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中學生和音樂課呂老師,在課堂上因報告內容及錄影叫囂爭議,成為這兩天最熱門的話題。從影片看來,音樂課一年級學生做報告,超前提及高二課程南北管樂,呂老師要求刪短,學生和老師力爭,惹怒呂姓女老師而怒斥:「那你來上課嘛!」、「你來當老師!」「你這是對老師的態度嗎?」、「現在的學生可怕到極點!」
無法調適及面對挑戰
影片呈現的是當時一小段的課堂實況,我不想去評論是非,但看到的是在同一職場30多年的老師,無法調適及面對學生挑戰的困境,轉而拿出老師權威要求學生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卻不說明道理。
如果老師事先有明訂每組報告時間、範圍、評分標準,大可語氣溫和地告訴學生,因為超出報告規定時間請自行縮短,有沒有報告到範圍主題,會是重要評分標準,根本不需要惱怒。
在職場上,做同一工作十年、二十年的上班族如果未更新觀念和技能,會碰到和呂老師一樣的問題,通常是怕人知道自己不思長進、說不出道理、老鳥變不出新把戲,才會惱怒地發起脾氣,甚至抬出老師、主管、前輩的權威,試圖壓制別人。
「不必口吐荊棘,也能自信鋒利」這本書很適合呂老師及我們這些職場老鳥看。
《不必口吐荊棘,也能自信鋒利》
最近剛看完韓國作家沈熙正所著的「不必口吐荊棘,也能自信鋒利」這本書,書中金句「溫柔堅定的表達,遠勝咄咄逼人的不安。」覺得很適合呂老師及我們這些職場老鳥思考。
作者處在高度競爭的記者行業20年,因為害怕被瞧不起或占便宜,變成了口吐利刃的毒舌派。話中總是帶刺,不僅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導致職場不順、人際關係惡化。
沈熙正開始觀察那些受訪的成功人士,發現皆有共同的特點:「好好說話」。不用張牙舞爪、虛張聲勢的吹噓或強壓辯論,而是用溫柔堅定的述說,去彰顯言之有理。
每天檢討說出口的話
作者建議每天檢討自己說出口的話,有時我們會在不經意間說出冒犯人的負面話語,卻毫無自覺。每天回憶記錄自己的言行,便能找出禍從口出的源頭,改掉容易得罪人的失言毛病。
我當記者時,就像沈熙正一樣,和同業互動、質疑採訪對象,刀光劍影,尤其是同業之間互虧及鬥嘴毒舌,言詞更為鋒利。有一次在家和先生談論時事,自以為是大放厥詞,先生淡淡地說一句:「我們又不是在開辯論會,有必要這樣嗎!」讓我驚覺,在家要收歛鋒芒。
語氣溫和、態度堅定
轉業之後,更發現很多同事講話「語氣溫和、態度堅定」,溫和地拒絕我的要求,害得我若生氣罵人,似乎反而站不住腳。
更令我敬佩的是一位高層長官,會議中聽了大家陳述意見之後,他總能不慍不火地明確指出需要加強及注意的地方,一語中的;一不像另一名高層長官,總是語帶恐嚇說:「會議有錄音,大家會中承諾的KPI都要達到。」
理直氣和,有話好好說,好好說話,更有助於彼此溝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