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作沒有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要寫「我的創作日常」前,我腦中首先想到「創作是什麼?」、「日常是什麼?

這就是我的創作寫照——執行創作動作的時間很短,在腦海中先思考,開始寫(打)文章即是取決於我的寫(打)字速度。對我而言,創作開始於思考,而非下筆的那一刻,雖然我喜歡思考但又不愛在文章下定義。

我是個創作者,不論是烘焙、擺設店裡商品、拍照、寫作——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創作。


raw-image


但很難歸納出我自己的日常,出社會之後的這十多年來每天的行程都不一樣。在媒體做廣告時依照當下負責的案子而在不同的環境工作,有時客戶給的時間很短,有時則較長;可能只是要寫一篇置入文章、新聞稿,也可能會是靜態或動態的拍攝,甚至是一場活動⋯⋯但在此之前,必須先把自己計劃做的事情列出來。

以上說的這些只是創造而非創作,那是根據別人的需求設計出的文字或圖像而非出於己願。或許那份報告、提案、企劃反而比較接近是一個創作。

但我總覺得自己現在的創作模式是從以前工作習慣而來的,在任何奇怪、吵雜的地方都能進入自己的創作世界。在提案間的空檔,有時連進辦公室準備的時間都沒有,在咖啡廳趕案子即是家常便飯,或者搭車時突然接到指示,案子裡面必需加點什麼元素,必須隨時進入狀況。

而現在,有一半的時間看店,一半的時間烘焙。我的起床時間從早上八點到十一點,就寢時間從半夜一點到四點。更是抓不出來一個規律。

唯一固定的是每天寫五千字,合起來約兩個半小時。寫的很隨興,主要原因是我不「擅長」給自己壓力,沒有非要日更或是寫出什麼大作,會開始進行寫作都是有想要說的話,那五千字也經常只是躺在自己的電腦裡。

比起寫作的時間,我閱讀和思考、發呆的時間更多。我工作時長超過正常上班的九小時,顧店的時候就在空檔時間讀個幾分鐘,斷斷續續的,早上出門前和睡前也會閱讀,最近也重啟在筆記本上寫雜記的習慣,會將自己片段的思考紀錄下來。

說到手寫雜記

我以前會隨身攜帶一本小本的leuchtturm1917,當時在巴黎大學附近的書店小本的(好像是A6)4歐元,A5的本子7歐元,所以有不少依照不同需求而不同顏色的本子。

隨身攜帶的是用來寫速記,我特別喜歡到一個從沒去過的咖啡廳、餐廳、酒吧、博物館、公園,或者甚至只坐在路邊的椅子上,拿出筆記本紀錄當下的感覺、觀察路上的人。有時不是紀錄當下的感覺,而是過了一段時間才以一種「印象派」的方式寫下來。這習慣也是持續的,只是後來變成以手機紀錄,直到最近又開始手寫。

在店裡和客人聊天,偶爾會有幾句蠻有意思的對話,或是我發現的事情,也會盡量的寫下來,那些東西不一定會出現在我的創作中,但總覺得蠻有意思的,不會考量他的實用性質。

因此我也沒有特定的創作形式

讀the Paris review ,採訪者總會問作家們習慣的寫作方式,海明威就喜歡站在工作檯創作,西蒙波娃都用手寫的,她會到沙特的公寓寫作。

事實上,我一直刻意避免固定的工作環境,太意識到自己必須要創作就寫不出來了。我還只是職場新鮮人時,就敢跟老闆說自己必須偶爾到別的地方構思提案,那時已經有智慧型手機了,老闆可以隨時找到我,我算是很幸運都遇到容易說話的老闆。

反而是開店後,很長的時間必須綁在店裡。那些被冠上「雜談」的文章都是看店的空隙寫的,可看出思考是片段的。散文或小說創作(較少出現在matters)也有一半在店裡寫,但之後會進行修正,我的文章都存在iCloud 的pages,不論用哪一種載具都能調整,有時候躺在床上覺得哪裡怪怪的,還會用手機修改。

回到前面提到的,我真正「寫」的時間很少。不方便動筆時先思考,包括建構、質疑和遐想,這是創作的最初,通常是在走路時,我剛好很喜歡走路,若兩地的距離不夠遠,有時還會多繞幾圈再到目的地。

我總自以為是哲學家,要在散步時遐想。

這篇文章是早上十一點開店,整理環境後,利用結帳和招呼客人的空隙在店裡用手機打字完成的,應該很符合創作的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九月-avatar-img
2022/06/08
哲學家的腦袋總是跟一般人不太一樣,比較熟的是佛洛依德,尼采,因為,學幼教總是會提到這兩人,他們,總的說,想開扁
avatar-img
Chin的沙龍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Ch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5
1917年,俄羅斯十月革命時(其實是新曆的11月)無產階級成功,猶太人離開了,有部分逃往中國,本來也只是借居,移民對他們而言都是迫於無奈。 同一年,卓别林拍了一部短片叫做《移民》(The Immigrant)——那是六月的片,早了十月革命半年——歐洲的移民和難民搭船到了紐約,看到自由女神像,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4/07/11
前陣子忘了方格子帳密,今天重新登入。距離上篇文章也已經過了將近一年,對於站上的修改還需要一些時間習慣,也還在揣摩該寫哪些文章,或者就直接寫下去?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2023/07/18
這是一篇很臨時起意的隨想,一陣子沒有時間發文章,看到出版文化界的動態又有些忍不住想參與討論,可是又不能像以前一樣純粹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切的緣由,從我喜歡聽故事開始 其實一開始,都是源自於我愛看小說這回事,從小我就很愛聽故事,尤其是小學時候,早上偶爾會有導護媽媽來班上講故事,或是去安親班的時候,安親班的老師會講故事,但聽著聽著,就感覺很不滿足,就自己去找書來看。 結果發覺老師講的其實也丟三落四,很多重點沒有講到,然後我就開始一頭埋
Thumbnail
一切的緣由,從我喜歡聽故事開始 其實一開始,都是源自於我愛看小說這回事,從小我就很愛聽故事,尤其是小學時候,早上偶爾會有導護媽媽來班上講故事,或是去安親班的時候,安親班的老師會講故事,但聽著聽著,就感覺很不滿足,就自己去找書來看。 結果發覺老師講的其實也丟三落四,很多重點沒有講到,然後我就開始一頭埋
Thumbnail
近來有種無法好好表達的彆扭,於是嘗試消化自己內心的一些雜訊。以前總以為創造出接近藝術,或者是前所未見的東西,才稱得上是創作。但當我寫過自己的歌、寫下幾百篇文章,閱讀過許多作家的思想,試圖從其他管道熟悉作家的生平,我體會到從沒有一個創作者,不創作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
Thumbnail
近來有種無法好好表達的彆扭,於是嘗試消化自己內心的一些雜訊。以前總以為創造出接近藝術,或者是前所未見的東西,才稱得上是創作。但當我寫過自己的歌、寫下幾百篇文章,閱讀過許多作家的思想,試圖從其他管道熟悉作家的生平,我體會到從沒有一個創作者,不創作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
Thumbnail
我剛剛用一個小時完成了《咖啡廳的創作者》系列中的一篇,現在要來寫此次創作的想法(雖然是有點多餘)我原先覺得創作系列應該能在半小時完成(如我聲稱),但這樣說又會「再次」被貼上傲嬌的標籤,實際上現在創作的地方不是很像咖啡廳,我面對的是門口,平常我則是會躲在角落……
Thumbnail
我剛剛用一個小時完成了《咖啡廳的創作者》系列中的一篇,現在要來寫此次創作的想法(雖然是有點多餘)我原先覺得創作系列應該能在半小時完成(如我聲稱),但這樣說又會「再次」被貼上傲嬌的標籤,實際上現在創作的地方不是很像咖啡廳,我面對的是門口,平常我則是會躲在角落……
Thumbnail
要寫「我的創作日常」前,我腦中首先想到「創作是什麼?」、「日常是什麼?」 這就是我的創作寫照——執行創作動作的時間很短,在腦海中先思考,開始寫(打)文章即是取決於我的寫(打)字速度。對我而言,創作開始於思考,而非下筆的那一刻,雖然我喜歡思考但又不愛在文章下定義。
Thumbnail
要寫「我的創作日常」前,我腦中首先想到「創作是什麼?」、「日常是什麼?」 這就是我的創作寫照——執行創作動作的時間很短,在腦海中先思考,開始寫(打)文章即是取決於我的寫(打)字速度。對我而言,創作開始於思考,而非下筆的那一刻,雖然我喜歡思考但又不愛在文章下定義。
Thumbnail
好啦,我承認這標題聳動了點,其實我遇到的該還不算大問題,雖然的確有問題。 是這樣的,雖然我一直勤於寫作,而且什麼有的沒的都寫(但網路上貼的廢話不被我算在寫作裡面,我只的是部落格正式貼文或者打算出版作品才被我視為寫作)。 這表示在很多日子,我其實是擠不出東西來的。 但這一個禮拜的空白,我有一點想法。
Thumbnail
好啦,我承認這標題聳動了點,其實我遇到的該還不算大問題,雖然的確有問題。 是這樣的,雖然我一直勤於寫作,而且什麼有的沒的都寫(但網路上貼的廢話不被我算在寫作裡面,我只的是部落格正式貼文或者打算出版作品才被我視為寫作)。 這表示在很多日子,我其實是擠不出東西來的。 但這一個禮拜的空白,我有一點想法。
Thumbnail
這系列的文章,會比較偏向於意識流的日記書寫方式,但講的都是在創作與試著創業過程間的分享,因為自己有時候會太過認真,所以就輸了。反正不知道未來會去哪裡,就都記錄下來吧!有興趣知道我正在創什麼業的朋友們,可以追蹤這系列的文章,目前的計畫是一週一更。 (此系列為日記文體,因此放置於創作的主題類型)
Thumbnail
這系列的文章,會比較偏向於意識流的日記書寫方式,但講的都是在創作與試著創業過程間的分享,因為自己有時候會太過認真,所以就輸了。反正不知道未來會去哪裡,就都記錄下來吧!有興趣知道我正在創什麼業的朋友們,可以追蹤這系列的文章,目前的計畫是一週一更。 (此系列為日記文體,因此放置於創作的主題類型)
Thumbnail
不管是在哪個平台寫作,我想大多數人都一定經歷過初期要不是默默了寫數萬字卻還是默默無名,不然就是偶然被薦上新人專欄、熱門推薦曇花一現,增長了些讀者卻在幾天之後好不容易得到的關注又立刻不見。接下來,就是迎來長達數個月默默無名的窘境與折磨,讓人不知道該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因為不管做多少努力、寫多少字都是
Thumbnail
不管是在哪個平台寫作,我想大多數人都一定經歷過初期要不是默默了寫數萬字卻還是默默無名,不然就是偶然被薦上新人專欄、熱門推薦曇花一現,增長了些讀者卻在幾天之後好不容易得到的關注又立刻不見。接下來,就是迎來長達數個月默默無名的窘境與折磨,讓人不知道該繼續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因為不管做多少努力、寫多少字都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