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生活中的迷惘:《在車上》Drive My Car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混和著生活雜感,不是很正式的感想XD)
其實生活上過得並不差,我有我愛的人跟愛我的人,有一隻貓,有穩定的工作,固定的住所,三五好友約了就走,有能力學習自己的興趣,工作也算跟所學相關,到底有甚麼好不滿足的。
每次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像對山谷喊話一樣,只有同樣的問句傳盪回來。
我曾經非常熱愛工作,覺得為傳統戲曲做事很有使命感,但不知何時起,有一些內在的分裂產生了。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人都很專業,很有熱忱,有時候有點驕傲,一開始覺得為這些藝術家工作很不錯,只是,我很習慣從不同的面向去看事情,當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小眾文化,真的不知道裡面的人在幹嘛XD。或許在裡面的人是清楚的吧,但我一直沒有成為其中一份子的感覺。或許我也在避免真的進入其中。不過根據過往的經驗,如果我會成為某個團體的一部分,那就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不是我拚命鑽進去就能完成的。回到工作,我也曾經非常拚命想要建立大眾與這個小眾藝術的連結,但最後卻找不到這個藝術/工作的核心。
我不知道我為何而戰,但為了每個月的薪水,為了活下去,我必須要工作。(就是沒有那麼悲慘的契訶夫)這大概也是我看《Drive my car》最有共鳴的地方吧。
當《三姊妹》說著我們必須工作,當凡尼亞舅舅最後只能這樣活下去,要活得心安理得,無怨無悔,年輕時的我完全是讀不懂的。這些大人在幹嘛啊?世界有這麼多好玩的事,我們不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嗎?你就不要選擇絕路呀!20歲的我是這樣看契訶夫的。真懷念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跟思考方式。
覺得繼續抱怨生活很羞赧,來講電影。《Drive my car》真的不錯,對於寫劇本的人來說很爽。
好幾幕畫面沒什麼動作,但好觸動人心。既相信神聖的文本又相信文本以外無聲的力量,那種雙重疊映的感動難以名狀。
當主角跟岡田將生說「把自己丟給劇本,劇本會對你提問,你就回應它」(大意,忘記確切句子)的時候眼淚真的會流下來。那種接近信仰的執著,很有力量。整部電影這台車最多人的時候,就是岡田、主角跟代駕司機這詭異組合的時候,畫面上的人動都不動,用眼神語氣跟那些充滿力量的文字就把整部戲最高潮的地方疊起來。雖然有些朋友覺得煽情,但我十分享受。
尤其連著三句重複的「私が殺した」,雞皮疙瘩會起來,整部電影的命題終於在此出現。對於自己做出的選擇不可逆的悔恨,終於有了出口。
我也很喜歡手語,跟韓國演員的節奏。認認真真讀文本那邊也讓人情緒翻湧,我一開始覺得不斷出現的契訶夫劇本台詞棒讀很煩,但後來有一幕岡田灌入過度輕盈到廉價的情感時,忽然發現那些一字一句朗讀的重要性跟美好。那個瞬間雖然非常個人,但我好喜歡。
唯一苦惱的是北海道那邊,雪景有些漫長,但我不確定是真的漫長,還是因為到那邊的時候我已經超級無敵想上廁所的關係XD(太小看三小時電影的威力)。
裡面對於語言的處理方式我也喜歡,有趣的是日文跟韓文一起input無礙的時候,我要想一下才能分辨他現在說的是哪一個語言。台灣演員的台灣腔(?)太生硬是最出戲的時候,私以為她的英文比中文流暢很多。
最美的一幕還是夜半車水馬龍的公路上,高舉在天窗口兩隻持煙的手,像希望的明滅,彷彿用這樣的方式詮釋契訶夫的精神。不知為何會想到《春光乍洩》。
時值烏俄戰爭之際,想到契訶夫作為俄羅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劇本對於整體社會及政治的想法,都反應在對於這些中低階層人物生命的描寫中,在現代這些命運的沈重似乎被IG、臉書、抖音或Netflix 稀釋了許多,但一轉頭,命運的大輪仍持續轉近,無所不在。
對比自己生命輕薄的煩惱,好像有點可笑。但是它就是如實存在,不可逃避。
轉頭只能繼續面對繼續工作,或許它的療癒之處就在於夜深人靜疲憊之時,想到這部電影也懂自己的疲憊,就感到些許的慰藉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代後半記事。 認真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