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日誌2022.2.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居家工作,因為昨天辦公室消毒,有人染疫了!

怎麼日子過得怎麼惶恐?不看電視,但總有網路消息不斷地透過社群媒體湧入,入世的生活是不能離群索居,只能潔身自愛。

有人說:當悲傷太久,大腦會變得不一樣,那些原本快樂的部分,會變得越來越縮小;而那些不快樂的部分,也是。原本不快樂的事情,好像也不會那麼不快樂了!

壓力太大也會嗎?個體人都需要經過突變,才能提升層次,可是突變是不好受的。不面對突變,其實還是可以回到舒適圈,但甘心嗎?

「要活在我的自我之流中,在自己的節奏裡,這是我所需要的。花費這許多時間獨處,既不發起也不做什麼,只是放鬆,愈來愈深入地等待本身,是多麼不可思議。」

「生命持續逕自展開,一個呼吸接著一個呼吸。一個回應帶領我到下一個。我愈來愈深入了解自我如何運作。我不會立刻變成我自己;這是一條漫長、艱辛的去制約過程,只會發生於我的內在。外界沒有任何事物會轉化我的生命。我整個系統趨於混沌,我不再自我妥協,一絲一毫都不行,我的薦骨回應不同意。我的生命中不再有任何安全感。我經常感覺如次脆弱,彷彿我將碎裂。」《人類圖去制約之旅》

是的,我現在也是如此。覺得彷彿被脫去外衣,沒有任何包覆,只能等待,可是等待回應後,所得到的結果,常常跟大腦打架,很痛苦。寫下這幾句話時,我的薦骨居然有回應~~

放慢下來吧!一個銅板敲不響,要打架也是兩個人,才打得起來;慢下來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ta Chen的沙龍
5會員
61內容數
Rita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05
對於自己為什麼這樣想?又為什麼那樣做?一直是很有趣的題目。 每張人類圖都有紅色(Design)與黑色 (Personality)標示著各個不同的閘門,這代表著無意識與意識的內容。人眼可以看見的事物是有限的。拿光線來說,就可分可見光與不可見光,最常被提到的就是紫外線,我們眼睛看不見,但卻影響著人體。
Thumbnail
2022/03/05
對於自己為什麼這樣想?又為什麼那樣做?一直是很有趣的題目。 每張人類圖都有紅色(Design)與黑色 (Personality)標示著各個不同的閘門,這代表著無意識與意識的內容。人眼可以看見的事物是有限的。拿光線來說,就可分可見光與不可見光,最常被提到的就是紫外線,我們眼睛看不見,但卻影響著人體。
Thumbnail
2022/03/04
每天的反思跟過一陣子回頭看寫過的文字,都會有新的發現。 傳說中今天是土地公的生日,那也就是地球的生日嘍!最近地球應該很痛,因為有人在他身上打仗,而且還發生的核電廠爆炸。整個能量都轉變了。
Thumbnail
2022/03/04
每天的反思跟過一陣子回頭看寫過的文字,都會有新的發現。 傳說中今天是土地公的生日,那也就是地球的生日嘍!最近地球應該很痛,因為有人在他身上打仗,而且還發生的核電廠爆炸。整個能量都轉變了。
Thumbnail
2022/03/03
早上起床看到窗外的樹搖曳著,是起風了,我沒感覺到,但我看到樹在搖,所以我「想」外面有風⋯⋯
Thumbnail
2022/03/03
早上起床看到窗外的樹搖曳著,是起風了,我沒感覺到,但我看到樹在搖,所以我「想」外面有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心境的轉換,說起來也不難。很多不經意的時刻,會被不安或不穩定的想法而左右自己的情緒。若是即時能夠有一首歌,一些文字,或是一段感的訊息,都能夠即使撫平那原本要洶湧而現的波濤。當妳覺得心慌慌又是深夜月光光的同時,內心的不安,那心臟跳動的頻率要比平常都還不規律的時候,多麼令人感到不快;想想開心的片段,卻還
Thumbnail
心境的轉換,說起來也不難。很多不經意的時刻,會被不安或不穩定的想法而左右自己的情緒。若是即時能夠有一首歌,一些文字,或是一段感的訊息,都能夠即使撫平那原本要洶湧而現的波濤。當妳覺得心慌慌又是深夜月光光的同時,內心的不安,那心臟跳動的頻率要比平常都還不規律的時候,多麼令人感到不快;想想開心的片段,卻還
Thumbnail
居家工作,因為昨天辦公室消毒,有人染疫了! 怎麼日子過得怎麼惶恐?不看電視,但總有網路消息不斷地透過社群媒體湧入,入世的生活是不能離群索居,只能潔身自愛。 壓力太大也會嗎?個體人都需要經過突變,才能提升層次,可是突變是不好受的。不面對突變,其實還是可以回到舒適圈,但甘心嗎?
Thumbnail
居家工作,因為昨天辦公室消毒,有人染疫了! 怎麼日子過得怎麼惶恐?不看電視,但總有網路消息不斷地透過社群媒體湧入,入世的生活是不能離群索居,只能潔身自愛。 壓力太大也會嗎?個體人都需要經過突變,才能提升層次,可是突變是不好受的。不面對突變,其實還是可以回到舒適圈,但甘心嗎?
Thumbnail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不會察覺,日常這麼容易崩塌。 連續幾天的穴居讓人暴躁,曝露在陽光下成為一種風險,彷彿我們的皮膚變得乾燥薄透,隨時會在不明病菌的攻擊下剝落。
Thumbnail
如果不是這次疫情不會察覺,日常這麼容易崩塌。 連續幾天的穴居讓人暴躁,曝露在陽光下成為一種風險,彷彿我們的皮膚變得乾燥薄透,隨時會在不明病菌的攻擊下剝落。
Thumbnail
這段疫情升溫的時間我是如何陪伴自己,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逐漸恢復的社會環境呢?
Thumbnail
這段疫情升溫的時間我是如何陪伴自己,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逐漸恢復的社會環境呢?
Thumbnail
  最近的生活,我想大家都是一樣的,過著小心翼翼,隨時帶著保護裝備,酒精與口罩,盡量少出門,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大多數時間困在家裡,偶爾打開電視、電腦追劇,動動手指滑動訊息,從互相見面變成視訊通話,打字發送訊息,這些都是我們現在的日常,時不時出現的無聊感佔據大腦,是啊~這一切頓時間變得枯燥乏味了。
Thumbnail
  最近的生活,我想大家都是一樣的,過著小心翼翼,隨時帶著保護裝備,酒精與口罩,盡量少出門,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大多數時間困在家裡,偶爾打開電視、電腦追劇,動動手指滑動訊息,從互相見面變成視訊通話,打字發送訊息,這些都是我們現在的日常,時不時出現的無聊感佔據大腦,是啊~這一切頓時間變得枯燥乏味了。
Thumbnail
整體經由病毒帶來切身的「 不安全 」狀態,人們急著想要抓著那些可以控制的,漫天飛舞的言論、資訊、課程、教導或只是某某誰的新進展,都有可能在過度的頭腦 / 身體的失衡取用之下,形成另一種「 上癮 」,進而轉變成生活裡喘不過氣的壓力。
Thumbnail
整體經由病毒帶來切身的「 不安全 」狀態,人們急著想要抓著那些可以控制的,漫天飛舞的言論、資訊、課程、教導或只是某某誰的新進展,都有可能在過度的頭腦 / 身體的失衡取用之下,形成另一種「 上癮 」,進而轉變成生活裡喘不過氣的壓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