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食材為底蘊,玩創意也推產地旅行──福灣巧克力‧許華仁

2022/03/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遇到福灣莊園執行長許華仁那天,本來只是和朋友去那裡品嘗期待已久的巧克力創作料理,入座之後,我瞥見他從廚房走出來,一個人默默地在餐廳某個角落用餐,當時並沒有上前和他打招呼(因為他並不認識我),但我狂拍餐的舉動恐怕引起了他的注意。
香料可可鮪魚,以可可碎片為佐料。
許華仁不只是執行長也是行政主廚,主掌所有的菜單設計。當天的菜色包括:巧克力烏魚子、紫蘇薑醋鳳螺、胡麻香橙鮮蝦沙拉、香料可可黑鮪魚、海鮮飯湯、金牌巧克力10款、可可茶或鮮果蜜。除了巧妙地運用巧克力入菜,當然最引人垂涎的就是可以一次嘗到10種口味的巧克力,服務人員還拿出一張列了22款巧克力的對照表,貼心標上當天是其中哪10款,有用不同可可比例的台灣豆製作的黑巧克力,也有調味加料的玫瑰荔枝可可碎、重磅火山豆巧克力等,同時品嘗就可以明顯感覺出不同巧克力的甜、酸、苦、香,我和友人熱烈地交換心得(單憑喜好的不專業品評)。※目前已無提供正餐,有午茶點心和巧克力評鑑組。
用厚木板一次陳列的各款巧克力非常炫目。
餐後,我們到莊園裡散步,整個園區整理得很漂亮,白色建築、綠蔭流水造景,很優雅舒心。園區裡部分區域種植著可可樹,也看到一架架曬在陽光下的可可豆,還有剖果莢工作區。此外,福灣也在2019年打造了一座「金牌巧克力夢工廠」,展示空間內有巧克力風味輪、世界各地的可可豆等相關知識介紹,一旁的玻璃窗內,是正在運轉製作巧克力的機器,而我們在參觀時又巧遇了執行長。
可可果堆成像小山一樣,剖果莢是非常需要人力的工作。
接著我們來到一樓座位區,進行事先預約的巧克力DIY,一邊聽著服務員解說,這時候又看到執行長進來巡視,應該是覺得這組客人認真得太可疑了,默默「跟蹤」我們吧,但也看得出來他在經營上許多事情都親力親為。
按捺了許久想要和他說話的心情,這次終於鼓起勇氣上前攀談,問執行長有沒有空聊聊?沒想到他很親切地答應了我這臨時的邀約。

踏入巧克力界的奇幻旅程

說「福灣巧克力」是台灣本土品牌中不可忽視的一支,一點都不為過,台灣的巧克力走向世界就是從福灣開始的。2015年許華仁創立福灣巧克力,2017年到海外參賽,奪得ICA世界巧克力大賽亞太區5金2銀1銅的佳績,讓世界看到台灣這個新興產區,也開啟了2018年ICA來台舉辦的契機。從此以後,福灣成了ICA世界巧克力大賽、AOC英國皇家學院巧克力大賽的常勝軍,到2021年為止,已累計超過百餘面獎牌,每年都推出令人驚豔的作品。
直接在園區裡曬可可豆。
許華仁聊起踏入巧克力界的緣分,原來是他在為福灣莊園尋找在地食材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屏東有人在種可可,他笑說自己本來不是這麼喜歡巧克力的人,只是那陣子剛好在做研究。後來和太太到義大利度蜜月時,他心想義大利應該有厲害的巧克力,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個ICA世界巧克力大賽,便去找得獎的巧克力來吃,這一試讓他非常驚豔:「哇!原來巧克力可以這麼好吃,跟紅酒、咖啡一樣,這麼多層次、這麼多風味。」
許華仁本身當過侍酒師,也喜歡喝茶、喝咖啡,他發現巧克力正走向講究風土這條路,於是開始認真投入鑽研,一頭栽進bean to bar的世界,後來更成為台灣首位得到IICCT認證的巧克力品鑑師。他謙稱自己因為「愛吃」而迷上這個全新領域,也告訴我bean to bar、tree to bar不只在台灣很新,在全球也是剛流行起來10年左右而已。

研發以台灣食材為基底的巧克力

福灣巧克力不僅連續5年來都是台灣在ICA世界巧克力大賽中奪牌最多的常勝軍,許華仁更開發出許多以在地食材為基底的巧克力。以台灣茶入味的就有紅茶、烏龍茶、鐵觀音、奶茶系列;其他特別的口味還有採用屏東長治台灣土肉桂葉的玉桂巧克力、屏東高樹玉蘭花的玉蘭巧克力、台灣馬告巧克力等;此外,他也嘗試酒類口味,以原創的「酵母發酵工法」,開發出啤酒酵母、紅酒酵母巧克力,更在2020-21 ICA世界巧克力大賽的參賽作品中首度嘗試使用金門高粱酒,獲選「風味調味與熟成特別獎」。
福灣巧克力的口味越來越多,每年都有新產品。
「有趣的是,我全世界跑了一圈之後,才發現原來台灣人在調味這方面有很強大的優勢。」許華仁說,他認為台灣很特別的是容納來自世界各地的異國料理,在飲食習慣上,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度很高,台灣人對於味覺的掌握和想像力資料庫很龐大,創作能力也很強。
談起參賽,他坦言前一兩年很在意,但後來就越來越想要做自己覺得好玩的東西,而有些東西好玩卻不一定適合比賽,例如一塊巧克力bar裡面如果成份分配不均勻就不適合,但他覺得這樣很繽紛有趣。如果是針對比賽,他說:「我要全世界沒有其他人做得出來的東西,只有台灣、只有我能做得出來,或是很有台灣代表性的東西。」對他來說,競爭者是世界上其他品牌的巧克力,「我們必須告訴消費者,為什麼我們的價錢跟Godiva一樣,但是你買到的是好它幾倍的品質,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可可產地旅行,打造六級產業

2017年底,福灣踏上Tree-To-Bar巧克力製作之路,一直以來也擁有最多的契作可可農, 根據福灣巧克力的官網資料顯示:2020年,收購屏東可可果的收果量達到320噸,與大約150位農友合作,廠內的可可巧克力原物料80%以上來自台灣,並持續往100%努力。
環境優美的福灣莊園很適合休閒遊憩。
契作、創作之外,許華仁更致力於發展可可的六級產業,也就是一級農業生產X二級農產加工X三級產品販售的發展模式,特別是與休閒產業相結合。福灣莊園本身就很有接待旅客的條件,而他也善用這個資源,2018年以來,園區便明顯增加許多國外遊客,幾乎每個月都有日本客,也有來自東南亞、歐美的客人。經營外國客原就是他們的本業之一,許華仁認為「可可產地旅行」更是福灣在亞洲、甚至全球很獨特的服務項目,台灣可說是全世界最安全、最容易到達的可可產地,不管去印尼、非洲還是中南美洲產區,都沒有那麼方便。
我們造訪的前幾天,剛好日本知名的巧克力大師土屋公二帶一團日本人來,許華仁也親自接待,他看到屏東巧克力開始有一些亮點效應,慢慢國際上注意到原來台灣有產可可,可以來屏東看可可、吃巧克力。
「我們賣的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獨特的巧克力文化。」許華仁說,談文化就包含吃、喝、氛圍和故事。在中南美洲可可代表的是藝術、和平、歡樂,來到台灣,他希望為可可創造充滿活力、歡樂、享受、知足的文化,「還有分享」,最後他特別強調了分享的重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