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的斷捨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的意義在哪裡:要無時無刻做對回饋社會有意義的事情,要懂得對他人無私地貢獻。人生要有目標:修回原本的清淨自性及本來面目,以出離六道輪迴直到回淨土為目標。」
小時候曾幻想,以後要雲遊四海,隨緣布施;現在想想,自己竟有這樣的想法,還真是勇敢!現實中的自己,是喜歡布施的,因為窮過,所以知道窮的難處。小時候在物質上並不寬裕,但長大了會漸漸跟同學比,特別是升上了高中,第一次摸到那麼輕的羽球拍,才知道世上有這等好貨,打起球來更得心應手,不過沒回家吵著要媽媽買一把給我;一位同學家境很好、氣質出眾、穿戴都很高級,讓我心生羨慕,認為自己也應該要穿好一點。記得有一次哭著躲在門後吵著要媽媽幫我買一件較高級的衣服,我不想一直穿路邊攤、夜市的便宜貨,最後忘了有沒有如願,現在回想起來媽媽當時一定很無奈、傷感,沒太多錢讓孩子滿足物質欲望。
大多時候我體恤父母賺錢辛苦,總是省吃儉用,卻樂於布施。看到貧苦人家會量力而為地救濟他們,雖然金額不大,但也希望多少有些幫助;長大後開始修行,會布施佛堂道務、護生,或是定期定額捐款給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等慈善單位;奉養父母的孝養金更是不手軟,盡力給父母不虞匱乏的晚年生活。
對物品的理念是:「物盡其用,夠用就好」,從不為了欲望去買多餘且用不到的東西;親戚朋友、鄰居禮尚往來的物品也是盡快地幫它們找到合適的人家,讓溫情和愛流傳出去。現代社會購物方便,家裡不要囤積太多物品,浪費錢又用不到,擺放太久也會漸漸損壞,反而造成浪費,生活要越簡單好,簡單才能清淨。
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布施為首,財施、法施、無畏施。其中財施能度慳貪。《藥師經》說:「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讚歎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借我們用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慳貪且只會積聚財物的人,不僅自己享受不到,親人享受不到,更何況非親非故的人,命終後還會召感餓鬼道、畜生道的果,何苦來哉?
《楞嚴經》:「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上品精靈、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諸魅所著。……若我滅後,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提,能於如來形像之前,身然一燈,燒一指節,及於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長揖世間,永脫諸漏。雖未即明無上覺路。是人於法已決定心。若不為此捨身微因,縱成無為,必還生人,酬其宿債。如我馬麥正等無異。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斷偷盜,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三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若諸比丘,衣砵之餘,分寸不畜。乞食餘分,施餓眾生。於大集會,合掌禮眾。有人捶詈,同於稱讚。必使身心,二俱捐捨。身肉骨血,與眾生共。不將如來不了義說,迴為己解,以誤初學。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對下布施,或是對上供養,是為了去除偷心,才能不欠眾生債,不造生死流轉的因;且貪心不除,縱使修行有功力,也會墮入精靈等邪道。我以前是覺得身體是有用之身,也要一輩子的,要保養好,為何要自殘身體來燃指供佛?原來是要宣示其欲成佛的決心,並藉此來消累世業障。若要成就,連色身都要捨,若貪著小小的衣、食、財、物,如何出離?難怪廣欽老和尚常嚴厲地說:「在娑婆世界,只要貪戀一枝草,便要再來輪迴!」
曾聽過碧峰寶金禪師的故事,金碧峰的修為極佳,他自從證悟以後,雖然能放下對其他一切諸緣的貪愛,唯獨對自己吃飯用的玉缽愛不釋手,以致世壽已盡時,差點因掛念這個玉缽而出定被鬼捉去見閻羅王。幸好及時驚覺醒悟,一時的貪愛,幾乎毀了他的千古慧命,立刻把玉缽打碎,再次進入甚深禪定,並留下一首偈語:「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鐵鍊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拿我金碧峰」,當下進入了無住涅槃的境界。
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都是暫時借我們用的,都是身外之物,死後一件也帶不走,不必太過留戀與執著。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無常和明天也不知道哪一個先到,還是把握時間好好修行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在世要有正當的工作,要腳踏實地努力打拼,讓自己的經濟穩定,但內心沒有貪著,有機會、有能力時就量力而為地把財物布施給貧弱病殘、鰥寡孤獨,把小愛化為大愛,讓社會更溫暖。布施的同時也是從內捨去執著與煩惱,將貪、嗔、痴、慢、疑等習性都捨出去,內外皆捨,清淨自在。
(分享完畢)
人生中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很多,這是源自於眾生的無明習氣─貪嗔痴。因習氣深重,言行舉止隨順貪嗔痴,因此生成永遠滿足不了的欲望,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如同無底深谷,難以填滿,這也是眾生造地獄業、墮輪迴道的根源。
諺云:「萬貫家財三頓飯,千戶房屋一張床」,錢賺得再多,一天也不過吃三頓飯,頂多加個點心和消夜,來再多也吃不下;家大業大,晚上睡覺時也只能睡一張床,每一個人都一樣。生活越簡單,心就越清淨;心越清淨,人生就越自在。人生中的痛苦與煩惱源自於執著,欲望越多,執心就越重,俗世塵務交纏牽扯,人生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壓力越來越大,自在與快樂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淨空法師開示:
現在這個世間,說實在的話,民主自由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一生都被別人控制,你的一生都出不了別人的魔掌,受人控制,你哪來的自由?你哪來的幸福?
你貪財,你被財控制;你好色,你被色控制;你爭名,你被名控制。條條繩索都牽著你,你以為是你自己在動作?錯了!全都是別人在控制你。
真正要自由自主,這些身外之物全部要放下,這些東西全都是虛妄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把財色名利這些東西捨得乾乾淨淨,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這種人就真正得救了。
如果還貪戀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是嚴重的污染,你怎麼能夠脫離?這種嚴重的污染要統統放棄掉,才能恢復自己真心。佛勸我們放下,而且自己做出放下的樣子給我們看。佛真是做得很徹底,一生生活,三衣一缽,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世間的名聞利養,佛確實一絲一毫都不沾惹。他做的樣子,就是真實的人生,真實人生就是這個樣子。真實人生,就是隨順法性,隨順自然,古人所謂的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這真正得大自在!
我們都搞錯了,我們在這個世間,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欲望沒有止境,殊不知欲望絕對不是個好東西,全是垃圾,全是毒素,全是染汙。佛給我們示現的,生活多簡單,三衣一缽。這個意思告訴我們,他那個生活方式才是最快樂、最自在。不但心樂,身也樂─心沒有憂慮,身沒有苦惱,身心自在,身心安穩。
所以要曉得,貪嗔痴慢、七情五欲,那是妄中之妄,我們真心裡頭本來都沒有,要把它拋棄得乾乾淨淨。大家聽到我這個說法,千萬不要誤會!過去有人誤會,聽說我講經的時候講到看破放下,他也看破放下,工作也辭掉了,每天在家裡唸佛,什麼事情也不做,收入也沒有了,過了幾個月,生活維持不下去,寫信問我怎麼辦?
其實我所講的看破放下,他沒聽懂,他著了言說相,他錯解了這四個字的意思。佛法講的看破放下,不是叫你在事上放下,而是叫你心上放下。你看,佛沒有放下生活,沒有放下工作─他每天出去托缽,他的生活沒有放下;他每天為大家講經說法,他工作也沒有放下。工作不但沒有放下,他還做得非常積極、非常認真,每天跟大家上課八個小時,四十九年不間斷,這種敬業精神到哪裡去找?
如果你真能想通,你才知道釋迦牟尼佛過的那個生活最快樂,為什麼?佛過的是大自然的生活,回歸自然的生活。由此可知,看破放下是什麼?看破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清楚明白,放下是不把這些憂慮、牽掛放在心上。能真正做到看破放下,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我們日常生活的心態,自然是自在隨緣、唸佛求生淨土,一生圓滿。(引用完畢)
世人之所以覺得負擔、壓力沉重,生活不快樂、煩惱多,都是因為不能放下、不能捨棄的緣故。對財富放不下、對情執放不下、對名利放不下、對權勢放不下……等等,所以就會被這些身外之物壓得喘不過氣來。因為對世間的一切放不下,所以就不可能獲得解脫和清淨!
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很辛苦的,什麼都想抓住,但最後什麼都抓不住,只是徒增煩惱和痛苦而已。人的一生又苦又短,為何不讓自己活得快樂、自在些呢?世人愚痴無明、認假為真,誤以為抓在手上的才是真的,事實上,這些都是一合相,隨緣而來,緣滅即散,任誰都抓不住。
偈云:「大肚能容,容卻人間多少事;笑口常開,笑盡天下古今愁。」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過遷善、修正習氣、提升心性,不要老是跟人計較、爭執、怨恨,這些都是在造煩惱業,現在造作種種苦因,未來就會收穫種種苦果,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做人應該要如同一只皮箱,用時提起,不用時放下;應當提起時提起,應當放下時放下,唯有放下,才能得大自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結婚對象真的要慎選,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影響好幾代人,若真的決定結婚,就不能輕易離婚,要好好經營婚姻、教育孩子、圓滿家庭。今天來說說二伯母的故事,她的人生過得很辛苦、很煎熬,值得大眾做借鏡。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伽藍菩薩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這個跨年本有考慮在北部度過,因為有場00專業訓練趁此連假辦理。這個專業訓練我從年初就想參加,但是地點在北部,考量當時疫情緊繃,所以一直沒成行,暑假場也因疫情而停止辦理。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回去看望父親,他正在睡覺,口裡嘟囔著腳痛,很快又睡過去。所以那段時間,我就坐在父親身邊看著他睡,不忍心叫醒父親,心裡暗想著:「怕父親挺不過這個酷夏。」回想以前種種,不免黯然感傷。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又過了一段日子,我發現在禮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和誦經時,會突然很想睡覺,什麼事也不想做,只想睡覺、耍廢,不想做正事,更不想誦經。我請示佛菩薩,開示為「黑氣釋出」。我這才發現,原來誠心地懺悔也會釋放出黑氣,這就是修行有進步、心性有提升的證明。 (分享完畢) 〈甘露〉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生子問題的觀念改變 近日遇到許久不見的師兄姐們,有位師姐問我:「目前有生孩子嗎?」這句話如果是發生在幾年前,我會非常在意,甚至多年來不喜歡參加聚餐場合就是怕被別人問起,覺得心裡有一種負擔和壓力。 二、工作問題觀念的改變 文末分享一篇網路文章與大家分享共勉: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醫院的復健科常常看到因車禍受傷而需要復健的病人,有些人已經復健治療了好幾年,卻仍然無法恢復原來的樣子。有句話説:「無情的死一個,有情的死一家」,這句話道盡了家有重殘病人照顧者的無奈與長照家庭的悲歌。 一、請示此夢境是佛菩薩示現給弟子看的嗎? 開示:是。 開示:約一年。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結婚對象真的要慎選,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影響好幾代人,若真的決定結婚,就不能輕易離婚,要好好經營婚姻、教育孩子、圓滿家庭。今天來說說二伯母的故事,她的人生過得很辛苦、很煎熬,值得大眾做借鏡。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伽藍菩薩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這個跨年本有考慮在北部度過,因為有場00專業訓練趁此連假辦理。這個專業訓練我從年初就想參加,但是地點在北部,考量當時疫情緊繃,所以一直沒成行,暑假場也因疫情而停止辦理。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我回去看望父親,他正在睡覺,口裡嘟囔著腳痛,很快又睡過去。所以那段時間,我就坐在父親身邊看著他睡,不忍心叫醒父親,心裡暗想著:「怕父親挺不過這個酷夏。」回想以前種種,不免黯然感傷。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又過了一段日子,我發現在禮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和誦經時,會突然很想睡覺,什麼事也不想做,只想睡覺、耍廢,不想做正事,更不想誦經。我請示佛菩薩,開示為「黑氣釋出」。我這才發現,原來誠心地懺悔也會釋放出黑氣,這就是修行有進步、心性有提升的證明。 (分享完畢) 〈甘露〉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一、生子問題的觀念改變 近日遇到許久不見的師兄姐們,有位師姐問我:「目前有生孩子嗎?」這句話如果是發生在幾年前,我會非常在意,甚至多年來不喜歡參加聚餐場合就是怕被別人問起,覺得心裡有一種負擔和壓力。 二、工作問題觀念的改變 文末分享一篇網路文章與大家分享共勉: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醫院的復健科常常看到因車禍受傷而需要復健的病人,有些人已經復健治療了好幾年,卻仍然無法恢復原來的樣子。有句話説:「無情的死一個,有情的死一家」,這句話道盡了家有重殘病人照顧者的無奈與長照家庭的悲歌。 一、請示此夢境是佛菩薩示現給弟子看的嗎? 開示:是。 開示:約一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卡耐基励志经典》Chapter 1 精神失常多与情绪的负面影响有关,包括悲观、烦躁、焦虑、忧虑、恐惧、挫败和颓丧等。不知道如何抗拒忧虑可能会导致寿命减少并且容易导致常见的生理疾病: 溃疡 高血压 心脏病 人们总希望事情尽善尽美,但现实往往不如预期。这种落差是压力的重要来源。适度的压力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活出幸福的人生,並分享成功的三個核心關鍵:堅持、行動力和建立屬於自己的啦啦隊。作者分享個人經驗,包括在婚姻和職涯中的挑戰與成長,並強調在自我懷疑時靠支持系統的重要性。針對渴望改變的人,文章鼓勵讀者行動起來,並尋找能夠提供支持和力量的夥伴。透過持久的學習與實踐,人人皆可實現自己的幸福願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他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強調生活的平凡與心靈的滿足。透過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的益處,陶淵明展現了在亂世中仍能追求幸福的方式。並引導讀者重新思考物質與經驗的關係,最終指向一個理想的幸福人生。這樣的思考不僅在古代適用,當今社會同樣值得反思與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千萬不要否定我們一路以來所有的選擇,妳要繼續選擇,別停下腳步,如果無法改變未來,那就創造下一個未來,別被惡夢打敗,一定要照亮未來。--《雖然不是英雄》福歸拄
Thumbnail
某天,雙葉(宮澤理惠 飾)意外得知自己罹癌且已是末期,僅餘兩三個月的生命。在悲傷一晚之後,決定完成人生剩下未完成的清單。首先找回離家出走的丈夫、幫助在校被霸凌的女兒學習獨立面對、讓澡堂重新營業、並規劃一趟重逢的旅行。讓我印象最深刻、為之鼻酸的,是最後在醫院時,先生努力地完成了妻子的願望,然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卡耐基励志经典》Chapter 1 精神失常多与情绪的负面影响有关,包括悲观、烦躁、焦虑、忧虑、恐惧、挫败和颓丧等。不知道如何抗拒忧虑可能会导致寿命减少并且容易导致常见的生理疾病: 溃疡 高血压 心脏病 人们总希望事情尽善尽美,但现实往往不如预期。这种落差是压力的重要来源。适度的压力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活出幸福的人生,並分享成功的三個核心關鍵:堅持、行動力和建立屬於自己的啦啦隊。作者分享個人經驗,包括在婚姻和職涯中的挑戰與成長,並強調在自我懷疑時靠支持系統的重要性。針對渴望改變的人,文章鼓勵讀者行動起來,並尋找能夠提供支持和力量的夥伴。透過持久的學習與實踐,人人皆可實現自己的幸福願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了他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強調生活的平凡與心靈的滿足。透過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的益處,陶淵明展現了在亂世中仍能追求幸福的方式。並引導讀者重新思考物質與經驗的關係,最終指向一個理想的幸福人生。這樣的思考不僅在古代適用,當今社會同樣值得反思與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從這個故事我們反省自己,以上這十種大家所厭惡的事,我們犯了哪幾種?希望大家不要過度地貪求,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六根清淨,並樂意接受他人的勸導,以慈悲心多關心他人、利益眾生。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千萬不要否定我們一路以來所有的選擇,妳要繼續選擇,別停下腳步,如果無法改變未來,那就創造下一個未來,別被惡夢打敗,一定要照亮未來。--《雖然不是英雄》福歸拄
Thumbnail
某天,雙葉(宮澤理惠 飾)意外得知自己罹癌且已是末期,僅餘兩三個月的生命。在悲傷一晚之後,決定完成人生剩下未完成的清單。首先找回離家出走的丈夫、幫助在校被霸凌的女兒學習獨立面對、讓澡堂重新營業、並規劃一趟重逢的旅行。讓我印象最深刻、為之鼻酸的,是最後在醫院時,先生努力地完成了妻子的願望,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