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爭議

含有「勞資爭議」共 13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今天我們再次從「工具型隱喻」出發,帶你認識另外五種也非常貼近人資實務、更細膩真實的 HR 類型。 也許你不是斧頭型的開路者,也不是刀片型的雕刻師,但你或許是那把被低估卻不可或缺的~人資工具裡的靈魂。
Thumbnail
今天我們從工具的視角來談 HR。 有些 HR 細膩如刀片,精準、敏感、 處理細節毫不馬虎;有人強勢如斧頭,果決、有力、能在混亂中開路。 這不是在貼標籤,而是要讓你思考:你現在的特質,是否被用在正確的場域?
Thumbnail
一家大型金融公司為應對市場變化,決定調整旗下理財專員的獎金計算方式,特別是引入了新的銷售目標。然而,專員們對此感到不滿,認為這項變動造成他們收入減少,且並未事先徵求同意。此時,公司的企業工會挺身而出,提起了勞動事件法第40條的不作為訴訟,請求停止適用新的獎金計算方式。 工會主張,公司在調整如此重要
本文探討台灣企業即使遵守勞基法甚至優於法規,仍可能面臨勞資爭議及罰款的風險,以工時認定為例說明。文章提出企業需建立完善的制度,讓員工明確記錄工時並提出佐證,降低勞資爭議風險,並呼籲企業與員工良好溝通,及早解決問題。
考題反映社會關注:勞動議題進入教育現場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試題中,出現兩題關於勞動議題的考題,一題談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提升,一題則聚焦於勞資爭議中,法律如何保障勞工面對雇主的權力不對等。如果學校的考試已經開始重視勞動正義與社會公平,我們在家庭裡,又和孩子談過這些事嗎? 答案背後的社會現實:學習
小林兢兢業業地做了四年司機,天天準時出車,假也很少請。 直到有一天,他離職了。順便向公司申請折算未請休的特休。 「我總共做了超過四年啊,依法應該總共有34天假吧?」小林心裡這麼想著。 沒想到,公司卻回覆說:「公司是用曆年制度啊,天數沒這麼多」 究竟,小林的特休權益要何去何從呢?讓我們娓娓道來...
Thumbnail
每次看到勞資爭議的新聞,是不是都會有種「怎麼又是這種事」的既視感?其實,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全國每年都有超過2萬5千件的勞資爭議案件,而且常常都是因為「錢沒算清楚」或是「解僱不當」這類老問題。今天就帶大家快速了解,企業最容易踩到哪些勞動法的地雷,還有該怎麼做才能穩穩避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說明加班費的相關規定,包含加班費的計算方式、補休的規定、以及僱主常見的違法行為。文章也提醒僱主應依法給付加班費,並提供員工維護自身權益的方法。
Thumbnail
「資遣」是指公司因法定原因需裁減人力,提前通知員工終止勞動契約、並發給資遣費之行為,此與針對員工個人原因的解雇不同。依《勞動基準法》第11條,雇主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能合法資遣員工,並須給予提前預告及資遣費。本文來談論資遺如何合法!
Thumbnail
許多公司在資遣勞工前,都會要求勞工簽署「合意資遣同意書」,然而這是一個必要的程序嗎?簽屬該文書對於勞、資雙方有甚麼影響?平心而論,以個人實務中接觸到的一些案子,人資夥伴自己都搞不清楚此程序的必要性與目的,如何期待勞工會願意配合簽署呢?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