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伯龍根的指環》也是如此,默克爾對這出歌劇的評價簡短且一針見血:“如果事情一開始就錯了,反而可以成就某些人,但永遠都不會回到好的結果上來。”默克爾是絕不向命運屈服的,卻用激昂的話語來形容瓦格納:“事情無法從出口倒轉回來,這讓我覺得悲痛。起步對,步步皆對。”
— — Stefan Kornelius.,默克爾傳: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她的權力世界
最後的告別
2021年8月20日,默克爾在即將結束總理職位時,訪問莫斯科,和普京做卸任總理前的一次“告別訪問”。普京評價這不僅是“告別”,雙方有很多“正事”要談 — — 其中最重要的是,默克爾希望在自己卸任後,作為自己最重要的政治遺產“北溪二號”可以在歐洲的反對中, 成功完成管道鋪設最後的15公里,並能夠成為未來德國重要的天燃氣供應管道。
由於俄羅斯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後,美國政府強硬要求德國放棄“北溪-2”項目,就在默克爾訪俄當天,美國政府又增加了兩家參與“北溪-2”項目的俄羅斯企業,進行制裁。
而默克爾頂住美國壓力的同時,也擔心她辭任後,“北溪二號”成為爛尾工程。
訪問莫斯科後,默克爾馬上轉到烏克蘭,保證烏克蘭作為“北溪-2”的中轉國,可以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和今後的運營。
默克爾轉道基輔,就北溪2號項目安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2021年10月26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向默克爾及其他內閣成員遞交了任期結束通知,默克爾正式卸任總理,作為看守政府,直至12月8日新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就任為止。
俄烏戰爭發生後,默克爾一直保持沉默。直到2022年6月1日晚間,默克爾在柏林出席一場德國工會聯合會告別議式的演說中才首次明確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拒絕為在任時的對俄政策道歉。
2022年9月17日,特朗普在俄亥俄州揚斯敦(Youngstown)“拯救美國集會”上回憶說,他(2018年)曾就“北溪-2”管道的天然氣項目警告(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這會讓德國更加依賴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當默克爾拒絕放棄該項目時,特朗普告訴默克爾,這等於是向俄羅斯打出了“投降的白旗”。“我曾告訴當時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我要送給她一面投降用的白旗,她說‘唐納德,你為什麼送我白旗啊?’我說,因為你看看德國和俄羅斯的历史,你們之間發生過不愉快的事哦。”特朗普接著說,“如果德國72%的能源都從俄羅斯進口,這面白旗能派上用場。因為你會很快投降。”特朗普還轉身面對台下集會人群強調一句,“誰能料到這一切來的這麼快呢?”
— — 李麗,特朗普:我曾經送給默克爾一面用來投降的白旗,觀察者網
默克爾拒絕為自己的俄羅斯政策道歉“外交沒有發揮作用,並不代表它是錯的。”
“無知少女”的夢想
In my lifetime, all the problems have come from mainland Europe, and all the solutions have come from the English-speaking nations across the world在我一生中,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歐洲大陸,而所有的解決方案都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英語國家
— — 撒切爾女男爵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 -2013年4月8日,婚前姓羅伯茨,Roberts,通稱撒切爾夫人,1979年至1990年為英國首相)
德、法作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历史上一直是支配歐洲大陸的主要競爭者。也因此,“我祖上曾闊過”(魯迅,阿Q正傳)的思想成為自己“夢想”的重要支撐點。雖然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總想恢複昔日帝國對歐洲領導者的“野心” — — 這也是德、法總想獨立於美國,並擺脫英國成為世界第三極的外交目標。
對於德國,德國的工業不僅在歐盟領先,也成為世界的領先者。2017年,德工業在GDP占比為30.7%,高於美國的19.1%、英國20.2%、法國19.5%。只有日本30.1%和德國接近。德國的工業成為其出口最重要的競爭力,2015~2019年連續五年為全球最大貿易順差國,其中制造業和加工業占德國出口3/4,2017年德國商品和服務盈餘占GDP比重達到7.6%。
2021年,德國GDP達4.22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總量的4.4%,在歐盟內約占30%。
強大的經濟實力,一方面支撐德國已經成為歐盟的重要領導者。從歐盟建立開始的德法雙核心,逐漸偏向德國,“雙核心”之一的法國已經跛腳。2021年,歐洲的制造業主要集中在德國、奧地利、芬蘭、北歐、以及東歐國家,其國家GDP為GDP 20%左右,而法國等南歐國家的制造業占比已降至10%-11%左右。
強大的工業體系更需要強大的能源保證。前面已經講過,歐盟的左傾思潮造成在清潔能源方面過度的政治幹預,使得歐洲過度依賴天燃氣等成本可控,符合環保要求的能源。而這些,距離最近的俄羅斯顯然是成本最佳的合作夥伴。
外交政策上已受到的損害亦只能以同樣明確的路線加以修複。這條由莫斯科賺錢機器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鋪設的德俄管道已經分裂了歐洲和西方。長期堅稱它是一個純粹經濟項目的默克爾總理要對由此造成的外交傷害負責:違背歐盟議會的意願、違背最親密朋友 — 法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波羅的海國家,尤其是波蘭的意願,執意推行這一項目。最後,還違背了美國國會意願。柏林的這一政策告別了德國外交迄今為止的兩大可靠常數。無論是勃蘭特(WillyBrandt,社民黨)這樣的外交政策鷹派,還是像科爾(Helmut Kohl,基民盟)這樣的鴿派所追求的都是:德國首先站在其最親密朋友和夥伴一邊、以此為基礎推行利益政治。即使在英、法對德國統一是否是一個好主意心存疑慮時依舊如此。巴黎首先被說服,隨後,有了《二加四條約》。
— — Frank Hofmann(德國之聲評論員),2021年7月23日
為了保持德國的獨立性,默克爾很早就遷就俄羅斯。早在2008年3月,默克爾在莫斯科和普京一起,公開反對格魯吉亞、烏克蘭的北約夢 — — 這讓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火冒三丈。
在2008年4月的北約峰會上,在美國爭取下,北約已經就格魯吉亞、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幾乎達成一致,但是默克爾固執己見。
後來是默克爾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下了一句話,最終使協議得以達成:“今天我們同意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有一天將加入北約。”這句話不提成員行動計劃,只聲明這兩個國家將要加入北約。東歐人抗議說“有一天”等於是“永遠不”,於是這個狀語被刪去了。賴斯離開了幾分鐘,回來一看既驚且喜:“那句話說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將成為北約成員,我想,這結果相當不錯,於是去找總統說‘接受吧’。”……這一妥協的後果人們到後來才完全意識到。布什和東歐國家滿意,因為它保證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將加入北約;默克爾滿意,因為它只字未提它們什麼時候加入;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大體上也滿意,但對它們加入北約之日遙遙無期卻不太高興;俄羅斯則暴怒不已。”
— — 安格斯·羅克斯伯勒,強權與鐵腕:普京傳(The Strongman: Vladimir Putin and the Struggle for Russia.)
默克爾的執政理念,就是採用東、西平衡的策略,而這恰恰符合普京的期望,從而幫助俄羅斯利用德國在歐盟打入了一個楔子。經過多年的磨合,德國的經濟越來越深入地綁在俄國戰車上。其中來自於俄國的天燃氣已經幾乎控制了德國的命脈。
除了能源問題外,默克爾的“新東方政策”不斷強化和俄羅斯的貿易,使得德國成為俄羅斯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為中國)。2018年兩國貿易總額約為596億美元,約為同期俄羅斯對外貿易總額的8.67%。其中俄羅斯對其出口340.97億美元,從其進口255.05億美元,俄羅斯順差85.92億美元。
疑似俄軍的蒙面人4月17日在克里米亞首府附近的一座烏克蘭軍營外巡邏
2014年2月27日,沒有標識的俄羅斯蒙面部隊占領克里米亞國會,謝爾蓋·瓦列里耶維奇·阿克肖諾夫(烏克蘭語:Сергей Валерієвич Ашонов;俄語:Сергей Валерьевич Аксёнов;克里米亞韃靼語:Sergei Valeriyevich Akshonov;摩爾多瓦語:Sergei Valerievici Akshonov;1972年11月26日)被選為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
2022年2月24日,普京授權俄軍在烏克蘭進行“特別行動”,開始入侵烏克蘭。
而這一切,也許在2008年就可以徹底制止的戰爭,被所謂的“德國”夢所阻絕。“天真”的默克爾顯然無法逃脫責任。
對流氓的任何退讓,只能換來羞辱和霸淩
— — 旭
歐洲難民危機
默克爾不僅在歐洲國家之間的信任狀上撕了一道裂縫,同時在移民政策上犯下了德國以及歐洲可能無法彌補的災難。
由於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以及2014–2017年的伊拉克戰爭,導致中東大量難民通過陸上、海上各種路徑,進入歐洲。從2014年開始,上百萬敘利亞、阿富汗、科索沃、厄立特里亞和阿爾巴尼亞等大量難民湧入歐洲。
2015年4月,5艘偷渡船在地中海沉沒,估計造成超過1,200人喪生。此事件後,各界開始使用“歐洲移民危機”(European migrant crisis)或“歐洲難民危機”(European refugee crisis)形容這一連串事件。
面對難民造成的危機,默克爾首先站出來,接納和吸收大量難民。同時也號召其他歐盟各國,接收和安置難民。
在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期間,在她的領導下,德國在2015年和2016年接納了120多萬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當時敘利亞沖突引發了嚴重的難民危機,其他地方也發生了致命的暴力沖突。
當時,時任總理的默克爾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對我們歐洲價值觀的考驗。這就是一項人道主義要務。” 她呼籲德國人民抵制分裂的民族主義,並敦促他們要“自信、自由、富有同情心且思想開放”。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菲利波•格蘭迪 (Filippo Grandi) 贊揚了默克爾為尋求庇護者提供保護的決心,以及捍衛人權、人道主義原則和國際法的決心。格蘭迪說:“安格拉•默克爾幫助了100多萬名難民活下來並重建生活,展現了巨大的道德勇氣和政治勇氣。”
“這是真正的領導力,呼籲我們共同的人性,堅決反對鼓吹恐懼和歧視。她向我們證明,如果政治家們採取正確的行動方案,努力尋找應對全球挑戰的辦法,而不是簡單地推卸責任,就能取得顯著的成果。”
評選委員會稱贊默克爾“具有領導力、勇氣和同情心,確保了成千上萬絕望的人們獲得保護”,並認可她為尋求安全的人找到“切實可行的長期解決方案”的努力。
— — 聯合國難民署宣布,德國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Angela Merkel)榮獲2022年難民署南森難民獎,2022年10月4日(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10/1111067)
默克爾的人道勇氣值得欽佩。但是缺乏政治遠見,不願意介入和制止那些制造人道主義危機的專制政權和野馬戰爭,就永遠無法解決“制造”難民的根本問題。
我們做到了很多事,但我們並沒有做成所有的事。許多難民現在有工作並融入了社會。但也有一些人因為缺乏基本的職業訓練,還沒有找到位置。還有一些人,根本就沒有融入的意願。
— — 奧廷格(Günther Oetinger,德國前歐盟專員)
中東難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義,所受的文化教育也造成他們很難融入歐洲。大量難民短期的湧入,在歐洲迅速造成文化沖突 — — 這些沖突也許要百年才能很好的消除,甚至可能出現歐洲局部地區的“斯坦化”。
其實在難民湧入的同時,就發生了大量強姦、搶劫、偷盜等刑事案件。一些受害人出於政治正確的立場,甚至選擇不控告處理。聯邦刑偵局的《移民背景下的犯罪狀況報告》顯示,移民在謀殺、過失殺人、嚴重身體傷害和強姦案中的比例突出。
默克爾不切實際的聲明是對所有在最近幾個月和幾年里移民襲擊帶來的受害者的嘲弄。這些移民是通過默克爾不負責任的開放邊界政策來到德國的。
— — 蒂諾·楚帕拉 (Tino Chrupalla)
默克爾面對批評說了一句名言“我們能做到!” — — 很遺憾,德國做到了接收和安置難民,但是它做不到將大量不同信仰和文化沖突的難民融入社會。默克爾不僅迄今遭受到一半德國人的質疑,也在國外不得不面對嚴厲的質疑和批評。面對難民制造國的軟弱,縱容這個世界的野蠻強權,面對戰爭的畏縮,將帶給歐洲未來百年的考驗。
我從不懷疑默克爾的善良,但我不相信她的政治智慧
— — 旭
上錯普京的花轎,錯誤的難民政策,是默克爾留給歐洲的兩大政治包袱。
旭,2023年5月16日
如果覺得好,請點贊👍,你的鼓勵是我寫作的動力!
關註我,看《文明決戰 — — 改變世界秩序的俄烏戰爭》連載,收藏大歷史真實記錄
一劍曾當百萬師
葉利欽的高光時刻
“天可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