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第二大腦與身心健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將思考、決策與情緒等複雜功能歸功於大腦。然而近年來科學研究的進展,逐漸揭開了人體內另一個重要器官——腸道的神秘面紗。腸道不再僅僅被視為消化食物的通道,它更像是一個擁有高度智慧的「第二大腦」,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情緒狀態,甚至是日常決策,都產生著超乎想像的深遠影響。


腸道:不僅僅是消化器官


回想一下,當面對人生中的重要抉擇時,是完全依賴理性的邏輯分析,還是會有一股難以言喻的「直覺」在內心深處指引方向?這種直覺,很可能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自於腸道這個被低估的智慧中樞。


腸道,這個蜿蜒曲折的器官,除了執行消化吸收的基本功能外,還擁有一個複雜而精密的獨立神經系統,被稱為腸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腸神經系統擁有數量龐大的神經元,其數量甚至超過了脊髓中的神經元數量。這些神經元獨立運作,調控著腸道的蠕動、分泌消化液、吸收營養物質等重要生理功能。


但腸道的神奇之處不僅於此。腸神經系統並非孤立運作,它與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脊髓)之間,存在著一條雙向溝通的「高速公路」——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這條軸線的主要通道,就是迷走神經(Vagus Nerve)。迷走神經如同身體內部的超級資訊傳輸員,不停地在大腦與腸道之間來回穿梭,傳遞著各式各樣的訊息。


腸腦軸線:身心健康的雙向溝通橋樑


當感到緊張焦慮時常常伴隨著肚子絞痛、腹瀉等不適症狀。又或者,在壓力巨大的時期,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是否也特別容易找上門?這些現象並非巧合,而是腸腦軸線正在發揮作用的具體表現。


腸腦軸線的溝通是雙向的。大腦的狀態會影響腸道的功能,例如當我們感到壓力時,大腦會釋放壓力激素,這些激素會影響腸道的蠕動和分泌,導致消化不良等問題。反過來說,腸道的狀態也會影響大腦的功能和情緒。研究發現腸道菌群失衡與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


近年來,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的研究更是成為科學界的熱門焦點。腸道內棲息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它們的總數量甚至超過了人體細胞的十倍。這些微生物並非單純的過客,它們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它們不僅協助我們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如維生素K和維生素B群),還參與調節免疫系統、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甚至與肥胖、自體免疫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關聯。


古老智慧的啟示:腸道健康的千年觀點


早在現代科學揭示腸道與大腦之間複雜關聯之前,古老的醫學體系就已經洞察到腸道健康的重要性。在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Ayurveda)中,就有「所有疾病都源於消化系統失調」的觀點。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對人體運作規律的深刻體悟。


阿育吠陀醫學強調,消化之火(Agni)是維持生命力的關鍵。消化之火不僅負責分解食物,還負責將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當消化之火衰弱時,食物無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就會產生毒素(Ama),這些毒素在體內累積,進而導致各種疾病。


無獨有偶,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脾胃也被視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健旺,則氣血充足,臟腑功能協調,身體自然健康。反之,如果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容易出現疲勞、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長此以往,還可能導致各種慢性疾病。


這些古老的醫學智慧,與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它們共同提醒著我們,腸道健康不僅僅關乎消化吸收,更與整體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超越生理層面:腸道對情緒與決策的影響


或許會覺得難以置信,但腸道對影響力實際上已超越了生理健康的範疇。它還能塑造情緒,影響決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對愛情的感受。當說「憑直覺」行事時,很多時候,其實是腸道透過腸腦軸線,在默默地引導著。


想像一個情境:在職場上,面臨一個重要的晉升機會,兩個候選人能力相當,資歷相仿,理性分析似乎難分高下。最終,選擇了其中一位,事後回想卻說不出具體的理由,只是一種「感覺」比較合適。這種感覺,很可能就是腸道發出的訊號。


腸道中的神經元能夠產生多種神經傳遞物質,例如血清素(Serotonin)和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被稱為「快樂荷爾蒙」,與情緒調節、睡眠、食慾等密切相關;而多巴胺則與獎勵、動機、愉悅感有關。有趣的是,腸道產生的血清素佔了人體總量的90%以上,而多巴胺的產生量也佔了50%。這些神經傳遞物質透過腸腦軸線,將訊息傳遞到大腦,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再舉一個例子:當遇到心儀的對象時,那種心跳加速、臉紅心跳的感覺,真的是完全來自於大腦的理性判斷嗎?還是更多地受到了腸道傳來的微妙訊號的影響?科學家發現,戀愛中的人,腸道菌群的組成會發生變化,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愛情會讓人「茶飯不思」、「神魂顛倒」。


邁向腸道健康的生活實踐


既然腸道健康如此重要,那麼,該如何呵護這個「第二大腦」呢?這不僅僅是「吃什麼」的問題,更是一個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調整。


以溫和的方式開啟活力的一天


古人云:「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腸道保健。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日常習慣,溫和地喚醒沉睡的腸道,讓它為新的一天做好準備。


  • 一杯溫開水: 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溫開水,可以溫和地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排便,幫助身體清除累積了一夜的代謝廢物。這就像是為腸道做一次溫和的「晨間清潔」,讓它以更清爽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天。許多家庭應該都有飲水機,隨時可以取得溫開水,這會使得這個習慣更容易養成。


  • 享受晨間陽光: 適度的陽光照射,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不僅對骨骼健康很重要,還能調節免疫系統,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此外,陽光還能調節生理時鐘,讓腸道和大腦同步,知道何時該活躍,何時該休息。許多公園和綠地都提供了曬太陽的好去處,不妨在早晨散步時,享受一下陽光的溫暖。


  • 和緩的暖身運動: 輕柔的伸展、散步、太極拳或瑜伽,都能促進血液循環,喚醒身體的各個系統,包括腸道。這些運動也能幫助釋放壓力,讓腸道在更放鬆的狀態下運作。


建立規律的飲食節奏


腸道喜歡規律的生活。就像一個按時上下班的員工,它也希望每天在相對固定的時間獲得食物,這樣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消化吸收的工作。


  • 規律的用餐時間: 盡量在每天固定的時間進食三餐,讓腸道建立一個穩定的工作節奏。這就像是為腸道設定一個「生理時鐘」,讓它知道何時該分泌消化液,何時該蠕動,進而提高消化效率。在台灣,許多家庭都有固定的用餐時間,這有助於養成規律飲食的習慣。


  • 細嚼慢嚥,專注品嚐: 用餐時,放慢速度,充分咀嚼每一口食物。這不僅能減輕腸胃的負擔,還有助於大腦接收到「飽足」的訊號,避免過量進食。同時專注於食物的色香味,享受用餐的過程,也能讓身心更放鬆,促進消化。在台灣,許多餐廳都提供精緻的餐點,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這其實也就是我們一直在提的「正念飲食」。


  • 多元均衡的飲食: 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等都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此外,也要注意攝取足夠的益生菌,優格、優酪乳、泡菜等發酵食品都含有豐富的益生菌。同時,要盡量減少攝取加工食品、高糖食物和不健康的脂肪,這些食物可能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影響腸道健康。傳統市場和超市都能買到新鮮的蔬果,夜市小吃中也有許多富含膳食纖維的選擇,例如烤地瓜、滷蔬菜等。


透過呼吸與覺察,與身體重新連結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呼吸的重要性。然而,簡單的深呼吸練習,卻能幫助我們放鬆身心,與自己的身體重新建立連結,進而促進腸道健康。


  • 腹式呼吸: 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腹部的起伏。吸氣時,讓腹部緩慢隆起;呼氣時,讓腹部自然收縮。這種深層的呼吸方式,可以刺激迷走神經,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身體進入放鬆狀態,減輕壓力,進而改善腸道功能。公園或自然步道都提供了寧靜的環境,適合練習腹式呼吸。


  • 靜心冥想: 每天花幾分鐘時間進行冥想,可以幫助我們平靜思緒,減少壓力。當壓力減輕時,腸道也能更順暢地運作。研究證實,冥想可以改善腸躁症等腸道疾病的症狀。


  • 覺察飲食: 在用餐前,花一點時間觀察食物的外觀、香氣和質地,並帶著感恩的心情享用每一口食物。這種覺察飲食的方式,不僅能提升用餐體驗,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許多餐廳都注重食材的來源和烹調方式,不妨在用餐時,細細品味食物的風味,感受食物帶來的滋養。


腸道健康:通往全人健康與幸福的途徑


照顧好腸道,不僅僅是為了維持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更是為了實現全人健康與幸福。當腸道健康時,我們會感到更有活力、思緒更清晰、情緒更穩定。這種由內而外的健康狀態,會讓我們更有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也能讓我們與家人、朋友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一個健康的腸道,就像是一個充滿能量的發電廠,源源不絕地為我們提供生命所需的動力。它讓我們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去追求夢想,也能夠更有同理心地去關懷身邊的人。


重點摘要

  • 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影響身心健康的「第二大腦」。
  • 腸道與大腦之間透過「腸腦軸線」進行雙向溝通,迷走神經是其中的重要橋樑。
  • 腸道微生物群(腸道菌)對消化、免疫、情緒、神經系統等都有深遠影響。
  • 古老的醫學體系(如阿育吠陀和中醫)早已認識到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 可以透過溫和開啟每一天(溫開水、曬太陽、暖身運動)、建立規律的飲食節奏(規律用餐、細嚼慢嚥、均衡飲食)、練習深呼吸與覺察(腹式呼吸、冥想、覺察飲食)等方式,來培養健康的腸道。
  • 照顧腸道健康是通往全人健康與幸福的關鍵。



加入羊羹學堂,解鎖專屬知識與成長機會

羊羹學堂每天分享我多年來在投資理財、健康生活與學習力領域的實戰經驗與學習精華,這些內容不僅是我個人研究的成果,更是實際應用後的心得。這些知識與見解在其他地方難以獲得,讓這三個人生重要領域中走得更穩更遠。

課堂文章會有試閱開放期,是希望能充分了解內容是否適合自己。也歡迎直接Follow「迷途的羊羹」沙龍,以獲取最新文章通知,不錯過任何精華內容。

專屬會員福利與成長旅程

訂閱羊羹學堂,不僅能夠解鎖獨家文章的閱讀限制,還能享有深入的專屬會員討論,與志同道合的成員共同探討、成長。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對您長期成長的有力投資。

隨著內容與資源的增多,未來訂閱費用可能調整。但只要現在加入,將永久鎖定當前優惠價格,並享有所有會員專屬福利。

>>前往鎖定當前通行證活動方案

期待您成為羊羹學堂的一員,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道路上持續前行!



avatar-img
23會員
258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腺苷與咖啡因之間的交互作用,解析 Coffee Nap 為何比單純喝咖啡或小睡更有效。接著提供了具體操作建議和應用場合,還有如何讓 Coffee Nap 更加有效的技巧,同時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幫助我們最大化它的提神效果,保持日常的高效與清醒。
「運動能讓我們變成易瘦體質嗎?」這可能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我們深入探討新陳代謝的奧秘,破解常見的迷思,帶領大家一同認識身體這座精密工廠的運作方式。從卡路里的計算、影響代謝的因素,到坊間流傳的代謝偏方,我們逐一解析,並提出維持健康代謝的實用建議。
是否力求健康飲食,卻總在不經意間攝取過多糖分?甜蜜的滋味,其實巧妙地隱藏在你我每日的餐桌上。從琳瑯滿目的加工食品,到看似無害的調味醬料,糖以各種化名與面貌潛伏,引誘我們步入飲食陷阱。想揭開糖的隱身術,看穿成分標示的甜蜜暗號,並掌握減糖生活的訣竅嗎?
透過飲食,我們可以有效促進大腦健康,保持心態積極、思維敏捷。我們一起來了解現代飲食中加工食品的挑戰、原型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哪些食物能夠支持大腦功能。從Omega-3脂肪酸到深綠色葉菜,我們將探討如何用天然食材來提升認知力與情緒穩定,同時掌握營養的協同作用,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精神健康問題。
從數百萬年前的始祖地猿到現代智人,人類的飲食習慣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歷程。 透過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我們得以窺探祖先的餐桌,並探索「天然飲食」的真正意涵。 這段旅程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見證人類如何適應環境、演化出獨特的飲食模式,並反思現代飲食的選擇。
探索糖與大腦的甜蜜陷阱! 揭開糖如何影響情緒、認知、睡眠與腸道健康,以及如何擺脫糖癮、選擇替代方案,並守護兒童健康。 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糖的文化與社會意涵,並展望糖的未來!
腺苷與咖啡因之間的交互作用,解析 Coffee Nap 為何比單純喝咖啡或小睡更有效。接著提供了具體操作建議和應用場合,還有如何讓 Coffee Nap 更加有效的技巧,同時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幫助我們最大化它的提神效果,保持日常的高效與清醒。
「運動能讓我們變成易瘦體質嗎?」這可能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我們深入探討新陳代謝的奧秘,破解常見的迷思,帶領大家一同認識身體這座精密工廠的運作方式。從卡路里的計算、影響代謝的因素,到坊間流傳的代謝偏方,我們逐一解析,並提出維持健康代謝的實用建議。
是否力求健康飲食,卻總在不經意間攝取過多糖分?甜蜜的滋味,其實巧妙地隱藏在你我每日的餐桌上。從琳瑯滿目的加工食品,到看似無害的調味醬料,糖以各種化名與面貌潛伏,引誘我們步入飲食陷阱。想揭開糖的隱身術,看穿成分標示的甜蜜暗號,並掌握減糖生活的訣竅嗎?
透過飲食,我們可以有效促進大腦健康,保持心態積極、思維敏捷。我們一起來了解現代飲食中加工食品的挑戰、原型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哪些食物能夠支持大腦功能。從Omega-3脂肪酸到深綠色葉菜,我們將探討如何用天然食材來提升認知力與情緒穩定,同時掌握營養的協同作用,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精神健康問題。
從數百萬年前的始祖地猿到現代智人,人類的飲食習慣經歷了漫長的演化歷程。 透過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我們得以窺探祖先的餐桌,並探索「天然飲食」的真正意涵。 這段旅程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見證人類如何適應環境、演化出獨特的飲食模式,並反思現代飲食的選擇。
探索糖與大腦的甜蜜陷阱! 揭開糖如何影響情緒、認知、睡眠與腸道健康,以及如何擺脫糖癮、選擇替代方案,並守護兒童健康。 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糖的文化與社會意涵,並展望糖的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你是哪種內臟類型的人 人的體內有五臟 包含肝 心 脾 肺 腎 人的體質也可以根據體內 各臟器的健康狀況分為五種 即心型 肝型 脾型 肺型和腎型 每一種類型的人 其所對應類型的內臟就相對較弱 例如 心型的人的心臟比較虛弱 在改善體質時可以從加強心臟的功能人手 五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
Thumbnail
上次我們談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腎病,另一個很重要會流失蛋白的途徑就是腸道! 👩‍⚕️蛋白質流失性腸病是腸道或是胃會漏出蛋白,而無法吸收入身體。 這樣的結果跟無法蛋白質吃進去是一樣的災難,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就會開始分解使用身體內現有的蛋白質。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
Thumbnail
腦袋是個很好用的東西、請善用好嗎?這句話你曾聽過嗎? 大腦 ➡️ 掌管所有思考和行為,沒錯吧!? 那你知道腸菌道也是很好用的東西嗎? 腸胃道 ➡消化代謝所有吃進去的食物
Thumbnail
《整腸聖經》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腸道知識,我想要怎麼照顧腸胃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是心知肚明卻難以做到的事,因為我們人總是容易管不了自己的嘴。中醫學的觀點亦認為「藥食同源」,由此可知,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對人體有多大的影響,因此,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我們或許真的可以和廣告說的一樣 —「腸胃好,人不老」。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腸道菌落形成之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axis)調控身體的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因此與全身之各種生理及疾病都有密切的關聯。 腸道菌落功能: 1.製造血清素:血清素是大腦內能讓心情愉悅的重要激素,而部分的腸道益生菌會製造血清素相關物質。
Thumbnail
你是哪種內臟類型的人 人的體內有五臟 包含肝 心 脾 肺 腎 人的體質也可以根據體內 各臟器的健康狀況分為五種 即心型 肝型 脾型 肺型和腎型 每一種類型的人 其所對應類型的內臟就相對較弱 例如 心型的人的心臟比較虛弱 在改善體質時可以從加強心臟的功能人手 五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Thumbnail
最近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每天吃由菊粉和低聚果糖組成的益生元,12週後可提升認知能力 [Nat. Commun., 15, 1859 (2024)]。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聊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腸病的成因種類跟診斷,再來要講到治療部分,以往都會以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後來研究顯示飲食上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治療的大概方向? 👩‍⚕️因在腸道淋巴管擴張症中有很大一部分與發炎性慢性腸道疾病相關,所以可以優先考慮飲食控制!
Thumbnail
上次我們談完了蛋白質流失性腎病,另一個很重要會流失蛋白的途徑就是腸道! 👩‍⚕️蛋白質流失性腸病是腸道或是胃會漏出蛋白,而無法吸收入身體。 這樣的結果跟無法蛋白質吃進去是一樣的災難,如果身體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就會開始分解使用身體內現有的蛋白質。
Thumbnail
四序一生 台灣製造 (例如:生活匆忙、作息不正常,導致代謝不好、常火氣大;常外食、飲食不節制、蔬果量攝取不足,使消化變弱、排便不順暢 內外包裝、實際食用後的心得 「含 6 種專門針對腸胃的 Danisco 專利益生菌」 「無西藥無重金屬」 「奶素可食」 「維持消化道機能」 「改變菌態
Thumbnail
腦袋是個很好用的東西、請善用好嗎?這句話你曾聽過嗎? 大腦 ➡️ 掌管所有思考和行為,沒錯吧!? 那你知道腸菌道也是很好用的東西嗎? 腸胃道 ➡消化代謝所有吃進去的食物
Thumbnail
《整腸聖經》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腸道知識,我想要怎麼照顧腸胃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已經是心知肚明卻難以做到的事,因為我們人總是容易管不了自己的嘴。中醫學的觀點亦認為「藥食同源」,由此可知,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對人體有多大的影響,因此,建立起良好的飲食習慣,我們或許真的可以和廣告說的一樣 —「腸胃好,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