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風格要素》如同書名,是一本寫作的工具書。內容除了說明風格、修辭、技巧以外,也舉了大量的例子給讀者參考。在對應的風格之上,運用什麼樣的技巧會得到較好的文風,也說明應該如何避免掉入其缺點。透過書中傳遞的觀念,回頭看自己寫下的文字,可以看出不少的缺點與不足,是一本想當不錯的參考書。
文中提到,一個句子,就是一個意念單位,也就是一個寫作的基本單位。寫作者應該一個句子、一個句子明確而堅定地寫下去,把一個意念接一個意念清楚地表現出來。
作者把書寫形容成一棵樹。
土壤,是寫作者自身生活經驗的累積。根,是寫作者對這些生活素材的感悟與反思。樹幹,是從素材的感悟與思考中,凝鍊而成的寫作題材與主題。樹枝,是鋪展寫作主題的結構。樹葉,是主題結構的展現成分。花,是我們閱讀時會想拿起筆劃線的地方。
一如葡萄的品種與風土醞釀出每種葡萄酒的獨特風味,從生活經驗的土壤、思考感悟的根系,到文稿結構與句式,詞語的枝葉花朵,這樣的生命本質差異與文字運用偏好,也就是形成了每個寫作者不同的風格。
作者引用余光中對散文的建構,提出字質、彈性、密度三個面向,以期提升文字力。所謂字質,即是詞語精準的選用;彈性是指句式長短、文白、句型等等的變化;密度則是修辭、意象的豐富運用。
一般而言,基礎寫作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追求清晰通順,不能詞不達意,這需要掌握包括標點符號在內的基本語法知識,這是基本功。第二是追求文字的色彩,不能沉悶平淡,這需要有良好的修辭能力。第三要寫得好,帶給讀者更深刻的啟發,則要有好的內容,而這需要生命的歷練。
簡而言之,一篇好的文章要能:通順、優美、寓意。
通順的句子與段落;優美的文字與情境;充分表達看法,含有寓意,或具功能性。
在於風格的形成書中指出可以依循這三個階段:摹仿、擺脫、自成一家
一如在心靈寫作所讀到的,不用擔心因模仿而失去自己的風格。換個角度思考,這些作家的風格筆觸如果這麼容易摹仿,豈不就滿山滿谷的作家了。文中強調的重點在於每個寫作者會因自身的經歷與特質而產出屬於自己的格調,不會因為模仿就成了對方。
讀書會時圓圓說:「森林裡有各式各樣的樹。」
這樣說其實呼應了文本提到的,寫作的風格分為下層的內容風格與上層的形式風格。內容風格是作者的經驗、意識、性格、氣質、精神。形式風格則是文字的技藝。
我認為,「這二者間的提升對外是豐富閱歷,對內是閱讀與練習。」
而在提升寫作能力時,作者也給出一個明確的方向,重點來說就是:強化表現力、提升說服力、增加感染力。這部分的細節我想就不贅述了,我把內容濃縮成以下重點。
表現力:寫人立體,寫景出色,敘事生動。
說服力:邏輯嚴謹,語勢雄辯;反覆論證;善用反覆、對比、排比。
感染力:善用比擬、比喻;多做聯想,強調修辭。
書中後半章節大多是技巧的運用與優缺的提點,我想這些內容就留給有興趣的人自己去閱讀了,又或者想找我討論也很歡迎。
寫作就是一種修辭,寫作者要表達一件事、一份情感、一個想法,無非是要呈現出這件事、這份情感、這個想法是什麼。過於拘泥及細琢可能造成文勝於質;文字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因琢磨字句而影響文章的發展。
我們應是讓意義去尋找詞語,而不是讓詞語去尋找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