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受心理疾病所苦或是演技精湛操縱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久以前看過紀實小說《24個比利》,知道比利是美國知名的多重人格罪犯,擁有24個人格。書中的內容多數已經忘記,看到Netflix《24個比利》紀錄片,決定重溫一下。比利真名為威廉密里根,從小遭受繼父毆打和性暴力虐待。這一段極悲慘的童年,使他分裂出不同人格,用來保護自己。

犯案被捕卻表現出毫不知情

在1977年,密里根因為搶劫和姦殺三名女性被捕,審訊過程,他表現得無辜且對案情毫不知情,警方請來精神科醫師韋伯診斷,發現他擁有多重人格,被判無罪,但強制送進州立醫院進行治療。醫院裡的醫師不認為有多重人格這種疾病,使他的病情並未獲得改善,在1988年獲釋放,結束了10年的治療。
4集的紀錄片,很認真的蒐集採訪過或報導過密里根的報紙、電視影片,採訪相關辦案警官、檢察官、法官、鑑定團、心理醫師、親友等,並找來其他學者專家來談密里根及多重人格,試圖用旁觀者角度,去還原密里根這個充滿爭議的主角,犯罪後,在心理醫師面前、醫院中、鎂光燈下所呈現的多種樣貌。
《24個比利》紀錄片劇照

帶領觀眾去思考

紀錄片全程帶領觀眾去思考:密里根是深受心理疾病所苦的病患,還是演技精湛的狡滑罪犯?或兩者皆是?
接受訪談的人大致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比利在犯下那些連續罪行時,不受主人格及善良的那幾個人格控制,因此對犯罪沒有記憶。
片中佐以大量密里根接受偵訊、鑑定、治療等留下的影像,他講話的口音有美國方言、純正英國腔、中東腔,心智測驗有時高有時低,連性別也不一樣,去顯示他的多重人格患。
另一派心理學家及媒體記者則認為密里根沒有多到24個人格,那是童年受虐養成的討好型人格,受到負責鑑定專家引導,呈現出他們想要的樣子,這樣既可討好專家,又能脫罪。
《24個比利》紀錄片劇照

被引導出這麼多人格?

片中一段密里根的影片,他迷惑地說:「是那個女士(韋伯醫師)說的那些人在我體內嗎?」另外,訪問醫院人員,知道密里根以阿拉伯人人格寫的那封阿拉伯文信件,是叫同在醫院治療、會阿拉伯文的病友幫他寫的,且時常叫病友教他說阿拉伯話。
密里根名氣太大,結束治療獲釋重回社會遇到很多阻礙,他逃離監控去找哥哥期間,把室友殺了,因為找不到屍體及明確事證,無法定罪。
被逮捕後,法院找來波士頓外部專家朱醫師觀察一星期評估,朱醫生說:「比利很配合,他對這次評估很感興趣,但他也極想讓留下他精神狀態穩定的現象,但我隱約覺得受到他的操縱,我覺得他的人格融合還算穩定,不再出現分裂狀況,他對其他人不太可能有多大危險。」

獲釋後持續犯輕罪

法院因他的多重人格已經融合,將他釋放。密里根的妹妹說《24個比利》小說中有一部份是虛構的,才發現原來過去看的紀實小說,並不完全紀實。
獲釋後的密里根沉迷賭博、毒品、酗酒,精神狀況不穩,常威脅人要「殺了你」,犯不少輕微罪行,也曾到好萊塢度過紙醉金迷的生活。2010年罹癌,他十分恐懼,仍繼續酗酒,2014年去世。
紀錄片訪問了最後陪伴照顧密里根的姪女,她說,叔叔臨終前曾問她:「你認為上帝會寬恕我這輩子中的所作所為嗎?我殺了人,你認為祂還會原諒我嗎?」人之將死,似乎為殺人感到懺悔。
密里根的哥哥、妹妹相信密里根有多重人格,為思覺失調症所苦,也確實殺了室友。
哥哥說:「如果他真的像外界說的那麼聰明,策劃出世上最大的騙局,就不會犯下那麼愚蠢的錯誤。」

家暴施虐是悲劇源頭

當年負責密里根案件警官、檢察官認為,無論比利是否真為多重人格,都應該把他所犯下的罪分開看待,犯案者確實是他,受害者的死亡及傷害無法彌補。
心理、身心疾病乃非常專業的領域,連專家都可能被引導或操控,更何況是身為凡人的我們呢?密里根是家暴的受害者,卻變成施暴者,家暴施虐才是《24個比利》悲劇真正的源頭。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7會員
40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客氣地LINE承接業務的單位小主管說:「因大老闆特別詢問是否有將務上重要的聯絡資料移交,重新去檢視發現聯絡資料散見於各子資料夾中,不易查閱,特別另外把聯絡資料都挑出來,重新再傳一次給您。」
並不是所有建管課公務員都肯加入「快單費」集團,「皇帝」會技巧性地讓這些人去審建照發得少的偏遠地區,或者趁他休假時,由代班人處理,平時更聯合集團成員排擠他。
韓國作家沈熙正所著的「不必口吐荊棘,也能自信鋒利」這本書,書中金句「溫柔堅定的表達,遠勝咄咄逼人的不安。」覺得很適合呂老師及我們這些職場老鳥思考。
阿志說,那個交友網站入口有詢問是否年滿18歲,選滿18歲才能進入,所以他以為女孩滿18歲了,交往過程交談時,覺得女孩比想像中天真幼稚。
我的客家小炒是跟小哥學的,小哥的秘訣是:「豬肉要完全爆香把油逼出來,再淋醬油、米酒。」米酒是美味關鍵,坊間很多餐館炒的客家小炒沒有淋米酒,不夠到位。
前一段感情的陰影,會影響著現在的感情或婚姻,而且,一直陰魂不散。
客氣地LINE承接業務的單位小主管說:「因大老闆特別詢問是否有將務上重要的聯絡資料移交,重新去檢視發現聯絡資料散見於各子資料夾中,不易查閱,特別另外把聯絡資料都挑出來,重新再傳一次給您。」
並不是所有建管課公務員都肯加入「快單費」集團,「皇帝」會技巧性地讓這些人去審建照發得少的偏遠地區,或者趁他休假時,由代班人處理,平時更聯合集團成員排擠他。
韓國作家沈熙正所著的「不必口吐荊棘,也能自信鋒利」這本書,書中金句「溫柔堅定的表達,遠勝咄咄逼人的不安。」覺得很適合呂老師及我們這些職場老鳥思考。
阿志說,那個交友網站入口有詢問是否年滿18歲,選滿18歲才能進入,所以他以為女孩滿18歲了,交往過程交談時,覺得女孩比想像中天真幼稚。
我的客家小炒是跟小哥學的,小哥的秘訣是:「豬肉要完全爆香把油逼出來,再淋醬油、米酒。」米酒是美味關鍵,坊間很多餐館炒的客家小炒沒有淋米酒,不夠到位。
前一段感情的陰影,會影響著現在的感情或婚姻,而且,一直陰魂不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畢比模型的八維功能,並以四個真實案例說明人格分析的影響力。透過職場和家庭情況,解釋了人格分析對人生的影響。
Thumbnail
James Fallon 作為長期研究心理變態者大腦的科學家,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大腦圖像,與重刑犯同樣符合心理變態的特色。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犯罪者與教授之間決定性的差異?意外發現的家庭犯罪史,又是否在生物學上暗示他天生變態?
Thumbnail
13、1997年\《向邪惡追索》\Even the Wicked 自稱是「人民的意志」的威爾,會先寫一封信到《每日新聞》的專欄,再用私刑處置法律無法制裁的惡棍——兒童殺手、黑幫老大、炸墮胎診所的凶手、黑人種族主義者。史卡徳這次的當事人是讓兒童殺手恢復自由的律師,下個被「人民的意志」處決的就是他……。
Thumbnail
人格到底是什麼? 心測結果準是巴納姆效應? 這期跟大家分享MBTI簡單判別,也介紹一部關於情緒影響人格、人際關係發展的電影 人格構成:「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潛意識;「自我」是有意識,個人的生物慾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想要完美。 MB
02/28/2010 24個比利 這次出差,有個很大的收穫 和朋友聊天聊到了早上四點 講到我的人格傾向. 每個人多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24個比利了 一個人的人格可以分裂成24個 當然我沒有所謂的人格分裂 只是隨著工作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面向 至少 我認為一般人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測試過MBTI人格分析呢?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MBTI早在1944年發表,由邁爾斯及布里格斯建構而成,她們參考了知名心理學大師榮格的著作,並將原本艱深難懂的榮格認知功能整理得讓人更容易理解,而MBTI評量工具旨在幫助識別健康行為中的感知和判斷模式。第一次知道這個MBTI名詞時,
Thumbnail
當我們聽到「病態人格」時會想到的是電影裡喪心病狂的殺人魔,抑或是面對警方訊問時泰然自若的冷酷模樣? 事實上,根據《病態人格》這本書中的描述,以上兩者皆是病態人格的特徵,而且還擁有許多看似值得讚許的特質,比如具有高度積極性,而且還深具魅力又特別引人注目,厲害的是還能輕易贏得他人的信任,以至於
Thumbnail
雖然這本書列入心理學類別,不過內容甚少觸及心理學理論。因為這書主要描述作者在Napa State Hospital,人稱罪惡之城「蛾摩拉」的司法精神病院擔任精神科醫生的親身經歷。 所謂司法精神病院,就是罪犯判定為精神狀態失常,之後送往治療的地方。不難想像,那處住的大多是無惡不作的可怕瘋子。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畢比模型的八維功能,並以四個真實案例說明人格分析的影響力。透過職場和家庭情況,解釋了人格分析對人生的影響。
Thumbnail
James Fallon 作為長期研究心理變態者大腦的科學家,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大腦圖像,與重刑犯同樣符合心理變態的特色。 究竟是什麼因素,造成犯罪者與教授之間決定性的差異?意外發現的家庭犯罪史,又是否在生物學上暗示他天生變態?
Thumbnail
13、1997年\《向邪惡追索》\Even the Wicked 自稱是「人民的意志」的威爾,會先寫一封信到《每日新聞》的專欄,再用私刑處置法律無法制裁的惡棍——兒童殺手、黑幫老大、炸墮胎診所的凶手、黑人種族主義者。史卡徳這次的當事人是讓兒童殺手恢復自由的律師,下個被「人民的意志」處決的就是他……。
Thumbnail
人格到底是什麼? 心測結果準是巴納姆效應? 這期跟大家分享MBTI簡單判別,也介紹一部關於情緒影響人格、人際關係發展的電影 人格構成:「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潛意識;「自我」是有意識,個人的生物慾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想要完美。 MB
02/28/2010 24個比利 這次出差,有個很大的收穫 和朋友聊天聊到了早上四點 講到我的人格傾向. 每個人多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24個比利了 一個人的人格可以分裂成24個 當然我沒有所謂的人格分裂 只是隨著工作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面向 至少 我認為一般人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測試過MBTI人格分析呢?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顯示,MBTI早在1944年發表,由邁爾斯及布里格斯建構而成,她們參考了知名心理學大師榮格的著作,並將原本艱深難懂的榮格認知功能整理得讓人更容易理解,而MBTI評量工具旨在幫助識別健康行為中的感知和判斷模式。第一次知道這個MBTI名詞時,
Thumbnail
當我們聽到「病態人格」時會想到的是電影裡喪心病狂的殺人魔,抑或是面對警方訊問時泰然自若的冷酷模樣? 事實上,根據《病態人格》這本書中的描述,以上兩者皆是病態人格的特徵,而且還擁有許多看似值得讚許的特質,比如具有高度積極性,而且還深具魅力又特別引人注目,厲害的是還能輕易贏得他人的信任,以至於
Thumbnail
雖然這本書列入心理學類別,不過內容甚少觸及心理學理論。因為這書主要描述作者在Napa State Hospital,人稱罪惡之城「蛾摩拉」的司法精神病院擔任精神科醫生的親身經歷。 所謂司法精神病院,就是罪犯判定為精神狀態失常,之後送往治療的地方。不難想像,那處住的大多是無惡不作的可怕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