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TESLA) 2022 Q1 財報 馬斯克的奇幻之旅也許現在才剛要啟航 #19

2022/05/02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特斯拉發布了2022年第一季財報,營收獲利再度超過預期,毛利率達到32.9%,營業利益率19.2%,再次讓大家驚訝,尤其在這個缺晶片、疫情持續肆虐、供應鏈吃緊、原物料急升急通貨膨脹等負面影響環伺的環境仍然有這樣的成績真的也讓其他車廠望其項背,到底這家公司還有什麼拿手料理還沒拿出來呢?作為剛買下推特的馬斯克眼中,未來發展藍圖到底是什麼畫面呢?就讓本期市場觀察告訴你!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業IG我會不定期分享市場有趣的話題、時事以及我的看法,希望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思考角度,享受思考、成長的樂趣!
德國柏林廠第一台Modal Y正式從馬斯克手裡交給車主

營收數據

本季特斯拉公司營收為187億美元,年成長了81%;扣掉成本後的毛利為54億美元,毛利率為28.8%,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3%;扣掉產銷研後的營業利益為36億美元,年成長來到驚人的506%,營業利益率則為19%,較去年成長了280%;淨利潤為32億美元,同樣是大幅的較去年成長了606%;最後是稀釋後EPS為2.86美金,成長了633%。
以車輛銷售業務來看,本季車輛銷售的營收為168億美元,YoY87%,毛利率上升到了32.9%,上一季的30.6%已經非常驚人,本季還可以提高超過2%,也顯示了成長仍然處於加速階段。
特斯拉的營利率讓同業看不到車尾燈(其他條線是誰並不重要)
在ModalS/X車款部分,本季共生產了14,218輛、交付了14,724輛。生產數量較上一季增加了8.5%;而在Modal3/Y部分,則為生產291,189輛、交付了295,324輛,生產數量較上一季幾乎持平。而最關鍵的存貨天數降到了3天,也顯示了供不應求的狀況依舊持續著。
特斯拉本季重要數據
在太陽能業務的部分,儲電設備的部署年成長90%到達846千度,主要也是要歸功於儲能牆(powerwall)的需求強勁,雖然供應鏈仍然有很大的影響,但因需求逐漸增加,因此未來也將持續增加產量。
公司也提到本季營收的成長主要來自於汽車交貨數的增加、平均銷售價格的提升以及其他部分的收入提高有關;而營業利益的大幅成長除了上述以外,還有平均車輛成本的降低上(即使通膨壓力仍高)、基於股票補償的費用降低、增加綠能點數的收入有關,當然原物料跟運輸成本的提高,以及新工廠的關係所導致的營業費用提升也讓營業利益多少有點影響,但總地來說仍然能創造非常優秀的營業利益。另外,公司也償還了約1億美元的債務。

各業務發展概況

特斯拉表示,受限於供應鏈、運輸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挑戰,特斯拉的超級工廠並未完全的以最高產能運作。
在德州工廠的部分,目前已經在4月份開始交付ModalY,且該車款搭配的是最新的4680磷酸鋰鐵電池,新車並將以更少的零件鑄造,這將使得未來的產能更進一步的提高。而該工廠在今年再增加原有的2170電池產線,未來將以雙線生產方式生產ModalY。
而在上海廠的部分就沒那麼幸福了,因為疫情所導致的封城讓上海廠暫時關閉了一段時間,不過近期有重新開始啟用,雖然仍有產能受限的問題。
至於今年三月才開始交付車輛的德國柏林廠,目前仍以2170電池為主製造ModalY,未來也將會導入4680電池。
各工廠生產狀況
至於在自動駕駛的部分,已經在今年三月於加拿大推出自動駕駛Beta版,特斯拉也預計今年底前會在全美導入自動駕駛Beta版。
而第一季所生產的電池接近一半都是採用磷酸鋰鐵電池(LFP),除了增加電池多樣性外也讓電池可以不需要鈷或鎳,雖然LFP電池續航可能沒有以前電池佳(但仍有267英里),但整體成本有望下降,對於稀有金屬的需求也能夠降低。
當超級盃各家電動車大廠狂燒廣告的同時,都沒有廣告的特斯拉反而訂單暴增
而在服務及其他部分的毛利率在第一季在車輛的銷售強勁帶動下幾乎是損益兩平,保險業務也進在一步的擴張到科羅拉多、俄勒岡及維吉尼亞等地。公司並特別強調特斯拉將成為一個保險公司,自身並承擔了所售車輛保險的財務風險。

電話會議重點

  • 第一季的訂價在前幾季就已經設定好,低於目前的售價。
  • 第二季在上海廠的停工,讓特斯拉損失了大概一個月的產量,這部分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恢復生產,而這將會影響第二季度的生產及交付量。
  • 另外在新廠德州奧斯丁及柏林,因為工廠才剛起步而已,目前效率仍然不像上海或加州廠一樣高,也因此可能會在第二季的毛利率看出影響。
  • 目前的訂單的平均售價更高(漲價因素),今年目標仍為50%增長。不過馬斯克表示,他認為更有可能的狀況是增長60%。
  • 馬斯克提到,特斯拉正在開發一種新車,主要是用來當作自動駕駛計程車,該車種並沒有方向盤及踏板,期待在2024年可以量產,每公里的成本將會降到很低,並認為這將會是特斯拉強大的增長動力。
  • 明年將會實現Ctbertrunk的量產。
  • 馬斯克並表目前特斯拉仍處在一個很早期的階段,最近12個月才生產合計超過100萬台車輛,但馬斯克期望的是一年達到2000萬台,因此目前只走了5%而已。
  • 另外馬斯克提到Optimus機器人計畫,他再次強調人形機器人將會比汽車業務、FSD更有價值。
  • 今年的電池和太陽能相關業務應該會隨著公司改善零件短缺問題後有很好的成長。
  • 目前註冊自動駕駛測試計畫的人數約有十萬人,預計今年將會大幅擴大,目前的改版速度也很快,大約兩周就會有一個新版本。
  • 分析師問到上海停產對第二季度有多大的影響,馬斯克回答儘管有一些封廠的問題,但本季度的上海廠應該會創下每周產量的新高,因此最終產量應該會與第一季差不多,並預計第三和第四季將會大幅上漲,一整年下來可能會生產超過150萬輛汽車。
  • 另外在馬斯克也表示,因為新工廠從開始生產到穩定的生產車輛約需要9-12個月,為了減少可能的干擾,因此新工廠僅專注在ModalY上面。
  • 現在車輛的漲價主要是提前反映了未來6-12個月後的供應鏈和物流成本上升。
  • 特斯拉一台車約有10-15%的成本在於原料,但特斯拉都有和原料公司簽訂長約,因此目前就算成本上升也不會有影響。
  • 德州新工廠的設備比以前的工廠效率更高,在資本支出、設備或人員方面都節省了大量資金。
  • 馬斯克表示柏林及德州廠的增長速度將會高於上海廠。
  • 4680電池產量仍然非常足夠,對於今年實現150萬輛沒有風險,但仍要解決2023年可能的電池短缺風險。
  • 馬斯克認為官方低估了真實的通貨膨脹率,因為供應商從去年到今年底的零件成本增加了20-30%,且可能延續到今年剩餘的時間裡。
  • 自動駕駛計程車將會讓每英里的成本減少5-10倍,其費用甚至低於公車或地鐵票價。
  • 談到鋰元素,馬斯克認為即使鋰到處都是,但是提煉速度實在太慢,因讓價格比提煉價格高了10倍,他也說這將會是非常賺錢的業務。
  • 如果未來物價成本沒有向公司推估的這樣高漲,有可能未來會降低售價。
  • 未來特斯拉將朝著開放其他電動車共用特斯拉充電網路,這有助於讓更多人購買特斯拉,但還是會遇到連接器規格不同的問題。
  • 被問保險業務問題,特斯拉表示特斯拉已經成為德州第二大的保險公司,到了本季末或下季初,特斯拉將成為德州最大的保險公司。

我的看法

  • 馬斯克表示未來可能年產兩千萬輛,以全球最大車廠豐田集團為例,一年大概可以賣1050萬輛車,並以年複合10%成長計算,其他條件不變下,特斯拉可能會在2027或28年就會超越豐田並達到年產兩千萬的目標。雖然說一直以來馬斯克都會講太快,但是卻很少做不到的。外界常常會用傳統車廠的眼光看特斯拉,認為特斯拉憑什麼能成為市值最高的車廠,但是看特斯拉應該用科技創新公司的標準看應該會比較合適,畢竟特斯拉是一個可以自體進化的公司。回到產車的觀點,特斯拉不是像傳統製車一樣有長年不變的生產線,而是有一套持續進化的超級工廠,也才能讓毛利率持續創高。
  • 今年第二季開始的車輛價格將會受到漲價影響,代表未來特斯拉的營收會更高,但對於毛利率的影響要看未來通膨上漲、上海產能回復程度而定。
  • 2024年可能會上線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我會觀察的點是年底若正式版的FSD上線後且反應良好,對於出租車會更加樂觀。我認為出租計程車的推動將會顛覆大眾對公共運輸的認知,成本一旦可以降低,不對對於提供出租者有誘因(獲得收入);對於乘客來說也可以降低花費,又能夠達到大眾運輸工具無法達到的「及戶」目的,當大家都不買車的時候自動駕駛出租車將會成為一種主流,而唯一要考量的就是道路塞車問題,這時候無聊公司的快速隧道就能派上用場了。另外也可以想像,這個時候,需求將會導向儲電裝置上,讓太陽能業務也隨之成長。
  • 我覺得要特別留意的保險業務目前已經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成長速度相信與車輛成長成正比,那在規模可想而知會快速變大。電話會議有提到過去發生事故時,當事人需於車禍後由公正第三方進行事故調查再與保險保公司洽談理賠事宜。但特斯拉卻完全顛覆了這個流程,所有數據包括使用者行為、影像等都是可以調閱的,前面幾季也有說過這將會帶給消費車更低的保費,且消費者為了有更低的保費而會有更安全的駕駛習慣;特斯拉的部分則能夠依事故種類建立不同狀況的維修程序,降低維修時間,並就這些事故資料進行車輛安全防護或是車輛對於事故時的反應等等的設計。未來並能更進一步降低事故發生率,再進一步增加使用者,並蒐集更多行車資訊,形成一個快速運轉的飛輪。也可望讓保險業務成為繼賣車後的另一大主要收入來源。
  • 原物料對於其他車廠來說是一件大事,但顯然對於特斯拉影響有限,因為特斯拉跟相關廠商簽訂的長約對於成本控制起到很好的效果,且特斯拉又有訂價權,需求持續高漲的狀況下,未來持續高成長的狀況應該也是不變的。

結論

在德國與德州兩個工廠正式開幕後,特斯拉算是暫時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產能的部分(本季並未提到上季所說的新工廠的訊息),他們的目標一直都很明確就是不斷的提高產能,應對日益高漲的需求,而圍繞在車輛的其他服務也慢慢的有了起色。對於未來的發展我相信仍然是一片光明,而且可能會更加耀眼,而對於傳統車廠而言,隨著電動車相關法令的推行,勢必會開始面對壓力,這時候他們燃油車的業務反而成為他們的枷鎖;而在電動車新創的競爭方面,新創公司的資金規模一開始一定是很有限的,且又要開發車輛又要投入工廠建置,況且就算有了工廠,產能運用效率真的能拚得過特斯拉嗎?因此我認為近5-10年特斯拉基本上處於一個大順風,身具電動車及自動駕駛頂級技術,又一天到晚有奇怪的發明,身為他的競爭對手,感受到的壓力應該非常龐大。
117會員
86內容數
自從疫情降臨之後,全世界的網路生態及人們的生活型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世界的變遷仿佛被按了加速鍵。 而活在其中的我們應該如何追上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又如何不被世界潮流拋之腦後? 本專題所包含的範圍主要為追蹤美國科技股動向,並加入個人觀點。另外,本著希望人們有「成長思維」的觀念,因此不時地會加入心法/成長的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