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像身體的第二個大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現在的科學進步到從外太空到小如奈米般的世界似乎都在人類掌控下,讓我們有了信賴專家的信心。但是,其實,一直到最近,我們對自己腸子內的世界不太了解,原因是我們很難複製或觀察腸子裡眾多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狀態。
最近周邊有許多朋友每天買細菌來吃,以前總以為「萬惡的細菌」,現在了解,細菌裡也有好人,也是人類維持健康與正常生長所不可或缺的同伴。
隨著愈來愈多的研究出爐,聰明的商人立刻推出各種益生菌的產品,也是養生保健食品裡重要的項目。當代生活在阻絕一切微生物的過程當中,也將好的微生物排除在外,以致於產生了許多新的現代疾病,包括過敏症及許多查不出病源的自體免疫疾病。
如果對科學史有點認識的話,我們就會常常提醒自己,要謙虛一點,要開放胸襟與腦袋,要懂得質疑也要學會觀察與驗證。
醫學史也算科學史的一部分,當我們知道八、九十年前的西方主流醫學,外科的常規治療,甚至可說是唯一的治療就是放血,而內科還在將死人的器官當作萬用藥材,恐怕會覺得匪夷所思。其實也不用太訝異,畢竟一百多年前大部分的科學家還相信一堆髒衣服會長出小老鼠。
當然,現在的科學進步到從外太空到小如奈米般的世界似乎都在人類掌控下,讓我們有了信賴專家的信心。但是,其實,一直到最近,我們對自己腸子內的世界不太了解,原因是我們很難複製或觀察腸子裡眾多微生物交互作用的狀態。
我們每個人的DNA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跟周遭任何一個人相同,但是我們腸道裡的微生物聚落頂多只有百分之十跟別人一樣,而腸子裡的微生物以細胞數量來說,是我們全身數量的十倍,若以基因種類來看,每個人有二萬多個基因,而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所帶來的不同基因就有上千萬個,所以不管以細胞數或基因數來看,我們是由微生物所組成的。
最近這幾年開始了許多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也慢慢破解了許多謎團。甚至有些科學家還發現,腸道裡有複雜的神經系統,簡直像身體的第二個大腦,這也印證了很多企業家表示過的,在面對許多決策時,感覺有問題時腸道就會不舒服。
這些年有許多以科學為包裝,但顯然就是詐財的偽科學,為了販售高價養生保健產品而空口說白話,在這訊息混亂的時代,難免會使得許多學科學的人以及相信西方傳統主流醫學的人心有疑慮。
有這樣質疑的坊間的人是對的,我們不只要對網路上來路不明的訊息質疑,其實也要對現今的主流醫學質疑。
總覺得食品就是食品,應該不必花昂貴的費用,對我們身體健康真正有幫助的東西,就是吃在大自然長出的真正食物,而且,也只有對我們周遭環境友善的東西,對我們的健康才是有幫助的。
換句話說,接近大自然與所有生命和諧相處,是人類未來唯一的出路,也是必須推動的新生活運動。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住在山裡面有二大好處,第一是空氣新鮮無汙染,這對飽受pm2.5威脅的都市人來說,是再貴的豪宅也無法取代的優點,第二個好處是安靜,可以聆聽天籟。 以前住在城市裡,習慣性的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音樂或節目,就只是用這些聲音隔絕屋外喧囂的車聲與噪音。 直到搬到山裡,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
最近與旅居英國的朋友利用返台省親的機會碰面,知道他想在退休後回台灣創立時間銀行的社會企業。他想推動的模式與瑞士及台灣正在做的不同,不以長照老人為標的,而是擴及所有年齡層的交換服務,跟英國比較像。
(一)做自己的執行長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必須有效地做自己的執行長。你可以自己選擇,知道什麼時候該改變路線。要把事情做好,你必須培養對自己的深刻了解,包括(一)你如何學習?(二)你做事的方法為何?(三)你如何與他人共事?(四)你的價值觀為何?(五)你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出最大的貢獻?」
前一陣子有個學校親職講座的邀請,指定的題目是有關孩子網路使用的問題,我找了一下之前的演講檔案,發現最近一次講這個主題是四年前,看了看內容,發現內容有一大半已經不切合這幾年的時代變化,要重新添加新資料。
曾經擔任法國總統多年的密特朗,在他過世前一刻,問守候在他床邊的老朋友皮耶神父:「神真的存在嗎?」 皮耶神父笑著回答:「傻孩子,你怎麼會問這麼愚蠢的問題?你想想過去你曾經把你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一個窮人,轉身之後的心情吧。就算做了如此愚笨的事,但是你的心情還是很愉快,這就是神存在的證據。」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住在山裡面有二大好處,第一是空氣新鮮無汙染,這對飽受pm2.5威脅的都市人來說,是再貴的豪宅也無法取代的優點,第二個好處是安靜,可以聆聽天籟。 以前住在城市裡,習慣性的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音樂或節目,就只是用這些聲音隔絕屋外喧囂的車聲與噪音。 直到搬到山裡,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
最近與旅居英國的朋友利用返台省親的機會碰面,知道他想在退休後回台灣創立時間銀行的社會企業。他想推動的模式與瑞士及台灣正在做的不同,不以長照老人為標的,而是擴及所有年齡層的交換服務,跟英國比較像。
(一)做自己的執行長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必須有效地做自己的執行長。你可以自己選擇,知道什麼時候該改變路線。要把事情做好,你必須培養對自己的深刻了解,包括(一)你如何學習?(二)你做事的方法為何?(三)你如何與他人共事?(四)你的價值觀為何?(五)你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出最大的貢獻?」
前一陣子有個學校親職講座的邀請,指定的題目是有關孩子網路使用的問題,我找了一下之前的演講檔案,發現最近一次講這個主題是四年前,看了看內容,發現內容有一大半已經不切合這幾年的時代變化,要重新添加新資料。
曾經擔任法國總統多年的密特朗,在他過世前一刻,問守候在他床邊的老朋友皮耶神父:「神真的存在嗎?」 皮耶神父笑著回答:「傻孩子,你怎麼會問這麼愚蠢的問題?你想想過去你曾經把你身上所有的錢都給了一個窮人,轉身之後的心情吧。就算做了如此愚笨的事,但是你的心情還是很愉快,這就是神存在的證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是我們身體的「第二大腦」,對於健康至關重要,不僅幫助消化,還合成維生素、影響免疫系統與情緒。19世紀,艾利·梅奇尼可夫首次發現腸道菌群對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其研究被一度忽視。隨著抗生素濫用帶來的後遺症顯現,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腸道微生物的價值。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大腦是一個獨特的禮物。構造複雜,形狀像核桃,重量2.8磅,大約只佔體重的2%;但卻用了我們體內20%的氧氣;並且消耗了成人60%的碳水化合物供應量(在小孩身上是75%)。         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大腦似乎一直在工作,他開啟了動物世界的演化。第一批原始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是我們身體的「第二大腦」,對於健康至關重要,不僅幫助消化,還合成維生素、影響免疫系統與情緒。19世紀,艾利·梅奇尼可夫首次發現腸道菌群對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其研究被一度忽視。隨著抗生素濫用帶來的後遺症顯現,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腸道微生物的價值。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你今天吃的東西在24小時之內,就將會衝擊到你明天的微生物體”   這部影片很有趣 腸道是人的第二個腦 不是大腦決定你想選擇的食物 而是自己養出來的腸道決定的 科學數據顯示 腸道每天都需要蔬果多樣性的纖維 纖維不足 微生物會吃腸道黏膜 黏膜被破壞 就容易發炎致病   吃很多糖就
Thumbnail
愛吃大餐又怕脹氣嗎?別擔心,跟妳說懶人的救星。文章介紹消化酵素和使用建議,並分享試吃心得。
Thumbnail
        大腦是一個獨特的禮物。構造複雜,形狀像核桃,重量2.8磅,大約只佔體重的2%;但卻用了我們體內20%的氧氣;並且消耗了成人60%的碳水化合物供應量(在小孩身上是75%)。         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大腦似乎一直在工作,他開啟了動物世界的演化。第一批原始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飲食的重要性與正向循環的心得與整理,提到了腸道對情緒、自制力和生產力的影響。同時,文章也提到了如何通過飲食的改變來影響多巴胺等激素的穩定分泌,從而使我們在生活中感到更快樂和更積極。☀️心態轉變:腸道是人類的第二大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自制力與生產力過去以來,我一直沒有正視腸道的真正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