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A工傷一軍求償案 222人發回更審 受害勞工:永不妥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我們贏了!永不妥協。」RCA工傷訴訟案「一軍」246名受害勞工更審上訴今(11)天宣判,最高法院判決,其中更一審僅判24人獲賠共5470萬餘元確定,其餘222名「無外顯疾病」之受害勞工求償有理,全面勝訴,但賠償金額需發回高等法院更審,本案仍待後續審理。
RCA員工關懷協會理事長杜津珠表示,宣判成果讓人感到安慰,法院有顧慮到受害勞工的心理層面及身體自主權,是為重大的司法進步。
保守判決被推翻 最高法院認為「無外顯疾病」之受害者求償有理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於1992年關廠,在台營運20年間有上千員工被公司非法排放的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多種化學原料毒害致癌,受害者從2005年開始提起訴訟,並依提告時間分為一軍、二軍,其中再細分為A組「已死亡員工及其家屬」、B組「罹病員工」及C組「尚未發病者」。
RCA一軍案件共529名原告,在一、二審判決都是勞工勝訴;2018年時最高法院三審判決A、B組原則上都確定勝訴,262人確定獲賠。其中246人發回高等法院審理,多數為「無外顯疾病」的C組,最高法院認為高院審理未說明C組會員所受身體侵害與工作之因果關係。
2020年時本案發回高院更一審,當時卻判決222名RCA受害勞工敗訴,僅有24名因新增罹癌或程序完備後判賠。高院認為無外顯疾病者的C組會員代表不受損害,不能請求精神賠償等慰撫金,部分罹病者之疾病沒有符合國際三個單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等三機構所認定之疾病,協會及資方皆上訴。
本次最高法院更審判決推翻高院見解,律師代表林永頌表示,高院更一審原本認為原告RCA關懷協會沒有充分舉證責任,最高法院認為依照《民事訴訟法》規定,職業病案件舉證責任有其必要由資方負責,降低勞工舉證責任,因而發回高院。
對於「無外顯疾病」的C組會員,最高法院根據大法官解釋,勞工有身體自主性,工作環境的高濃度汙染會侵害勞工的身體權及健康權,超過勞工容忍程度,且身體自主權包含生理及心理完整性,RCA員工因罹病風險提高造成恐懼,超過一般人情況,不應該以部分醫學認定範圍才進行賠償。
林永頌說,最高法院甚至認為少數幾位任職RCA十幾天的勞工,也不能忍受不合理的工作環境,雇主有提供合理工作環境的義務,不得違反勞工身體自主權及健康權。
本案耗時多年,多位員工在訴訟過程中過世,本案賠償金額發回高等法院審理恐怕還要耗時一年時間才有最終結果。協會期望最高法院應直接判決賠償金額,然而最高法院解釋精神賠償需斟酌每人不同狀況,這是事實審的權限,最高法院不能自為判決,只能發回。
RCA員工關懷協會律師團
受害勞工勝訴 資方賴帳、不甩台灣法令?
工殤協會研究員賀光卍則表示,RCA勞工耗時20年抗爭與訴訟,讓社會看到女性在職場保護上不足之處,使用高濃度有機溶劑的工作環境讓許多在RCA工作的女性後續歷經流產、罹患子宮肌瘤或卵巢癌等,甚至要切除子宮。他認為最高法院勝訴判決是要告訴台灣的所有雇主,不要讓員工暴露在未管理有毒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殘害台灣的嬰兒」,也不要用高壓、高工時的勞動條件殘害女性同胞無法有好的孕育空間。
「RCA等相關公司完全沒有尊重台灣法院判決,藐視台灣法令。」林永頌提到,RCA、奇異公司、湯姆森等公司仍未賠償先前判決確定的本金加利息金額7億多元,相隔一年後自己才發現有媒體報導奇異公司在台灣具有150億元資產的工程款,並標下一台電工程案,律師團這才向奇異公司提起假扣押資產。
RCA「二軍」案將在4月21號二審宣判,律師團與協會期望二軍二審宣判也能夠遵循最高法院見解,判決受害勞工勝訴。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其他平台群眾集資相挺(原文日期:2022年03月11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月10日同時也是日本311福島核災前夕,由環團與民團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除了針對福島核災提出相關反思,也針對日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並危及核電廠相關設施提出反戰訴求......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等團體於3月9日到嘉義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抗議市府要求全國性工會申請冠上「嘉義市」,致使聯合工會成立一再拖延,影響醫療人員勞工權益......
「家庭照顧假,勞工要有薪!」「照顧假不夠用,七天要改十四天!」3月7日由婦女新知基金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等22個團體在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指出《性別工作平等法》從2002年三八婦女節施行至今屆滿20年,然而身兼家庭照顧重擔的女性勞工即便要申請「家庭照顧假」,至今仍困難重重......
「今天是西藏過年第三天,原本我們應該好好在家過年的,但是就連自己的國家都無法回去……」在台藏人學生、自由圖博學會成員慈仁塔青(Lhodrak Tharchin)感嘆說著。
反送中運動將滿三周年,流亡來台的上百位香港「手足」(反送中示威者),如今面臨難以取得定居身分,恐成為黑戶的生存危機......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說:「記憶過去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未來,並帶著愛與和平的決心繼續往前走。」
3月10日同時也是日本311福島核災前夕,由環團與民團組成的「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除了針對福島核災提出相關反思,也針對日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並危及核電廠相關設施提出反戰訴求......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等團體於3月9日到嘉義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抗議市府要求全國性工會申請冠上「嘉義市」,致使聯合工會成立一再拖延,影響醫療人員勞工權益......
「家庭照顧假,勞工要有薪!」「照顧假不夠用,七天要改十四天!」3月7日由婦女新知基金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等22個團體在勞動部前召開記者會,指出《性別工作平等法》從2002年三八婦女節施行至今屆滿20年,然而身兼家庭照顧重擔的女性勞工即便要申請「家庭照顧假」,至今仍困難重重......
「今天是西藏過年第三天,原本我們應該好好在家過年的,但是就連自己的國家都無法回去……」在台藏人學生、自由圖博學會成員慈仁塔青(Lhodrak Tharchin)感嘆說著。
反送中運動將滿三周年,流亡來台的上百位香港「手足」(反送中示威者),如今面臨難以取得定居身分,恐成為黑戶的生存危機......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說:「記憶過去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未來,並帶著愛與和平的決心繼續往前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失能補償 治療終止後,審定其身體遺存障害者,雇主應按平均工資及其失能程度,一次給予失能補償 治療終止:繼續治療仍不能期待治療的效果,ex: 截肢 經判定治療終止後,即使後續仍有治療、復健行為,勞工不得請求該段期間原領工資補償 計算:平均工資 x N 天 N 天參考失能等級表 死亡
工資補償 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每個月發薪日給 屬於補償金而不是工資,因此免納所得稅 雇主還是要幫勞工提勞退 6% 不能工作:若雇主要讓勞工從事其他非勞動契約所約定的工作,應與勞工協商 醫療期間,雇主不得終止契約 工資終結補償 若同時滿足以下 3
Thumbnail
許律師將從礦工工傷事件,討論職業災害與礦工的勞動權益,探討1984年臺灣發生三大礦災事件,以及中國礦災問題。除此之外,也提到了國家安全監管部門在中國的角色,並闡述中國頻頻發生礦災的原因以及礦工們的爭取權益的過程。
Thumbnail
一、真的可以保障消費者的醫療品質安全? 法案通過後,第十一條與第二十八條明定: 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高可處2000萬罰鍰。 兩千萬聽起來似乎很霸氣, 但如果是其他狀況,比如: 醫療機構執行未進行或未完成人體試驗的再生醫療, 最高罰兩百萬(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醫療機構執行未經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雇主未依規定為員工投保職災保險,員工職災死亡,後因雇主與遺屬達成和解給付400萬元,作為員工之職災死亡補償和解金,切結書簽署遺屬須拋棄對雇主就勞動契約與職業傷害所衍生之刑、民事、行政及勞動事件法等請求權。 問: 勞動法令相關補償或保險給付均在填補損害,而不在增加勞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所得。即同
Thumbnail
本文討論最高法院在112年度臺上字第244號民事判決中針對勞動契約終止的見解。內容包括績效考核方式的合法性,對於績效目標因工作內容變動亦需調整,以及績效目標不宜作為做為勞工績效考核的唯一標準,以符合解僱的最後手段性原則。
Thumbnail
名訶要看懂才能處理實務。 職災勞工醫療費用補償。 原領工資補償。 一次給付40個月平均工資,免除工資補償責任。 一次失能補償。 《勞基法》第59條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 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 付
Thumbnail
留職停薪是指勞工無需提供勞務、僱主無需支付工資的狀態。根據最高法院的判決,除了特定情況,僱主有權準駁勞工的留職停薪申請。在申請留職停薪前,勞工需確認是否符合法定規定,以免僱主有權解僱。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失能補償 治療終止後,審定其身體遺存障害者,雇主應按平均工資及其失能程度,一次給予失能補償 治療終止:繼續治療仍不能期待治療的效果,ex: 截肢 經判定治療終止後,即使後續仍有治療、復健行為,勞工不得請求該段期間原領工資補償 計算:平均工資 x N 天 N 天參考失能等級表 死亡
工資補償 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每個月發薪日給 屬於補償金而不是工資,因此免納所得稅 雇主還是要幫勞工提勞退 6% 不能工作:若雇主要讓勞工從事其他非勞動契約所約定的工作,應與勞工協商 醫療期間,雇主不得終止契約 工資終結補償 若同時滿足以下 3
Thumbnail
許律師將從礦工工傷事件,討論職業災害與礦工的勞動權益,探討1984年臺灣發生三大礦災事件,以及中國礦災問題。除此之外,也提到了國家安全監管部門在中國的角色,並闡述中國頻頻發生礦災的原因以及礦工們的爭取權益的過程。
Thumbnail
一、真的可以保障消費者的醫療品質安全? 法案通過後,第十一條與第二十八條明定: 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高可處2000萬罰鍰。 兩千萬聽起來似乎很霸氣, 但如果是其他狀況,比如: 醫療機構執行未進行或未完成人體試驗的再生醫療, 最高罰兩百萬(第二十八條第二項); 醫療機構執行未經中央主管機關
Thumbnail
雇主未依規定為員工投保職災保險,員工職災死亡,後因雇主與遺屬達成和解給付400萬元,作為員工之職災死亡補償和解金,切結書簽署遺屬須拋棄對雇主就勞動契約與職業傷害所衍生之刑、民事、行政及勞動事件法等請求權。 問: 勞動法令相關補償或保險給付均在填補損害,而不在增加勞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所得。即同
Thumbnail
本文討論最高法院在112年度臺上字第244號民事判決中針對勞動契約終止的見解。內容包括績效考核方式的合法性,對於績效目標因工作內容變動亦需調整,以及績效目標不宜作為做為勞工績效考核的唯一標準,以符合解僱的最後手段性原則。
Thumbnail
名訶要看懂才能處理實務。 職災勞工醫療費用補償。 原領工資補償。 一次給付40個月平均工資,免除工資補償責任。 一次失能補償。 《勞基法》第59條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 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 付
Thumbnail
留職停薪是指勞工無需提供勞務、僱主無需支付工資的狀態。根據最高法院的判決,除了特定情況,僱主有權準駁勞工的留職停薪申請。在申請留職停薪前,勞工需確認是否符合法定規定,以免僱主有權解僱。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