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我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為什麼讀《樹林裡的房子》時,心裡是一陣感傷……雖然結局是溫暖的。


讓我想起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他們在整理遺物時,總能拼湊出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小細節,從房子裡的物件擺設,想像是什麼樣的人,在這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同動畫片《可可夜總會》教我們的: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


繪本《樹林裡的房子》在書封上,可見兩雙小孩的腳,似乎往樹林中想冒險去探查那棟斑駁沒人住的房子。「樹林的深處,有一間房子。那裡曾經是一個家,但現在只是一間房子。誰曾經住在那間房子裡?誰曾經走過它的走廊?他們為什麼離開?又去了哪裡?……」

 

raw-image


整本書的畫風色彩非常豐富,沒有所謂的淒涼感,但配上詩意的文字,跟著一起演出心中的小劇場,內心其實是酸酸的,「曾經在這裡的人,已經改變了模樣;曾經在這裡的人,也已經離開了。」,2個小孩童稚地翻著屋內留下的東西,想著「這個人是誰?」

raw-image


繪者以用斑駁的畫面來呈現小孩在老屋探索的當下,也開始讓他們對前屋主有了各種想像,接著好幾頁畫著他們心中想像的可能……讀者內心也跟著起伏,現實與想像,過去與現在似乎也成了強烈的對比。


raw-image


另一面又換成房子的角度來思考,「說不定這房子還在等他們。等著聽見鑰匙在門上旋轉的聲音……說不定它只想安安靜靜的,回想這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最後他們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從書名頁開始就有一隻青鳥緊緊跟隨著,隨著故事的發展,意謂幸福的青鳥,便以育雛的過程點出了一間房子成為一個家的真正價值,是啊「樹林的深處,有一間房子。那裡曾經是一個家,但現在只是一間房子。」


故事說到這,大家應該很有同感,一生中大概都有幾次搬家的經驗,但只要是和家人一起,到哪都是我們的家。一旦有變故了,家就不再是家了,真的只是一間房子了,那種百感交集只有經歷過的人能深刻體會。人生到頭來就是得自己一個人走完這一程,雖然感傷但也正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曾經,更重要的是當下的每一刻。

avatar-img
85會員
193內容數
在繪本中尋找生命省思,決定50+後的人生悠遊於繪本中漫步呼吸,遇見更多美麗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亭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多次的跌倒,也許有傷口,也會結痂,但我們都知道我們會站起來,帶著新的印記重新出發,我們就在這樣的反覆的過程中成長茁壯。
分享、感謝及祝福的力量大到你無法想像,在生活中讓它一直成為善的循環,自然在我們身邊就會出現一切美好的事物。
讀這本書時心情也跟著感受跟著釋放,過程是平靜舒服的,我們不也像這棟情緒大飯店一樣,無法拒絕任何情緒的入住,最好的方法就是像飯店經理一樣,給這些情緒旅客們足夠的時間,靜靜地傾聽,和平共處,他們都只是過客而己,休息夠了,時間到了,就會自動退房,別忘了我們就是自己情緒的經理人。
我們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好像也是如此,是出於慣性?還是一種我執?從來不懷疑自己先前的預設可能不正確,到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甚至覺得怎麼可以如此回報我?一直習慣於「以為自己都知道」「以為我是為你好」的大人們,好好反思,我們的自以為。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真的是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世界上永遠有別人比我們更幸福,當我們總是追求「最幸福」時,便永遠無法得到幸福。因此我們便活在在煩惱、嫉妒、焦慮、痛苦中,事實上,幸福不是和別人比較出來的,而是自己感覺出來的。 書籍設計上也見出版社的用心,硬殼封面上暖色系水彩色塊,可以感受沈靜在最美聲音下
我們若每天將自己活成像機器人而不自知,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面對一成不變的每天,竟會感到如此無力和厭倦就是想逃,卻邁不開步伐…… 正如譯者劉清彥老師所說「我們應該像書中的主角,在生活周遭覓得一處屬於自己的沙灘、綠洲或樹林,隨時可以潛溜進去,讓燥熱煩悶的心獲得暫時的清涼舒爽,也找回原本的自己。」
人的一生中,都會經歷多次的跌倒,也許有傷口,也會結痂,但我們都知道我們會站起來,帶著新的印記重新出發,我們就在這樣的反覆的過程中成長茁壯。
分享、感謝及祝福的力量大到你無法想像,在生活中讓它一直成為善的循環,自然在我們身邊就會出現一切美好的事物。
讀這本書時心情也跟著感受跟著釋放,過程是平靜舒服的,我們不也像這棟情緒大飯店一樣,無法拒絕任何情緒的入住,最好的方法就是像飯店經理一樣,給這些情緒旅客們足夠的時間,靜靜地傾聽,和平共處,他們都只是過客而己,休息夠了,時間到了,就會自動退房,別忘了我們就是自己情緒的經理人。
我們在面對許多人事物時,好像也是如此,是出於慣性?還是一種我執?從來不懷疑自己先前的預設可能不正確,到最後結果不如預期時,甚至覺得怎麼可以如此回報我?一直習慣於「以為自己都知道」「以為我是為你好」的大人們,好好反思,我們的自以為。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真的是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世界上永遠有別人比我們更幸福,當我們總是追求「最幸福」時,便永遠無法得到幸福。因此我們便活在在煩惱、嫉妒、焦慮、痛苦中,事實上,幸福不是和別人比較出來的,而是自己感覺出來的。 書籍設計上也見出版社的用心,硬殼封面上暖色系水彩色塊,可以感受沈靜在最美聲音下
我們若每天將自己活成像機器人而不自知,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面對一成不變的每天,竟會感到如此無力和厭倦就是想逃,卻邁不開步伐…… 正如譯者劉清彥老師所說「我們應該像書中的主角,在生活周遭覓得一處屬於自己的沙灘、綠洲或樹林,隨時可以潛溜進去,讓燥熱煩悶的心獲得暫時的清涼舒爽,也找回原本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趁著正式上工前回家看看老人家們。似乎是在年復一年的練習下開始累積越來越多的自主性和勇氣,可以不論任何人的言語或情緒,逮到機會就毅然決然地上車南下,回到屬於自己的第二個家。 不確定這個家是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正式認定,但我知道這個地方始終在自己心底有個專屬的位置。每次回家所看到的住宅景色基本上不會變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家中陳設的物品以及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除了介紹,也著重在承載的經歷和記憶。未來搬家時應該記錄這些角落,將這些難以言喻的情感留住。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而我心中對物品的價值定位是:會使用的、沒有被遺忘的,才有價值。束之高閣的、被歲月封印和冷落的,不是。
Thumbnail
住在家裡的時候,覺得家好像是個枷鎖,令人難以喘息;離開家之後,反倒常懷念家的屋頂下的人事物,深感撐起一個家是多麼的不容易。
Thumbnail
最近因為地震,震的人心惶惶,我老家因為結構不良的問題,有被評過為符合危老資格改建的大樓,由於我的房間就位在結構弱層處的正上方,萬一真的安抓了,我的房間會先灰飛煙滅XD 所以我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就是趕快把我房間所有的雜物清出來,該丟去新家的丟去新家,該丟垃圾桶的丟圾桶... 就算人沒事,具有紀
Thumbnail
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廖心筠 我不太會收納,要有點刻意才能保持整齊,看到書名 噹!這是我該學習的方向。 我很佩服有家庭的人能夠把家庭整理的很有溫度,但該“如何”開始深埋我心,這本書有一金句『人生走到盡頭,最後我們只需要愛和空間就足夠。』但真的是這樣嗎? 另一個金句『唯有受到重視,物品的存在才
Thumbnail
「我常常在想,恐怕我這輩子適合一個人生活。感情太奢侈了,我怕自己買不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趁著正式上工前回家看看老人家們。似乎是在年復一年的練習下開始累積越來越多的自主性和勇氣,可以不論任何人的言語或情緒,逮到機會就毅然決然地上車南下,回到屬於自己的第二個家。 不確定這個家是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正式認定,但我知道這個地方始終在自己心底有個專屬的位置。每次回家所看到的住宅景色基本上不會變
Thumbnail
對我們而言,真正留下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聲,而是曾經深愛過的誰,以及被深愛過的記憶。 我們人的一生,必須經過「生與死」,每人必須走完自己的一生,親人或其他至親的人未必可以走出傷痛地幫自己曾經最愛的人整理遺物,或處理死亡現場。因此他們需要「遺物整理師」。這書透過「遺物整理師」的職業告訴讀者他對「生與
Thumbnail
家中陳設的物品以及背後的故事和情感。除了介紹,也著重在承載的經歷和記憶。未來搬家時應該記錄這些角落,將這些難以言喻的情感留住。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而我心中對物品的價值定位是:會使用的、沒有被遺忘的,才有價值。束之高閣的、被歲月封印和冷落的,不是。
Thumbnail
住在家裡的時候,覺得家好像是個枷鎖,令人難以喘息;離開家之後,反倒常懷念家的屋頂下的人事物,深感撐起一個家是多麼的不容易。
Thumbnail
最近因為地震,震的人心惶惶,我老家因為結構不良的問題,有被評過為符合危老資格改建的大樓,由於我的房間就位在結構弱層處的正上方,萬一真的安抓了,我的房間會先灰飛煙滅XD 所以我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就是趕快把我房間所有的雜物清出來,該丟去新家的丟去新家,該丟垃圾桶的丟圾桶... 就算人沒事,具有紀
Thumbnail
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廖心筠 我不太會收納,要有點刻意才能保持整齊,看到書名 噹!這是我該學習的方向。 我很佩服有家庭的人能夠把家庭整理的很有溫度,但該“如何”開始深埋我心,這本書有一金句『人生走到盡頭,最後我們只需要愛和空間就足夠。』但真的是這樣嗎? 另一個金句『唯有受到重視,物品的存在才
Thumbnail
「我常常在想,恐怕我這輩子適合一個人生活。感情太奢侈了,我怕自己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