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儒教文化正不斷崩塌,韓國高齡者嚴峻的老年生活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比日本更不可靠的年金制度,誰來照顧這些老者?

原文發佈日期:2022.1.21
原文作者:田中 美蘭
授權翻譯:波波先生


raw-image

(田中 美蘭:韓國作家)

對韓國的高齡世代來說,認為最大的美德是「孝順父母」,儒教觀念在這裡依然深植人心。在韓國的民間故事當中,甚至有犧牲自己救父母的故事。「奉養年邁父母理所當然」、「照顧老人是媳婦的工作」、「不應該把父母送到老人院或者請看護」等,韓國老年人們非常期待孩子能夠盡孝。

但是,高齡世代的理想世界如今正開始嚴重崩壞。其背景在於,韓國正面臨著比日本更嚴重的少子高齡化社會。

對於「家庭」相當執著的韓國高齡世代,特別容易因為孩子的關懷而獲得幸福感或優越感。當老人們聚在一起時,經常可以看到大家爭相誇耀自己的兒子、女兒或者他們的配偶的光景。

對於孩子,一般認為生下男孩非常重要。過度期待男孩誕生的觀念,導致得知胎兒性別為女孩時,許多人會要求墮胎。在2000年之前,甚至出現韓國明令禁止醫生在生產前告知產婦胎兒性別的法律。

但在近10年間,筆者感覺到老人們的觀念開始在改變。韓國的老人無論好壞都很愛聊天,特別是遇到帶著孩子的人,經常主動搭話。在這些談話當中,若是聊到孩子的性別話題時,經常會聽到「最好生個女兒」的發言。

現在,當不相關的第三者若是對他人懷孕、生產、育兒發出意見時,很容易被認為是騷擾而遭到批判。對於小孩性別的觀念依然存在著「生一女一男是200分,生兩個女兒是100分,生兩個男孩是50分」等,這種在性別議題上容易受到撻伐的表現。

但使得老人們眾口一致說出「女兒好呀……」的背後原因在於,「經常聯絡、常回家,會陪著去醫院跟外出購物的一般都是女兒」。老年人的世代從年輕時就彷彿被下了詛咒一般,認為「男人必須繼承家業」、「長男是最特別的」的價值觀根深蒂固。到了現在,卻出現「每當發生什麼事,女兒比兒子對父母還要貼心」的情形,實在是非常諷刺。

不管是兒子好還是女兒好,說到底都是因為「養兒防老」的觀念還存在所致。

這當中,甚至出現不少老人因為幫兒子或女兒出買房資金,所以跟兒女約定「有義務與父母一週吃一次飯」,或者鉅細靡遺的簽訂合約約定入院時必須來照顧等內容。


不可靠的韓國年金制度

(繼續閱讀......) (※由於JBpress翻譯版權,請點選開啟閱讀全文)

有興趣的朋友或其他相關文章歡迎訂閱我的《日本媒體國際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波波先生的沙龍
52會員
103內容數
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下,日本媒體與評論家們是怎麼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與聚集了日本眾多新聞工作者網站ーJBpress達成合作,不定期翻譯國際觀點相關文章,期待帶給大家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方式。 ※本專題文章皆為授權翻譯作品
波波先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04
電影 《PLAN 75》與小說《篡改的命》 兩個距離這麼近但又這麼遠的國家
Thumbnail
2023/04/04
電影 《PLAN 75》與小說《篡改的命》 兩個距離這麼近但又這麼遠的國家
Thumbnail
2022/07/15
「年滿75歲即能選擇迎接安寧的人生結尾」,難道你不心動嗎? 現代版的姥捨山,由急速邁向高齡少子化的日本來刻劃此一題材,令人感觸頗深。 預計今年秋天於台灣上映的《PLAN 75》,一定不能錯過!
Thumbnail
2022/07/15
「年滿75歲即能選擇迎接安寧的人生結尾」,難道你不心動嗎? 現代版的姥捨山,由急速邁向高齡少子化的日本來刻劃此一題材,令人感觸頗深。 預計今年秋天於台灣上映的《PLAN 75》,一定不能錯過!
Thumbnail
2022/06/03
「戶外配戴口罩問題,日本政府打算隨波逐流嗎?」 隨著歐美國家對戶外配戴口罩政策的放鬆,日本國內對此議題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2022/06/03
「戶外配戴口罩問題,日本政府打算隨波逐流嗎?」 隨著歐美國家對戶外配戴口罩政策的放鬆,日本國內對此議題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老人重男輕女,現代少子化,身邊的夫妻大多想生女兒,大家覺得呢?」網友紛紛表示贊同。曾有研究調查顯示,有兩個女兒的家庭幸福指數最高,女兒天性較斯文,與父母情感關係較緊密,同性別也較能玩在一起,手足感情特別深。以下分析生女兒及兒子的優缺點,看看有沒有說到你的心坎裡。
Thumbnail
有女網友在網路討論區問大家:「老人重男輕女,現代少子化,身邊的夫妻大多想生女兒,大家覺得呢?」網友紛紛表示贊同。曾有研究調查顯示,有兩個女兒的家庭幸福指數最高,女兒天性較斯文,與父母情感關係較緊密,同性別也較能玩在一起,手足感情特別深。以下分析生女兒及兒子的優缺點,看看有沒有說到你的心坎裡。
Thumbnail
韓國三、四十歲中生代還有不少人跟父母住一起
Thumbnail
韓國三、四十歲中生代還有不少人跟父母住一起
Thumbnail
「重男輕女」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普遍現象。歷年來雖有許多各界人士呼籲或認為,身為父母親者應對子女們一視同仁,不該有性別的分別心;但重男輕女此種陋習,一直無法根除,並且流傳至今。即使二十一世紀的現今台灣社會,仍有許多的父母是「偏愛」兒子。
Thumbnail
「重男輕女」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普遍現象。歷年來雖有許多各界人士呼籲或認為,身為父母親者應對子女們一視同仁,不該有性別的分別心;但重男輕女此種陋習,一直無法根除,並且流傳至今。即使二十一世紀的現今台灣社會,仍有許多的父母是「偏愛」兒子。
Thumbnail
聽見控告婚姻這四個字應該會引起許多已婚女性的共鳴與掌聲。作者四月天把這本書比喻成妻子的起訴書,把韓國婚姻受到父權製社會的影響形容得淋漓儘緻。 • 使喚媳婦的權利 • 是媳婦要你這樣説的嗎? • 所謂精明的媳婦 • 這才不是孝子 我覺得書裡的這一段讓我特別有感:
Thumbnail
聽見控告婚姻這四個字應該會引起許多已婚女性的共鳴與掌聲。作者四月天把這本書比喻成妻子的起訴書,把韓國婚姻受到父權製社會的影響形容得淋漓儘緻。 • 使喚媳婦的權利 • 是媳婦要你這樣説的嗎? • 所謂精明的媳婦 • 這才不是孝子 我覺得書裡的這一段讓我特別有感:
Thumbnail
對於這對夫婦墮進養兒防老的虛妄圈套,旁人要不一笑置之,要不大說一聲活該。 生兒育女的原因千百個,最要不得的就是養兒防老。你將孩子帶來這世上,竟是為了老來有所依靠,將自己擔心年老時遭遇的種種困擾交托給孩子,讓孩子未出生已負上一輩子的重擔,立心不良啊,難怪孩子找到幸福自己卻徬徨失措。
Thumbnail
對於這對夫婦墮進養兒防老的虛妄圈套,旁人要不一笑置之,要不大說一聲活該。 生兒育女的原因千百個,最要不得的就是養兒防老。你將孩子帶來這世上,竟是為了老來有所依靠,將自己擔心年老時遭遇的種種困擾交托給孩子,讓孩子未出生已負上一輩子的重擔,立心不良啊,難怪孩子找到幸福自己卻徬徨失措。
Thumbnail
在這個儒家思想滿天下的年代,遠不及西方超前的思考模式, 長輩依舊是個偉大的存在,依舊是用著孝順在用那情感綁架操縱著你。
Thumbnail
在這個儒家思想滿天下的年代,遠不及西方超前的思考模式, 長輩依舊是個偉大的存在,依舊是用著孝順在用那情感綁架操縱著你。
Thumbnail
讓女人去做符合本能的工作,發揮她們先天上的長處,聽起來似乎也頗有道理,但若放大視野來看,不難發現裡面其實隱藏了不少「性別利益」的雜質。即使「母愛是天性」,一向以違背天性、克服自然自詡的人類為什麼不改變它?而讓「父愛」成為一種新的文明指標?
Thumbnail
讓女人去做符合本能的工作,發揮她們先天上的長處,聽起來似乎也頗有道理,但若放大視野來看,不難發現裡面其實隱藏了不少「性別利益」的雜質。即使「母愛是天性」,一向以違背天性、克服自然自詡的人類為什麼不改變它?而讓「父愛」成為一種新的文明指標?
Thumbnail
      孝順是許多古老文化及宗教的教導,也是普遍社會或甚至是傳統國度運用法律約制的教條,因此孝順理應是好事,也就應該是施與授之間快樂的事,但為什麼卻會演變成有些人的憾事呢?       尤其在面對東方文化的成長背景下,社會或長輩習慣以倫理道德的架構,評價或甚至苛責下一代不順從或溝通不良的作為是不
Thumbnail
      孝順是許多古老文化及宗教的教導,也是普遍社會或甚至是傳統國度運用法律約制的教條,因此孝順理應是好事,也就應該是施與授之間快樂的事,但為什麼卻會演變成有些人的憾事呢?       尤其在面對東方文化的成長背景下,社會或長輩習慣以倫理道德的架構,評價或甚至苛責下一代不順從或溝通不良的作為是不
Thumbnail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Thumbnail
一直都覺得爸媽很愛我,雖然我是個女生,在價值觀快速變革的世代,卻也難免發現無意中被性別給傷害,哪怕我們這一代已經自認男女平等,還是可以看到重男輕女的價值觀的潛在陰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