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看過紀實小說《24個比利》,知道比利是美國知名的多重人格罪犯,擁有24個人格。書中的內容多數已經忘記,看到Netflix《24個比利》紀錄片,決定重溫一下。比利真名為威廉密里根,從小遭受繼父毆打和性暴力虐待。這一段極悲慘的童年,使他分裂出不同人格,用來保護自己。
犯案被捕卻表現出毫不知情
在1977年,密里根因為搶劫和姦殺三名女性被捕,審訊過程,他表現得無辜且對案情毫不知情,警方請來精神科醫師韋伯診斷,發現他擁有多重人格,被判無罪,但強制送進州立醫院進行治療。醫院裡的醫師不認為有多重人格這種疾病,使他的病情並未獲得改善,在1988年獲釋放,結束了10年的治療。
4集的紀錄片,很認真的蒐集採訪過或報導過密里根的報紙、電視影片,採訪相關辦案警官、檢察官、法官、鑑定團、心理醫師、親友等,並找來其他學者專家來談密里根及多重人格,試圖用旁觀者角度,去還原密里根這個充滿爭議的主角,犯罪後,在心理醫師面前、醫院中、鎂光燈下所呈現的多種樣貌。
帶領觀眾去思考
紀錄片全程帶領觀眾去思考:密里根是深受心理疾病所苦的病患,還是演技精湛的狡滑罪犯?或兩者皆是?
接受訪談的人大致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比利在犯下那些連續罪行時,不受主人格及善良的那幾個人格控制,因此對犯罪沒有記憶。
片中佐以大量密里根接受偵訊、鑑定、治療等留下的影像,他講話的口音有美國方言、純正英國腔、中東腔,心智測驗有時高有時低,連性別也不一樣,去顯示他的多重人格患。
另一派心理學家及媒體記者則認為密里根沒有多到24個人格,那是童年受虐養成的討好型人格,受到負責鑑定專家引導,呈現出他們想要的樣子,這樣既可討好專家,又能脫罪。
被引導出這麼多人格?
片中一段密里根的影片,他迷惑地說:「是那個女士(韋伯醫師)說的那些人在我體內嗎?」另外,訪問醫院人員,知道密里根以阿拉伯人人格寫的那封阿拉伯文信件,是叫同在醫院治療、會阿拉伯文的病友幫他寫的,且時常叫病友教他說阿拉伯話。
密里根名氣太大,結束治療獲釋重回社會遇到很多阻礙,他逃離監控去找哥哥期間,把室友殺了,因為找不到屍體及明確事證,無法定罪。
被逮捕後,法院找來波士頓外部專家朱醫師觀察一星期評估,朱醫生說:「比利很配合,他對這次評估很感興趣,但他也極想讓留下他精神狀態穩定的現象,但我隱約覺得受到他的操縱,我覺得他的人格融合還算穩定,不再出現分裂狀況,他對其他人不太可能有多大危險。」
獲釋後持續犯輕罪
法院因他的多重人格已經融合,將他釋放。密里根的妹妹說《24個比利》小說中有一部份是虛構的,才發現原來過去看的紀實小說,並不完全紀實。
獲釋後的密里根沉迷賭博、毒品、酗酒,精神狀況不穩,常威脅人要「殺了你」,犯不少輕微罪行,也曾到好萊塢度過紙醉金迷的生活。2010年罹癌,他十分恐懼,仍繼續酗酒,2014年去世。
紀錄片訪問了最後陪伴照顧密里根的姪女,她說,叔叔臨終前曾問她:「你認為上帝會寬恕我這輩子中的所作所為嗎?我殺了人,你認為祂還會原諒我嗎?」人之將死,似乎為殺人感到懺悔。
密里根的哥哥、妹妹相信密里根有多重人格,為思覺失調症所苦,也確實殺了室友。
哥哥說:「如果他真的像外界說的那麼聰明,策劃出世上最大的騙局,就不會犯下那麼愚蠢的錯誤。」
家暴施虐是悲劇源頭
當年負責密里根案件警官、檢察官認為,無論比利是否真為多重人格,都應該把他所犯下的罪分開看待,犯案者確實是他,受害者的死亡及傷害無法彌補。
心理、身心疾病乃非常專業的領域,連專家都可能被引導或操控,更何況是身為凡人的我們呢?密里根是家暴的受害者,卻變成施暴者,家暴施虐才是《24個比利》悲劇真正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