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03《前山報》
◎ 夏夜
父親喜愛法國南部的風光……他喜歡傍晚坐在露天咖啡室喝一杯濃咖啡,或在岸邊看漁人的船滿戴而歸。這裡有便宜新鮮的魚蝦、蔬菜、水果。──《林語堂傳》
故居的咖啡日常
盛夏,廳堂門扉如舊,晨光沿著地滿佈線條。Slash戴著招牌鴨舌帽,安靜沖煮咖啡,滿溢的香氣,莊嚴而慎重之神情,是林語堂故居獨有日常。
自91年開始,台北市陸陸續續開放的藝文館所,幾乎全數都設有咖啡廳,為的是給民眾一個休憩空間,中間當然多有爭議跟討論,但像說好似的默契,允許餐飲與藝文共存,滿足觀眾身與心的口腹之慾。而林語堂故居的咖啡廳則借用林先生書齋之名「有不為齋」。
林先生嗜喝咖啡,而故居所販售的咖啡自然必須有其獨特魅力,餐廳經營多年之後,迎來一位咖啡達人Slash,這次便要介紹他與咖啡的故事。
坦誠相見的溫度
Slash自謙不擅言詞,學生時期更拙於表達,便試著學吉他唱歌,讓歌聲為他傳遞情緒。日後,進了媒體圈工作,在資訊爆量的環境下,卻覺生命越來越蕭索,躲在鍵盤之後人與人的溝通,變成簡單的文字符號,失去了溫度、表情跟觸感,無法提供任何生命的答案,幾經掙扎後,便辭去工作背起行囊浪跡天涯,藉此重新認識並試著用另一種觀點看世界。輾轉從美國、中國、澳洲到日本,有些畫面日漸清晰,從過去攝影、音樂及咖啡累積成的片段,讓他從咖啡尋回初衷。
回國後,Slash四處找咖啡廳詢問學習,甚至義務擔任吧檯服務,只為更接近心中所想,也因此認識許多咖啡重癮者,一群知天命的前輩,拉著他上山下海磨練沖煮技巧,昔日的資訊整合能力,成為最佳助力,勤於學習與專注,讓他比別人更快進入咖啡的領域。
有了咖啡,人跟人之間彷彿就坦誠相見,可以無所不談,這濃稠暗香的汁液,彷彿有種神奇魔力,讓人避此交換溫度、故事及短暫的人生,這也正是Slash真正想傳達的深意。
從咖啡連結世界
從對咖啡的熱愛到藝文場館的咖啡廳,兩者其實截然不同。Slash提到第一次走進場館,就知道運作起來異常艱辛,到餐廳的民眾,多是來用餐及打發時間,對飲品的要求不高,對於餐飲反而更為重視,但是藝文場館的咖啡廳究竟該是甚麼樣的樣貌,承續既有還是另闢蹊徑?他沒有立刻作出決定。因為首當其要的工作是把有歷史的餐廳整頓一番。對餐飲不熟悉,出身資訊工程師的Slash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跟文化場館的溝通,以及對自家餐廳同仁的交心,希望能樹立不同的環境氣氛,比起共事更像共識的工作方式,同時回應了他對飲品的看法及期待。餐飲空間多數時候不是給予,而是聆聽,透過一杯咖啡的分享,交換故事及心緒,慢慢的吐露跟療癒,生活彷彿重新有了繼續的可能。
不同的人喝咖啡,透過觀察就能明瞭,並為來客推薦專屬咖啡,苦澀在味蕾漫開感染心中的滋味,微酸卻是夏日的記憶與縱軸,入口後舒緩靈魂的緊繃,打開感官與環境共鳴,不能放下的,不能說的,想遺忘的,緊抓不放的,都漸次退去。Slash談到,最初想學咖啡,是因為認識很多會畫圖、攝影、編寫及音樂的創作者,他想像若有處共同打拼的空間及場域,成就一些美好的故事,該有多棒,但想像是虛構的,現實中承接了咖啡廳後,老友各自奔忙,那些原本的以為都尚未發生。但卻因咖啡產生了不同的相遇,身家千億的董座,卻被剝奪權力連杯咖啡都無力支付,營建業老闆天天深山野嶺訪隱居老友,甚至喝著咖啡便低低啜泣的女人,訪客來去讓這個空間有了詮釋與篇章。
細問到底Slash想成就一個甚麼樣的咖啡館,他說來客想做甚麼就做甚麼,各自悲傷歡愉,可以交會或兀自分離,沒有標準答案,咖啡時光不過是一個魔幻片刻,讓你面對真實自我,或作一回他人。
有不為齋餐廳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21:00
(02)28613003分機11
推薦咖啡
店內藍山豆直接由國外進口,獨特木桶成為吧檯前的交流雅座。藍山咖啡獨有的絕佳平衡風味,我們採用較為濃郁的沖煮手法,呈現出巧克力牛奶般的悠悠長韻,許多老饕、前輩慕名而來。
這隻黃金曼特寧的風味,符合大多數人對於咖啡的印象。略深而不焦的烘焙引出了香醇、紮實的口感,尾段苦香滋味轉變回甘,推薦給每位找尋記憶中咖啡滋味的朋友。
處理上我們選擇略淺的焙度、較清爽的沖煮法,保留精緻明亮的果酸香甜,無論是冷、熱皆能品嘗到輕盈的層次感。這隻咖啡是盛夏時期最搭調的選擇。
店長的話
端出的每杯咖啡,我們都先分杯細嚐過,或許沒有太多累贅話術,只希望每位客人能感受到我們想表達的。吧檯前的我比起宴客滿桌,更喜愛稀疏零落桌前的客人。這樣的時刻,我才能放下一些瑣事雜務和客人聊聊天、聽聽故事。服膺了「有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