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整理術---觀後感---EP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嗨 各位,今天開學了,我沒有跟以往一樣充分的時間可以慢慢思考,但是這也讓我的生產力漸漸提高。不知不覺怦然心動整理術也進入到了第四集,每集雖然在整理的方式大同小異。但是,當你深入觀看每一組委託人的情況,你會發現,這短短的幾集幾乎涵蓋了所有人生路上會遇到的心路歷程。
在第四集出場的是: 喪夫之婦,小孩離巢自立後,再與不時回家的小孩、丈夫度過天倫之樂。丈夫死後,生活頓失依靠的他,為了走出這段陰霾,決定開始收拾丈夫的遺物。
前陣子,有一部韓劇很有名叫:我是遺物整理師。當時,我看到很多youtuber請自己最親近的人幫忙整理遺物。雖然我沒有看過這部韓劇,但我從那些youtuber敘述那些遺物的價值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人死後,原來其他人會那麼的難過,也更了解到那些youtuber一路走來的辛酸血淚。
遺物,原來具有這樣子的力量。一個能完美打理自己房間的職場女強人,退休之後,也將家裡打理的整整齊齊。但是,在最愛的丈夫的遺物面前,他破防了。為了更好處理這件事帶來的衝擊,整理師麻理惠傳授了怦然心動整理術,讓委託人好好感謝這段美好時光的陪伴,並獲得勇氣邁向人生下一個階段。
這集與前面幾集不一樣的點,除了新增了書籍類的整理,最令人暖心的是: 那位太太將丈夫的遺物捐出去的善舉。怦然心動整理術的核心概念就是: 感恩、惜福、透過內心覺察知足常樂。據說,當時影集播出之後掀起了一波捐贈潮,善的循環正在啟動。
謝謝大家,在這之後,我會以每個禮拜為頻率思考什麼是我應該有的,而什麼不是。我之前有接觸過極簡主義,看來,我的程度還遠遠不夠呢。
最後希望看到這裡的你,珍惜手上擁有的資源,不時迴向給社會。謝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385內容數
明治到昭和時期,日本誕生了一本預言書,叫日月神示。 這本書的著書過程有些離奇,有點類似於筆仙附身所撰。為了拋磚引玉,以及後世更好的理解這部著作,我將以最快的速度翻譯。第20帖以前的翻譯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可以移駕至別地觀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廚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言 簡述內容 自身經驗 結語
整理契機 前置麻煩 整理中 整理後 補述
第二集,雖然不如第一集帶來的波瀾壯闊,但是他的後勁是比第一集還來的強烈許多。 這集的主角是住在美國的退休夫妻,他們繼承上一代留下來的大房子,拉拔兒女長大成人出去成家立業。在這之後,堆滿雜物的空間讓這對被留下來的空巢夫婦備感困擾。所以尋求麻理惠的幫忙。 這就是我要的人生,謝謝。
很久沒有看到這種讓人心裡產生一股暖流的作品。我想趁這段心意尚未冷卻之前,將它紀錄下來。 看完這短短40分鐘的影片,不僅讓我想要立刻嘗試她的方法,光是看著我的心靈就感受到洗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思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害怕做有價值的事情。 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但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連邁步向前的勇氣都沒有,逃避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慣性把牛牽到了北京,江山都改了好幾代,牛的本性終究還是牛。
1.國三升高一 2.高一到高二 3.高二(現在)
前言 簡述內容 自身經驗 結語
整理契機 前置麻煩 整理中 整理後 補述
第二集,雖然不如第一集帶來的波瀾壯闊,但是他的後勁是比第一集還來的強烈許多。 這集的主角是住在美國的退休夫妻,他們繼承上一代留下來的大房子,拉拔兒女長大成人出去成家立業。在這之後,堆滿雜物的空間讓這對被留下來的空巢夫婦備感困擾。所以尋求麻理惠的幫忙。 這就是我要的人生,謝謝。
很久沒有看到這種讓人心裡產生一股暖流的作品。我想趁這段心意尚未冷卻之前,將它紀錄下來。 看完這短短40分鐘的影片,不僅讓我想要立刻嘗試她的方法,光是看著我的心靈就感受到洗滌。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思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害怕做有價值的事情。 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但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連邁步向前的勇氣都沒有,逃避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慣性把牛牽到了北京,江山都改了好幾代,牛的本性終究還是牛。
1.國三升高一 2.高一到高二 3.高二(現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自我價值是我一直在追求東西。 別人在追求金錢、身材、人際、家庭等事物,我只追求自我價值。我願意用這些東西來交換自我價值,因為我深刻體會,沒有自我價值,擁有一切都留不住。 對我來說自我價值不是自信,自信我擁有,在某些領域、某些層面,我是有自信的。每個人對自我價值的定義和理解不大相同,但對我來說自我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改變了我的人生。 每個人在世界上的追尋都不同,而我窮盡我的一切最想追尋和擁有的東西,是自我價值。 我窮盡一切努力,就為了要換得這個。我真的是拼了命。疫情那一年,我深刻體會到,自我價值是一切的地基,是起頭的那個1,沒有這個1,無論追求什麼,擁有再多0,終究只是0,沒有地基,
Thumbnail
整理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心靈的修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周圍的環境,對我們情緒和心境的影響。如何有效地整理,不僅是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更整潔,更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靜與快樂。 近藤麻理惠是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她從五歲開始,就對整理十分有興趣。在測試過各式各樣的整理術
Thumbnail
在一個因緣際會下,在Netflix看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影集,隨口一句我也有點衝動想要整理。 於是就隨性開始。 第一次實施都還沒整理完就感受到自己強烈的改變,於是看了書再重頭來過。 目前已經算是完成了第二次的前半段(就是將物品集中、以心動法來判斷去留)整理,但家中還散落各種零散的物品,所以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自我價值是我一直在追求東西。 別人在追求金錢、身材、人際、家庭等事物,我只追求自我價值。我願意用這些東西來交換自我價值,因為我深刻體會,沒有自我價值,擁有一切都留不住。 對我來說自我價值不是自信,自信我擁有,在某些領域、某些層面,我是有自信的。每個人對自我價值的定義和理解不大相同,但對我來說自我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改變了我的人生。 每個人在世界上的追尋都不同,而我窮盡我的一切最想追尋和擁有的東西,是自我價值。 我窮盡一切努力,就為了要換得這個。我真的是拼了命。疫情那一年,我深刻體會到,自我價值是一切的地基,是起頭的那個1,沒有這個1,無論追求什麼,擁有再多0,終究只是0,沒有地基,
Thumbnail
整理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心靈的修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周圍的環境,對我們情緒和心境的影響。如何有效地整理,不僅是為了讓空間看起來更整潔,更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靜與快樂。 近藤麻理惠是日本新一代整理教主,她從五歲開始,就對整理十分有興趣。在測試過各式各樣的整理術
Thumbnail
在一個因緣際會下,在Netflix看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影集,隨口一句我也有點衝動想要整理。 於是就隨性開始。 第一次實施都還沒整理完就感受到自己強烈的改變,於是看了書再重頭來過。 目前已經算是完成了第二次的前半段(就是將物品集中、以心動法來判斷去留)整理,但家中還散落各種零散的物品,所以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