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親子與分數之間

2022/03/1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誰說"分數"不重要?」讀後心得

孩子學習態度與對應考試要如何平衡?
閱讀此書的動機,莫過於為了家中三個孩子要如何面對現今的教育體制,以及要如何因應三娃不同的學習"態度與氣質"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老實說真是傷透腦筋。身為母親的我,依稀記得孩子剛哇哇落地時,心裡想著「孩子健康就好」,再大一點「孩子正常成長有長高長胖就好」,再大一點「孩子跟同學相處得好就好」。當孩子已經從老師每天會寫許多鼓勵話語的學習環境中,升格到老師開始寫孩子今天犯了什麼錯、忘了什麼作業、考試錯的沒有改寫...等,時常擔心孩子會不會變成老師心中的問題學生、被貼標籤;也擔心在職婦女無法常常到校與老師互動,孩子被老師的關心度是否會降低。身為母親的我,開始不失所措,那個學齡前所說的,「快樂學習、培養創意、多元化栽培」的主張,視乎在小學後支撐的立場開始薄弱。如果你有著跟我一樣的困惱,這一本書很推薦給你。
『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很喜歡這一句話。因應新的教育方針108課綱加上考題多了許多"生活素養題型",必須說這些改變於初衷是美好的,但落實到學校與每個孩子時,反而讓家長覺得恐慌,時常搞得必須成為孩子的"總教練兼書僮",日日緊迫盯人的追上課進度、補習(國中後)、寫評量,才能至少維持班上前段班同學,才有機會爭取到好的學校。
回想我們這一代6年級後段班,剛好是夾在希望孩子能多元學習不要死讀書,又不樂見因太跳脫體制,使得孩子未來進入社會的過程變得艱辛。幼稚園老師教導的那一套蒙特梭利的啟發式教育,進入小學,完全被顛覆。開始接收到班導對於孩子問問題的次數太多、話太多、意見太多的反應,弄得我也是只能苦笑跟老師說,回家後好好教導。幼稚園中的美好,到了小學反而是不好嗎 ? 愛發問的孩子到小學後,只能漸漸融合老師的喜愛,去成為一個安靜、聽話、上課乖乖的孩子,這一點是令我感到無奈的,不過這一點書上沒有特別強調如何解決,個人覺得這就是與孩子最貼近的父母,能不能繼續支持孩子,在有禮貌詢問之下,持續保有好奇心,當他們問問題時,要能靜下心好好聽,總之學校內無法提供的,我們就在家中好好的供應給孩子。
回到如何取得那個教育的平衡點,就像作者所說的「體制內的求生術」一樣,漸漸地孩子也知道,考試就是要寫標準答案,老師有老師的教學進度與KPI,對於問題中的"申論題",又有多少老師願意慢慢的引導孩子。關於這一點,身為父母就算明白也要能減少對於體制內老師的批評,給予孩子正確的觀念,書中就有提到:『媽媽不想陪你們爽罵制度,因為沒有意義,媽媽要做的是比你們先勇敢起來,陪你們務實面對體制內的種種殘酷、磨練與考驗』對於希望孩子不要死讀書,在生活上不追求標準答案這個練習,要靠家長盡量不要太過干預孩子做事的方式,先給他們方向而非一個指令一個動作,透過引導去完成也不要太過完美主義,這些正也是我現在所練習中的。作者又有提到『但是我希望孩子們能反思更實際的問題:「分數可以決定什麼?」』反思這個行為就是希望孩子不要只有單一思維吧! 讓孩子不是只知道考試就是要考高分,而可以一起擬定目標,一步步達成,依照每個孩子自己的能力給自己的期許,才能達到書中所提的"樂"在學習。
回顧一下本書的五個主題架構:
  1. 成績到底有多重要?
  2. 認真,是一種基本的人生態度
  3. 讀書,終究是孩子自己要承擔的責任
  4. 雖然無法翻轉教育體制,孩子也能樂在學習
  5. 預先儲備堅實的學習力
書本一開頭就明白指出,"「分數不重要」是美麗的謊言","口口聲聲強調的「免試」根本不存在",因為孩子要上到理想的學校,還是要透過考試分數的評比,才能進入好的學校。最後作者指出"只要考試制度存在,無論怎麼設計,種種為分數競備的現象就不可能消失"。所以身為孩子最親的父母,最好是陪著孩子一同面對現狀,提供他們正向的養分,讓孩子為自己努力,培養出分數之外的好品格,雖然說得很形而上,但我相信最認識自己的孩子莫過於父母,書本上提到的案例也不見得與自家孩子一樣,求學路上最怕遇到比較,如果是好勝心又強的孩子,身為家長反而要當心理輔導師,陪伴他們渡過考不好的失落、學不好的困境。
綜合上面二~四項主題,我認為最後還是必須回歸到家庭,父母作為後盾支持孩子,從規範與管教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耐心與傾聽中去了解孩子所想所需是什麼,「你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家是孩子愛與品格的培育中心」,這是要不斷提醒自己。當彼此意見不合時,不希望因一句「都是為你好」使自己與孩子的心越離越遠,當我們都能包容孩子不同的想法時,也許這是可以潛移默化的做到孩子裡面,讓他們面對自己的小社會,遇到不同意見也能有更多包容。
孩子完整與良好人格培養,需要父母的陪伴
讀完這本書後,自己總結了以下四個要項,是要時時警醒自己要能做到的事。
  1. 父母的陪伴: 孩子成長的過程一點一滴的累積,能作為他們的後盾、依靠,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成為他們的榜樣,等孩子長大後,能成為生活上各種酸甜苦辣心情方想的好夥伴。
  2. 讓孩子看到分數背後的自己:透過不同科目去發掘與培養出有興趣的領域,擅長的是什麼,切記不要把自己的遺憾灌到孩子身上去實現。
  3. 學習沒有不勞而獲: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才是踏實的,天下沒有都沒看書就考100分的天才,就算有也不會是自己家的,相信聰明的腦袋是訓練來的,透過每次學習中錯誤的檢討與改善,讓自己更好,這樣的方程式也受用在人生每一個階段。
  4. 培養恆毅力與受挫力:培養孩子專注力是每個父母的期待,除了要能專注外,恆毅力則更加困難,有時候鼓勵與增加學習的興趣是一個方法,大人倒是可以與孩子一同成長與分享,讓孩子能享受培養恆毅力的過程。關於受挫力,在考試中會不斷的面對,考不好時如何降低得失心,陪伴孩子每次的挫折,聽聽他們的想法並感同身受,引導他們提出改善方案,按部就班去實踐。
寫完這本書的讀書心得,自己再看一遍後,內容似乎有點點嚴肅,可能是教育這件事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孩子每個階段面對的問題都不同,現在要克服的是教育階段中的學習,同時也要完成孩子品格的養成,只盼望自己能同時扮演好一面是"教官"一面是"慈母"的腳色,尤其在突然的脾氣大爆走時,能提醒自己好好靜下心,記得要拉下臉,丟掉壞情緒並於黑白兩臉中自由轉化,更避免生氣時落下的狠話,讓親子之間的愛有無法彌補的遺憾。
這次是讀實體書,同時記錄書中喜歡的文句,提供自己未來使用。
*有孩子問到:「難道我不補習錯了嗎?」作者的回答: 「不補習當然沒有錯,但是在體制內求學,若能清楚自己的弱項與需要,務實的尋求資源、善用資源,讓自己生存得更好、留下更少的遺憾,或許更接近正確。」
*父母最重要的是一路陪伴孩子,讓他們拿出勇氣,不卑不亢地用適合自己的力道在分數現實中披荊斬棘,開創自己的路徑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景。
*別人不愛讀書能成功,不代表你也可以不勞而獲。
*不讀書,當然也可能成功,但是可能需要比讀書投入更多倍的心血與時間;需要更過於人的毅力與堅持,那辛苦絕不亞於念書,因為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培養靜心學習的習慣,從自小認真寫功課開始。
*養成「對自己份內工作負責」的基本態度。
*養成「固定時間」內完成,「固定作息」以及「每日不間斷學習」。
彭菊仙著作- 誰說"分數"不重要?
    miyukiCat
    miyukiCat
    一位中年婦女兼新手文字撰寫者,僅希望在有生之年,將內心處所感受到的喜悅、悲傷、惆悵、感恩...等感觸轉化為文字。先透過書籍閱覽所吸收、消化,再轉化為自己內在產出的感想,於此過程中盼能漸漸茁壯使那文章成為會跳舞、有生命的一字一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