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很多人心中,科學、理性與靈性、信仰,彼此不會形成衝突。
曾經到小琉球參加迎王平安祭,看到六十幾艘船載著六十多頂神轎遶島,之後連著五整天,這些神轎走遍全島每個巷弄,經過每戶人家的門口為大家祈福。
每頂神轎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七八百人輪流扛,從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全都有,可以說是全島民眾人人參與這個盛大的祭典,很難想像年歲這麼大的長輩可以跟著神轎走完全程,甚至扛著重重的神轎,這大概是信仰的力量。
當地朋友給我看一段視頻,他的退休物理老師當神明降臨的乩童的畫面。我有點訝異:「物理老師?」其實是我少見多怪,因為在很多人心中,科學、理性與靈性、信仰,彼此不會形成衝突。
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人生有許多經驗,其中最美的莫過於對世界的神祕與奧妙的體認,這是藝術的根源,也是科學的起源。我們如果從來沒有懷抱著好奇心,並且以敬畏心情來沉思這些奇蹟的話,就是虛度此生。有許多東西是沒有辦法理解的,卻真的存在,感受這些無法探究的智慧與真理,就是宗教情操的核心。」
人人都需要信仰,不見得必須透過特定的教派,宗教只是保存信仰的人為機構。人活著就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生命是怎麼回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然後是另一個終極問題,我的生命是怎麼回事?我活著有什麼價值?
要能安心且積極地過生活,我們必須相信生命是有某種意義的,而這種意義就是我們信仰之所在,而意義的尋求可以透過各種型式,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或教派只是各種讓人得以進入的方便法門而已。
而且,如果說那些科學無法理解的事物是虛幻不實的,那麼為何有那麼多大智慧的人,到了生命某一個時刻就會全然託付於宗教信仰?他們看見了什麼?
或許這是生命最後的課題,如同作家龍應台她父親過逝後才憬覺到:「有一個世界,我們肉身觸不到,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可能存在,不能輕忽。三四個人,開始談起自己的『親身碰觸』」的經驗,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死亡至深處不無魂魄之漂泊。」
你相信奇蹟嗎?
我相信奇蹟,「活著,能看,能走,一切都是奇蹟,我是用從一個奇蹟到另一個奇蹟的方式過生活。」這是天才鋼琴家魯賓斯坦說過的話。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對於許多窮困或受壓迫的人而言,信仰是生命的安慰,但是對於一般生活尚稱自在富裕的人來說,信仰往往是一種機緣。
不過我認為不管境遇順遂或困苦,智慧高或低,任何人面對死亡時的恐懼是人之常情,唯有相信自己的生命即將融入更大的生命,把自己看成隸屬於一個更大的整體,才能平靜喜悅地迎接死亡的來臨。
我們常說人生是一趟旅程,任何旅行,最終總是會回家,死亡,就是我們結束這趟生命之旅的回家,就像我們將死亡說是往生,是前往另一趟生命的開始。信仰,可以讓我們有如此的相信,然後能夠在這個世界找到安身立命的篤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年與老朋友聚會,大伙商議著要去哪裡旅行,有位老友啼笑皆非地說:「我女兒時間安排的很緊湊,每次要邀她去玩,都說她要忙工作、忙進修忙計畫,還消遣我們說──爸爸媽媽怎麼整天只想著玩啊?」 大伙結論就是,玩一次賺一次,有朋友邀約就不能錯過。 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 我們追求什麼? 我們在乎什麼?
電影「愛,讓悲傷終結」裡,蓓卡問:「悲傷以後會消失嗎?」媽媽回答:「不,我不覺得會,至少過了十一年我還沒辦法忘記。但是它會變。」 是的,生命中很多的悲傷是沒有終結的時候,但是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來看待它,來跟它共處一生。 之所以會想起「愛讓悲傷終結」裡的這段話,是因為過年到阿傑家泡茶的緣故。
Q:什麼時候開始思考「退休」這件事? Q:為什麼強調「退休進行式」? A:很簡單,時代在改變,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不能像上一代一樣,退休之後什麼事都不管,只要享福。以前退休到死亡很短,累積的資源可以用三、五年沒問題,可是現在退休到過世還有二十幾年,工作存下的錢可以再用二十幾年嗎?很難吧!
每個月底到月初那幾天,是郵件最多的時候,因為訂閱的月刊、雙月刊或季刊,都會在那幾天寄來,至於平常日,就只有訂閱的商業週刊,今周刊或天下半月刊,不會一下子消化不良。 附圖是今天收到的雜誌。 我不確定這個習慣還可以撐多久,但是只要我喜歡的雜誌持續出版實體刊物,我會一直支持的。 看雜誌的方法 我呢?
這些年來,只要他們肯邀請我去演講,我一定排除萬難,因為我太喜歡這個地方了,而且在古今中外的文人當中,我最欣賞的古人是蘇東坡,近代人物就是林語堂了。
在影片播放之前,原本以為會看到法國普羅斯旺地區的葡萄園,充滿美酒、美食與陽光歡笑的農莊生活,或者侯麥電影裏,一群聰明睿智、舉止典雅的男男女女在優美的山坡果園一邊漫步一邊抬槓。 再加上大企業是由眾多投資者持股,只在乎企業賺不賺錢,只關心短期股價的漲跌,因此不太可能顧到社會正義,或地區性的永續發展。
過年與老朋友聚會,大伙商議著要去哪裡旅行,有位老友啼笑皆非地說:「我女兒時間安排的很緊湊,每次要邀她去玩,都說她要忙工作、忙進修忙計畫,還消遣我們說──爸爸媽媽怎麼整天只想著玩啊?」 大伙結論就是,玩一次賺一次,有朋友邀約就不能錯過。 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 我們追求什麼? 我們在乎什麼?
電影「愛,讓悲傷終結」裡,蓓卡問:「悲傷以後會消失嗎?」媽媽回答:「不,我不覺得會,至少過了十一年我還沒辦法忘記。但是它會變。」 是的,生命中很多的悲傷是沒有終結的時候,但是我們可以用很多方法來看待它,來跟它共處一生。 之所以會想起「愛讓悲傷終結」裡的這段話,是因為過年到阿傑家泡茶的緣故。
Q:什麼時候開始思考「退休」這件事? Q:為什麼強調「退休進行式」? A:很簡單,時代在改變,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不能像上一代一樣,退休之後什麼事都不管,只要享福。以前退休到死亡很短,累積的資源可以用三、五年沒問題,可是現在退休到過世還有二十幾年,工作存下的錢可以再用二十幾年嗎?很難吧!
每個月底到月初那幾天,是郵件最多的時候,因為訂閱的月刊、雙月刊或季刊,都會在那幾天寄來,至於平常日,就只有訂閱的商業週刊,今周刊或天下半月刊,不會一下子消化不良。 附圖是今天收到的雜誌。 我不確定這個習慣還可以撐多久,但是只要我喜歡的雜誌持續出版實體刊物,我會一直支持的。 看雜誌的方法 我呢?
這些年來,只要他們肯邀請我去演講,我一定排除萬難,因為我太喜歡這個地方了,而且在古今中外的文人當中,我最欣賞的古人是蘇東坡,近代人物就是林語堂了。
在影片播放之前,原本以為會看到法國普羅斯旺地區的葡萄園,充滿美酒、美食與陽光歡笑的農莊生活,或者侯麥電影裏,一群聰明睿智、舉止典雅的男男女女在優美的山坡果園一邊漫步一邊抬槓。 再加上大企業是由眾多投資者持股,只在乎企業賺不賺錢,只關心短期股價的漲跌,因此不太可能顧到社會正義,或地區性的永續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你的努力是否也枉然?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創業奮鬥、家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我們往往辛勤付出卻屢感迷茫。正如《聖經》詩篇127:1所言: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這句話深刻提醒我們: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若
Thumbnail
探討如何透過信仰戰勝自己,並非僅僅依靠自律,而是從心靈深處的更新開始,倚靠神的恩典,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以聖經經文為基礎,闡述了認識自身軟弱、由內而外重塑生命、靠主得勝以及以信仰為根基堅持到底等重要步驟。
Thumbnail
從大學時期走入教會7年、受洗成為神兒女3年多,感謝主,在母會被很好的建造、牧養、扶持,也有很好的肢體關係,一起參與各樣的服事。但在今年初起心動念,和牧者交通之後,決定挑選幾個週末,去到其他幾個一直覺得不錯的雙北市教會「體驗主日崇拜」,首間為「真道教會」!
Thumbnail
立場聲明: 1.筆者以完全出於自己意願發表,且並非為特定人或團體表達。 2.此文沒有評判事件對錯的意思,僅探討透過該事件而產生的思考和想法。 3.文中引述安溥在訪談、過去公民對談的內容,但為了文字順暢度,在不更動語意的情形下做文字調整。 事件簡述: 十月一日,安溥的經紀公司聯成娛樂,在微博
Thumbnail
大難臨頭,才知道何謂神一般的存在,卻是豬一般的隊友 這次「系統性風險」後,如本蛙所言,很多神級人物消失了,凡是想逃避面對,當個演員緊急出國或是住院的;或是自作清高,發個「安慰文」就想逃避責任的。很容易被揭穿真面目 《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信用交易」說明上場……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哲學家說,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即在於,動物只有獸性,而人類是靈性與獸性兼具,因為有靈性,才育化得出道德觀念與中心信仰。道德能讓我們明辨是非,信仰則使我們懷抱盼望;當人生處在兇惡之中,遭遇種種挑戰和困境時,因為有了盼望,我們才有勇氣、有力量,可以撐下去、挺過去。然而,在這個盼望背後的信仰基礎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你的努力是否也枉然?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創業奮鬥、家庭經營,還是個人成長,我們往往辛勤付出卻屢感迷茫。正如《聖經》詩篇127:1所言: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這句話深刻提醒我們: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若
Thumbnail
探討如何透過信仰戰勝自己,並非僅僅依靠自律,而是從心靈深處的更新開始,倚靠神的恩典,活出神所喜悅的生命。以聖經經文為基礎,闡述了認識自身軟弱、由內而外重塑生命、靠主得勝以及以信仰為根基堅持到底等重要步驟。
Thumbnail
從大學時期走入教會7年、受洗成為神兒女3年多,感謝主,在母會被很好的建造、牧養、扶持,也有很好的肢體關係,一起參與各樣的服事。但在今年初起心動念,和牧者交通之後,決定挑選幾個週末,去到其他幾個一直覺得不錯的雙北市教會「體驗主日崇拜」,首間為「真道教會」!
Thumbnail
立場聲明: 1.筆者以完全出於自己意願發表,且並非為特定人或團體表達。 2.此文沒有評判事件對錯的意思,僅探討透過該事件而產生的思考和想法。 3.文中引述安溥在訪談、過去公民對談的內容,但為了文字順暢度,在不更動語意的情形下做文字調整。 事件簡述: 十月一日,安溥的經紀公司聯成娛樂,在微博
Thumbnail
大難臨頭,才知道何謂神一般的存在,卻是豬一般的隊友 這次「系統性風險」後,如本蛙所言,很多神級人物消失了,凡是想逃避面對,當個演員緊急出國或是住院的;或是自作清高,發個「安慰文」就想逃避責任的。很容易被揭穿真面目 《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信用交易」說明上場……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人死後的命運和去了哪裡,有關宗教、哲學和個人信仰問題,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都有不同看法。也因為每個人對死亡的看法不同,所以這些都沒有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分對與錯。無論是什麼信仰與觀點,勸人向善、發人省思,都是值得鼓勵的好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信仰,它會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即便狂風巨浪,也能乘風破浪。
Thumbnail
 哲學家說,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即在於,動物只有獸性,而人類是靈性與獸性兼具,因為有靈性,才育化得出道德觀念與中心信仰。道德能讓我們明辨是非,信仰則使我們懷抱盼望;當人生處在兇惡之中,遭遇種種挑戰和困境時,因為有了盼望,我們才有勇氣、有力量,可以撐下去、挺過去。然而,在這個盼望背後的信仰基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