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讓母親、子女、丈夫獲得自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關於性別的「真相」——是不論任何人,跳脫電影小說文化等強勢主流,違反了其角色期待,都將導致當事人,與身邊所有人,皆不知所措,且,適應不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感謝母親的廣告鋪天蓋地,歌頌著母親的辛勞,繼續無視著家庭分工的失衡,只想歡慶一個合理放鬆、花錢為資本消費的理由。

然而,作為該有所表示的一方,及該準備接納他人表示的一方,我們都符合廣告上的角色期待嗎?

你是為稱職的母親嗎?你是位稱職的子女或丈夫嗎?如果不,你期待怎樣的過?如果是,但你擁有稱職的另一方嗎?如果對方並沒有稱職,那你還該「稱職地」完成這個節日活動嗎?我們能像已經漸漸被接納討論的情人節一樣(由情人之間去一起定義節日意義、一起討論過不過、怎麼過),來共同討論——不只雙方兩人之間,也不是社會習俗文化(過年、元宵、端午、中元、重陽),而是「身分角色」的節日?

※什麼是身分角色?如教師、母親、父親、兒童、勞工、情人、基督徒、夫妻等,相對就有了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兒童節、勞動節、情人節、聖誕節、結婚紀念日......。

那該如何做?能坦然、開放、彈性,且尊重這個身分角色的去進行談話?

  1. 了解拒絕過節,拒絕禮俗,不等於拒絕這個角色,不等於否定這個職位。
  2. 了解彼此均可能存在部分言行,不符合「角色被過分被延伸的期待」,而趁職/失職與否,無關角色配不配,因為所有角色存在,都只需符合最低定義而已,如:出生的人類之DNA女方提供者就是母親,不論她後續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3. 團體中個別輪流發言,表達對此節日的看法、對其中各對應角色的期待是什麼,給予空間包容跟傾聽,以促進相互了解。
  4. 各部分核對:有共識的期待,加以實踐;沒有共識的期待,決議由誰來配合誰;核對沒有共識、且彼此都無法配合的期待,改討論補償、替代方案。

如此,我們可以不必尷尬、或暗自困擾、或暗自傷心地去面對「身分角色節日」,因為身分角色本身的定義的門檻,如上述第二點,其實很低,與其被主流強勢,透過電視、電影、廣告、小說影響,在這個要求做自己、愛自己、且要與人雙贏的時代,我們是真的有路,可以回歸自身與雙方之間,最大的尊重的。

去做為有能力選擇、有能力思考、及有智慧的人類,對於人類於各種角色中多元存在姿態,能夠給予更多耐心、理解、及關於適應的開放且彈性討論。

我想,這是性別平等的基礎,是人類之間和平的根本,更是世界和平的第一步。

因為人與人的差異從不是麻煩,是世界為何豐盛的主因,而尊重,是世界何以美好。

#母親節 #自由 #雙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ONA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母親節帶來的喜悅和矛盾,反映了母親在生活中的付出和犧牲。對於新手媽媽來說,這個節日更多地意味著壓力和挑戰。儘管生活充滿挑戰,但希望每一位母親都能找到自己的小確幸,並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驕傲。母親節快樂!
Thumbnail
母親節帶來的喜悅和矛盾,反映了母親在生活中的付出和犧牲。對於新手媽媽來說,這個節日更多地意味著壓力和挑戰。儘管生活充滿挑戰,但希望每一位母親都能找到自己的小確幸,並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驕傲。母親節快樂!
Thumbnail
每年母親節到來,充斥著康乃馨和商業活動,讓人們忘記了向母親盡一份平日的孝心。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擔任多重角色,但一旦成為媽媽,就被剝奪了自由。作者希望能讓母親節成為「媽媽單身自由日」,讓媽媽們可以喘口氣,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文中回顧了母親的辛勞,呼籲人們記得掌握感恩的節日意義。
Thumbnail
每年母親節到來,充斥著康乃馨和商業活動,讓人們忘記了向母親盡一份平日的孝心。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擔任多重角色,但一旦成為媽媽,就被剝奪了自由。作者希望能讓母親節成為「媽媽單身自由日」,讓媽媽們可以喘口氣,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文中回顧了母親的辛勞,呼籲人們記得掌握感恩的節日意義。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又來到了「母親節」這一天,這回有點小小的感觸,在成為了「母親」之後就在每一年的這一天被歌頌母親的偉大.犧牲.奉獻.... 填滿,被感謝固然欣慰,但一路走來「母親」這個角色也是被賦予期待最多責任重大的神聖任務,成為「母親」之後就如同領到一枚榮譽徽章,必須為它持續閃耀。 當年領到這枚神聖徽章時內心無比喜
Thumbnail
又來到了「母親節」這一天,這回有點小小的感觸,在成為了「母親」之後就在每一年的這一天被歌頌母親的偉大.犧牲.奉獻.... 填滿,被感謝固然欣慰,但一路走來「母親」這個角色也是被賦予期待最多責任重大的神聖任務,成為「母親」之後就如同領到一枚榮譽徽章,必須為它持續閃耀。 當年領到這枚神聖徽章時內心無比喜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表達感激大會來了 「康乃馨、康乃馨、康乃馨、花~~~第二個星期天送給媽媽。」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唱過這首歌,或是在學校做康乃馨花或卡片回家送給媽媽的經驗。在德國也不例外,不過德國媒體開始討論是否要把母親節改為雙親節了,你的看法呢?
Thumbnail
一年一度的表達感激大會來了 「康乃馨、康乃馨、康乃馨、花~~~第二個星期天送給媽媽。」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唱過這首歌,或是在學校做康乃馨花或卡片回家送給媽媽的經驗。在德國也不例外,不過德國媒體開始討論是否要把母親節改為雙親節了,你的看法呢?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Pro-life? Pro-choice? 當社會上所有人都能任意對女性是否成為母親指手劃腳,我們失去的是個人選擇的自由,還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Thumbnail
Pro-life? Pro-choice? 當社會上所有人都能任意對女性是否成為母親指手劃腳,我們失去的是個人選擇的自由,還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Thumbnail
祝大家都有位你想永遠祝她母親節快樂的媽;以及如果妳是母親,希望妳是那位讓子女想要永遠愛著的媽。
Thumbnail
祝大家都有位你想永遠祝她母親節快樂的媽;以及如果妳是母親,希望妳是那位讓子女想要永遠愛著的媽。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感謝母親的廣告鋪天蓋地,歌頌著母親的辛勞,繼續無視著家庭分工的失衡,只想歡慶一個合理放鬆、花錢為資本消費的理由。 然而,作為該有所表示的一方,及該準備接納他人表示的一方,我們都符合廣告上的角色期待嗎? 那該如何做?能坦然、開放、彈性,且尊重這個身分角色的去進行談話?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感謝母親的廣告鋪天蓋地,歌頌著母親的辛勞,繼續無視著家庭分工的失衡,只想歡慶一個合理放鬆、花錢為資本消費的理由。 然而,作為該有所表示的一方,及該準備接納他人表示的一方,我們都符合廣告上的角色期待嗎? 那該如何做?能坦然、開放、彈性,且尊重這個身分角色的去進行談話?
Thumbnail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時代的改變,許多家庭結構也不同,有些是父兼母職、有些是阿公阿嬤擔任母親的角色、有些是老師擔任、有些是寄養家庭、有些是阿姨姑姑嬸嬸......,不論母親這個角色有誰擔任,都別忘了在這個時刻,不要害羞的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喔!
Thumbnail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時代的改變,許多家庭結構也不同,有些是父兼母職、有些是阿公阿嬤擔任母親的角色、有些是老師擔任、有些是寄養家庭、有些是阿姨姑姑嬸嬸......,不論母親這個角色有誰擔任,都別忘了在這個時刻,不要害羞的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