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很難看到北國風情的黃金麥浪,台中市大雅區是國內少數可以看到大面積種植小麥的地方,這個星期開始小麥將陸續收割,假日可以到大雅區秀山路、大林路永興宮一帶,看黃金麥浪,拍拍美照。
大雅是記者工作起點
大雅是我從事記者工作的起點,對它有份獨特情感。大學剛畢業,被分派到大雅及周邊地區時,中科尚未進駐,農業是重要產業,按例會去拜訪農會。
雖然媽媽有一半閩南人血統,閩南語會聽但說得不輪轉的客家妹子,要和年齡50至60歲、講閩南語的農會理事、理事長聊天,實在很困難,於是開始問起當地農特產,就這樣第一次看到小麥、薏仁長相。
日據時代開始種小麥
大雅種麥的歷史從日據時代開始,當時種植兩期水稻,在秋季收割後,就有農民在春耕前種植小麥,增加糧食生產量,當時種植未經改良品種,產量不高。
在民國60至70年代,限制酒類進口,公賣局(後來的台灣菸酒公司)紹興酒當紅,酒廠發現紹興酒中加入小麥,可以增加風味。
受進口小麥衝擊產量減
因此,台中區改良場開始研發及找適合培育的地方,當時選定台中大雅及彰化秀水、二林這些地方,大雅種植小麥之面積高達700百公頃。
後來,酒廠考量價格改用進口小麥,沒有保證收購之下,種植面積銳減。台灣種麥面積小成本高,在減少食物里程、提高糧食自給率這些觀念尚未風行前,小麥種植幾乎絕跡。
長期與金門契作
大雅農民會一直種植小麥,是因為透過農改場牽線契作,提供金門農民種植小麥採種用。金門高粱酒極為知名,原料為小麥與高粱,但金門氣候不穩,麥種發芽率不高,大雅麥種發芽率比較高,而委託大雅農會找農民種植,種植面積維持在70幾公頃到100公頃之間。
當時的員林村長(台中縣市合併後改為員林里)張文炎是幾位大規模種麥的農民之一,由於台灣小麥採收時間比日本早,日本小麥收割機或烘乾機廠商,會到張文炎家及小麥田測試機器。因為種麥歷史悠久,大雅農家常拿小麥做麥茶、小麥米香。
小麥文化節打響知名度
從民國93年起,每年舉辦的大雅小麥文化節,慢慢將大雅小麥打響知名度。起源是在地陶藝家、花市經理、文史工作者想要振興地方特色,找張文炎幫忙,一起找經費,舉辦了第一屆小麥文化節,後來農會、公所陸續加入共同舉辦行列。
近10年來,減少食物里程環保觀念興起,台灣各地種麥面積慢慢增加,也在辦各種推廣活動,不過,在我心中,大雅永遠是台灣的小麥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