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文緒 著/葉韋利 譯/木馬文化 出版
20220421-0425(No16)
來源:圖書館
「不需要一心ㄧ意想著幸福。老是鑽牛角尖,總想著非獲得幸福不可的話,只要遇上一點不幸就會無法容忍。人生就算有些不幸也無所謂,畢竟不可能盡如人意。」
*
人生中茫然的時刻很多,妳還記得30歲時的煩惱是什麼嗎?
故事以一位30初頭的女性-小都為主述,因為母親生病了,辭去東京服飾公司的工作,回家鄉與協助父親照料家事,小都在家鄉找了購物中心服飾櫃兼職的工作,認識了購物中心裡迴轉壽司餐廳工作的貫一。
小都看著身邊朋友用各自的方式逐漸成形,一切都混沌的小都,心中的憂慮加劇,該結婚嗎?貫一可靠嗎?該換工作嗎?該從家裡搬出來嗎?爸爸媽媽都倒下的話該怎麼辦呢?現在作出的決定是否會大大影響後半生?我的未來會是甚麼樣子呢?
透過故事的發展,這些問題變得棘手,該逃避還是面對?
其中幾章則切換由小都母親敘述,結婚多年,一輩子都以既定模式生活著的熟齡女性,現在想改變還來得及嗎?另一半倒下去時,該怎麼辦才好?這獨棟的房子真的需要嗎?女兒的男友是怎麼樣的人呢?怎麼朋友總是精神奕奕,我的病甚麼時候才會好呢?
故事中的女性還有小都的兩位好友,一是按照現今潛規則擇偶結婚生子的家庭主婦繪里,另一位颯花則是正好相反,是獨立自主的上班族女性。
當三位好友聚在一起為小都的煩惱討論時,其實就像我們在內心與理性及感性的自己在對話。
她們的煩惱跟我們的也都類似,當這些只是如雲般漂浮在思緒裡的小想法,被文字捕捉,鋪平在書頁上時,才讓人看得清晰。
作者藉由故事緩緩道出成年女性面對過的問號,無論是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或結婚多年的熟齡女性,作者是用多少時間觀察別人也觀察自己的呢?
對女性心理透徹的剖析,每個女性都能從故事中找到一些自己。閱讀體驗流暢,譯者也功不可沒,讓人一讀就忘了時間,真的打算把作者過往的作品也讀過一遍。
這故事讓我反思了太多自己,好的壞的都有,經過了反思,看見自己改變的脈絡,也明白各種階段的茫然是無可避免的,都是必經的過程。我們無時無刻都在改變,就算逃避也一樣,就像地球一樣自轉公轉著,但在也不會回到一模一樣的軌道上。
*
說點被這本書攤出來的那些思緒吧!
📌P32「她最近愈發深切感受到,暢所欲言未必真的能一吐為快。很多時候將情緒壓抑下來、閉上嘴巴。反倒更輕鬆。」
✏️當看見這句話,實在無法不點頭。從前我真的很喜歡做自己,說話直直不修飾,不修飾是刻意為之,認為做自己好自在,別人要與我相處,就該接受真正的我。心裡有不滿就會找朋友大肆抱怨,與朋友大講別人的不是,直到情緒舒坦。後來,年齡增長、身分及環境轉變之間,發覺那個「自己」以及行為漸漸開始讓我不自在了;有時說完之後情緒未得釋放,反而覺得更沈重;有時是朋友的回饋對解決問題並無幫助,才開始內化自己的情緒及遇見的問題,調整自己說出口的話及對象,但有時候也選擇不說。
未得釋放的那些情緒就另尋出路囉!這又是另一門課題了。
📌P84「人們每天的生活就像表演雜耍,一次在空中拋接四、五支保齡球瓶。而我居然遇到這點事就暈頭轉向。」
✏️故事中的小都,因為母親生病而從東京搬回家鄉,找了個不討厭的兼職工作,一面上班,一面協助父親照料家裡及母親。
其實誰不是這樣呢?這有什麼好抱怨的?
才不是這樣!從原本只需要為自己負責的生活,到突然間加入家人的事的過程是混亂不堪、是需要調整的。必須在自己想做或必須做的事情前,先考慮家人、考慮其他原本不需要考慮的事,這段過渡期無異於蝴蝶被去掉了一半的翅膀,覺得忍耐彆扭,也曾在心裡責怪自己太自私。
這樣的拉扯,導致幾度情緒低落,現在有時還會有這樣的感受,但我練習不要責怪自己,我也還在練習多丟幾個瓶子,偶爾掉落也該被原諒吧!
📌P245「自己內心的不安,其實源於對未來的擔憂。」
✏️對任何未知的事物,誰都會擔憂恐懼吧!思考著各種不同的如果,寸步難行的以後,但如果只想著如何才能幸福,是永遠都感受不到幸福的。
📌P117「她想起父親的話,宛如詛咒一般的話語『就算妳建立了新的家庭,最後一定還是會逃避。』獨善其身,既不包容、忍讓且絲毫不體貼別人的自己,或許最後仍會選擇逃避。」
✏️逃避確實是人經常選擇的處理方式,其實逃避的確不是不可行,只是逃避之後還是得要面對,否則逃到最後無處可逃,逃避會鑽進身體裡、心裡、腦子裡,逃避反而變成身體的一部分,讓自己永遠都無法再逃往任何地方。不如面對吧!面對之後放下才是真正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