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忙線中】讀懂了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小孩看似都把文章(課文)看完了,但到底看懂了多少?一步一步的帶著他們奠能力,讓他們知道不只是閱讀的當下需要花功夫,其實,閱讀前、中、後都有許多眉眉角角該注意。我們在資源班上課時,也會嘗試許多閱讀理解的方法,測試哪些小方法是對他們有幫助的。

一起擴充閱讀工具吧!

【閱讀前】-找線索、舊經驗、有目標

在許多書中都會提到,閱讀前要先概括的看過一遍,會對後續的內容吸收很有幫助。我常使用以下的預習方法,幫學生先對文章的內容有初步概念。
1. 注意線索:先一起快速瀏覽課文標題、圖片、日期、不一樣顏色的字。
※學生反應:學生最喜歡看著課文圖片先天馬行空亂說故事,說完之後再看正經的課文,感覺特好笑。

2. 活化舊經驗:老師帶著學生討論或回想是否有讀過類似的課文或內容,讓學生知識更活躍。
※學生反應:這部分就很看學生。有些人舊經驗too much,一發不可收拾,需要我們強制限縮一件事情就好;有些則是人生沒有舊經驗,只好換老師說自己的經驗,試著讓場面不要太冷清。

3. 設定閱讀目標:老師或家長出題,讓學生唸完後回答。體驗帶著問題讀文章的感覺。
※學生反應:此部份的學生反應很熱烈,當帶著問題讀課文的時候,確實會讀得比較熱情,學生最愛的橋段當然是:換他出題,老師回答!

學生在家光寫功課或其他課外活動就夠忙了,因此我請學生在家的預習步驟通常都只有讀課文,至於以上提到的預習方法,我大多都在學校進行。

raw-image

【閱讀中】-圖像化、要提問、連接詞

預習完畢,開始對文本有點感覺後,就可以進入重頭戲,讀懂文章!讀懂文章的方法有很多,最通用的就是討論,透過小組或是問答的討論及歸納,試著讓大家抓住文章要傳達的重要訊息。以下有幾個課堂中常用的方法:

1. 圖像思考很重要:看不懂就再讀一次(這個對我們學生來說很難)、讀完一段就利用圖像的方法呈現出來(這個相對好操作)。
※學生反應:學生不覺得自己不懂,因此沒有停下來問自己的時候;但是如果請學生看完一小段後就用圖像畫下,會幫助他提取記憶,畫完後還要用自己的話再說一遍,對各段落理解程度會大增。重點是,不要讀完一大篇才畫,每一小段落就要停下來做這件事情。

2. 老師示範自我提問:老師可以利用段落進行思考,例如讀著讀著,老師就自言自語:「為什麼狐狸這時候會生氣?前面我有哪裡沒看到嗎?」「寫這篇文章的人,是這個意思嗎?」將內心中的疑問說出口,讓學生學老師,讀文章的時候應該要不斷的利用問題確認自己到底懂了多少
※學生反應:學生的提問通常都是:「老師這裡該問了嗎?」我們後來修正成,讀完每一段後,學生就蓋起書本,問自己:「我看懂了嗎?我能自己說出這一段在說什麼嗎?」(問完後當然也要回答)。

3. 注意文章中的「連接詞」:帶著學生注意文章中的「但是」、「因為」跟「雖然」等等這類語詞,此類連接詞通常有許多文意可以討論。例如,但是跟雖然通常就是對立;因為則是有因果的關係。
※學生反應:學生能夠主動把連接詞圈起來,有時候不懂,老師就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讓他感受一下。

raw-image

【閱讀後】-結構圖、練摘要、下結論

整篇文章都燒腦理解完畢後,學生除了能夠掌握通篇文章內容之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工具進行回顧的整理。

1. 文章結構圖:讓小孩自己試著將文章分成起因、過程及結局,寫進結構圖,將一篇文章變身成有結構的整理表格。
※學生反應:後來學生其實就知道,一個段落大部分就是一個過程,太多就變兩個,太少就再找其他事件併在一起。

2. 進行摘要:一段段的帶著學生刪除重複以及細節的部分形成段落大意,最後再進行全文的摘要。
※學生反應:超難!要判斷哪一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很抽象。所以要給他們直接一點的線索:一直重複的,刪!太細節的刪!步驟,刪!刪過頭導致念起來不順,再補就好。

3. 推論與下結論:引導學生看完文本後產出自己的意見,並且思考這篇文章對自己的影響。
※學生反應:此部分我還不強求,通常看完文章後,問他們有什麼改變嗎?總是靜默。但是我會一直丟出訊息,看完文章後,如果可以實際做些事情,或者跟之前的知識連在一起,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哦!

raw-image

【我們可以一起注意的事情】

1. 閱讀理解很生活化, 平常的對話更是閱讀理解的基礎,例如:有無辦法回顧重要事件?針對事件有辦法描述清楚嗎?聽懂別人化中的意思嗎?從對話的內容聽出小孩的理解及觀點。
2. 閱讀理解的本質其實是要讀懂更多生活中的訊息,並非訓練成很會寫閱讀測驗的機器。
3. 生活中事件是隨機出現的,但是文本可以自由創造需要的情境,善用各種小工具,幫助小孩更全面的看懂文本,這項投資很值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惠涵
51會員
72內容數
愛閱讀的特教老師-提醒自己,對生活要更有感。
張惠涵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書籍《深讀的技術》,提供了各章節的重點摘要與作者的心得感想。同時分享了另外兩本有關讀書方法的好書。內容涵蓋主動型讀書法、被動型讀書法、讀完後如何與書相處等多個主題。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Thumbnail
我帶的讀書會,最後一次是要寫「讀後心得」的。為了檢視孩子沒有看得這本書。但,這只是最低要求,我還希望孩子能有深入感受,有分析與識別的能力,能有自己的問題點與看法。 大人常常擔心孩子看書有讀沒有懂, 讀懂一本書,等於讀者明白作者最想要說的是什麼。 但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確實讀懂一本書呢❓ 大塊文
Thumbnail
我帶的讀書會,最後一次是要寫「讀後心得」的。為了檢視孩子沒有看得這本書。但,這只是最低要求,我還希望孩子能有深入感受,有分析與識別的能力,能有自己的問題點與看法。 大人常常擔心孩子看書有讀沒有懂, 讀懂一本書,等於讀者明白作者最想要說的是什麼。 但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確實讀懂一本書呢❓ 大塊文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Thumbnail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您,一定曾有這個疑問:到底該用什麼方式協助孩子讀懂課文,讓學習更有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