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
「我若多瞋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
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結?
此愚癡人,以瞋恨故,于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

良因曰:
因為我執所以瞋恨,為了眾生而求菩提。
屆逢歲末除夕之日,仰祈十方三寶之加持:
願生生世世,永別偏狹之心,周遊法界…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因為眾生對「我」的執著,因此常生嫉妒、見不得人好的心念,貪瞋癡三毒熾盛,最後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若能從「隨喜」眾生的善行開始,一次次訓練自己心量開闊,也會發現愈來愈美好!因此今後當歡喜真誠、讚歎他人之善行。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