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權限:永久試閱
專題「寫作的反思」系列,是閱讀筆耕在 2022 年於圍爐「中書神經系統」推展的第一個項目,記下關於「閱讀與寫作」的所見、所聞、所思、所得。
所聞也是鎖文,以「🔒」標示,一部分文章提供外部(限時)試閱,用「🔐」註記。篇幅不長,但求更新穩、有觀點以及不打高空。
每週一,一個觀點,一個實際應用。
H・Q・&A
取三個英文單字字首而成,分別為:
- Highlight
幫句子畫上一條線。
- Question
反思。如果被畫線的句子是「答案」,那它的「問題」是什麼?
- Answer
根據你想出的「問題」,用自己的話給「答案」。
關鍵是那新的一組問答集是用「自己的話」重建。有思考,亦有教學(自問自答,自己教自己),如此一來記憶便深,變成你的一部分。
H・Q&A
承
用 Notion 實現「跨平台」收藏與畫線 一文文末,想把 HQ&A approach 拆成兩大塊來理解。其中 H 呼應 note-taking,是有意識地篩選、節錄;而 Q&A 呼應 note-making,是與自己的思想連結、共振。
note-taking(H) & note-making(Q&A)
一方面看著自己的「資料庫」日益壯大,是一種可視化
回饋、獎賞、成就感 的累積;
更重要的是便於 間隔重複 定期回顧,又刻畫一次記憶,變成你的一部分。
H・Q&A・aaa
總結以上,思路是朝 H → Q&A → again and again 遞進,後兩道手續協助深化思考,把「看過」變成「看見」什麼,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請容許我以「理解力池子」來稱呼它。
當池子愈深,愈容易「看見」旁人所未見的新意,這對寫作有益,也是《
大人的11堂寫作課》裡的「思想高度」之說:
面對同一件事,別人能看到一點,你能看到五點;別人能看到五點,你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別人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你還能看到這件事的五點和另外一件事的三點的內在關係。這樣,你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更好,哪怕遣詞造句能力稍微弱一點,你的寫作水準也更勝一籌。
所以我要在 HQ&A 偷偷塞入 aaa 這個詞彙(觀點),不只摘要,還「看見」創造與反芻。
一個釋例
不妨參考「4W1H」引導出提問。我選的關鍵詞是 What —— 什麼物事的審美觀沒有絕對的標準 ?
想到不少答案,除了原文中提到的藝文創作(藝術品 vs 流行品、文學著作 vs 網路文章),像是食物、音樂、外貌⋯⋯比比皆是。進一步歸納,我認為當個人捍衛的價值不侵害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在民主化的社群,沒有人有資格去定義怎樣的標準才是對的。
我用「自己的話」新建出一個「前提」。過陣子再看,或許會冒出新想法也說不定。
🌱 寫作的反思 👉 01| 02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