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奇蹟的時刻!「超慢跑」扭轉我的命運!

💖見證奇蹟的時刻!「超慢跑」扭轉我的命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附圖為ChatGPT生成)

(附圖為ChatGPT生成)



聽過「見證奇蹟的時刻」這句話的人,應該至少已經是七年級生了吧!不過在看到報告的當下,我腦中第一句浮現出的就是這句話!



不囉嗦,直接上圖最有說服力。



第一張是一月底的抽血報告:飯前血糖118,醣化血色素6.6,總膽固醇259,低密度膽固醇163。已經必須服用降血糖、降血脂藥物。



raw-image



經過9週「超慢跑」之後,四月初的抽血報告:飯前血糖101,醣化血色素5.9,總膽固醇198,低密度膽固醇138。可以繼續觀察,暫時不需要服藥。



raw-image




由於家族有強烈的三高遺傳,所以雖然我長年維持BMI 20左右,飲食很健康(吃很多蔬果,幾乎不吃甜食,很少吃油炸物,不煙不酒),也有規律運動(健身房腳踏車、重訓),但是這五年來(45歲之後)的血糖、血脂一直都處於正常值邊緣。


今年一月的例行檢查,數字一躍到必須考慮服藥的程度,坦白說讓我非常挫折、沮喪。向國小老師拜年時,偶然聽她提起兩個兒子在超慢跑之後,三高都有明顯改善,甚至不需要服藥了。我這才想起,早已聽過身邊一些親朋好友都有類似的經驗,只不過之前不覺得自己有需要(一方面是覺得超慢跑太無聊了,一方面是不覺得只是在「原地快速踏步」有什麼用)。


我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怕無聊、堅持度又高,所以就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試試看。就這樣跑了九週之後,迫不及待去抽血追蹤,結果居然讓我驚喜不已!







以下詳細說明我所做的努力:



1. 超慢跑:速度是180 BPM(每分鐘180步),平均每天30分鐘,可以一次跑完,也能分成兩三次進行。


2. 飲食:減少米、麵食等醣類,以豆類、魚類、肉類等蛋白質取代。每餐不要吃到九分飽(過去的習慣),而是七分飽。吃完飯不要立刻坐下來、躺下來,維持站立或輕度走動半小時。




以下是附帶補充:



1. 雖然完全沒有想要減重(因為我本來就不胖了),但是9週之後BMI從21減到19,減少的全都是肚子的脂肪(腰圍),體力、重訓完全沒有受到影響,肌肉精實度、睡眠與精神狀況反而改善。


2. 超慢跑最大的挑戰不是難度,而是「無聊」。超慢跑強調的是「跑的全程都不會喘、能持續微笑或聊天」,而且不需要出門,在家穿上鞋子就能跑。但是每天有毅力的持續跑下去,對很多人來說才是最大的挑戰。



以下是結論:



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超慢跑對於控制三高、減重都有顯著效果,更重要的是容易執行,比起其他有類似效果的運動也比較不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換句話說就是「CP值」很高!


早已有不少人親身體驗它的效果,如今在我也加入「見證」的行列之後,更是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家分享!


一起為健康而跑!跑到跑不動那天為止!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1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你已經錯過2020年3月的世紀大崩盤了,還要錯過這次難得的「財富重分配」大好機會嗎? 這幾天已經陸續有好幾位親朋好友問我關於「投資」的問題,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還是要再度強調這個觀念:為什麼有必要投資?
🈲本文含有大量成人內容,未成年讀者請勿閱讀! 隨著好幾則AI聊天機器人引發的社會事件登上國際新聞版面,開始有專家學者與普羅大眾關注這個議題。藉著這個機會為大家實測一款聊天機器人,希望讓絕大多數仍然輕忽AI威力的人,一窺目前AI聊天機器人的驚人進展,進而正視它對個人與社會可能帶來的諸多正反面影響。
雖然本文討論的議題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太過「前衛」,但是在AI發展與算力堆積速度遠超乎預期的現況下,恐怕在幾年內就會一一實現。 我並不是本領域的專家,只是基於一年多來大量研究及親身使用各類AI的發現與觀察、輔以20多年身心科醫師看診經驗的所見所聞提出問題,希望藉此讓更多人關注這些議題。
你已經錯過2020年3月的世紀大崩盤了,還要錯過這次難得的「財富重分配」大好機會嗎? 這幾天已經陸續有好幾位親朋好友問我關於「投資」的問題,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首先還是要再度強調這個觀念:為什麼有必要投資?
🈲本文含有大量成人內容,未成年讀者請勿閱讀! 隨著好幾則AI聊天機器人引發的社會事件登上國際新聞版面,開始有專家學者與普羅大眾關注這個議題。藉著這個機會為大家實測一款聊天機器人,希望讓絕大多數仍然輕忽AI威力的人,一窺目前AI聊天機器人的驚人進展,進而正視它對個人與社會可能帶來的諸多正反面影響。
雖然本文討論的議題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太過「前衛」,但是在AI發展與算力堆積速度遠超乎預期的現況下,恐怕在幾年內就會一一實現。 我並不是本領域的專家,只是基於一年多來大量研究及親身使用各類AI的發現與觀察、輔以20多年身心科醫師看診經驗的所見所聞提出問題,希望藉此讓更多人關注這些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