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母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母親節剛過,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只能買餐廳外賣到媽媽家一起聚餐慶祝。回想起我們母女超過40年的緣分,我在媽媽身上學到的,是「女人跟男人一樣,必須工作養活自己,不能因為進入婚姻後就認為自己有退路」。從小印象中的媽媽,就是必須同時兼顧職場及家庭的職業婦女,或許精確地說,她其實更重視工作表現帶來的成就感,不過她沒有因此而放鬆身為母親的職責,仍然竭盡所能地照顧家人、為孩子的教育勞心勞力。我相信自己對於「性別平權」議題的興趣及認同,來自於母親從小的身教及言教,也感謝我的父親,是一個非常顧家,願意將時間心力花在與家人相處、竭力維持家庭整潔的「非典型男性」。以他出生於1940年代的社會風氣來看,他的確不是當時主流文化宣揚的「大男人」(終日在外工作賺錢,鮮少與妻小共同經歷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相反的,他是個會幫女兒縫補破掉的娃娃、陪著她們參加各種大考、看似不擅表達卻十分了解女兒個性的爸爸。

在心理學及女性主義的各式理論中,「母子/母女關係」往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議題。「母職」也成為一個女性一生中無法避免、必須面對的課題。無論在意願、能力(生理及心理)、個人成長背景、文化架構影響等種種層面下,女人選擇(或被迫)成為或不成為一個母親,甚至不再只是私領域的課題,更是社會眾人眼光關注的焦點。比如說年屆「適婚年齡」的未孕女性在求職時,應該有極高比例會被詢問:「最近是否有懷孕生產的打算?」。年齡相仿的男性幾乎不會被問到相同的問題,多數雇主即使得知該名男性求職者新婚或已有小孩,也會認為他「穩定性高」,而不像女性求職者一樣被視為「潛在的負擔」。這樣的刻板印象固然來自於「女性才能懷孕」的先天生理限制,也充分反映出我們身處的文化中,仍然認定「女人自帶母性、惟有成為母親的女人才算一生圓滿」的主流價值觀。最近在美國關於「女性墮胎權是否應合法化」的爭議日益白熱化,也是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在Netflix上看了一部紀錄片「羅訴韋德案:女權與政治」,完整梳理了美國社會中,「墮胎權」如何從女性身體自主延伸為政治議題的脈絡。

raw-image

我個人對於「墮胎」(選擇不成為母親)的最初印象,來自於中學時期健康教育課老師教學的內容。絕大多數跟我一樣出生於六年級後段、或七年級前段的台灣女性,應該都將「未婚懷孕&墮胎」與「恐懼」、「 羞恥」、「罪惡」等負面形象劃上等號,當時對一個進入青春期的少女來說,最大的惡夢就是「被弄大肚子,從此只能放棄升學,終日與尿布奶瓶為伍」。直到成年後,我才想通:即使現代科技再發達,我們並非聖母瑪利亞,可以無性生殖;「使女性懷孕」的始作俑者-男性,始終沒有受到如同女性一樣的恐嚇教育(「搞大別人肚子得負起責任」的恐懼程度,絕不能與女性那種「一旦非預期懷孕,一生就等於毀了」的焦慮感相提並論)。從人類的生理設計來看,孕育下一代的重責大任,多數落在女性身上,孩子長在妳體內、將會跟妳以臍帶相連共度九個月的奇妙歷程,男性很難完全同理,也是多數女性在決定終止妊娠時最大的折磨。我認為即使能合法選擇墮胎,「放棄孩子的罪咎感」對許多女性來說,會是一生極難跨越的傷痛。當然我們也看過無論情況多困難(被性侵、已知孩子會有先天疾病、生產極可能危及母親生命),依然堅持生下孩子的故事,這些女性通常會得到「為母則強」的讚譽,但其背後需要實質的經濟資源,及足夠的家庭/社會支援系統支撐,否則光靠「加油!妳能撐下去」這種空洞的鼓勵安慰,無法讓母子同時健康平安的活著。

總之,我個人相信「成為母親」對女性來說,應該是一個選擇;藉由母職我們理當學會的功課是「如何捨棄部分的自我,無私地付出」、「適時的放手,讓最深愛的人自由」,沒有選擇成為母親的女性,終生仍有機會面臨相同的考驗,能否修得過這門課,理當是個人造化,而非被社會以「尊重生命」為名,強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鎖。誠心希望有一天,所有女性都能擁有選擇人生道路的自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40世代女子艾芙琳的人生遊記的沙龍
5會員
33內容數
2025/04/07
十年了,你還能來,我也還在。 放一首你心中最愛的張學友歌曲,和我一起回顧精彩的【張學友60+演唱會】吧!
Thumbnail
2025/04/07
十年了,你還能來,我也還在。 放一首你心中最愛的張學友歌曲,和我一起回顧精彩的【張學友60+演唱會】吧!
Thumbnail
2024/10/07
網路討論聲量頗高的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 主角想要追回的,真的是看似毫無價值的老舊垃圾桶嗎?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像看了一個精采的寓言故事,讓我們反思: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4/10/07
網路討論聲量頗高的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 主角想要追回的,真的是看似毫無價值的老舊垃圾桶嗎?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像看了一個精采的寓言故事,讓我們反思: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4/10/02
"做自己"一定有答案嗎? 知道自己不是什麼,也是一種接近自己真實面貌、可以拼湊出完整自己的方式。
2024/10/02
"做自己"一定有答案嗎? 知道自己不是什麼,也是一種接近自己真實面貌、可以拼湊出完整自己的方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每當我感到又忙又累而忍不住抱怨碎念的時候,女兒偶爾會從口中吐出一句話:「誰叫妳要生小孩!」 這讓我回想起從小到大,當我的母親也抱怨相同事情的時候,我們身為子女的也會跟她說:「沒有人叫妳做這些,是妳自己要做的,妳也可以選擇不做啊!」 上面的這些話語,直白地令人難以反駁,也幸好我們這三代的女性都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最近接觸了一些課程,重新感受到母親在我們生命中存在的意義,在心理與靈性面來說,不管我們現實經驗中的母親是充滿掌控或是充滿疏離,又或者從來沒有對「母親」的印象,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仍然擁有一個將我們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來顯化的母性原型。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用偉大去形容母親這個角色,太過沉重,很贊同李安導演說的,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與其教孩子孝順,不如教孩子愛。我不會用「孝順」去道德勒索我的孩子,必須順從我;我也不會屈從於文化裡,對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犧牲奉獻到沒有自我。母親只是我眾多角色中的其中一個,我是母親,也不只是個母親。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因為我是女性》本書提及七〇、八〇年代,在重男輕女、男尊女卑觀念的文化傳承之下,我們的母親如何生存?在這一代又一代之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份的認識? 女性在家庭裡主要的身分,即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女兒常常被要求孝順聽話,母親需要奉獻付出,妻子應當賢淑持家。
Thumbnail
書名聳動簡直接近標題黨,根據23位年齡不等的以色列媽媽(也有已經是奶奶)的訪談,作者逐步建立起母職的發生以及經歷中的矛盾,而後悔不論在哪個議題上,都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藥房沒賣後悔藥的狀態。母職在作者筆下,只是特別病態的不可言說,而訪談挖出了一些她們匿名說了的部分。 先從想不想成為母親談起,過去單身、
Thumbnail
書名聳動簡直接近標題黨,根據23位年齡不等的以色列媽媽(也有已經是奶奶)的訪談,作者逐步建立起母職的發生以及經歷中的矛盾,而後悔不論在哪個議題上,都是千金難買早知道,藥房沒賣後悔藥的狀態。母職在作者筆下,只是特別病態的不可言說,而訪談挖出了一些她們匿名說了的部分。 先從想不想成為母親談起,過去單身、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Pro-life? Pro-choice? 當社會上所有人都能任意對女性是否成為母親指手劃腳,我們失去的是個人選擇的自由,還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Thumbnail
Pro-life? Pro-choice? 當社會上所有人都能任意對女性是否成為母親指手劃腳,我們失去的是個人選擇的自由,還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感謝母親的廣告鋪天蓋地,歌頌著母親的辛勞,繼續無視著家庭分工的失衡,只想歡慶一個合理放鬆、花錢為資本消費的理由。 然而,作為該有所表示的一方,及該準備接納他人表示的一方,我們都符合廣告上的角色期待嗎? 那該如何做?能坦然、開放、彈性,且尊重這個身分角色的去進行談話?
Thumbnail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感謝母親的廣告鋪天蓋地,歌頌著母親的辛勞,繼續無視著家庭分工的失衡,只想歡慶一個合理放鬆、花錢為資本消費的理由。 然而,作為該有所表示的一方,及該準備接納他人表示的一方,我們都符合廣告上的角色期待嗎? 那該如何做?能坦然、開放、彈性,且尊重這個身分角色的去進行談話?
Thumbnail
讓女人去做符合本能的工作,發揮她們先天上的長處,聽起來似乎也頗有道理,但若放大視野來看,不難發現裡面其實隱藏了不少「性別利益」的雜質。即使「母愛是天性」,一向以違背天性、克服自然自詡的人類為什麼不改變它?而讓「父愛」成為一種新的文明指標?
Thumbnail
讓女人去做符合本能的工作,發揮她們先天上的長處,聽起來似乎也頗有道理,但若放大視野來看,不難發現裡面其實隱藏了不少「性別利益」的雜質。即使「母愛是天性」,一向以違背天性、克服自然自詡的人類為什麼不改變它?而讓「父愛」成為一種新的文明指標?
Thumbnail
當一個女人成了一個母親,從此她將有了一輩子的牽掛,永遠有一個人的需求優先於自己,這個女人像個陀螺繞著成為她世界重心的孩子打轉,像永世的承諾,或是一種詛咒,永永遠遠的打印在成為母親的女人心上。 她是個母親,卻不能只做一個母親,她還必須是她自己,她必須用她的生命歷程,為她的孩子活出一個示範,帶領她的孩子
Thumbnail
當一個女人成了一個母親,從此她將有了一輩子的牽掛,永遠有一個人的需求優先於自己,這個女人像個陀螺繞著成為她世界重心的孩子打轉,像永世的承諾,或是一種詛咒,永永遠遠的打印在成為母親的女人心上。 她是個母親,卻不能只做一個母親,她還必須是她自己,她必須用她的生命歷程,為她的孩子活出一個示範,帶領她的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