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日記|《包養前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幽微的、摸不到的。就像光與影般,沒有絕對好看的位置和比例。我們只能隨時調整光影的角度,呈現出最適合彼此的存在狀態。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幽微的、摸不到的。就像光與影般,沒有絕對好看的位置和比例。我們只能隨時調整光影的角度,呈現出最適合彼此的存在狀態。


作者:Tji

漫畫平台:Line Webtoon

實體書出版:台灣角川

聲明


照片是基於漫畫家 Tji 老師所著《包養前輩》為靈感的發想創作,也是我覺得比較能表達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想法。即使已經寫了一篇長心得/日記,文字依然無法完整表達我內心對於這部的感想,甚至擔心它會破壞作品中很多留白和曖昧的地方。


而畫面是我所能想出可以不直白地去表達這些想法,同時也是在看這部時,腦中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的。


講得更詳細一點,在看這部作品時,內心感受到他們兩人關係的變化,以及身處的環境。因為作品的世界觀很險惡,所以特地跑到北海岸去拍。我不想用分析的角度去解析兩人和劇情,那樣會太像是利用文字去定義一個人和故事本身,我也不是什麼專業的評論家;我更想去感受他們的感受,最後再將我的認知拍出來——因此這些照片就是我眼中的《包養前輩》。


為了避免版權問題,已盡可能避免拍出和漫畫太相似的畫面,如有不妥請告知。當然這些照片沒有要營利,也不是業配,單純只是為創作而創作。


很神奇的是,在拍完後製完之後,我好像也看到從未看過的自己。可能潛意識一直都是這樣看待自己這幾年的變化吧?尤其是遇到一些人之後。雖然和其中一些人沒有好結局,但最後還是擁抱了自己——無論是光明還是黑暗的一面。我想這是自拍的魔力吧?它更是突顯出相機就只是靜靜地看,完全無機且無情。



為了避免爭議,特地解釋為什麼下列照片是以自拍(self-portrait)的形式拍攝,而不是找兩個男性模特兒:


  1. 我覺得要找到能貼近火爾和溫塔兩人特質的人很難,即使找到了,可能也免不了一些比較的聲音。而我向來認為,「比較」這件事很容易傷到人。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失焦,因此選擇自拍。
  2. 我並不是以一個角色扮演的角度去拍攝,比較像是我在看這部作品時,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兩人身上的角度去拍攝。因此照片中的兩個我各自是我眼中的他們,就像這篇日記一樣是很主觀的個人感觸。
  3. 我在閱讀時,感受到兩人在相處的過程中,從彼此看到自己——無論是相似的,嚮往的,或是不願面對的自己都是。我覺得他們就像是彼此的鏡子,因此選擇以一人飾演兩角的方式進行創作。
  4. 我很不擅長社交,再加上我拍攝的過程可能會有點危險,以及做出不太符合人體工學的動作。不太好意思去麻煩別人這樣做啦⋯⋯
  5. 雖說是抒發我的感受,但最終目的也是希望可以讓喜歡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記得註明來源,也謝絕商用。謝謝!

在此感謝爸媽協助我拍攝,以及好友麗瓔的傾聽與給予建議。


前言


故事始於 2023 年的美國紐約,火爾‧維斯特和溫塔‧帕默爾在疫情下的約砲分別後,碰巧在醫院重逢,成為了洗腎室的醫生同事及室友。長時間相處之下,火爾得知溫塔似乎非常需要錢,於是勸誘似地提出包養要求。起初溫塔並不同意,但在他經歷因瘋狂加班而染疫的折騰後,深知再繼續這樣下去難以生活,於是同意以「每個月十萬,留在我身邊」的要求接受火爾的包養。此後便開啟了共度生死、傷痛和成長的感情之路。(此段文字略引用自實體書第一集的劇情簡介)


作者 Tji 老師曾於 98 話的「作者的話」留言:「開始即是結束;結束即是開始。」兩人的進展和世界的重疊,在各階段的結束後,又開啟了新的發展。而許多的「現在」,則不斷地呼應著「過去」,彷彿「過去」的某段對白與情節,被「現在」以出乎預料的情況映照和昇華了。兩人的感情有如艱辛的朝聖之路,一路上走得傷痕累累,並笨拙地以重複的模式摸索著愛,一起奮力邁向更多的開始與結束。


《包養前輩》的內容非常豐富,它不僅描繪兩個男人相識相愛的故事,也包含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龐大的世界觀、日常的無常等。對我來說,「愛」、「認識人的過程」與「成長痛」是看完漫畫後,比較有感觸的地方,因此此篇主要是以這些方向抒發。


*「毀滅與重生」段落和最後的「補述」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一個人,一個世界


我們從與各種人的連結,以及生活環境與知識中,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世界。因此,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世界觀,各自以獨有的方式看待身邊的所有人事物。人與人之間的碰撞,像是去認識一個新的世界。在探索中,往往會感受到喜悅與共鳴,也會受到傷害,甚至不得不放棄原本緊緊抓著的一些固有價值觀。最終,彼此都只是個血肉之軀的人類而已,只能在溝通和協調中,共同建立出最適合彼此的世界與相處模式。假如對方在你的世界中離去,雖然會令人不捨,但那也是因為曾經有愛才會傷心痛苦,它會讓人的情感變得更豐富、更有層次以及更認識愛,也使得人們看到不曾認識的自己。


「了解他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費解的事之一。每個人的心都像是充滿關卡的迷宮,或許神秘,或許有著符合社會規範的完美表象。剛接觸時常常會有:「這個人在想什麼?」「為什麼他要這麼做?」「我這樣是不是會踩到他的地雷?」等顧慮,並從認識對方的第一印象中,暫時認定他是這樣的人;隨著契合度將彼此越拉越近時,發現他有許多深不可測的層面,甚至可能使人疑心生暗鬼——他到底重不重視我?他把我當成了什麼?尤其是當靈魂深入到彼此的私領域時,甚至會像是一場戰爭,在彼此的價值觀間侵略、轟炸及捍衛自己,難分難捨地碰撞出更多激烈的火花。在這節骨眼,只能好好問自己,能接受他到什麼程度。


但一旦願意走入核心,便會發現眼前有一面大鏡子正反映著自己。


假如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彼此理解彼此的獨特和痛苦,就是一種烏托邦吧?這樣一來便沒有人會受傷,或許也不會有階級與歧視,大家都可以平等和平地對待彼此。然而,現實總是充滿差異及荒謬的,差異雖能開闊眼界及豐富人生,也是彼此能持續進化的元素,但同時也會造成傷害,而這些都是差異本質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只能從差異中試著去雕琢和修復自己,找尋能彼此共鳴的人們。每個人都是為了生活而身經百戰的獨特人生,不論思想和價值觀有多麼跳躍或難以接受。


看這部就好像在看人生,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議題,以各自的生命經驗去認識和解讀世界,形塑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因此到頭來眼前的一切皆是在反映自己。但世界終究是流動的他者,是龐雜且擁有許多未知的存在,我們只能參與到它的一部分。


這部一直給我一個「兩人中間有條隱約的線牽引著彼此」的意象,但我極力不願意拍得太像原作的構圖,然而我脫離不了這樣的意象。苦惱了很久,就覺定以「溫塔從海邊走到彼岸」、「在谷底的火爾用包養契約牽著溫塔」的元素混合。溫塔在走近火爾的途中,過去的詛咒一一斷裂;他是主動地接近,但又有種被牽著走的感覺。火爾雖然表面上顯得不以為然,但他渴望著太陽;他想將太陽拉進自己,卻又有種說不出的被動感。兩人在接近彼此的過程中,是充滿阻礙、曲折且碎裂的。總之希望這張有給人這樣的感覺。

這部一直給我一個「兩人中間有條隱約的線牽引著彼此」的意象,但我極力不願意拍得太像原作的構圖,然而我脫離不了這樣的意象。苦惱了很久,就覺定以「溫塔從海邊走到彼岸」、「在谷底的火爾用包養契約牽著溫塔」的元素混合。溫塔在走近火爾的途中,過去的詛咒一一斷裂;他是主動地接近,但又有種被牽著走的感覺。火爾雖然表面上顯得不以為然,但他渴望著太陽;他想將太陽拉進自己,卻又有種說不出的被動感。兩人在接近彼此的過程中,是充滿阻礙、曲折且碎裂的。總之希望這張有給人這樣的感覺。


慾望、枷鎖、愛


《包養前輩》有一句對白讓我很有感觸:「慾望越多,越顯得弱小。」愛、理想與生理需求,都可以化為慾望,驅動著我們的言行。它不但能促使我們追求與實現心之所向,也能使我們成為被慾望主宰的怪物。當內心的慾望若遲遲沒有被滿足和調解,自我便會被帶著走、被控制。


當人們被這些慾望所產生的情緒支配,卻感受不到滿足時,失望、不安、憤怒和恐懼會變強烈,最原始最黑暗的自己便與這些情緒融合,開始說服平常的自我:

「你非得要這個不可!」

「你因為沒有怎樣怎樣很不平很委屈!」

「醒醒吧!你是什麼咖?你就是沒有機會!你抱著那可悲的得失心下去做夢吧!我來代替你去嫉妒去憎恨去搶奪去發瘋!」


它只會一直大喊:「快來看看我!你只能看我!我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劇情推進,一一揭露出角色們在面臨慾望所引起的情緒及嚮往時,便會認定那些等於全部的自己而沉溺於瘋狂的執著中,緊抓著美好幻夢而傷害到現實的人們。


每個人既是獨一無二,也是不完美的存在,人和人之間因為愛而產生的期許與需求不同,而讓內心的稜角在彼此之間產生了碰撞、傷害、執念與拉扯,使得這些美妙的連結挾帶了幾道沉重的枷鎖,這些枷鎖更是考驗著如何拿捏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平衡。


尤其當這道枷鎖是來自家庭時,便如同詛咒般地擴散:從父母開始,延伸到孩子,甚至到孩子對待身邊的人與他們的後代。只要沒有處理枷鎖的源頭,這些詛咒便會不斷地複製下去。當與這些詛咒共存太久,而沒有勇氣去突破時,重複的模式便會出現。雙方重複著痛苦,久而久之,便會相信自己只能這樣活著,外在的圍籬,逐漸成為執念與幻境。


無論是父母強加自身期望到孩子身上,或是親密的人之間有愧疚與虧欠的情感,甚至把自己看成是家中最偉大、全心為此犧牲和掌權的人,都會導致關係的不對等,甚至變成一種予取予求的魔咒,而咒語起始句通常都是:「我是為你好。」


以愛之名掌控他人的人,不見得完全是自戀及去平衡過度犧牲的自我,也可能是想把握自己在對方心中的權力與地位,並認定對方沒有自己會活不下去;同時,自己沒有對方也難以存活。表面上看似是居高臨下,卻又想從這樣的關係中,讓對方只看得到自己的好或需求。而被掌控的人假如只期盼自己的世界會改變,卻同時也害怕掙脫這樣的鎖鏈後,會不知道該怎麼活著,繼續任憑彼此過著惡性循環卻又有著某種穩定的生活,甚至將同樣的枷鎖施加在其他人身上,因為那是他所認知的愛與慾望。畢竟改變與突破,代表著必須去毀掉一部分習以為常的生存模式、一部分活在自己內心中的人們,以及一部分的自己。


無常


許多人在我們的人生中來來去去,或多或少造就了彼此的無常。無常,毫無道理、不公不義、在你沒有防備時降臨,構成了日常的一部分。它往往會重創人們的身心靈,迫使著我們去面對這一切和自己的課題,不禁令人懷疑:「我為什麼要活著面對這些?」也許命運就是會讓你遇到,然後讓你在今世超脫,下輩子不要再當人類,或是更容易判斷惡意和自己的抉擇吧?或是,讓你認清靈魂真正想走的路、想認識的人?


有些無常會帶來絕望,而絕望會使人失去相信自己的勇氣。它會把人困在井底,使得被困住的人即使費盡心力地衝撞後,卻只能徒勞地留下更多傷痕;假如身邊一時之間找不到可以接住自己的人,便會覺得這個世界彷彿都在否定自己的存在;甚至,只要有條蛇爬下來,在黑暗中,看起來都像是閃亮的救命繩索。


不過,我個人覺得既然已身在絕望中,倒不如在少數的喘息時間,讓自己癱在那,靜靜地和自己待著,試著去看清絕望本身。而當你發現了絕望的全貌,或許開始有了力氣,一一撿起自己被絕望所打碎的碎片,再次重塑自己並往上爬;或是發出訊號,讓能打破現狀的人發現;或是找到一個比較好過的姿態與之共存,靜待突破的契機。


然而,有些絕望也可能永遠不會給人爬起來的動力,只能和它一同沉淪,直到被外在及自身的絕望吞噬殆盡。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選擇和心力,去面對眼前的一切;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看待眼前處境的心態。


對於無常和絕望,我只能好好問自己這兩句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下一步你想要怎麼做?」甚至在迷惘多時後,才能大概摸到上去的繩索。我想每個人對於無常也只能從個人的經驗值去面對,經過好幾次的反反覆覆、迷惘、停滯、毀壞與蛻變,才能逐漸活得像小孩一樣澄澈、跳脫他人的框架和維持一種純粹;以及活得像大人一樣穩重有擔當,且因了解痛苦而更能同理與溫柔待人,同時保持自己的底線,以及人與人之間都覺得舒服的界限。最後依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與體會:「人為何要活著?」


儘管人類終究不會是完美的生物,但也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完美而拒絕成長。也許今天找到了某個答案,明天卻又全盤推翻。也許曾經緊緊抓住很多過去所累積的一切,但在遇到無常後,它是不是完全適合現在和往後的人生呢?套用火爾所說的:「誰說人生一定要有標準答案?」


我想他們無論是在多麼險惡的境遇,都還會一直拉扯,一起跳出屬於他們的雙人舞吧?靈感來源:惡劣遊戲之舞。

我想他們無論是在多麼險惡的境遇,都還會一直拉扯,一起跳出屬於他們的雙人舞吧?靈感來源:惡劣遊戲之舞。


毀滅與重生


*此段有對於結局的主觀想法,請斟酌閱讀。


成長的過程中,必然帶著疼痛與死亡。如同毛毛蟲羽化成蝴蝶的過程,每一個階段或許適合用這樣的模式活著;但過了一個階段,便會開始質問自己:我現在是活在自己建構的夢和框架裡,還是內心深處所嚮往的生活?自己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隨著歷練變得豐富,我們汰換了好幾件衣服,和每個階段的自己對話,告別一部分在生命中遇到的靈魂。然後,重新排列及梳理家人及身邊的人們在我們心中的情感,甚至埋葬過去,再以新的姿態面對下一個階段,並反覆死亡與重生。


火爾和溫塔的相遇,猶如光與影。溫塔就像照亮火爾陰影的太陽,火爾則是顯化溫塔那陽光下的陰影。光影間的相輔相成,使得他們的故事立體而深刻。兩人一起在這趟充滿荊棘的路上,尋覓著屬於自己和彼此的真,而那份真就是愛。


火爾的母親因丈夫外遇其妹而精神失常,除了將火爾視為發洩負面情緒的沙包外,甚至指使火爾槍殺哥哥拉姆斯,使得他在兒時度過了地獄般的生活。而被救活的拉姆斯,則以約定去支配火爾,因為那是他們所認知的愛。隨著在有如魔王統治的家庭長大,以及複雜的環境,令火爾認知到世界弱肉強食的一面與規則,且不斷地想打破它們,並能不顧社會的框架去表達自己;然而,他同時也對於自己所愛感到膽怯,甚至會試著掌控他人的人生,藉由試探著人們的底線,去尋找能理解自己的人。


溫塔則因兒時向母親反應父親對他與因內斯的侵犯時,母親卻認為他在說謊,而表現出失望且長期忽略的態度,使得他內心更加受傷,進而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不讓任何人失望的標準答案與形象。為了不想讓任何人失望而努力不懈,背負著對過去人們的強烈罪惡感,他將這些痛苦視為自己的全部,戴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格面具,以穩重而美好的表面掩蓋著內在的黑暗;然而,這些痛苦,卻使他的內心強而有力,不曾被任何困難擊倒過。


當這樣的兩人深入了彼此的內心時,同時也逐漸破壞了彼此曾經所擁有的價值觀——緊緊抓著不放的過去,以及僵化的執念。不過,對於火爾而言,他從深淵中看到了太陽,在追逐太陽的過程中,過往所緊抱著有毒關係和夢境的他,便痛苦死去;新生的他勇於追愛,成為不再只為自己想,也不再認為自己只會帶給他人傷害,更是有了守護他人的責任感的人了。對於溫塔,隨著他越來越深入火爾的世界,度過一次次自我的生死後,他不再過度苛責自己,以及逼自己一定要符合某個標準和社會期望;且能和自己的慾望與黑暗平起平坐、好好對話,再也不受它們的宰制。


過往的支撐儘管重要,然而它們不見得是適合自己的支撐,甚至可能會牽制到自己的成長。斷捨離雖然很痛,但同時那也是讓自己真正擁抱全新未來的契機。我想這就是成長痛吧?必然會經歷不快樂的離別、遺憾和內在死亡,才能迎向新生。畢竟緊緊抓著過去,就沒辦法把握現在。


因此對兩人來說,這世界有人能理解他、接納他就夠了。一起在破壞對方一切的井底愛著對方,包容了彼此的全部且最真實的姿態;走到了彼岸後,再以全新的樣貌扶持著彼此繼續走下去。我想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愛吧?當對方痛苦時,只有彼此能成為彼此的唯一。看似窒息,卻又推動彼此成長,兩人不但再也不會活在幻境裡,也不會複製家庭的詛咒給彼此及下一代,更是全心全力地愛著彼此,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靈感來源:「我們就待在屬於我們的絕望之井,直到永遠。」

靈感來源:「我們就待在屬於我們的絕望之井,直到永遠。」



愛是_


由於故事中的角色們都不完美且愛得自私,才得以碰撞出這些既痛苦,卻又難以割捨的情感和情緒。然而,當他們專注著看著自己所愛的人時,那樣的眼神卻又如此純粹,無論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對方眼裡有著自己,他們便全然地接納。


愛可以是救贖,同時也是詛咒;它可以存於虛幻的夢,給予甜蜜的憧憬;也能化身成現實的鐵拳,使我們對於自己和對方有更深刻的認識。愛可以帶給人療癒、陪伴、勇氣和支持,同時它也會將人、將關係捆成一條條的鎖鏈,只是自己有權利決定要不要在這條鎖鏈再拴上一道鎖,或是鬆綁。


即使傷痕累累,我們的本能依然驅動我們去尋找愛,因為它讓我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也需要他人,並在偶有不順的日子中給予我們能喘息的空間與力量。愛,能讓人勇於探索自己的強大與脆弱,以及感受著生命中每個人在彼此間所留下的印記與情感,最後使人勇敢地活下去。




結果發現纏成五芒星最能呈現出我想要的畫面(只是這張的散掉惹),因此大家沒事多聽金屬樂,有益身心健康,促進想像力無限發揮!(不要趁機亂傳教,雖然這也不是最終纏繞的樣貌,最後還是靠合成大法😬

結果發現纏成五芒星最能呈現出我想要的畫面(只是這張的散掉惹),因此大家沒事多聽金屬樂,有益身心健康,促進想像力無限發揮!(不要趁機亂傳教,雖然這也不是最終纏繞的樣貌,最後還是靠合成大法😬


塞不下日記的補述:(大爆雷和超展開區,就一個PS狂的概念)


  1. 本來想寫一些像是在體制下,人們逐漸成為彼此的受害者與加害者,每個人其實都是環境下的困獸,而演變成這樣的生活模式之類的話題。但一來這幾乎可以說是另一個篇章,已經塞不進去了;二來這部給我最大的感觸還是愛與關係,並回歸到個人議題和信念上。因此這話題寫在後面點到為止。


  1. 其實對於毀滅與重生那邊有想過可以多談一些關於生命的生死這一塊,不過我不像身為護理師的作者對於生死有那麼多且深的感觸,也沒有過不得不放手的經驗,甚至目前無法完全能真正理解有著「放手」、「送走至親」等經歷的人的心情,因此就不寫了。個人不太願意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擅自帶入這樣的心情。但我很喜歡火爾說的:「人生就是一個個的故事,死亡絕對不是壞結局。你們選出安樂死這條路,代表你們想做出屬於自己的故事結局。」


另外,從河合隼雄所著的《童話故事裡的心理學》有看到一個觀點:童話故事中所安排的「母親死亡」、「弒母」情節,多半都是為了要讓孩子(主角)開始獨立。這點讓我覺得很值得玩味。


但我想,火爾因為選擇了溫塔,而不得不離開拉姆斯和茱莉亞這件事,就是他所謂「痛苦的死去」吧?如太陽般的溫塔,的確殺死了火爾;但火爾想要得到溫塔,那些離別就是他的代價。因此在經歷過「無拘無束的性愛」、「惡劣至極的暴力」和「痛苦的死去」的願望與代價之後,就是他的新生。我是這樣看待火爾的成長的。


至於溫塔,曾經有在考慮要不要寫關於攻受互換的事,因為這算是他先意外死後,再次面對自己最不堪的一面,他才能對著父親、母親和妹妹懺悔及安放他們的位置(類似家族排列的概念),而得到心靈上的重生。但一來以上通通只是個人主觀想法和過往做過家排的經驗,二來我完全沒有心理學相關背景,也不想亂套用什麼專有名詞或掉書袋,寫到這裡就好。對於他,我個人的感受和感觸還是偏重在「他的人格面具和舊有習慣與價值觀因為火爾而死了很多次之後,真正的他才走得出來」這件事上面。


關於溫塔再補一個,在反覆閱讀的時候,對於溫塔被波及到爆炸事件突然有種感覺,就是當關係越來越深,價值觀就越容易碰到牴觸吧?因此後來看爆炸,還有爆炸後兩人的反應,就好像各自踩到彼此的痛點和大地雷般。


3. 其實有點遺憾因內斯和拉姆斯的部分放不太多,不過好像也用某些形式放一部分進去了(?


我想兩人各自所造成的搶奪與破壞,也都是出自於愛吧?


4. 關於和解這件事,只能說如果在現實中可以有更多機會能好好和解,或許能減少一些遺憾和莫可奈何吧?雖然我同樣也覺得,就算不管那個關係變得怎樣,知道把對方放在心裡的哪裡,即使不和解還是可以過得很好。畢竟有些結可能是注定解不開的,也不用刻意去觸及。


5. 我有想像過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和火爾同步會是怎樣的世界,也許就會少了很多誤會與傷害,也不會有階級複製和善意惡意,每個人都能和平共享全世界的資源,永遠都有人能了解自己。而我能理解在某些領域比較專精,或是對於人和世界的感受更深刻、想法格局因此變得更大,就很容易產生出其他沒有深入了解的人就是一般人的想法(但某方面來說,每個人都是一般人,而每個一般人都有特別的地方)。也許這是他所嚮往的烏托邦吧?雖然是一種自私和狂妄,但以他的家庭處境,其實不難想像他會想這麼做。但到頭來,他也只希望他身邊的人可以理解他,那就是他想要的世界。(只是還是有人必須要付出代價就是了)


6. 我個人是相信靈魂回歸到宇宙和靈性時,會將從人間帶來的資訊融在一起,靈魂和靈魂之間也是。或許這也是溫塔在死亡世界中,才能如此理所當然地接收到小達的所有資訊吧?只是靈魂回到人間,又會再度和宇宙分開而成為個體,祂會逐漸忘記在宇宙、靈界的一切,並且要想辦法在充滿誘惑和痛苦的人間中,尋找各種宇宙的跡象和自己的使命(或是說靈魂想要走的路,後來發現只帶著「使命感」去做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覺得使命要結合開心和成就感,才是支持自己繼續做下去的動力)。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所謂「心有靈犀」和「共時性」的存在吧?人類在這奧妙的宇宙中,真的太渺小了。越打越像邪教,因此這部分就寫到這XD(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整篇都好像什麼身心靈團體或課程的文體!!以上通通純屬主觀想法!!只是剛好因為這部作品促使我想將這幾年的體悟整理一下😅)


7. 絕望那一段寫得很糾結……我沒有資格給出一個解方,我也不是個會給人雞湯的人,也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在看輕「絕望」這件事,因為會覺得絕望就表示,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光芒,眼前就是地獄和煉獄,而每個人的痛苦都無從比較。但在邊回想劇情和過往自己及他人的經驗邊寫的過程,好像還是不自覺地想要寫出某個結論。我想人就算再怎麼討厭自己,還是會希望自己可以過得好好的吧?無論是普世價值或自我認定。或是,拼命說服自己並沒有過的那麼慘,卻又不敢奢求更值得自己的事物,只要「肯努力」就會讓自己「更好」、「被他人肯定」了吧?


只是每個人遇到的絕望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走得出來,有的人不管再怎樣就是沒有辦法和心力……我個人不太相信「上天給予人的試煉是人可以承受的。」這句,我覺得上天會讓人經歷絕望和無力,是提醒人類的渺小,以及不要忽視惡意的存在,更不能將自己的絕望作為對他人無限上綱的藉口,我們只能從這些試煉中去感受生命和情感的重。(我就性惡論者)


另外,有感受到因內斯是打破絕望、僵局的突破口,而火爾和溫塔各自也將彼此帶出本身的絕望(雖然也帶給彼此別的絕望啦)。但我想,自己要有那個心,才能讓他人成功地將自己帶出絕望。就像因內斯在射殺父親前,是先看到溫塔痛苦的神情,而他自己也是受害者,他可以懂溫塔的痛苦;而因內斯的自我突破,也使他的人生能繼續前進;至於溫塔和火爾,一個先想要走上岸,另一個是先想要得到太陽,他們一開始的心讓他們得以步出自己原有的處境;而茱莉亞更是自己決定去找火爾,進而因為溫塔的話,他才想起自己曾經的嚮往。因此上述日記最後還是著重在自己的絕望,只能先有自己「想要突破」的意念,才有機會去突破。


8. 意外發現《神曲》總共有 100 篇詩歌,《包養前輩》總共也是 100 話,兩者多少都有點在講罪、慾望、痛改、洗淨的概念在。《神曲》在〈地獄篇〉,就講滿多關於愛/慾望不夠與太多的地獄,以及背叛和欺瞞,其實主要就是七大罪。而部分的「罪」也可以在《包養前輩》的〈神曲篇〉感受到。看後續的劇情,都給我種「認知到自己的地獄(罪),再到煉獄接受洗禮,才會逐漸步向天堂,最後找到真。」的感受。純個人觀感啦!我也還沒看完《神曲》,目前進度還在〈地獄篇〉,閱讀門檻有夠高!因此這部分應該超級不精確。但《神曲》的格局真的很高,非常值得一看。


9. 其實我一直覺得夢境是用它自己的語言告訴本體一些真相,或是補償內心的缺憾,或是可以讓你在裡面罵現實中看不順眼的人(欸)。因此對於「夢是假的還是真的」這件事滿看情況的,比較像是你可以從它那邊解讀出它想跟你說的訊息,但又不能把它當成是自己的全部。(越打越玄了)


而後來〈第一、二月〉的橋段,有讓我感受到火爾為自己和溫塔打造出一場大夢、一齣大戲,如同他常有許多小劇場。然而溫塔變動是如此地令人難以捉摸,永遠不會照著火爾的劇本走,給予了火爾的劇本出乎意料的段落。這使得火爾的第二齣戲、第二場夢再度破局,逼得他用最糟糕的方式想強迫溫塔去接受他的劇本。就像是小孩在玩玩具,都會設想幾段故事;然而這個玩具,卻有了自我意識。這對於小孩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因為他一手打造的世界被毀了。但他卻也沒想到,這個玩具的意外性,最後竟能帶給他原以為沒有希望,卻又渴望的結局。我想往後,他們會基於這個結局,再次展開更多的開始吧?


  1. 我從漫畫感受到它提出很多讓人想一探究竟的疑問,但那些答案最後是什麼並不重要,而是從自己對於作品的理解,去悟出屬於自己的感觸。以上就是我對於這部作品的回應,也是我的個人日記。


看這部時順便找來看的參考資料:


〈馬克思的烏托邦〉

【佛洛伊德經典:《精神分析新論-焦慮、女性氣質、展望與宇宙觀》】

《童話故事裡的心理學》,河合隼雄 著,遠流出版。

泛科學:關於那些難以說出口的傷:家內性侵的心理創傷研究

絕望之井——恆河猴實驗

淺談自戀及戲劇性型人格障礙

煤氣燈


*除此之外,絕大部分的文字都是來自現實的鐵拳和看完後最直觀的感受,以及不少經過我人生中的靈魂。只是我已經分不清哪些是從資料看的,哪些是現實,因此無法一一引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U HAN 的觀影、閱讀日記
20會員
40內容數
嗨,這裡專放我所看的電影、書籍、動漫等心得,有時會搭配自己的創作抒發對作品的情感。歡迎不吝賜教,請保持基本的禮貌交流即可,謝謝。
2025/04/21
人在死後,除了記憶外,還有哪些可以證明他曾經存在過? 我目前的想法是,他的產出、相關的雕像、影像,以及文字。 我很久以前就想創作出一件作品,最後把它燒掉,並命名為「人生」,只有影像和文字能證明它曾存在過。那也是我對於影像和文字的想法,因為它們是時間與存在的見證者。
Thumbnail
2025/04/21
人在死後,除了記憶外,還有哪些可以證明他曾經存在過? 我目前的想法是,他的產出、相關的雕像、影像,以及文字。 我很久以前就想創作出一件作品,最後把它燒掉,並命名為「人生」,只有影像和文字能證明它曾存在過。那也是我對於影像和文字的想法,因為它們是時間與存在的見證者。
Thumbnail
2025/04/17
有隻狼披著羊皮混入了羊群,一個小孩叫著:「狼來了!狼來了!」 村民沒有看到,罵著小孩說:「你騙人!眼睛睜大點!」  小孩委屈地說:「狼就在那邊!你仔細看!」 村民不理他,羊群依然在草原上安靜地吃著草,畫面很愜意。
2025/04/17
有隻狼披著羊皮混入了羊群,一個小孩叫著:「狼來了!狼來了!」 村民沒有看到,罵著小孩說:「你騙人!眼睛睜大點!」  小孩委屈地說:「狼就在那邊!你仔細看!」 村民不理他,羊群依然在草原上安靜地吃著草,畫面很愜意。
2024/10/21
創作對宮崎駿導演來說,就像是將手打開並伸入腦中的一團迷霧,去抓取電影的碎片。而《蒼鷺與少年》是他把他的腦蓋開得最大的一部。紀錄片穿插著許多他過往作品片段和現實中呼應的畫面,就好像也呼應著「電影裡的世界就是他的真實,而真實世界反而像是幻境。」而他持續著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在電影裡。
2024/10/21
創作對宮崎駿導演來說,就像是將手打開並伸入腦中的一團迷霧,去抓取電影的碎片。而《蒼鷺與少年》是他把他的腦蓋開得最大的一部。紀錄片穿插著許多他過往作品片段和現實中呼應的畫面,就好像也呼應著「電影裡的世界就是他的真實,而真實世界反而像是幻境。」而他持續著將自己的生命投入在電影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她說找阿金拍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在我鏡頭裡的她顯得如此真實,然而她還不確定是否可以面對真實的自己,對於那些外貌認知的不完美,還有一些可能會無處隱藏的壓抑情緒。
Thumbnail
她說找阿金拍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在我鏡頭裡的她顯得如此真實,然而她還不確定是否可以面對真實的自己,對於那些外貌認知的不完美,還有一些可能會無處隱藏的壓抑情緒。
Thumbnail
當時一收到這本書,書腰上的這麼一段文字,深深地撼動我的心──
Thumbnail
當時一收到這本書,書腰上的這麼一段文字,深深地撼動我的心──
Thumbnail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照鏡子/氣候變化+情緒壓力
Thumbnail
2018年高雄文學館邀請高雄在地創作者組成團隊,創造圖文專欄,希望帶給讀者由不同藝術領域構成,卻從同一種邊境、詩的啟蒙狀態出發的創作,促進讀者的感官聯覺,本篇為:照鏡子/氣候變化+情緒壓力
Thumbnail
「七月隆文」的純愛小說「我和你的半徑之間」,故事講述一位因生病而無法外出的女子「陽」,某一天陽在房間窗台前拉開窗簾,碰巧攝影師「仁」在屋外看見這美麗光影的瞬間,便捕捉下這一刻!因一張照片而牽起兩人的緣份!感動人心!
Thumbnail
「七月隆文」的純愛小說「我和你的半徑之間」,故事講述一位因生病而無法外出的女子「陽」,某一天陽在房間窗台前拉開窗簾,碰巧攝影師「仁」在屋外看見這美麗光影的瞬間,便捕捉下這一刻!因一張照片而牽起兩人的緣份!感動人心!
Thumbnail
熱騰騰的從圖書館借回家的三本書,才翻了魯米的詩篇,就接到朋友的電話。 朋友跟我聊了很久,親密關係的感情一再挫折,讓她很痛苦焦慮,她說她沒辦法沒有親密的對象,一個人太寂寞,她會覺得自己不被需要。 聊的過程,我慢慢地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她,我也曾經覺得自己沒辦法一個人,很依賴伴侶,然而這些狀況正是在提醒我
Thumbnail
熱騰騰的從圖書館借回家的三本書,才翻了魯米的詩篇,就接到朋友的電話。 朋友跟我聊了很久,親密關係的感情一再挫折,讓她很痛苦焦慮,她說她沒辦法沒有親密的對象,一個人太寂寞,她會覺得自己不被需要。 聊的過程,我慢慢地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她,我也曾經覺得自己沒辦法一個人,很依賴伴侶,然而這些狀況正是在提醒我
Thumbnail
裡面有 寂寞, 憤怒, 快樂, 後悔, 愛情, 肉慾, 道德, 不道德, 等等, 等等。
Thumbnail
裡面有 寂寞, 憤怒, 快樂, 後悔, 愛情, 肉慾, 道德, 不道德, 等等, 等等。
Thumbnail
2020的作品放了快一年 重新再檢視後 挑出某些作品 是自己風格以外的作品也就是說平常不會發表的作品 昨天心裡有感 想來發篇文章 就像是我在 攝影從心開始 那一篇一樣的感覺 我時常覺得 攝影就是生活的一小部份縮影 一張作品只是某個時間和空間的瞬間而已 但是卻能讓人想起很多事 紀錄
Thumbnail
2020的作品放了快一年 重新再檢視後 挑出某些作品 是自己風格以外的作品也就是說平常不會發表的作品 昨天心裡有感 想來發篇文章 就像是我在 攝影從心開始 那一篇一樣的感覺 我時常覺得 攝影就是生活的一小部份縮影 一張作品只是某個時間和空間的瞬間而已 但是卻能讓人想起很多事 紀錄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身邊有很多很棒的朋友,想透過拍照和文字來記錄這些在日常生活裡很有想法和個性的人,所以這會是第一篇,透過自己的底片攝影和文字紀錄,來描述在我周遭生活人的經驗,也可以讓其他人可以看到不同於自己生活的樣貌是如何產生的。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身邊有很多很棒的朋友,想透過拍照和文字來記錄這些在日常生活裡很有想法和個性的人,所以這會是第一篇,透過自己的底片攝影和文字紀錄,來描述在我周遭生活人的經驗,也可以讓其他人可以看到不同於自己生活的樣貌是如何產生的。
Thumbnail
不在場行為    未完成的影像, 停滯於中途的敘事, 看不清的臉龐, 招喚真實 / 虛幻的各種時刻。  /// 2015駁二藝術家駐村 Open Studio展覽,文字紀錄
Thumbnail
不在場行為    未完成的影像, 停滯於中途的敘事, 看不清的臉龐, 招喚真實 / 虛幻的各種時刻。  /// 2015駁二藝術家駐村 Open Studio展覽,文字紀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