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老師要開始學畫圖了嗎?》

2022/04/0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無論是國小、國中、高中職、大專院校,甚至企業內部講師,這是這幾年我進行視覺筆記、圖解思考相關研習,大家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

「老師,要開始學畫圖了嗎?」

我的答案,當然是YES!要我說出一百個理由都沒問題,但這裡我想歸納出三個,我覺得最關鍵的原因

▋為什麼要畫圖?

當面對到注意力稀缺習慣圖像影音傳播的漫畫世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必須用同學們最有感、熟悉的圖像元素,持續掌握他們的『注意力』,否則你有再多再精彩的專業知識,過往傳統口語講授法,一定陣亡!
大腦喜歡怎樣學你就怎樣教
回歸我們人的大腦機制
  • 接收圖像資訊的速度遠比文字快六萬倍
  • 雙碼理論,我們學習資訊有兩個途徑,分別是影像與語言,當兩者同時存在能大幅提升理解效果。
  • 大腦是個十分耗能(平常都在省電模式)的器官,所以在教學中如果只有文字、口語教學,當要讓同學思考時,他們必須同時在腦中進行記憶與思考兩大動作,這點會相當疲憊,疲憊就會想睡,想睡就會放空(甚至光想就好難,直接選擇忽視或逃避)。
  • 《腦覺醒記憶教練》一書中提到,我們可以從頻率、強化、聯結來提升資訊的記憶,透過圖像來重新詮釋、讓知識變有趣可以做到【強化】,透過圖像建立與自己過往經驗、情境的關係,藉由圖解框架重新組織整理來達成【聯結】,至於頻率,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筆記、書籍讓我覺得有趣,我才會有動力去複習、回看,這時圖像可以幫上忙,另外透過畫出來,也是一個驗證到底懂不懂的關鍵(畢竟文字可以照抄,圖像比較難)。
文圖轉換的趨勢與職場需求
之前聽葉丙成老師上《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節目分享簡報教學的心得,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以下簡單擷取
台灣的大人很變態,從小要求孩子多聽少說,上課安靜不要亂講話、不要有這麼多意見,等到長大以後又要求他們要能言善道、要能清楚、大方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是很變態的一件事嗎?
其實把【表達】替換成【畫圖】我覺得還蠻貼切的
從小大人要我們上課不要畫圖,要畫去讀美術班,字寫工整好看不要畫有的沒的,但長大以後,大考題目中要我們會文圖轉換,職場中要我們懂得資料視覺化、簡報要善用圖解表達?
所以總結以上現況(同學們注意力下滑、偏好圖文影音形式)、大腦機制(圖文搭配、記憶的特性等),以及外在環境的趨勢(考題變化、職場需求)。

老師們,是時候開始來重新學習畫圖了!

(其實也不只有老師啦~家長、每一位伙伴都是><)

▋我觀察到的四種狀態老師?

說到學習畫圖,根據我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大部分的老師在面對畫圖可分為四大類型,不知你目前是哪一型呢?

一、繪畫苦手

「我不會畫圖、我畫得很醜、我手殘沒繪畫天分」
這是初接觸圖解最多伙伴反應的疑問,其背後最大原因在於【畫圖=創作】的思維框架,但如果你切換到【畫圖=溝通】,疑!?你會發現其實只要讓人看懂就好,根本不用畫得多美、多像(甚至畫個星星人加上孔子兩字能代表,沒人要你把孔子畫像畫出來)。
所以面對這類型的老師,我建議可先往數位工具家發展,畢竟不會畫圖的心魔真的不是我一言兩語就能破除,但善用網路上的數位資源,包含照片、I-CON、梗圖等,你可以在教學中學會『如何使用圖像』,之後那最後一哩路-動手畫圖,我想會實現的。

二、天生小畫家

我自己從小就很喜歡畫圖,從以前參加寫生比賽,到後來畫課本、聯絡簿,現在則是畫白板、黑板、牆壁白紙、筆記居多,在教師研習中也觀察到不少老師,是繪畫愛好者更是高手如雲,有些伙伴在黑板上將一首唐詩意境描繪地栩栩如生,也有老師在聯絡簿上運用可愛插圖與家長互動對話十分精采。
面對這類型的老師,畫圖對他們來說沒太大問題,但如何更廣泛地使用【畫圖】是建議發展的方向,包含用畫圖進行邏輯思考的圖解框架、筆記設計、簡報架構設計,甚至教學中邊說邊畫的引導技巧等,因為等你花個老半天畫出精美的黑板作品,可能上課時間也所剩無幾,同時除了收穫同學們羨慕崇拜的眼光,往往也會讓底下同學對於畫圖紀錄、表達這件事,更加不敢動筆!

三、數位工具家

簡報總是賞心悅目,並持續學習透過知識卡片等圖解形式,來分享閱讀心得、教學經驗、研習收穫等,非常熟悉各種數位工具、網站、資源,在教材準備設計上十分精彩。
面對這類型的老師,數位工具的使用不在話下,但針對教學現場的互動、引導、討論,這是簡報無法取代也是教學者最重要的底蘊。
如同我超佩服的孫治華老師說『講師要能承接學員所有的問題
當我們可以在當下用黑板、白板、海報紙,承接同學們的疑問、整理、解構,並協助釐清盲點提出解方,無論是線下、線上都是一位教學者最重要的能力。

四、圖解力高手

來到右上角的目標-圖解力高手,簡而言之就是能用畫圖來解決教學上的大小問題,這條路上沒有盡頭,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我用四季來規劃四大主題的圖解讀書會,就是希望能自我持續精進實作累積經驗外,也能幫助更多教學者一起同行,透過畫圖讓教學吸睛、好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學以致用,關於畫圖如何結合講授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讀書會資訊放留言。

▋我們需要畫什麼圖?

在了解四大類型的發展路徑後,我們來看看在教學中,我們到底需要畫那些圖?
我簡單分為以下三大類型
1、資訊關係:
在學習中我們時常會碰到「見樹不見林的挑戰」,無論是閱讀、上課的簡報、日常的資訊蒐集,都是相當破碎的,所以如何運用各種圖解框架來做整理就顯得相當關鍵,研習中會發現部分老師已經習慣使用心智圖來做資訊整理,也會讓同學們來抄寫練習,這是很關鍵的資訊分類邏輯,但切記還有其他的邏輯類型,包含流程、矩陣、關聯、階層、循環等面相喔。
2、資訊本身:
常見像是故事、案例、歷史事件等資訊,就能運用情境圖來呈現,關於數據資料內容則可以利用各種圖表來表達,至於常見的抽象概念例如『創意』,我們可能就會用燈泡呈現,『目標』用旗幟,『品牌』用星星等圖示來表示,另外像是情緒這種抽象資訊,就可以使用各種表情圖來做傳達。
甚至是跟人無關的資訊,比如地理各種地形、星球特徵、動植物細胞、人體器官、化學元素、行政機關運作等等,一看就覺得好無聊(對我來說啦),儘管課本中充滿著照片,但沒有【人像圖】,我們的大腦就判斷跟自己的關係薄弱,自然而然想閱讀學習的意願就降低不少,這時介紹你好方法-《擬人化》,你可以讓這些硬知識透過圖像擬人化變得有趣,這點在許多知識型Youtuber中都可以看見,大家也能參考看看。
3、資訊整合:
來到最後,我覺得也是最難的區塊就是資訊整合,原則上資訊關係與資訊本身都是屬於外部資訊,也就是來自於外部像作者、課本、老師所說的內容,而非源於我們腦袋中儲存的過往經驗、既有知識等內部資訊。
但如果要能創作一個有效學以致用的學習,內外部資訊的整合是絕對必要,所以這環節比較像是扮演設計師的角色,我們可以透過視覺比喻、視覺模板,甚至搭配體驗活動設計來達到內外部資訊整合的效果。

▋如何學習視覺化教學?

哎呀,寫這篇時感覺時光飛逝啊!時間過真快來最後的環節,在運用畫圖進行教學到底有沒有流程可以參考呢?
答案當然是有的囉!我歸納出這四個步驟,與我之前在整理家裡積木的經驗感覺很類似,所以我嘗試用這比喻來跟大家分享。
1、蒐集資訊
#看見就是力量
如果積木=資訊,兩種最大的差異就是具體vs抽象,所以在視覺化教學的起手式,就是想辦法讓資訊具體化,這些資訊包含課本上的知識、老師腦袋中的想法、經驗,以及同學們腦袋中的想法觀點!
2、整理分類
沒有分類的資訊很難為你所用
這裡分為腦袋中的分類、教學現場資訊的分類兩種,有機會再和大家說明操作方法。
3、框架建構
快速完成積木作品的方式就是找到說明書
善用思維模型與圖解框架,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思考,我們不需要自己埋頭苦想,你可以搭配常用的圖解框架來有效整理資訊關係。
4、觀點呈現
最後觀點呈現部分,可能展現的是資訊關係、資訊本身或是資訊整合,一切取決於你的目的,在運用畫圖進行教學中常見有四大目的,包含幫助學員想像、投入、思考以及創造。
用圖像來當助你達成教學目的而非為畫而畫
想像、投入、思考、創造你的目的是什麼

▋寫到最後

這幾年我始終不斷地回想著大學教師謝智謀老師的那句話「用生命影響生命」
一開始覺得自己在進行圖解思考、視覺筆記、視覺化教學課程,主要是分享知識技術,但在每一次的互動交流中,我發現更多的是看見不同的教學生命故事,也漸漸看到【畫圖】開始出現在更多的教學場景中,能用自己的畫圖生命故事,影響幫助更多師生,是件十分幸福的事。
熱血新屋高中分享讓我永生難忘
也歡迎有任何課程、專案合作邀約,可以來信與我聯繫。([email protecte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7K會員
138內容數
「圖像力學院」,是一個推廣【圖解教育】的教育平台,希望幫助大家打破不敢畫圖心魔,啟動用畫圖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圖解習慣. 更多圖解應用學習資源: https://drawwin.kaik.io/courses/drawtowin 圖解力學院: https://drawwin.kaik.io/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