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當遊戲比生命本身更嚴肅,還算遊戲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原文刊於哲學新媒體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Alice in the borderland) 改篇自同名漫畫,講述一事無成的高中生有栖良平,與好友一同墮進「今際之國」的世界中。在原來的世界,人生苦悶,做甚麼事都提不起勁,進入了今際之國後,他不再像以往揮霍人生。在這國度中,他們要透過小遊戲的方式,為自己續命。只要勝出,參賽者會獲得一張噗克牌,牌上的數字為持牌人可存活的日數,亦即為他們的「簽證」。假若落敗,或簽證過期,便會即時遭天上的鐳射射死。

現實中做了抉擇,覆水難收。對的、錯的,已成定局。犯錯的痕跡抹不走,回頭是岸的機會倒是有。生命不允許假如,但出錯亦不至於不能修正。《今》的遊戲設定,一局定生死,參賽者對岸回頭之際,正是人頭落地之時。當遊戲比生命本身更嚴肅,還算是遊戲嗎?回答這問題,要從史鐵凡‧休維爾的著作《什麼是遊戲》入手。

《甚麼是遊戲》書封

《甚麼是遊戲》書封

遊戲的基本面貌

甚麼是遊戲?遊戲是個封閉、需要行動的結構,一個由規則築起的脈絡。規則賦予遊戲的輪廓,需要由戲子(素材) 構成。何謂「戲子」 1? 以足球比賽為例,足球、球門成為了戲子。足球的使用皆由規則所定義,由於規則只允許用腳踢,賦予了足球比賽的輪廓。有了規則,有了戲子,但漫無目的地踢足球,也令遊戲失去其意義。遊戲中還需要一個明確的勝負條件,也就是使用戲子的目的是為何。球不但要只能用腳踢,還要踢進對方的球門才能得分。戲子離開了遊戲的脈絡,便失去了意義。

休維爾在書中極力區分,甚麼是遊戲,以及甚麼被看作是遊戲。「看作是」遊戲,首先蘊含了它不是遊戲的前設。既然不是遊戲,為何看作成遊戲呢?單從結構來說,遊戲需藉手段來達成目標;它是一項實踐2。只從這些元素來說,有不少活動也能當作遊戲。

以戲劇為例,它與遊戲十分相似。它們皆有一套內在秩序,定義了人該如何行動。玩家與演員被放進結構中行動,各自需扮演不同的角色,朝目標前進。但遊戲之所以為遊戲,皆因它充滿出錯的可能(失敗挑撥因子) 3:打噗克牌不會事前知道手執哪些牌,玩家需按抽到的牌來組合;足球比賽中,不會預先知道比賽的賽局(內定的賽局例外),天氣、體能、球員將機會轉化為入球的能力、戰術的有效性、球證的判斷等一籃子因素影響著賽果。而演員只需按著劇本發展前進,實踐故事的劇情。遊戲不只封閉、需要行動的結構,結果上並不如戲劇般早已決定。規則、戲子的使用、運氣、選擇等因素,界定了遊戲的基本面貌。

遊戲的哲學價值

這也進入休維爾書中的核心:這個區分有何哲學價值

《什麼是遊戲》的提問,「如一塊鏡子4」照出了一些現實遭人忽視的面向:現實的不可逆轉性,及生命的嚴肅。就現實作為遊戲的對立面而言,不管在遊戲中輸或贏,抉擇如何高明不智,仍可在下一局翻盤;但現實中一旦作出抉擇,便沒有逆轉的餘地,後果亦只能照單全收。簡單來說,遊戲能反照出現實的沉重。對今際之國的參與者來說,「遊戲」即現實。它有規則、目標、抉擇、運氣等元素,但因缺乏可逆轉性而沉重得多。

在今際之國中,參與者不能選擇「遊戲」的難度,要從各種懸命一線的情境中掙脫,他們的抉擇必須準確無誤。生死全憑運氣主宰,箇中展示的絕對性,參賽者需要認真對待。從休維爾的提問中,「玩」成為了遊戲與看成遊戲的劃分。活動能夠以玩進行的話,大多不嚴肅,皆因可被逆轉,不會動搖到生命;看成遊戲的活動,都不是玩,多少具有絕對性,不兒嬉的活動。今際之國屬於後者。

今際之國作為一面鏡子

既然「現實」如此荒誕,這一局合力闖關,下一局則要互相撕殺,為何不直接自殺,逃離荒誕?今際之國借競賽的形式,點出「玩」的態度:把人生看成一場賽局時,到底在玩甚麼?我們可以藉著已故的哲學教授詹姆斯.卡斯 (James Carse) 的著作《有限賽局與無限賽局》(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從中探索。

卡斯的《有限賽局與無限賽局》

卡斯的《有限賽局與無限賽局》

賽局,可分為「有限」(finite play) 「無限」(infinite play) 兩種。有限賽局,以取勝為目標,無限賽局則以持續進行 (keep the game alive) 為導向。在有限賽局中,輸贏高於一切,如何最有效率地勝出成為關鍵。

在這類賽局中,最頂尖的玩家都是如象棋玩家般,能預視緊接三步後的棋局將如何發展的超級玩家 (Master Player)5。他們要做的,是有效率地闖關。勝負條件的清楚列明,達成條件的手段亦被演練示範多次,行動者的行動遵循一定規律發生,抉擇往往是千篇一律,逐漸淪為劇本中的行為。封閉性、確定性、一切都受控制下進行,恰恰是有限賽局的特點。至於無限賽局,則是具開放、無限、不確定性。輸贏並非一切,製造可能性才是。無限賽局指的,是生命本身。

卡斯把生命中的活動及生命本身,引入有限及無限之間的框架,志在說明不管進行何種活動,成敗得失的框架,限制了人的視野。生命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有限賽局:學業、談戀愛、社會上的爭名奪利等。這些賽局一旦目標達成,便隨即告終。在有限賽局中,人少不免要穿上戲服扮演某種角色,正因為輸贏高於一切,人才會按著社會設下的劇本 (established script) 的發展 6, 忘我演出,以求在角色扮演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以父母一角為例,供書教學無疑是父母親的職責,但當子女成材卻成了衡量父母最佳與否的標準時,也墮進了一個僵化的有限思維中。有限思維主導下,行動者不管戲服的尺準是否合適,只懂一味迎合,把自己塞進一系列角色的要求,把戲服穿得龍腫笨拙;父母會拔苗助長,嚴格要求子女的學業必須超凡,務求展示自己正在將角色演好,亦反過來影響與子女的關係。

卡斯不是要否定將角色演好,但比起能否演好角色,他更關注將角色妥當扮演的同時,能否也將自己從角色中抽離7,並進行反思,子女成材以外是否有別的可能性,走出僵化。比起強逼自己穿上不合身的戲服,抱著無限思維的行動者更懂將戲服裁剪至合身為止。

主角有栖良平在現實中經常被拿來與弟弟比較,正因為他不夠出類拔萃,不符合作為教育委員會成員的兒子應有的表現。家人對他投下的目光,讓他永遠只活在弟弟的陰影下;在有限賽局中,有栖早已不能翻身。一方面他討厭別人給他不合身的戲服,同時他亦認定自己非穿不可,只是自己不想穿而已。因此,才會渴望投入一個陌生的國度,重新開始。

卡斯說,抱著有限思維行事,注定只能在邊界內活動(按步就班地追逐成功)。相反,無限賽局具開放、無限、不確定性。無限賽局的思維,就是懂得不以利害得失計算,敢於與邊界(社會設下的賽局規則)周旋,不對角色要求完全妥協,甚至主動改動邊界,為自己製造可能性8

今際之國的賽局的設定,改變了有栖的視域 (horizon)。今際之國彷如一塊生命的鏡子:沒有階級、經濟、成績的重壓,失去了穿上戲服的需要,生命頓時赤裸至極。眾人(包括有栖)不得不在這荒誕規則找到存活下去的理由。運氣主宰下,逼使各種無奈虐人的抉擇出現,反覆考驗玩家的生存意志。在堅持與放棄的擺度下,各人的體驗,比自己原來的世界更要強烈。

嚴苛的生存條件面前,有人放棄生存、有人奮勇存活、有人甚至從混沌中覺醒,意識到一些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為之犠牲。每位參賽者的覺悟,則留待諸位自行發掘。重點是,今際之國之旅,在生死的前提下,卸下一切社會加諸的戲服,逼令參賽者赤條條地面對自己,將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重新排序,打開個人的一些缺口,為成長/改變帶來一點可能性。有栖正在這前提下,走出自己的自卑,慢慢在賽局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今際之國雖為賽局,但它返璞歸真,發揮鏡子的作用;放大現實的殘酷的同時,將一切社會期望及標籤篩走,盡顯生命的嚴肅,反覆拷問參賽者,你是為何而活


歡迎有空在 Matters和 IG上來找我!

Matters: https://matters.news/@huitingcheu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ohnzophreni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hn Hui的沙龍
46會員
23內容數
John Hu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1
已經忘了從哪裏聽到「評論就是創作」這句話,反正印象深刻就是了。談起創作,很直觀便會想起故事、詩歌等類型,評論類的文章卻因為是建立在別人的作品上,彷彿缺乏了0到1的「純度」。直至最近參加了有關評論的寫作坊,我才明白評論為何裡頭包含了某種創作成份。在寫作坊中聽到幾個關鍵字,迅即在腦海中植根起來:「從重復
Thumbnail
2023/11/01
已經忘了從哪裏聽到「評論就是創作」這句話,反正印象深刻就是了。談起創作,很直觀便會想起故事、詩歌等類型,評論類的文章卻因為是建立在別人的作品上,彷彿缺乏了0到1的「純度」。直至最近參加了有關評論的寫作坊,我才明白評論為何裡頭包含了某種創作成份。在寫作坊中聽到幾個關鍵字,迅即在腦海中植根起來:「從重復
Thumbnail
2023/08/16
《絕命毒師》的故事的設定,蘊藏不少海德格的存有論的影子。作為海德格的對手的列維納斯,認為海德格的存有論雖然起初讓人體驗到自由,同時也能為傷害他人提供了正當性。若從列維納斯的角度解讀《絕命毒師》,這是一個存有先於倫理的故事,Walter 的墜落,有助我們認識列維納斯的哲學關懷。
Thumbnail
2023/08/16
《絕命毒師》的故事的設定,蘊藏不少海德格的存有論的影子。作為海德格的對手的列維納斯,認為海德格的存有論雖然起初讓人體驗到自由,同時也能為傷害他人提供了正當性。若從列維納斯的角度解讀《絕命毒師》,這是一個存有先於倫理的故事,Walter 的墜落,有助我們認識列維納斯的哲學關懷。
Thumbnail
2023/02/16
導演魯本·奧斯倫在這部電影展示了他將人害怕掉臉的一面,化成笑料的能力。《The Square》描繪了文化精英的表內不一:一方面以平等包容的態度示人,私底下卻是滿心偏見。若具體說出這種虛偽的來源,與我們身處在一個包容平等只是流於象徵形式的政治氛圍有關,這不得不由片中極具象徵意義、名為The Squar
Thumbnail
2023/02/16
導演魯本·奧斯倫在這部電影展示了他將人害怕掉臉的一面,化成笑料的能力。《The Square》描繪了文化精英的表內不一:一方面以平等包容的態度示人,私底下卻是滿心偏見。若具體說出這種虛偽的來源,與我們身處在一個包容平等只是流於象徵形式的政治氛圍有關,這不得不由片中極具象徵意義、名為The Squar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傑西.謝爾,為美國遊戲設計教授,以下選些書中內容和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遊戲的定義 符合下面這幾項就可以稱為遊戲。 1.玩家遵守相同的規則 2.有條件限制,用費力的方式完成條件 3.有勝負,且有結束方式 4.玩家主動參與
Thumbnail
#遊戲的定義 符合下面這幾項就可以稱為遊戲。 1.玩家遵守相同的規則 2.有條件限制,用費力的方式完成條件 3.有勝負,且有結束方式 4.玩家主動參與
Thumbnail
《人間遊樂場》紀錄系列,探索全球遊戲起源和文化演變,從古老的宗教儀式,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運動商,全部都脫離不了人類遊戲的天性。日常遊樂、絕一勝負、在到享受痛苦跟極限的樂趣,每項都是人類對遊戲的追尋,一次次探訪遊戲的重要性,從遊戲娛樂中看見美感哲學,影響人對世界的看法,遊戲不只是遊戲,是人的天性。
Thumbnail
《人間遊樂場》紀錄系列,探索全球遊戲起源和文化演變,從古老的宗教儀式,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運動商,全部都脫離不了人類遊戲的天性。日常遊樂、絕一勝負、在到享受痛苦跟極限的樂趣,每項都是人類對遊戲的追尋,一次次探訪遊戲的重要性,從遊戲娛樂中看見美感哲學,影響人對世界的看法,遊戲不只是遊戲,是人的天性。
Thumbnail
如果問我是否會讓孩子打遊戲,我會說會的。唯有遊戲可以無真實痛苦的體驗痛苦人生。人類會把自己害怕的物體、想像還有情感改頭換面,再拿出來娛樂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找到了新的方式來直面自己的恐懼,並從中學習做選擇
Thumbnail
如果問我是否會讓孩子打遊戲,我會說會的。唯有遊戲可以無真實痛苦的體驗痛苦人生。人類會把自己害怕的物體、想像還有情感改頭換面,再拿出來娛樂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找到了新的方式來直面自己的恐懼,並從中學習做選擇
Thumbnail
影集《魷魚遊戲》在全球走紅,掀起一番對影集遊戲設定的討論,有人說內容有「借鏡」日本電影《要聽神明的話》,也有人拿影集跟《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作比較。我們能觀察到一件事:人類超愛玩命遊戲。為什麼戲劇作品總喜歡把遊戲與人命綁在一起?
Thumbnail
影集《魷魚遊戲》在全球走紅,掀起一番對影集遊戲設定的討論,有人說內容有「借鏡」日本電影《要聽神明的話》,也有人拿影集跟《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作比較。我們能觀察到一件事:人類超愛玩命遊戲。為什麼戲劇作品總喜歡把遊戲與人命綁在一起?
Thumbnail
如同看到《寄生上流》反映著韓國社會現況的現實,並在某種批判上的無力,只能用以嘲諷、恐怖、暴力、或感性的虛無感來作為積極的條件,並且在《魷魚遊戲》中看起來至少身是為人活下去的唯一條件。
Thumbnail
如同看到《寄生上流》反映著韓國社會現況的現實,並在某種批判上的無力,只能用以嘲諷、恐怖、暴力、或感性的虛無感來作為積極的條件,並且在《魷魚遊戲》中看起來至少身是為人活下去的唯一條件。
Thumbnail
本文有雷慎入!!最近的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看《魷魚遊戲》了沒?」不論是劇中的場景美術、經典遊戲橋段、演員群的表演魅力等,都一再宣告,韓國文化徹底席捲全球啦!當我喊:「一二三木頭人!」,你還敢移動嗎?
Thumbnail
本文有雷慎入!!最近的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看《魷魚遊戲》了沒?」不論是劇中的場景美術、經典遊戲橋段、演員群的表演魅力等,都一再宣告,韓國文化徹底席捲全球啦!當我喊:「一二三木頭人!」,你還敢移動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