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評|《漂浪人生》揭示千瘡百孔的歷史共業,動畫成為樹洞讓傷痛安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文:漢斯黃/午夜影室

入圍今年奧斯卡三項大獎的《漂浪人生》為影壇罕見的「動畫紀錄片」,由丹麥導演喬納斯波赫拉斯穆森訪問化名好友阿敏,勾勒他自家鄉阿富汗喀布爾隨家人逃亡,流離至前蘇聯、愛沙尼亞及丹麥的遷徙故事。同時也敘述他身為同志摸索性向的歷程,如何於戰火紛亂、離散失所的成長背景下,逐步失去「自我」身份,絲絲入扣描繪難民求生步步為營的危恐心理狀態。

電影以「動畫」影像之虛構,輔佐阿敏的受訪音訊,再現那些於冷戰時代「被消失」的記錄,讓那些已沒有物證的歷史,藉由動畫浮上銀幕;動畫也游移於寫實與表現主義之間,具現記憶的不確定性,也與阿敏「被抹去」的真實人生相呼應。當他的回憶湧上心頭,身分透過不斷口述的歷史重新被建立,動畫影像也逐步清晰,揭開歷史、政治與社會所共謀掩埋的,是個人降服於體制而遺忘自我的真相,而也唯有確立自身,「漂浪人生」才得以定錨有所依歸。

raw-image

|被消失的國族真相,口述訪談、真實影像直戳歷史共業

電影以阿敏自述阿富汗喀布爾家鄉的回憶開場,片中呈現他身穿姊姊女裝,戴著耳機聆聽 80 年代流行金曲〈Take On Me〉,穿梭於歌舞昇平的大街之間,乍似享盡無所憂愁的童年。然而,當阿敏描述姊姊經常提及的父親,以飛官身份載乘姊姊,自己卻無福享受親子時光因為父親早已失蹤時,阿敏終止對話向訪問者(導演)表示,講述生平曲折慘絕故事並不容易,需要更多時間消化:「但我必須正視它,過去我無法擺脫,也擺脫不了。」

埋葬於阿敏內心深處的隱晦記憶,此後才自他口中吐露,其成長背景 1970 至 90 年代的阿富汗歷史,也因此被翻攪而出。自 1973 年親蘇聯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推翻王室,同年建立阿富汗共和國,致使國內親蘇、非親蘇派系紛亂不已;1979 年政治內鬥時,民間反政府、聖戰組織日益壯大,蘇聯藉此接受阿富汗政府請託入侵該國開啟戰爭,成為長達九年的「蘇阿戰爭」,自此之後阿富汗境內戰火不息,局勢動盪不安。

阿敏父親即在戰爭發生前,被認定為親蘇聯「共產份子」遭到非親蘇派清算,失蹤至今仍未知下落。戰火爆發以後,政府徵召男丁,阿敏哥哥亦險些入伍成為亡魂。此時,電影也揭露美國為抑制蘇聯,提供反政府的聖戰組織軍援,助長塔利班的勢力崛起,如今成為全球心頭大患,極為諷刺。1989 年蘇聯撤軍後,阿富汗內戰仍持續延燒,聖戰組織勢力日益強大,讓戰場波及喀布爾,致使阿敏一家選擇倉皇逃亡,攜家帶眷遷移至共產體制瓦解、唯一肯發簽證的俄國。

raw-image

《漂浪人生》霎時成為冷戰時期鬥爭下的產物,致使阿富汗國內分裂的一大主因,即是美蘇於背後暗地操盤。阿敏作為「真聲」口述,以及動畫「虛影」呈現,讓此段浮於檯面底下的歷史重現,令人看清致使阿敏一家四散分離、家破人亡的原因,即是國際政治角力的共業。映照起電影開場,阿敏自述家的定義:「可以安身立命、長居久留、無需搬遷。」對戰火下成長的孩童是多麽難以企及的幻夢,也成為他此生必須面對與修煉的課題。

電影不論丹麥原名「Flugt」或英文譯名「Flee」皆有脫逃之意,明指阿敏顛沛流離的人生,藉由動畫審視他的「逃逸路徑」,而所揭示的歷史業障之負重,甚至有時連阿敏的眼光都已「逃離」,只能由真實的影像代為訴說,讓故事得以完整。

例如:電影以紀錄影像呈現阿敏離開家鄉,聖戰組織入侵喀布爾後,坦克車「壓人」的血腥景象,或者阿敏姊姊躲在貨櫃船內遣逃時,也使用真實檔案影像剪輯搭配。即使這些畫面都已脫離阿敏的回憶,但電影讓此等歷史真相躍然銀幕,逼使觀眾不得像阿敏般逃離,必須直視現實的苦難。導演喬納斯波赫拉斯穆森表示,穿插真實影像十分重要:「它在電影中成為關鍵點綴,因此你會一直被提醒,這是個真實故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7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風帶著我來》The Wind Will Carry Us (1999) 從這部片當年在台灣上映以來,我在大銀幕看過了三次,但一直沒法真的進入其中,直到這第四次,我才感覺找到了新的眼光來理解這部片。或許這也代表了這部片就親近觀眾和影評而言,並不真的那麼成功。 就我看來,《風帶著我來》就像是「科克三部
Thumbnail
《風帶著我來》The Wind Will Carry Us (1999) 從這部片當年在台灣上映以來,我在大銀幕看過了三次,但一直沒法真的進入其中,直到這第四次,我才感覺找到了新的眼光來理解這部片。或許這也代表了這部片就親近觀眾和影評而言,並不真的那麼成功。 就我看來,《風帶著我來》就像是「科克三部
Thumbnail
安哲羅普洛斯作為最具民族主義標誌的作者,從早期作品《流浪藝人》至晚期《哭泣草原》便不斷在處理民族個體之於宏大歷史洪流之下的脆弱宿命和某種犧牲精神下的自我放逐,但安哲電影中另一吸引人的是他以近似於旁觀者的方式,將沉重的歷史古希臘史詩,深化為他電影中的隱喻與敘事。而他在1995年拍攝的《尤里西斯的凝視》
Thumbnail
安哲羅普洛斯作為最具民族主義標誌的作者,從早期作品《流浪藝人》至晚期《哭泣草原》便不斷在處理民族個體之於宏大歷史洪流之下的脆弱宿命和某種犧牲精神下的自我放逐,但安哲電影中另一吸引人的是他以近似於旁觀者的方式,將沉重的歷史古希臘史詩,深化為他電影中的隱喻與敘事。而他在1995年拍攝的《尤里西斯的凝視》
Thumbnail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是伊朗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也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今年是他逝世的六周年,本文綜合討論了他五部代表作《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風帶著我來》中,阿巴斯詩意的影像鏡頭下,生死追尋的醒悟。
Thumbnail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是伊朗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也是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今年是他逝世的六周年,本文綜合討論了他五部代表作《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櫻桃的滋味》、《風帶著我來》中,阿巴斯詩意的影像鏡頭下,生死追尋的醒悟。
Thumbnail
動盪之下 漂流的盡頭? Stepan主人用心經營的專頁,分享美好而和諧的日常,從發貓咪萌照、迷因梗圖,一夕之間貼文暫停更新,如同有多少人的生活因為戰爭而停擺無暇顧及生存以外的事,接著開始分享戰爭過後的斷垣殘壁照,每一則都觸目驚心,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存在著另一個世界。 終於說出口的經歷
Thumbnail
動盪之下 漂流的盡頭? Stepan主人用心經營的專頁,分享美好而和諧的日常,從發貓咪萌照、迷因梗圖,一夕之間貼文暫停更新,如同有多少人的生活因為戰爭而停擺無暇顧及生存以外的事,接著開始分享戰爭過後的斷垣殘壁照,每一則都觸目驚心,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存在著另一個世界。 終於說出口的經歷
Thumbnail
這些電影本身的晦澀難懂以及可被明晰辨識出的斷簡殘編的痕跡,在「噤聲」被觀眾辨識出來的同時,指涉出集體暴力對於記憶的管控技術,也就是説,當失憶的肇因不是源於人類能力的限制,而是高於個人的集體與國家對於個人在記憶層面的控管和施加在身體上的暴力,「痕跡」與「記憶」的殘破便指向了高於個人之上的政治迫害。
Thumbnail
這些電影本身的晦澀難懂以及可被明晰辨識出的斷簡殘編的痕跡,在「噤聲」被觀眾辨識出來的同時,指涉出集體暴力對於記憶的管控技術,也就是説,當失憶的肇因不是源於人類能力的限制,而是高於個人的集體與國家對於個人在記憶層面的控管和施加在身體上的暴力,「痕跡」與「記憶」的殘破便指向了高於個人之上的政治迫害。
Thumbnail
「我腦海中一直想著那幅畫面,一個孩子奔向路盡頭的一棵孤零零的樹,那條路通往一處貧瘠的小山坡」看阿巴斯的電影,不但是一種身歷其境,更召喚出靈魂裡的回憶與影像互相共鳴,用借來的兩隻眼睛,超越民族與文化的界線,被他訴說的故事感動。
Thumbnail
「我腦海中一直想著那幅畫面,一個孩子奔向路盡頭的一棵孤零零的樹,那條路通往一處貧瘠的小山坡」看阿巴斯的電影,不但是一種身歷其境,更召喚出靈魂裡的回憶與影像互相共鳴,用借來的兩隻眼睛,超越民族與文化的界線,被他訴說的故事感動。
Thumbnail
《漂浪人生》霎時成為冷戰時期鬥爭下的產物,致使阿富汗國內分裂的一大主因,即是美蘇於背後暗地操盤。阿敏作為「真聲」口述,以及動畫「虛影」呈現,讓此段浮於檯面底下的歷史重現,令人看清致使阿敏一家四散分離、家破人亡的原因,即是國際政治角力的共業。
Thumbnail
《漂浪人生》霎時成為冷戰時期鬥爭下的產物,致使阿富汗國內分裂的一大主因,即是美蘇於背後暗地操盤。阿敏作為「真聲」口述,以及動畫「虛影」呈現,讓此段浮於檯面底下的歷史重現,令人看清致使阿敏一家四散分離、家破人亡的原因,即是國際政治角力的共業。
Thumbnail
《漂浪人生》是一部紀實動畫片,講述阿富汗人民阿敏納瓦比,首次公開他小時後的阿富汗因為經歷內戰,而逐步惡化導致他家人必須四處搬遷,並且違法居留於他國,到最後逃出尋求庇護,家人四散歐洲各國的過程。中間不只是被迫逃離國家,阿敏逐漸長大也認知到自己心中有連家人都不可告人的一面。
Thumbnail
《漂浪人生》是一部紀實動畫片,講述阿富汗人民阿敏納瓦比,首次公開他小時後的阿富汗因為經歷內戰,而逐步惡化導致他家人必須四處搬遷,並且違法居留於他國,到最後逃出尋求庇護,家人四散歐洲各國的過程。中間不只是被迫逃離國家,阿敏逐漸長大也認知到自己心中有連家人都不可告人的一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