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什麼?搬家也講究FIRE?!

2022/01/31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農曆年前剛搬完家,這是我「北漂」20年來,在雙北地區第6次搬家。雖然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光榮事蹟,但也因此累積不少實戰經驗,今天就將之結合「FIRE」生活模式,和各位分享我的心得(慘痛教訓?)。
首先要說明,之所以會搬這麼多次家,並非由於工作或家庭因素,而是我對於外在環境(尤其是「聲響」)特別敏感,很容易被干擾(尤其是睡眠中)。
  • 樓上有人住,只要有腳步聲(甚至只是輕微「震動感」)就會干擾我的睡眠。
  • 就算住頂樓,樓下聽音樂、看電視,我那敏銳的耳朵也能聽到,一樣會被干擾。
  • 另一個大家可能想不到的原因是,大樓屋頂上常會設置「加壓馬達」,只要有住戶用水就會運轉。偏偏馬達品質(價格)差距很大,製造出的聲響分貝當然也是天壤之別。
  • 帶耳塞?我從搬到台北第二年就開始帶耳塞到現在,市面上買得到的耳塞我都試過,從一副10元到一副500元都有,早已是失眠個案們口中的「耳塞達人」(常提供建議給怕吵的人使用,進而減少、甚至不需服用安眠藥)。
其次,我曾跨縣市搬家(搬家公司協助),也曾兩次搬家到隔壁巷子(自己用推車、登山背包進行「人力搬運」),因此對於各種搬家型態都駕輕就熟(這似乎完全沒什麼好得意的)。由我來分享搬家心得,應該是說服力十足。
廢話說完,以下進入正題。


*你以為將來會用到的東西,往往用不到*


曾經看過一個說法:過去一個月沒用到的東西,將來也不太可能會用到,其實根本不需要留。
或許是因為「節儉」的本性,老一輩家中總是擺滿許多10年、20年、甚至50年前的生活用品。問起理由,總不脫「以後有機會用到」、「如果丟了萬一將來要用買新的很浪費」。
不過若是一一認真檢視,你會發現兩個常見的問題:要不是早已不堪使用(或者規格、功能不符需求),要不就是留了太多套功能相近的。
我的經驗是:除非你打算把它當作古董增值賣錢,否則頂多留下一套就足夠,多的其實只是早丟晚丟、誰動手丟的差別。
你說,丟掉還堪用的物品豈不是很浪費?以下就提供幾個實用、不浪費的處理方式(畢竟「說服自己」總是最難跨過的檻)。

衣物

丟棄家庭垃圾時,「資源回收車」可以回收舊衣物,「舊衣回收箱」當然也能回收。若是不嫌麻煩,直接送到公益團體更能發揮舊衣的最大功效。
原因是,前述舊衣回收管道大多是將衣物出售後,再將獲得之金額捐給慈善機構;後者除了可以直接提供弱勢族群使用,也能做為二手衣拍賣(提供身、心、智能障礙者職能訓練與工作機會)。

嬰幼兒用品


曾經生養過小孩的家庭,家中幾乎都會留著從嬰兒到孩童各個時期的衣物與用品。理由不外乎是可能還會再生,或者可以給孫輩使用。若非如此,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往往是「送給親友使用」。殊不知,這往往會造成「自己不丟、換別人丟」的下場。
原因是:如果你主動拿出來送人,對方當然不好意思不收,更不可能直接打你臉說「這太舊了、這造型我不喜歡、我想用功能更齊全的」。但是默默收下後,不太可能違背心意勉強自己使用,轉頭也只能丟進垃圾桶。
如果真要送人,建議不要「自己挑選」,而是「請對方選」。不管是po上網讓親友挑,或者在家中聚會時請對方直接選都可以。如此既不會浪費,也能避免前述的尷尬。
如果願意「好人做到底」,也可以直接聯絡育幼院,詢問是否有他們需要的品項,郵寄或親送都能發揮更大效果!

書籍


這是我最大的「罩門」,每次搬家時都有近千本書裝在數十個沈重的紙箱中跟著搬,原因當然是「以後可能想再看、可以留下來需要時參考」。但是事後回頭看,卻發現絕大多數箱子根本從沒打開過,更別說要把書翻開了。
關於這部分該如何處理,後續段落會有進一步討論。


「人生紀念品」的角色


除非是「沒有過去」的人,否則應該很難避免「囤積」這方面物品,只是多寡的差別。即使是我,也還保留著國小日記本、國中成績單、高中作文簿、大學生活照、工作20年間的員工證件與印章等充滿回憶的物品(不過倒是沒有留下「敏感」書信,除了老婆婚前寫給我的)。
對此我的建議是:「相見不如懷念」這句話不單是對「人」,對「物品」其實也適用。
除非你的志向是老年時寫一本人生傳記,需要大量資料喚起記憶或當作佐證,否則只要留下各個階段、每個事件「最美好」的幾樣物品即可。這麼一來你將會發現,隨著時間流逝、年歲增長,每次重新檢視這些物品時,美好記憶的「比重」會越來越高。

*你真正需要的物品,其實比你以為的少很多*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56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01會員
846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