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款-台語為不安分、沒形象、不像樣的意思。
最常被說「女生不能坐這樣!安內不是款!」
女孩該有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從小我就心存懷疑。
上一代台灣女性多以賢淑端莊、溫柔婉約、細心乖巧的特質來討人喜歡,從小母親告誡我「要...才會得人疼」,只要討好父權社會下的主流喜好,就能過上順遂的人生、得到大家的喜歡。
不只是對「女性」形象心存懷疑,在我長大一些,不再被母親與男孩們的喜好給呼嚨時,發現自我認同才是性別意識底下更加重要的議題。
從小我就有自卑感,總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款,天生左撇子(寫字拿筷子被迫改右手),身高特別高(女孩子講悄悄話我都聽不到),姓氏很稀有(老師會問我是不是外省人),喜歡畫畫跟藝術性的東西,有時覺得落寞不知那稱作孤獨。
母親經常喜孜孜拎著別人家拿回來的二手衣說是穿在我身上很漂亮,但我怎麼穿都覺得突兀,其實我覺得漂亮,只是我成為不了那些漂亮的女孩。我只想挑自己喜歡的、但是我買不起自己喜歡的,衣服有得穿就好了,喜不喜歡是其次。
這樣的自卑感讓我特別排斥成為父權社會下的漂亮女孩,我討厭討好眾人、討好母親的喜好、討好這些主流喜好來保證我能過上順遂的人生。
我寧願跌跌撞撞,喜歡不男不女的男人,讓自己成為中性的女孩、成為自己的騎士,只要是那些漂亮女孩會做的事、我就絕對不做,對臭直男厭惡、對網美們唾棄。
作為90後的八年級生,從小看的卡通動畫皆是美少女戰士、飛天小女警、小魔女DOREMI等等回味不完的女英雄系列。接著到了國中時期幸運地遇上解除髮禁規定。電視節目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國家,有著各種樣貌的女明星,在母親的社會主流女性形象身教培養對上當代女性意識崛起的相互矛盾,加上青春期喜歡的男生不喜歡我這類型的女生帶來的信心衝擊,還是讓我在25歲以前對自己的樣貌感到自卑與困惑。
後來我發現變漂亮的方法其實是自我認同,認同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看見自己內心的強大,當我打排球不再一昧追求帥氣與勝利、打工賺來的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衣服、不用力的尋求他人的認同、不覺得要成為男孩子才有辦法保護自己、不強求我所得不到的。我喜歡上了一個跟我一樣中性的男人,再彼此面前我們沒有所謂男生或女生的分類,我們只有自己的樣子,從那之後我漸漸喜歡上自己的女性特質,不再為了所謂的自卑感而排斥成為一個女孩子。
30歲的我,發現其實活在這個時代下、出生在台灣的自己是非常幸運的。作為一個女性不必無奈在少女時期就被迫結婚生子、不必在意穿著休閒或沒穿高跟鞋會被過度指責、不會因為長相不佳而影響職場錄取率、更不必刻意奉承男性來獲得肯定。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男女平權假象,女性也可以做為國家領導人的台灣,做個任性的單身女子其實是很安全的且友善的。
因此,我想給予不是款另一種解讀的方式,不作為任何一種款式,正是女孩原本就該有的樣子,所以稱之為女孩不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