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是一個沒有文學信仰的地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講到文學上的信仰,相信世界各國都有所謂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美國人來說,如果說沒有讀過馬克吐溫、費茲傑羅、海明威還敢說自己是美國文青,一定會被打到滿地找牙;以法國人來說,沒有讀過雨果、普魯斯特還敢說自己是法國文青,一定會被趕出左岸的咖啡廳;以日本人來說,沒讀過太宰治、夏目潄石還敢說自己是日本文青,大概會被覇凌到在日本沒有立足之地了(日本是很可怕的覇凌王國啊…)。

這種事情在台灣完全不會發生。台灣的文青,只要讀過幾本世界文學名著,就可以輕鬆的以台灣文青自居,一方面是因為台灣人對文學興趣缺缺,看到有人居然在讀文學作品就會覺得很了不起;另一方面是因為台灣是沒有文學信仰的地方,像日本把夏目潄石、樋口一葉這些文學家的肖像印成日幣,對台灣人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文學信仰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根據我個人的觀察,文學信仰與國家認同、文化自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認同自己的國家、自傲於自身的文化,所以對於誕生於自己土地上的文學會有強烈的歸屬感。以上舉美國、法國和日本三個國家為例,完全符合文學信仰產生的條件。因此,把以上的條件倒過來講,就可以合理解釋台灣為什麼會沒有文學信仰:

因為不認同自己的國家、鄙視自己的文化,所以對於誕生於自己土地上的文學完全無感

雖然講出來很傷感情,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以下分別討論之:

台灣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所以很難凝聚國家認同

說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實在太勉強,因為連阿貓阿狗都可以參加的聯合國都進不去;說中華民國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也不對,因為中國幾十年來一直都沒有能力控制台灣,到現在為止也都只用最省錢的認知作戰來分化台灣人而已。以美國的觀點來看,中國和台灣是內戰未決的兩個政權,只要不真的打起來就不會侵害美國的利益,美國沒必要干涉兩邊的內政,吃力不討好。

台灣並沒辦法自力解決這個困境,不過我們可以先做好一件事:不論政治立場是藍是綠,先設法了解台灣的真實處境,這是解決問題的開端,也就是科學方法的第一步驟:觀察(真實的現象)。講百萬次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或是講百萬次維護中華民國體制,對台灣的真實處境都不會有任何幫助。

鄙視台灣文化被視為進步的表現

台灣人最會做的就是罵台灣好爛、誇國外好棒,在國外旅遊、遊學的人越多,類似的批評就越多。畢竟大家都不是嚴格的文化學者,一旦以觀光客/過客的心態接觸到國外新鮮的空氣,都會誇大台灣和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這倒也不能太苛責。但是罵台灣罵久了,就像倒洗澡水不小心連嬰兒都倒掉一樣,不知不覺中就忽視了台灣從清領、日治以來累積的優美文化。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人極不重視古蹟,只要有可能變成古蹟的祖產,都會被後代子孫以最快的速度處理掉,來不及拆掉的就趁夜一把火燒掉(俗稱古蹟自燃現象),然後蓋大樓賺大錢。我們一邊讚歎歐洲優美的數百年古建築,卻一邊賣力的拆毀即將成為百年建築的洋樓、三合院。現在成為文創重鎮的大稻埕,以前差點被完全鏟平,是因為有日本人想要搶救這些古建築,想把它們搬到日本去保存,中華民國台灣政府覺得太丟臉,才主動宣佈「迪化街永遠在台北」(此事件請參考連結)。

另外,隨著公視台語台的成立,再加上先前成立的客家台、原住民台,正式宣告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母語都快要滅絕了,伴隨的文化傳承也亮起紅燈。不過看起來大家比較關心的還是國家雙語政策,講英語畢竟還是比較高尚啊…

充滿泥土味、汗水味的文學看起來就是髒髒的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台灣文壇,被稱作鄉土作家還是會被作家們鄙棄,怕泛政治化,或是怕被定型的都有,畢竟鄉土文學一直給人的印象就是土、俗、悲情、不時髦,和文質彬彬衣冠楚楚的外省文學教授所提倡的、充滿正統中國文化的鄉愁文學比起來,就是不高尚。伴隨著台灣幾十年來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商業社會的歷程,「向前走」成為全民共識,台灣文學比古蹟還不受重視,還不到百年就已經快被遺忘了,賴和、張文環、鍾理和這些名字只存在於某些台灣文學的死忠者心中,社會大眾已失去鑑賞他們作品的品味及興趣。

為什麼只有台灣會這麼嫌惡自己土生土長的文學?在百年間歷經日本、國民黨兩個外來政權恐怕是主因,因為兩個外來政權為了鞏固統治,都不約而同的要消滅台灣原有的信仰與文化,在此雙重效應之下,一直到今天台灣人都還受到他們扭曲教育的深刻影響,只會用嫌惡的態度看待自己的文化,所以當然會視鄉土文學如糞土。

在百年間吸收了這麼劇烈的思想毒素,要徹底復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到的,這裏我的建議是:請大家努力的「崇洋媚外」,向歐美先進國家看齊,努力學習他們珍惜自己本土文學的態度,或許有一天可以突破困境吧?

結語:沒有文學信仰的土地,就只能產生蒼白貧弱的文學

最近台灣文學金典獎剛剛揭曉2022年的得獎作品,我隨手查了一下去年的得獎名單,居然有兩本被我列入「讀不下去的作品們」,真是不好意思。我對現今台灣文壇的作品少有好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抱持著「互相漏氣求進步」的初衷,斗膽的列出「讀不下去的作品們」,發現這些讓我困惑的作品有一個共通的特質:迷航。有的是不想透露真正想法的吞吞吐吐之作,有的是只玩弄技巧與形式的文字遊戲,通通迷失在沒有目的地的旅途中。因為沒有目標,就成了讀與不讀都沒差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怎麼會得到文學之神的眷顧呢?

因為沒有文學信仰,台灣的作家就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無法產生自己的觀點,就算移植再多外國的文學形式和理論,也因為缺少文學底蘊,很難紮實的開花結果。以歷史軌跡而論,台灣明明就可以繼承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卻因為戒嚴時代禁絕了這兩種文學傳統,在解嚴後也徹底遺忘了這兩種文學傳統,造成現在的台灣文學成了「失憶文學」,這實在是很令人扼腕的文化斷層。期待在台灣民主自由的環境下,大家可以徹底擺脫戒嚴時代的影響,重新擁抱這些我們本來就應該擁有的文學傳統,讓文學信仰重新降臨在這片土地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鼎詒-avatar-img
2024/02/24
從來沒想過台灣文學的議題背後牽扯到國家意識與認同真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黃鼎詒 講起來實在很令人洩氣,台灣的親中派不讀魯迅、沈從文,本土派不讀張文環、鍾理和,台灣不同政治光譜的國民,與1949年前的中國、台灣彷彿都沒有任何交集,在文學上,台灣真的可說是徹徹底底的亞細亞的孤兒
Tsuki Kuang-avatar-img
2023/06/02
  如果真的有文學人認真觀察台灣的現狀,他們應該會想推動公開文化,或是推進圖書館的設立——讓台灣每個人都能以便宜的方式接觸文化。  但現實之中,大多數文學者、評論者都拒絕拋棄盈利,他們不願意釋出自己的著作權,資本主義或更古老的地主意識形態深深根植於台灣人心中。曾有個老師在課堂上問我,為什麼心靈雞湯會紅,她的歷史研究學術書籍對台灣這樣重要卻不受歡迎?我倒是想問:有多少人知道她的研究領域?有多少「嚴肅」的東西,被擋在付費牆後方?若要花錢的話,為什麼他們不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必須去追求那些「台灣文化」?  看一看,現任文壇大咖的作品,哪一個能在網路上輕鬆閱讀?就連駱以軍的小說,也只有西夏旅館吧⋯⋯那是多久以前的作品呢?  這可是尚未談及,窮人根本不可能花時間「閱讀」的現實景況喔。花時間深究文化,都比不上工作或買醉還要更實際呢。米酒誰都能釀,有米有缸有水就能有醉,而文學?認真、嚴肅的文學?或甚至是輕鬆、有趣的通俗小說?那種東西都要花錢⋯⋯而我很懷疑,若有房債等帳單高築的人,或是連國民年金都繳不出來的人,會認真想讀任何「小說」呢。  不論古今中外,文學都是資產知識階級的玩物。現當代的資訊社會,有非常多盜版或公眾領域資源⋯⋯但他們大都是外文。而台灣作為前盜版王國,似乎想徹底執行智慧財產權這種資本獨裁的體制⋯⋯在這種現實環境裡,我實在提不起勁為「台灣」貢獻心力。  真要看中文文學的話,大陸小說公開版本或非法盜版資源非常豐富。那我就得認真問了:台灣大部分人口的薪資遠遠不及平均值,更不及人均GDP,那為什麼會有人真心期待「台灣人」投身或利用*需要花錢才能取用*的台灣文學?  讓有錢人去玩文學吧。我他媽一介窮書生,就只能幫自己做出我想看的書。
Tsuki Kuang 如果是要靠寫作維生,要作家把作品放在網路上給大家看免錢的,實在太強人所難了。不過台灣前輩作家的作品在圖書館都借得到,只要有心,要欣賞這些感動人心的作品都不用花錢
凱特想太多-avatar-img
2022/12/26
讀了這篇十分汗顏,文中提到的美國、法國及日本那幾位文豪的作品皆是從國中就開始接觸且喜愛。賴和、張文環、鍾理和這三位作家的名字卻是第一次看到。目前台灣作家的作品唯一有全作品讀過的只有王定國和蔡素芬,其他則是零星讀過少數幾位台灣作家的其中一、二本作品,尚未有到喜歡想讀其所作著作的程度,接觸的太少了。 十分期待您推廣和介紹多位優秀台灣作家的作品。
戒嚴時代入學的學生,不太可能聽過賴和、張文環、鍾理和這三個重量級的名字,因為當時的文學不是戰鬥文學、反共文學,就是孤高的現代文學,台灣文學基本上是不入流的,所以應該也不是您的問題,而是時代造成的悲劇。 想接觸台灣文學,建議可以先看客家台的台劇「台北歌手」,介紹日治時期才子呂赫若、以及他寫的小說,是非常好的台灣文學導讀。我有一系列張文環的導讀可供參考,他可以說是台灣文學界的費玆傑羅,非常值得細細品嘗 https://vocus.cc/article/61fe8599fd897800014e9a0b
我個人滿喜歡王鼎鈞老師和鍾怡雯老師,白先勇老師的小說也很好,居然都沒被提到嗎……
Cave Litergory|數位素養 您提到的那些作家不是不好,只是在台灣文學史中,還有更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作家,所以才沒提及。尤其是日治時期的文豪張文環的兩部長篇《山茶花》和《爬在地上的人》到現在幾乎沒有人讀,這實在是很嚇人的狀況 我非常喜歡白先勇的《孽子》,隔一段時間就會重讀,反而他的《台北人》我就沒什麼興趣
恕我斗膽 高談一二 台灣沒有真正的文學 因為沒有文化底蘊 所有所知 都來自國外 原住民文化 本該是台灣代表 但歷經屠殺 目前仍然沒有真正和台灣土生人民融合 那又何談台灣文化? 有多少原住民故事 是我們熟知的? 又有多少共同抵禦的革命是保存下來的?我本身就是圖書館系 1985那一年的台灣 到底發生了甚麼? 又有甚麼被掩蓋 至今找不到的? 非常多!!! 扯遠了~台灣沒有自己的意識 自己的文學 又何談自己的文化? 文化沒有底蘊 又叫作者從何處闡述? 借他國的文化來做文學...並非長久之計! 我不要臉的說一句 如今我在做的事 寫的文 就是為了台灣小說文學 闖出一片天 或許有些不識好歹 或許我太高看自己 但有做有希望 從台灣的社會人文開始 讓小部分人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 正在發生些甚麼 又或曾經發生些甚麼 進而引起共鳴 引起啟發 這也是我從不曾硬性收費的緣故 因為我的目的是擴散 而非營利! 抱歉 借版狂悖了一回~~~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19.1K會員
300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2025/04/27
在這個終戰八十年的2025年,隨著世界史的進展所開創的新視野,二戰帶給現代世界的意義,不再只是正義的同盟國戰勝邪惡的軸心國這種單純的軍事對抗敘事,而是更複雜的全方面衝突…
Thumbnail
2025/04/27
在這個終戰八十年的2025年,隨著世界史的進展所開創的新視野,二戰帶給現代世界的意義,不再只是正義的同盟國戰勝邪惡的軸心國這種單純的軍事對抗敘事,而是更複雜的全方面衝突…
Thumbnail
2025/04/20
為了教育我自己的寫作,就是在對抗這種把無知當有趣的反智風氣,藉由深度閱讀,不停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設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將這樣的閱讀成果化為文字,分享自己克服無知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算無法寫出爆紅文字,但是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訓他人,而是在教訓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0
為了教育我自己的寫作,就是在對抗這種把無知當有趣的反智風氣,藉由深度閱讀,不停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設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將這樣的閱讀成果化為文字,分享自己克服無知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算無法寫出爆紅文字,但是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訓他人,而是在教訓我自己
Thumbnail
2025/04/12
防雷線:這個世界不存在可以討論《正常人》而不爆雷的文章,除非像書中三一學院的學生,用「抽象,欠缺文本的細節」這種不讀書卻大放厥辭的話術,才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2025/04/12
防雷線:這個世界不存在可以討論《正常人》而不爆雷的文章,除非像書中三一學院的學生,用「抽象,欠缺文本的細節」這種不讀書卻大放厥辭的話術,才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多數人除了認為台灣文化就等於『沒有文化』之外,還會覺得台灣就是因為被過度殖民,所以文化沒有累積性;詭異的是,同一篇文章還會鬼打牆地認定台灣有不知所云的文化融合(野心大國)。以下筆者就粗淺地解釋這兩個似是而非的論點,究竟哪裡誤會了台灣文化?
Thumbnail
這篇文章則是在講述日本近代,如何接受西洋繪畫畫法的同時,在另一方面搭上西洋日本主義的潮流,將國家的形象外銷,創造富國的形象。同時在最後,也希冀能嘗試思考,思考台灣的藝術、文化、傳統如何變革出新,打造屬於台灣本身的「新美術」。
Thumbnail
這篇文章則是在講述日本近代,如何接受西洋繪畫畫法的同時,在另一方面搭上西洋日本主義的潮流,將國家的形象外銷,創造富國的形象。同時在最後,也希冀能嘗試思考,思考台灣的藝術、文化、傳統如何變革出新,打造屬於台灣本身的「新美術」。
Thumbnail
在台灣工作、生活、成家多年,任教於東海大學日文系的教授笹沼俊暁,最近出版的新書《流轉的亞洲細語》,探討日本列島的當代作家如何書寫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藝評論集,透過解析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台灣、中國形象;他在書中點出1990年代日本文學產生的「親日台灣論述」,批判背後代表的是右翼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操控。
Thumbnail
在台灣工作、生活、成家多年,任教於東海大學日文系的教授笹沼俊暁,最近出版的新書《流轉的亞洲細語》,探討日本列島的當代作家如何書寫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藝評論集,透過解析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台灣、中國形象;他在書中點出1990年代日本文學產生的「親日台灣論述」,批判背後代表的是右翼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操控。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Thumbnail
龔鵬程在「台灣文學四十年」這篇文章提到的台灣文學史問題,我將他書中的話拼湊起來,做成幾千字的摘錄,給大家看看。有些問題在中文、台文,以及其他系所師生這幾十年來的努力之下,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不過仍有些問題需要持續努力或是警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