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三期】把家園還給家園──訪八煙三生協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6/003《前山報》
劉羽軒
百年前,此地的居民如同草山大部分的先民,沿著蜿蜒曲折的魚路古道,謀求生存曙光。翻過山頭,以物易物,開掘硫磺販賣至山下,再換取所得,採購山上缺乏的魚肉物資。當年,每當被問及硫磺的來處,此地的居民會轉過身來,遙指山的另一邊,說:「阮是按彼八ㄟ煙ㄟ所在來ㄟ。」據說,這就是八煙的由來。
硫磺煙霧一景

居住在八煙的人們

中國漳州是此地居民的原鄉。蔡氏第八代先民渡黑水溝來到臺灣,輾轉落腳於八煙,如今開枝散葉,已有了第十一代子孫。目前八煙有九戶人家,共有二十四位居民,當初開荒闢野的第八代尚有十二人。蔡氏家族如同臺灣各地尋常傳統家庭,四時節氣都有相應的習俗,過年過節時也會團聚一堂,其中又以農曆八月十五日,三年一次的迎媽祖最為隆重。
平均年齡超過七十五歲,這樣的老齡化聚落,近年來受到媒體關注,離鄉的中生代也逐漸回流,思考這塊土地未來的走向。去年開始,八煙聚落居民組成「八煙三生協會」,希望能夠凝聚居民的心,最終使得每一位居民「想做的事」都得償所願。協會定期舉辦聚落居民會議,至今已有三、四次,幾乎是全員到齊。協會錢經理強調,在這樣的會議中,一旦有一位居民不認同,便不能稱之為共識。

過曝的美好風光

居民不堪其擾,索性標上地號及警察局電話
以目前的共識來說,八煙居民最想做的是「限制遊客流量」。每日大量湧入的遊客,除了驚擾原有農村步調,也造成農作物損害。錢經理苦笑著說,曾有阿公種的地瓜公然遭人挖走,前去質問時,對方狡辯:「又沒寫地號,我怎麼知道這塊地是你的?」還有阿嬤曾敞開家門,將廁所借給民眾使用,一日不在,返家時竟見門口多了三坨黃金。
宛如人間仙境的景色,過度曝光之後卻使得家園不再。遊客踏入遠離塵囂的八煙,反而將居民的維生農作視為「野生」,抑或是理所當然的服務項目,如此侵門踏戶的舉止,對於聚落居民來說早已超越容忍極限。於是原本平靜安定的家園,開始出現一面又一面的警告立牌,有的標出地號,有的還寫上警察局的電話。

有耕作的才是田

八煙與臺北市後花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共處於草山,因而造成許多誤解,帶來公共財與私有財的爭執。在此地成為媒體寵兒之初,曾有學者提出建議,希望八煙仿效國外里山模式,採取有機農法,或部分田地棄耕灌水,打造一座化外之境。耕作超過半世紀的在地居民,自然無法輕易接受這樣的改變。
聚落裡不識字的阿公曾說過:「有耕作的才叫田,沒耕作的叫園。」對此地居民來說,原本種什麼,現在就該種什麼。這塊土地不會因為備受矚目,而改變用途;原本是旱作的田,也不應為求美觀而棄耕灌水。說到底,八煙從來都不是觀光區,只是養活了他們四代的田。

傾聽八煙的故事

三合院外合抱的茄苳樹(左側)蘊含綿延不絕的期許
錢經理語重心長:「我們希望遊客來到這裡,不只是拍照打卡。」因此協會推出專人導覽,仔細解說八煙歷史背景、人情故事,推展環境教育。包括先人開墾時,牽引山泉水而成的水圳,利用石塊建造獨特的三合院;三合院門口於當年落腳時植下的茄苳樹,涵有子孫綿延不絕的期許。導覽也有人數限制,最少要八人,至多不能超過二十人。即便如此,接下來三個月的導覽預約仍然是全滿狀態。
談到八煙的未來,協會提出「農事+農識=農市」的計劃。為了存續農事,由在地耆老提供務農知識,並召集有興趣體驗農村生活的民眾,透過傳承與協作,最終使得農作物能夠上市,土地不會因為耆老體力不支而休耕,古老的農作技術亦不致失傳。面對人與土地的共存難題,此地居民選擇回歸過去平靜的生活,從先人生存姿態裡,找到面對世界的方法。
八煙聚落先民引山泉水而成溝圳
八煙小知識
  • 參觀八煙聚落不收費,唯進入「水中央」需收費三十元。
  • 尊重八煙聚落,勿擅闖私人田地及拍攝聚落居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81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山報 的其他內容
「瑞安」化身超完美工作機器人,展開機器人計畫。或許不久的將來,人們只需要購買超完美的工作機器人,再也不用上街工作,只要有越多的錢,就能買到性能越好,勝任任何工作的工作機器人,每個人都可以當老闆,開心數鈔票,而這正是我們面臨的職場世界。
一個人是否可以成為探險家,其分界線很簡單。關鍵就在於,在任何的土地上是否都可以像平時一般行走。即使是在深不見底、沼澤般的濕地,是否可像穿上長靴的孩童在水窪嬉鬧般前進。──高橋大輔《救命工具》
潤餅常見的幾項食材,有些原是外域食物,因貿易來往而流入中土而被廣泛運用,也因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略有不同,有所調整。這裡擷取部分食材做為介紹,讓我們一起追本溯源,重新理解食物的基因與故事。
過了舊曆新年,時序入春,歷經暮冬,身體累積了濕寒之氣,是故古人以走春、遊春的方式,祭春食五辛盤,舒展筋骨去濕排寒,歡喜迎春。五辛盤便是潤餅的前身,運用節氣食材,達到健身活血之效。
Soft Explosions起源於2014年末參與由德國藝術家Juliane Stiegele帶領的《跨領域創作思考工作坊》,工作坊以「以1度C溫暖這座城市」為主題,以創作介入城市,試圖改變人與人原本冷漠的關係。
台灣秀麗的山川與純淨的海洋,孕育出台灣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原民們的文化需要紀錄,更需要傳承,在順益博物館的開拓下,讓族人們再現歷史的過往,在族群的未來發展下,博物館給予了一片淨土,供族人們揮灑創意、維持精神
「瑞安」化身超完美工作機器人,展開機器人計畫。或許不久的將來,人們只需要購買超完美的工作機器人,再也不用上街工作,只要有越多的錢,就能買到性能越好,勝任任何工作的工作機器人,每個人都可以當老闆,開心數鈔票,而這正是我們面臨的職場世界。
一個人是否可以成為探險家,其分界線很簡單。關鍵就在於,在任何的土地上是否都可以像平時一般行走。即使是在深不見底、沼澤般的濕地,是否可像穿上長靴的孩童在水窪嬉鬧般前進。──高橋大輔《救命工具》
潤餅常見的幾項食材,有些原是外域食物,因貿易來往而流入中土而被廣泛運用,也因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略有不同,有所調整。這裡擷取部分食材做為介紹,讓我們一起追本溯源,重新理解食物的基因與故事。
過了舊曆新年,時序入春,歷經暮冬,身體累積了濕寒之氣,是故古人以走春、遊春的方式,祭春食五辛盤,舒展筋骨去濕排寒,歡喜迎春。五辛盤便是潤餅的前身,運用節氣食材,達到健身活血之效。
Soft Explosions起源於2014年末參與由德國藝術家Juliane Stiegele帶領的《跨領域創作思考工作坊》,工作坊以「以1度C溫暖這座城市」為主題,以創作介入城市,試圖改變人與人原本冷漠的關係。
台灣秀麗的山川與純淨的海洋,孕育出台灣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原民們的文化需要紀錄,更需要傳承,在順益博物館的開拓下,讓族人們再現歷史的過往,在族群的未來發展下,博物館給予了一片淨土,供族人們揮灑創意、維持精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怡保與檳城之間的十八丁,是馬來西亞西海岸最大的紅樹林保留區。在紅樹林的掩映下,散落著一座座古老的炭窯,這就是著名的十八丁炭窯。 十八丁炭窯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曾經是當地重要的木炭生產基地。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炭窯已經廢棄,但仍有少數仍在堅持傳統的木炭製作工藝。 參觀十八丁炭窯,可以親眼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Thumbnail
八頭町位於鳥取縣東南部,周圍環繞著豐富的自然風光,山清水秀,水源充足,田野遼闊,有大片大片的柿子田,特產柿子,主要經濟以農業為主,稻米、蔬菜等農產品生產蓬勃發展,近年來,也大力發展旅遊業,利用自然環境的戶外活動和餐廳深受遊客歡迎。全體居民也致力於城鎮發展,為創造一個可持續的“鄉村未來”,將自然之美與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多年對於瑞芳九份的記憶,只停留在「金礦、老街、滿滿的觀光客、都市就買的到的伴手禮、公車很擠、山上景緻很美...」可是我想要打破這個粗淺的印象,因為九份不應該是這個記憶,曾經的黃金山城、曾經的繁榮與沒落,荒煙漫草的山坡曾經有著什麼樣的故事、這些盤據山頭的廢煙道、滿山遍野的芒草...
Thumbnail
住在高雄市的大林蒲居民,從任一個建築頂樓放眼望去,總能看到附近眾多的工業廠房、煙囪以及排放而出的氣體,但其實早期的大林蒲,只是個單純靠海、擁有大片沙灘的小村落,究竟是甚麼原因,變成現在工廠林立的景象?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萬人遷村計畫是什麼?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怡保與檳城之間的十八丁,是馬來西亞西海岸最大的紅樹林保留區。在紅樹林的掩映下,散落著一座座古老的炭窯,這就是著名的十八丁炭窯。 十八丁炭窯至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曾經是當地重要的木炭生產基地。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炭窯已經廢棄,但仍有少數仍在堅持傳統的木炭製作工藝。 參觀十八丁炭窯,可以親眼
Thumbnail
常去紅葉野溪溫泉,但對溫泉後的山林卻一知半解。這趟去山胡椒基地,才知道這片離我們不遠的森林,原來是貫穿台灣歷史的入口。 ​早上我們先一起共乘到進入內本鹿的入口。車停下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走。不過今天的步程不遠,只走了20分鐘左右就到了山胡椒基地。 我們同行的人中,很多來自外縣市的朋友…
Thumbnail
八頭町位於鳥取縣東南部,周圍環繞著豐富的自然風光,山清水秀,水源充足,田野遼闊,有大片大片的柿子田,特產柿子,主要經濟以農業為主,稻米、蔬菜等農產品生產蓬勃發展,近年來,也大力發展旅遊業,利用自然環境的戶外活動和餐廳深受遊客歡迎。全體居民也致力於城鎮發展,為創造一個可持續的“鄉村未來”,將自然之美與
Thumbnail
日治時期台灣有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其中太平山林場是比較晚開發的。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即為日治時期羅東出張所及貯木池舊址。這裡是木材出口轉運站、日治時期台灣經濟出口這裡是個重要位置。
Thumbnail
因為環境險惡所激發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由於地處偏遠意外保留的文化遺產與珍貴物種,還有面對財團撐腰的專業知識輾壓,卻不惜一切努力而誕生出的公民意識;它不只讓讀者對「惡地」有了更多的想像,同時也在人文、公民及文化等領域,有了深刻的啟發。
Thumbnail
多年對於瑞芳九份的記憶,只停留在「金礦、老街、滿滿的觀光客、都市就買的到的伴手禮、公車很擠、山上景緻很美...」可是我想要打破這個粗淺的印象,因為九份不應該是這個記憶,曾經的黃金山城、曾經的繁榮與沒落,荒煙漫草的山坡曾經有著什麼樣的故事、這些盤據山頭的廢煙道、滿山遍野的芒草...
Thumbnail
住在高雄市的大林蒲居民,從任一個建築頂樓放眼望去,總能看到附近眾多的工業廠房、煙囪以及排放而出的氣體,但其實早期的大林蒲,只是個單純靠海、擁有大片沙灘的小村落,究竟是甚麼原因,變成現在工廠林立的景象?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萬人遷村計畫是什麼?
Thumbnail
回到山居經過松鶴部落,在這個充滿泰雅族文化和休閒產業的地方,發現小農市集,買了許多便宜的草花。回家享受整理花圃的過程,重拾了種花的樂趣,同時在心靈上得到了療癒。意外的種花日不僅享受了植栽的快樂,也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播下了種子,期待能開出一片花海。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