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華為的明天何去何從?

2022/03/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獲釋,由加拿大返回中國。華為曾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品牌,專產高階手機,然而在中美貿易戰和「共同富裕」政策的夾擊下,地位已大不如前,它還有中興之日嗎?
據IDC指出,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雖在2020年第二季躍居世界龍頭,但隨後美國的出口禁令,讓它再難採購手機所需的高性能晶片,今年3月後,華為竟退出全球手機前五大廠之列。
為此,華為獨立的第一戰,打響於開發新系統鴻蒙。我十分好奇鴻蒙、IOS和Android的差別,也託朋友在中國大陸買了一支。其系統操作和安卓沒有太大差別,但光買手機不含運送時間,就等了一個月。本以為是中美貿易戰後的愛國情操缺貨潮,怎知華為員工表示,是晶片缺口導致手機不及生產。
美國的晶片禁令,確實打擊了華為在高階手機的布局,那麼華為為何不自己生產晶片呢?答案顯而易見。五年前中國晶片龍頭紫光集團曾說「我就是錢多」,並誇口要買下台灣的聯發科和台積電;五年過去了,用錢砸出來的紫光不敵半導體產業投資回報的長週期和晶片研發的高門檻,最終在2021年7月申請破產重整。高階技術,畢竟不是一蹴可幾的事,砸錢也是徒然。
華為目前致力發展5G、雲端服務、人工智慧等新項目,但核心技術空白,而缺乏出口國的合作,怕也陷入無用武之地。它受外國勢力壓迫的同時,在中國的處境其實也頗弔詭。
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政策,第一個打擊的就是大陸的科技及娛樂產業,兩者皆美國精神十足──最早開啟娛樂經濟大門的,就是美國;而矽谷科技業的高本夢比,哪怕尚未獲利,其居高不下的股價依然吸引千萬後進,因此中國推行的新政策很難不讓人解讀為中美貿易衝突的續集,延燒全球,上演斷鏈和掐住技術核心的劇情,結局當然是中國只得被迫將產業發展重心從科技業轉移到製造業。
一道晶片限制令,中國的第一智慧型手機品牌就重摔一跤,與此相比,製造業帶來的收益更加真實,想當年台灣就是製造業工廠在台不符成本,因而大量遷到中國和東南亞,才造成產業空洞化。
當全世界都往高科技靠攏,唯獨中國棒打科技與娛樂業,難道中國不想扶植出下一個華為?他當然想,但大勢已去。美國掐緊核心技術,中國又無法自己培育科技核心企業,雪上加霜。
再加上隱私、資安問題,加劇各國對中國的疑慮,即使美國近期同意出口車用晶片給華為,但晶片層級失之千里,迎回了孟晚舟,卻拜別了高科技產業,華為的明天何去何從?
退一步想,美國壟斷數位世界也不健康,我樂見不論是中國、印度還是歐盟能竄出新勢力,與之抗衡。全球的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市場的多樣性,才是世界平衡發展的關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80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