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雖然很多人都厭煩政治,也不想公開談論自己的看法,但政治確實跟我們的生活綁在一起。
小則自己國內事務,大則國際局勢、氣候,經濟,不管多不想接觸,政治影響著我們呼吸的每一天。
利用年假看完了《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看政治人物傳記,算起來寥寥可數,要不是朋友推薦,這本書應該會被我直接無視。
另一個原因是我對梅克爾印象深刻。

梅克爾能源政策

2011年3月我剛好到德國旅行,記得是剛到的頭兩天,我打開電視看,一般旅行中我不常看電視(上一次打開電視是2004年年底,人在費城,記得那一年發生什麼事嗎?)
哪知一打開就是看到日本發生311大地震,海嘯,核電廠事故,接踵而來,心情低落難抑。
隔沒兩日,梅克爾宣布所有德國核電廠將立即朝向關閉方向,能源政策將逐步以風力發電及其他再生能源為主。 看著現場直播的我,難以置信。
而後幾天,仍然有非常多的聲音不斷出現、辯論,每天就像在追劇,不斷有新進展。
那幾年也是台灣對於核四是否重啟,激辯最為強烈的幾年,但我到現在還很難相信,有哪個民主政府敢說關就關。
是不要選票了嗎?
是覺得自己政治生涯可以就到此為止了嗎?
這跟我印象中含蓄的梅克爾,完~全~不~一~樣。
不過她的確在任內關閉了大部分的核電廠,最後剩餘的3座核電廠,則預定在2022年底關閉。
目前德國再生能源占近41%,煤炭發電較28%略低,天然氣發電則約占15%。

梅克爾與普丁

《梅克爾傳》還有一個值得一看的部分,就是梅克爾跟普丁的關係。
少女時期成長於東德的梅克爾,十分了解蘇聯模式是如何運作的,這也讓梅克爾能夠成為唯一一位能夠與普丁抗衡的西方領導人。
我一度不能理解,身為少數讓普丁忌憚的領導人,而後竟然同意建造北溪2號?
回頭思考,猜測還是跟德國自身能源政策有關,也可以看出最近德國為何對於北溪二號是否營運,態度如此曖昧了。
不過相較於2014年極力保護烏克蘭的梅克爾,隨著她離開政治舞台,如果仍在主政,又不知道會是什麼局面了。

梅克爾難民政策

本書作者Kati Marton,在匈牙利出生成長,跟梅克爾同樣成長於以共產制度建立的國家。
曾經是一名難民,並且擔任過國際難民救援組織的董事會成員,本書中對於梅克爾的難民政策,說明得相較於其他章節更為詳盡,不少細節揭露了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為何當初出現大逆轉,宣布執行的速度,猶如當年的能源政策一般果斷。

結語

《梅克爾傳》出乎意料地比我想像中的政治人物傳記好看,不僅原作者寫得好,譯者也譯得十分流暢。
本書作者也並非全然盡是讚美梅克爾,但這也真實呈現了誰無弱點的具體形象,有點可惜的是,有些篇幅,例如她跟普丁或川普,我覺得不夠深入,但能把梅克爾的60餘年的過往,用數百頁交代,已經是件不容易的事。
看完就像是將這近60年德國的現代歷史,飛快地大致認識了一大半,推薦給喜歡歷史的朋友。

同場加映

歐洲的議會政治,行之有年,完整成熟,在看《梅克爾傳》時,我推薦一齣在Netflix上映的丹麥劇《Borgen》。
Borgen是丹麥語城堡的意思。
在台灣長大的我們,或多或少對兩黨政治如何運作,有個基本概念。
然而在政治層面更為成熟的歐洲,更多的是多黨制,大黨可能因為議會議員較多,而取得較多政府部門席次,但小黨也不見得因此就成為弱勢,如果在某些議題上取得共識,也有可能以此制衡大黨,通過議案。
借用了部分11年前的擔任首位丹麥首任女首相施密特的故事,刻畫了女主角碧琪特.紐柏( Sidse Babett Knudsen,她也是湯姆漢克《地獄》裡面那位WHO的女官員),從上台、掌權、與各大、小黨折衝協調的劇情,面對跟同黨友人、其他小黨夥伴關係、大黨威逼、財團企業威脅、外國政治介入、家庭事業兩難,洗鍊的演技,完全讓人沈浸其中。
另一個可看點是支線,媒體與政治人物的關係。
媒體對政治人物來說,應該又愛又恨吧!
劇中的丹麥媒體雖然跟台灣媒體鋪天蓋地式的挖掘,或許還差了一大截,但相信對登上新聞的壓力,對於被報導的當事人來說,從來不是輕鬆的事,即使如此,如何跟媒體打好關係,又是從政的一個學習課題。
不得不說,歐洲很多演員真的就是實力派,這齣丹麥劇雖然是11年前的劇,除了手機跟現在不太一樣之外,其他的畫面完全無違和,除了第三季,我覺得有點弱掉(可能第二季燒了太多錢)以外,拍攝手法及劇情都很成熟,也是我去年最愛的一齣作品。
寫文章是我的樂趣,能得到你的支持,將更鼓勵我繼續寫下去。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歡迎來【免費支持我】,請按下方的【拍手五下】,讓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需要你的友情支持!
│更多精彩推薦↓↓↓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十五年前,因為到異地,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異地教起了華語。 在華語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於漢字形成及演變的探討、華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尤其看到許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進步,是我精進教學的動力。 雲遊華語是希望將我過去十五年的一些教學心得,做紀錄及歸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喜歡蘿蔔糕嗎? 對你來說, 你的蘿蔔糕回憶是什麼呢? 對客家人來說, 蒸蘿蔔糕, 應該是許多人年前共同的兒時回憶。 我也是。 蘿蔔糕不僅佔據童年一角, 也充滿以往在星國的日常生活中。 直到現在, 更是每年年前必定出現。 這片潔白的蘿蔔糕, 簡直有如彩色筆一樣, 豐富了我的生活……
說一道媽媽的年菜, 我們姐妹都會尖叫歡呼的, 就是這道……
每年過年前就是各種糕, 各種粄盡出的季節。
又是一年過去,大疫之年連續二年,未曾稍息。 人們也逐漸學得在夾縫中尋找喘息空間。 某次友人說,今後數十年,成長中的年輕世代,不會再聽到長者說二戰期間的過往。 取而代之的是,這數年間疫情,成為兩代人共同的追憶。
Julia Child 2020 年終餐會 《美味關係》的電影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對Julia Child這位徹底改變美國人味蕾的廚神,一定印象深刻,而她傳奇的學廚人生,更是個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你對豐原的印象是什麼呢? 對我這個台中俗來說,除了知道幾個朋友來自豐原外,對這個地方可說是一無所知。
你喜歡蘿蔔糕嗎? 對你來說, 你的蘿蔔糕回憶是什麼呢? 對客家人來說, 蒸蘿蔔糕, 應該是許多人年前共同的兒時回憶。 我也是。 蘿蔔糕不僅佔據童年一角, 也充滿以往在星國的日常生活中。 直到現在, 更是每年年前必定出現。 這片潔白的蘿蔔糕, 簡直有如彩色筆一樣, 豐富了我的生活……
說一道媽媽的年菜, 我們姐妹都會尖叫歡呼的, 就是這道……
每年過年前就是各種糕, 各種粄盡出的季節。
又是一年過去,大疫之年連續二年,未曾稍息。 人們也逐漸學得在夾縫中尋找喘息空間。 某次友人說,今後數十年,成長中的年輕世代,不會再聽到長者說二戰期間的過往。 取而代之的是,這數年間疫情,成為兩代人共同的追憶。
Julia Child 2020 年終餐會 《美味關係》的電影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對Julia Child這位徹底改變美國人味蕾的廚神,一定印象深刻,而她傳奇的學廚人生,更是個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你對豐原的印象是什麼呢? 對我這個台中俗來說,除了知道幾個朋友來自豐原外,對這個地方可說是一無所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 #梅克爾傳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紐約時報作家 #凱蒂馬頓 #katimarton 👀為什麼會看這本書? 這本書是 @vivianlovesreading 推薦的,傳記類型的書籍,剛好提到我覺得英國女皇的書我應該有興趣,他介紹了梅克爾,於是我就在大概2022年的九月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真想吐槽一下​歐洲的這幫領導人,從馬克龍開始。。。 這廝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在新能源電車上翻過來調過去的,明知道中國在給俄羅斯輸血,還讓歐盟主席和習近平談,壞話都讓人家說了,他裏外裝好人。。。我tm的。。。世界上有這麽不要臉的人嗎? 還說要出兵烏克蘭,北約能讓你隨便出嗎?我還說要統治宇宙呢!那玩
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2005年時當上德國總理,是德國首位女總理,16年的總理生涯中,梅克爾交手過4位美國總統,還有5位英國首相,她的成功對於女性在政治領域的角色和地位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領導地位在國際上也受到關注和讚揚。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她不像其他公眾人物會分享私生活,打造親善的感
Thumbnail
  在一開始看這支影片時,我有點困惑,因為柴契爾夫人的老公常常才剛出現,卻又馬上消失,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她上一秒在回憶年輕時與政界人物的對話,下一秒又把對話"帶到"現今的家族聚會上?老年的她到底還是不是英國首相?
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普丁針對北約東擴說出重話,對歐洲有了敵對態度,並漸漸地以自己的方式帶領俄國對抗西方。 2017年,普丁受訪提到,北約東擴整件事是個背叛,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背叛。字句簡單卻道出這位帶領俄國走出不同道路的強人背後的傷痛。 到此我心頭一捏,才明白這位強人總統所受的傷痛,已將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P.S.<人生由我>是另一個版本的翻譯,似乎更貼近主題? *她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母親,在人生經歷各種苦難與挑戰時,總是勇往直前,用以身作則的方式成為孩子們的典範,因此教育出三個傑出的小孩(伊隆及弟弟和妹妹,三人都成就不凡,不過當然伊隆的知名度較高)。 *幼年時期,她和家人乘坐自駕的小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書名 #梅克爾傳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紐約時報作家 #凱蒂馬頓 #katimarton 👀為什麼會看這本書? 這本書是 @vivianlovesreading 推薦的,傳記類型的書籍,剛好提到我覺得英國女皇的書我應該有興趣,他介紹了梅克爾,於是我就在大概2022年的九月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真想吐槽一下​歐洲的這幫領導人,從馬克龍開始。。。 這廝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在新能源電車上翻過來調過去的,明知道中國在給俄羅斯輸血,還讓歐盟主席和習近平談,壞話都讓人家說了,他裏外裝好人。。。我tm的。。。世界上有這麽不要臉的人嗎? 還說要出兵烏克蘭,北約能讓你隨便出嗎?我還說要統治宇宙呢!那玩
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2005年時當上德國總理,是德國首位女總理,16年的總理生涯中,梅克爾交手過4位美國總統,還有5位英國首相,她的成功對於女性在政治領域的角色和地位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領導地位在國際上也受到關注和讚揚。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她不像其他公眾人物會分享私生活,打造親善的感
Thumbnail
  在一開始看這支影片時,我有點困惑,因為柴契爾夫人的老公常常才剛出現,卻又馬上消失,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她上一秒在回憶年輕時與政界人物的對話,下一秒又把對話"帶到"現今的家族聚會上?老年的她到底還是不是英國首相?
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普丁針對北約東擴說出重話,對歐洲有了敵對態度,並漸漸地以自己的方式帶領俄國對抗西方。 2017年,普丁受訪提到,北約東擴整件事是個背叛,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背叛。字句簡單卻道出這位帶領俄國走出不同道路的強人背後的傷痛。 到此我心頭一捏,才明白這位強人總統所受的傷痛,已將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P.S.<人生由我>是另一個版本的翻譯,似乎更貼近主題? *她是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母親,在人生經歷各種苦難與挑戰時,總是勇往直前,用以身作則的方式成為孩子們的典範,因此教育出三個傑出的小孩(伊隆及弟弟和妹妹,三人都成就不凡,不過當然伊隆的知名度較高)。 *幼年時期,她和家人乘坐自駕的小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