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什麼時候開始關心教育?

2022/02/0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很關心教育,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關心呢?是1999年參與社區大學之後?還是1994年的410教改遊行之後呢?其實是我高中二年級(應該是1976或1977年)時,就開始有意識的關心起教育。
高二那年,學校派送我去東吳大學參加一個科學營,記得全校除了我之外,還有一位高三學長被派送去參加,科學營的內容早已忘記,但有兩位大人物卻是一直記在心中,一位是營主任吳大猷先生,也是當時中研院院長,另一位是東吳大學物理系的劉源俊教授,主要是行前學校特別說明他是基隆中學的優秀學長;營隊最後一天,營主任召集所有同學坐在一棟大樓前舉辦閉幕式,他鼓勵我們提問,任何問題皆可,但竟然沒有人舉手,於是我舉起手簡單的表示「我們的國小教育有問題」,沒想到他也很快的回應表示,我國國小教育是各級教育辦得最好的,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為什麼我那時會覺得國小教育有問題呢?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高一的論語及高二的孟子,高一及高二的國文老師是我這輩子遇到最優秀的國文老師,所以我也就唸得最認真,但唸得愈認真就感覺跟現實社會愈脫節。
小時候家裡很窮,經常因為付不起房租而被房東趕,以至屢次搬家,因此總共唸了三所小學,巧合的是小一及小二的女導師,據母親說也是大我13歲哥哥的小學導師,母親口中提到那位老師非常勢利眼,很看不起經常遲繳學費的哥哥,這件事在我心中埋了許久。
其實我家附近就有一所小學,我的鄰居玩伴都唸那所學校,至今無法理解為何小一及小二母親會把所送去另一個遠方的小學?小三轉回附近的學校後,其他事也完全不忘記,只記得男導師在一次算術課出了一道考題,全班就我答對,老師「獎賞」我可以出去玩,其他同學都「被罰」在教室裡看老師的解答,在教室外其實也只能跟教室內的同學打鬧,實在無聊,於是也趴在窗台看老師解題,發現我根本看不懂老師的解題,事後一直想:我是不是根本就「矇」對答案而被老師「獎賞」的吧!
小六搬到一個老遠的地方,於是轉到第三所小學就讀,據說原本應該要讀比較遠的學校,但後來母親透過牽學籍讓我就讀不到一公里遠的小學,男導師的浙江口音讓我一開始完全聽不懂他上課在說什麼?比較特別的是小學五年級以前的同學都是講台語,記得學校老師也不介意,所以那個時候的我就是用我的母語講話,但小六學校的同學卻幾乎全數講華語,一開始雖然聽不懂導師的口音,但我很快就適應,而且適應到日後的師長及同學都以為我是外省人。
小學六年唸了三個學校,結果讓我跟音樂、美術等藝能科全部絕緣,一直到現在我幾乎沒有任何才藝,感覺就是混了六年,而記在腦海沒忘掉的就是前面的那三件事,因此,我如何能感受到「我國小學的好」呢?
印象中吳大猷先生去世前幾年有一篇報紙投書,內容的一部分就在反省我國的小學教育。
    1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