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初見人類圖時的狂喜,步入學習第二年的我,感覺在滿出來的知識中忙著區分,作選擇,試著梳理走到面前來的人與環境,看清楚脈絡,也透過與之互動來更了解自己的設計。
學習人類圖後,似乎,感覺在人類圖浩瀚的知識中,發掘了自己的可能性。主要的收穫來自於,透過圖中有定義的能量中心、通道和閘門,聚焦在這些特點上,優先作為察覺的開始。同時,也透過朋友們的人類圖與自己的人類圖,去印證不同設計所帶來的精彩與挑戰,比較容易換位思考的欣賞對方的設計。人好像忽然就對了。接觸人類圖的初始年,覺得它無所不能,有一種類型每一張圖都有新的知識點,每一種新的解釋與說明,都讓我感受到人與圖對應的神奇,或是有一種安全感,覺得現在沒有答案都是正常的。
第二年的開始,延續著第一年感受的人對了,開始進一步看流日,畢竟自己與同溫層的爻辭並不全面,隨著流日的前進,緩慢的去品味著不屬於自己的閘門與爻辭,其實它們一定有在自己的環境中出現過,只是當焦點不在那的時候,它們成為了雜音,奇妙的是,它們也許就是別人生命的主場,我有點兒貪心的想要都明白,想看到所謂的「全貌」。話雖如此,它們大多時候,像一團漿糊般在腦子裡,就像是沒有訪客的獨居生活,亂而不髒。學習人類圖的第二年,離開了教室,知識量累積了一定的厚度,想看清楚它的限制,關於如何正確運用的各種方方面面。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人類圖
雖然自己說過了好幾次「盡信圖不如無圖」,目的是希望經由驗證來領略這門學問,內心其實超級驕傲認識了這項工具,隨著看過的圖變多,變得謙虛起來,真正覺得多數人早已活出設計,就算不看圖也是同樣的結果。倒不是說人類圖無用,而是我們要如何活用這項工具。畢竟,這張圖是一個人的人生使用說明書,主題是這個人。尊重眼前朋友的活法,欣賞她詮釋自己的方式,如果她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舒服,你不需要幫她找「更棒」的活法,那是你的看法,不是她的。
圖不能解決的事?
和人類圖同好討論遇到的個案難題,關於對似乎深陷非自己,「又抵觸,又要做」的矛盾情結的個案。好想拉他一把啊!拼命研究圖是沒有用的,透過圖的分析,已經整理出一定的脈絡,像是個案的天賦才華與需要累積智慧的地方,如果對照他來自於人生的困擾,也發現了他非自己的運作模式,這個時候,圖本身已經完成了使命,關於個案的「抵觸」,其實是一個情緒的結果,值得深挖,而不是死盯著圖,覺得圖已經找的到矛盾,也應該找的到解答。
在深入對談之前,等等
進一步,想要深挖之前,透過對談,去看看眼前的個案,是否已經準備好,下定決心去面對自己要解決的人生功課。找尋抵觸的核心原因,這個過程可能是很不舒服的,雖然這個個案走到你的面前,對解讀有回應,對於「面對內在小孩」的當下,也需要他有回應,深挖的模式應該是個案想要面對,分析師站在協助的的角度共同面對,而不是個案與分析師採取攻防戰,針對「抵觸」的心理感受進行攻防辯論。畢竟,這是個案的人生,面對人生功課的責任,沒有任何一個人可能替另外一個人承受。
分析師的自我保護
即使充滿了對人類圖的熱情,即使充滿的助人的使命感,感受人我界線,設立分析師的原則界線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為了協助個案,必須時時清楚察覺對方與自己的狀態,做出最適合當下的判斷,其中一種,就是不值得再繼續深究個案下去的情況。舉例,個案並沒有明確回應需要求助,或是,這根本不是你自己的個案,你無法接觸到個案更多有利於挖掘原因的可能性。又或者,時間與專業的付出超過了分析師個人生活與個案諮詢的平衡。要知道,能量是共振的,分析師對眼前需要求助的個案抽絲剝繭,理順對方的能量場的同時,也深深的被個案的能量場所影響,保護與維持個人的能量場是分析師基本需要的配備,先自助才能救人。
看清楚了人類圖的不能,其實,也同樣整理出了人類圖的能,如果是內心想要尋找答案?如果是想要尋找更多的可能性?不管是在關係,事業,個人成長,個人與環境的之間的互動,在你覺得有回應的時間點,找到你覺得值得信任的分析師,或是,直接帶著自己的圖,報名課程走進教室,都可以是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