,在書中的第133頁提到這一點。從高中開始,我的閱讀記錄方式就一直在變化。 2. 書店探索的重要性: - 高中的國文老師李靜妤在第一堂課時告訴我們:「高中生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實用書、想像文學和歷史書的閱讀要點,深入探討實用性書籍的目的、方法以及影響,想像文學帶來的好處,以及歷史書的史實性問題以及閱讀歷史所能帶來的智慧。
Thumbnail
我帶的讀書會,最後一次是要寫「讀後心得」的。為了檢視孩子沒有看得這本書。但,這只是最低要求,我還希望孩子能有深入感受,有分析與識別的能力,能有自己的問題點與看法。 大人常常擔心孩子看書有讀沒有懂, 讀懂一本書,等於讀者明白作者最想要說的是什麼。 但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確實讀懂一本書呢❓ 大塊文
Thumbnail
《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告訴讀者如何正確、有效、高回報地閱讀一本書,並解鎖閱讀指南,作者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並提供相應的指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