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讀《樹林裡的房子》時,心裡是一陣感傷……雖然結局是溫暖的。
讓我想起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他們在整理遺物時,總能拼湊出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小細節,從房子裡的物件擺設,想像是什麼樣的人,在這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同動畫片《可可夜總會》教我們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繪本《樹林裡的房子》在書封上,可見兩雙小孩的腳,似乎往樹林中想冒險去探查那棟斑駁沒人住的房子。「樹林的深處,有一間房子。那裡曾經是一個家,但現在只是一間房子。誰曾經住在那間房子裡?誰曾經走過它的走廊?他們為什麼離開?又去了哪裡?……」
整本書的畫風色彩非常豐富,沒有所謂的淒涼感,但配上詩意的文字,跟著一起演出心中的小劇場,內心其實是酸酸的,「曾經在這裡的人,已經改變了模樣;曾經在這裡的人,也已經離開了。」,2個小孩童稚地翻著屋內留下的東西,想著「這個人是誰?」
繪者以用斑駁的畫面來呈現小孩在老屋探索的當下,也開始讓他們對前屋主有了各種想像,接著好幾頁畫著他們心中想像的可能……讀者內心也跟著起伏,現實與想像,過去與現在似乎也成了強烈的對比。
另一面又換成房子的角度來思考,「說不定這房子還在等他們。等著聽見鑰匙在門上旋轉的聲音……說不定它只想安安靜靜的,回想這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最後他們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從書名頁開始就有一隻青鳥緊緊跟隨著,隨著故事的發展,意謂幸福的青鳥,便以育雛的過程點出了一間房子成為一個家的真正價值,是啊「樹林的深處,有一間房子。那裡曾經是一個家,但現在只是一間房子。」
故事說到這,大家應該很有同感,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