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的失敗與不言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北洋艦隊的官兵
英法聯軍帶來滿清的挑戰,於是推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從設置總理衙門標誌其開始,以甲午戰爭敗北宣告其失敗。洋務運動是失敗,卻不是一敗塗地,洋務建設也沒有因戰敗而停止,。
甚麼是「失敗」?所謂「失敗」,是預設了目標卻未能達到。例如一位學生以進入心儀的大學為目標,結果成績未符預期,帶點遺憾踏上另一種升學途徑,這可算為計劃「失敗」,卻不等於整個學習階段沒有意義,更不是手持的成績毫無價值。同一道理,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但不是改革沒有收穫,相反,改革意義重大。
在英法聯軍 (1857-1860) 的打撃下,洋務派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為目標,期望以西式軍備的建設對抗列強的入侵,當中以北洋艦隊最具規模,曾被美國《海軍年鑑》評為亞洲第一。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滿清不但在中日甲午戰爭 (1894-1895) 中戰敗,北洋艦隊更被徹底撃潰,反映未能達到「制夷」的目標,也反映同期進行的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
為甚麼洋務運動以失敗,究其原因,其一,領導者識見不足。他們的改革理念被「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所限制,認為中國的文物制度都較列強優勝,只要單單建設西方武備就足以抵禦列強,而忽略了政治、社會、經濟等層面的改革。沒有全面的改革,令洋務運動的成效大打折扣,但換另一角度,軍事成功必須有全面改革的配合?
其二,或者是更直接的原因,未能把「師夷」這個基本目標辦得妥當。由於受到守舊派的反對,如倭仁等,他們敵視洋務,既認為「奇技淫巧」,又批評花費不菲,對洋務的建設諸多阻撓。以北洋艦隊為例,在甲午戰爭前數年未有添置新艦隻,舊艦維修的進度也不理想,以至在中日的軍備競賽中被超前,令清軍在戰場開始已處於劣勢。
其三,洋務派的內部問題,也是未能把「師夷」辦好的原因。洋務派未能通力合作,初期有李鴻章與左宗棠的角力,後期有李鴻章與張之洞的交惡。由於洋務建設依靠地方官員推動,依靠各自籌募經費,於是容易各自為政,加上洋務派未能擺脫官僚習性,如提拔私人部屬,容忍貪污等。在此環境下,軍備改革難有預期的成績。
唐胥鐵路
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但不等於洋務建設終止於甲午戰爭,相反,洋務建設還是延續下去。軍事方面,海軍重組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西洋軍備仍是繼續添置。經濟方面,招商局的業務拓展至開辦銀行。教育方面,同文館仍然每年有畢業生,後來併進京師大學堂。鐵路的鋪設更漸成風氣,電報的應用,更取代了「快馬加鞭」速遞詔書... ...
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但不等於沒有意義,相反,它是改革的里程碑,是學習歷程中的關鍵一步,為軍事、經濟及教育的現代化奠下基礎。從器物開始,是合情合理的表現,然後發現不足,繼而有制度、社會、文化等改革的期望。從這個角度,洋務運動的成與敗變成次要,重要是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學習,接下來,有識之士醒覺學習器物的不足,而推動維新運動。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88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理衙門 英法聯軍後,為了緩和中外衝突,於1861年在紫禁城東邊設置總理衙門。總理衙門的設置標誌著洋務運動的開始,它不但是外交機構,更是洋務運動的指揮中心,負責推動洋務措施的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都隸屬於總理衙門,洋務相關的事務,如通商、海防、關稅、礦務、郵電、留學等,都由總理衙門管理。
洋務運動的展開,是一群官員親身目睹西洋武備的先進,推動學習西方的一次重要嘗試。
鴉片戰爭是滿清步向衰落的標記,也是中國被迫走進現代世界的起始點。這是從意義上的解說,但戰爭後,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改變,朝廷依然陶醉於天朝大國。英法聯軍雖然被視為鴉片戰爭的延續,意義上不及鴉片戰爭的重要,卻是帶來切膚之痛,真實地改變政治及社會的面貌,並引發部分官員的反省,帶來真實而具體的改變。
鴉片戰爭後十四年,中英戰火再起,英法聯軍 (1856-1960) 爆發。它被稱為「聯軍」,但以英軍為主體,英將領指揮,法軍只是配角,所以討論原因時只見「英國」。英法聯軍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意思不是為鴉片貿易而再起戰雲,而是指鴉片戰爭的延續,是為解決鴉片戰爭引起的問題而引發的軍事行動。
鴉片貿易是英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所採取的手段。嘉慶年間,鴉片的輸入量急速增加,至道光年間,鴉片幾乎成為輸入中國的唯一「商品」,每年進口超過三萬商,無數國民染上毒癮。
鴉片戰爭由鴉片問題引致,這個答案清晰不過。至於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的關係緊張,是一個不相干的話題嗎?這就值得學習者細心想一想。 中英在貿易觀念及外交觀念的差異,跟戰爭沒有直接關係,這是準確的描述,簡單來說,沒有政權會單純為了文化差異而開戰。不過,中英差異也不能說跟戰爭沒有關係。
總理衙門 英法聯軍後,為了緩和中外衝突,於1861年在紫禁城東邊設置總理衙門。總理衙門的設置標誌著洋務運動的開始,它不但是外交機構,更是洋務運動的指揮中心,負責推動洋務措施的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都隸屬於總理衙門,洋務相關的事務,如通商、海防、關稅、礦務、郵電、留學等,都由總理衙門管理。
洋務運動的展開,是一群官員親身目睹西洋武備的先進,推動學習西方的一次重要嘗試。
鴉片戰爭是滿清步向衰落的標記,也是中國被迫走進現代世界的起始點。這是從意義上的解說,但戰爭後,整個社會沒有太大的改變,朝廷依然陶醉於天朝大國。英法聯軍雖然被視為鴉片戰爭的延續,意義上不及鴉片戰爭的重要,卻是帶來切膚之痛,真實地改變政治及社會的面貌,並引發部分官員的反省,帶來真實而具體的改變。
鴉片戰爭後十四年,中英戰火再起,英法聯軍 (1856-1960) 爆發。它被稱為「聯軍」,但以英軍為主體,英將領指揮,法軍只是配角,所以討論原因時只見「英國」。英法聯軍又被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意思不是為鴉片貿易而再起戰雲,而是指鴉片戰爭的延續,是為解決鴉片戰爭引起的問題而引發的軍事行動。
鴉片貿易是英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所採取的手段。嘉慶年間,鴉片的輸入量急速增加,至道光年間,鴉片幾乎成為輸入中國的唯一「商品」,每年進口超過三萬商,無數國民染上毒癮。
鴉片戰爭由鴉片問題引致,這個答案清晰不過。至於鴉片戰爭前,中英兩國的關係緊張,是一個不相干的話題嗎?這就值得學習者細心想一想。 中英在貿易觀念及外交觀念的差異,跟戰爭沒有直接關係,這是準確的描述,簡單來說,沒有政權會單純為了文化差異而開戰。不過,中英差異也不能說跟戰爭沒有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日甲午戰爭後,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清政府仍謀求重建海軍。1907年,清廷財政逐漸好轉,尤其在載洵統領海軍部後,清廷開始積極考慮購買新的軍艦,與英、美等國迅速走近,商討購買新主力艦事宜。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大東溝海戰是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大鹿島附近海域及大連莊河黑石礁西戰場進行的決戰。北洋水師在海戰的最高潮階段被日本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面對面包圍夾擊,損失慘重,其後丁汝昌避免與日本海軍再次決戰,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日本帝國陸軍得以執行花園口登陸及榮成灣登陸作戰。
Thumbnail
清朝新式海軍是清朝政府在1875年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英語通稱爲Imperial Chinese Navy(「中華帝國海軍」或「中國皇家海軍」)。雖然中國至遲自宋朝即建有國家水師,但直到1875年才真正開始建設近代化海軍。新式海軍由四個水師構成: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及福建船政水師。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1970年代晚期,中華民國海軍開始研議取代陽字級驅逐艦的忠義計畫,並計劃派員赴美學習造艦。但在政策改變下。海軍改以光華一號取代忠義計畫的一級艦項目。1985年美國同意授權生產派里級巡防艦,代號PFG-2,忠義計畫完全終結。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中日甲午戰爭後,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清政府仍謀求重建海軍。1907年,清廷財政逐漸好轉,尤其在載洵統領海軍部後,清廷開始積極考慮購買新的軍艦,與英、美等國迅速走近,商討購買新主力艦事宜。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大東溝海戰是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大鹿島附近海域及大連莊河黑石礁西戰場進行的決戰。北洋水師在海戰的最高潮階段被日本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面對面包圍夾擊,損失慘重,其後丁汝昌避免與日本海軍再次決戰,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日本帝國陸軍得以執行花園口登陸及榮成灣登陸作戰。
Thumbnail
清朝新式海軍是清朝政府在1875年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英語通稱爲Imperial Chinese Navy(「中華帝國海軍」或「中國皇家海軍」)。雖然中國至遲自宋朝即建有國家水師,但直到1875年才真正開始建設近代化海軍。新式海軍由四個水師構成: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及福建船政水師。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1970年代晚期,中華民國海軍開始研議取代陽字級驅逐艦的忠義計畫,並計劃派員赴美學習造艦。但在政策改變下。海軍改以光華一號取代忠義計畫的一級艦項目。1985年美國同意授權生產派里級巡防艦,代號PFG-2,忠義計畫完全終結。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